首頁 > 學術論文

普魯士藍類配合物催化苯乙烯環(huán)氧化制備環(huán)氧苯乙烷的性質研究

來源:論文學術網
時間:2024-08-19 03:59:20
熱度:

普魯士藍類配合物催化苯乙烯環(huán)氧化制備環(huán)氧苯乙烷的性質研究【摘要】:隨著人們環(huán)保意識的不斷增強,生產環(huán)氧苯乙烷所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受到廣泛的關注。實現化工生產過程綠色環(huán)?;暮?/p>

【摘要】:隨著人們環(huán)保意識的不斷增強,生產環(huán)氧苯乙烷所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受到廣泛的關注。實現化工生產過程綠色環(huán)保化的呼聲越來越高,而研發(fā)環(huán)境友好的化工工藝的關鍵是尋找高效穩(wěn)定的催化劑。環(huán)氧苯乙烷是一種重要的化工產品,研究和開發(fā)綠色、高效的催化劑用于苯乙烯環(huán)氧反應生產環(huán)氧苯乙烷不僅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而且在實際工業(yè)生產中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本論文直接采用水溶液法合成了CuCo、FeCo、CuFe和NiFe幾類普魯士藍類配合物(Prussian Blue Analogues,簡稱PBA),以能量色散譜儀(EDS)、X-射線衍射(XRD)、紅外吸收(IR)等測試手段對樣品的組成和結構進行了表征,研究了反應物濃度比和干燥條件對這些PBA結構的影響。并且以CuCoPBA、CuFePBA、 NiFePBA和FeCoPBA催化苯乙烯環(huán)氧化,發(fā)現其主要產物是苯甲醛和環(huán)氧苯乙烷。分別研究了反應物濃度比和干燥條件對這些PBA催化苯乙烯環(huán)氧化性能的影響,同時考察了反應溫度、溶劑、時間、氧化劑以及氧化劑與苯乙烯的濃度比對CuCoPBA、CuFePBA催化反應轉化率和選擇性的影響,發(fā)現真空48h小時干燥得到的CuFePBA、CuCoPBA在較低的溫度條件下可以實現非常高的轉化率,選擇性也超過50%,副產物比較少,對氧化劑利用率也高,比較符合綠色化學的要求,而且CuFePBA、CuCoPBA經過四次循環(huán)催化反應后,轉化率和選擇性依舊保持了較高的狀態(tài),表明CuFe、CuCoPBA催化劑具有比較好的穩(wěn)定性,它們有實現工業(yè)應用的潛在價值。 另外,我們還利用微乳液法,在AOT微乳液中合成CoFePBA、ZnFePBA、 NiFePBA催化劑。通過與相同條件下水溶液合成的樣品對比,發(fā)現在微乳液體系下,更容易得到還原態(tài)結構的PBA,其催化活性優(yōu)于水溶液法合成的PBA。我們進一步研究了在微乳液法合成中水與表面活性劑的摩爾比(Rw)對CoFePBA和NiFePBA催化苯乙烯環(huán)氧化反應的影響,發(fā)現Rw對苯乙烯的轉化率和環(huán)氧苯乙烷的選擇性都有比較大的影響。 最后,我們對PBA催化苯乙烯環(huán)氧化反應的機理進行了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普魯士藍類配合物 催化劑 微乳液 苯乙烯環(huán)氧化 環(huán)氧苯乙烷
【學位授予單位】: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TQ241
【目錄】: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緒論8-32
  • 1.1 普魯士藍及普魯士藍類配合物概述8-12
  • 1.1.1 普魯士藍類配合物的結構及研究進展8-10
  • 1.1.2 普魯士藍類配合物作為催化劑的研究現狀10-12
  • 1.2 環(huán)氧苯乙烷簡介12-23
  • 1.2.1 環(huán)氧苯乙烷的性質和應用12-14
  • 1.2.2 環(huán)氧苯乙烷的工業(yè)生產14-15
  • 1.2.3 苯乙烯環(huán)氧化反應催化劑的研究進展15-23
  • 1.3 微乳液制備納米普魯士藍類配合物催化劑23-27
  • 1.4 本論文的研究內容和創(chuàng)新點27-28
  • 參考文獻28-32
  • 第二章 水溶液法合成CuCo PBA和FeCo PBA及其催化苯乙烯環(huán)氧化的性質研究32-50
  • 2.1 實驗部分32-34
  • 2.1.1 化學試劑32-33
  • 2.1.2 實驗儀器33
  • 2.1.3 表征方法及儀器33
  • 2.1.4 水溶液法直接合成CuCo PBA和FeCo PBA33-34
  • 2.2 CuCo PBA和FeCo PBA的表征34-38
  • 2.2.1 CuCo PBA和FeCo PBA基本元素組成分析34-35
  • 2.2.2 CuCo PBA和FeCo PBA的紅外光譜分析35-36
  • 2.2.3 反應物濃度比對CuCo PBA和FeCo PBA晶型的影響36-38
  • 2.3 苯乙烯環(huán)氧化反應的實驗方法、產物分析和數據計算38-39
  • 2.3.1 苯乙烯環(huán)氧化反應的實驗方法和步驟38
  • 2.3.2 產物分析和氣相色譜參數38-39
  • 2.3.3 數據處理與計算39
  • 2.4 反應溫度對FeCo PBA催化性能的影響39-41
  • 2.5 CuCo PBA催化苯乙烯環(huán)氧化反應條件的優(yōu)化41-48
  • 2.5.1 反應溫度對苯乙烯催化環(huán)氧化反應的影響41-44
  • 2.5.2 反應溶劑種類對苯乙烯催化環(huán)氧化反應的影響44-45
  • 2.5.3 氧化劑對苯乙烯催化環(huán)氧化反應的影響45-46
  • 2.5.4 苯乙烯與TBHP摩爾濃度比對苯乙烯催化環(huán)氧化反應的影響46
  • 2.5.5 反應時間對苯乙烯催化環(huán)氧化反應的影響46-47
  • 2.5.6 CuCo PBA催化劑的循環(huán)穩(wěn)定性測試47-48
  • 2.6 本章小結48-49
  • 參考文獻49-50
  • 第三章 水溶液法合成CuFe PBA和NiFe PBA及其催化苯乙烯環(huán)氧化的性質研究50-68
  • 3.1 實驗部分50-52
  • 3.1.1 化學試劑50-51
  • 3.1.2 實驗儀器51
  • 3.1.3 表征方法及儀器51
  • 3.1.4 水溶液法直接合成CuFe PBA和NiFe PBA51-52
  • 3.2 CuFe PBA和NiFe PBA的表征52-56
  • 3.2.1 CuFe和NiFe PBA元素組成分析52-53
  • 3.2.2 CuFe PBA和NiFe PBA的紅外(IR)光譜分析53-55
  • 3.2.3 CuFe PBA和NiFe PBA的晶型的分析55-56
  • 3.3 反應溫度對NiFePBA催化性能的影響56-59
  • 3.4 CuFe PBA催化苯乙烯環(huán)氧化反應條件的優(yōu)化59-66
  • 3.4.1 反應溫度對苯乙烯催化環(huán)氧化反應的影響59-63
  • 3.4.2 反應溶劑種類對苯乙烯催化環(huán)氧化反應的影響63-64
  • 3.4.3 氧化劑對苯乙烯催化環(huán)氧化反應的影響64
  • 3.4.4 苯乙烯與TBHP摩爾濃度比對苯乙烯催化環(huán)氧化反應的影響64-65
  • 3.4.5 反應時間對苯乙烯催化環(huán)氧化反應的影響65
  • 3.4.6 CuFePBA催化劑的循環(huán)穩(wěn)定性測試65-66
  • 3.5 本章小結66-67
  • 參考文獻67-68
  • 第四章 微乳液法制備[Co、Ni、Zn]FePBA及其催化苯乙烯環(huán)氧化的性質研究68-80
  • 4.1 實驗部分68-70
  • 4.1.1 化學試劑68
  • 4.1.2 實驗儀器68-69
  • 4.1.3 微乳液法合成[Co、Ni、Zn]FePBA69-70
  • 4.2 結果與討論70-76
  • 4.2.1 [Co、Ni、Zn]FePBA的紅外光譜分析70-72
  • 4.2.2 [Co、Ni、Zn]FePBA的X射線衍射分析72-74
  • 4.2.3 水溶液法和微乳液法合成[Co、Ni、Zn]FePBA的催化性能對比.74-76
  • 4.3 普魯士藍類配合物催化苯乙烯環(huán)氧化反應的機理76-77
  • 4.4 本章小結77-78
  • 參考文獻78-80
  • 在學期間的研究成果80-81
  • 致謝8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學術論文文獻來了解更多相關內容

氧化苯乙烯與氧化環(huán)己烯的陽離子共聚    陳殿甲

鋅/鈷雙金屬氰化物絡合物催化劑(DMC)催化環(huán)氧丙烷聚合反應的活性結構研究    劉曉華,亢茂青,王心葵

用雙金屬催化劑合成聚醚的研究進展    顏再榮,楊淑英,余愛芳,陳立班

普魯士藍及其衍生物在電化學方面的應用    凌敏,馬濤,胡治流

過氧化磷鎢雜多酸季銨鹽催化氧化苯乙烯的研究    李超;吾滿江·艾力;哈麗丹·買買提;趙明澤;

溴醇法合成環(huán)氧苯乙烷的研究    呂紹潔,徐成華,陳義均,邱發(fā)禮

雙氧水氧化苯乙烯制苯甲酸的機理研究    張敏;

以分子氧為氧源催化苯乙烯環(huán)氧化催化劑研究進展    張旭;張翠歌;

自苯乙烯合成β-苯乙醇    黃致喜 ,辛明清

Co~(2+)-NaX催化氧氣環(huán)氧化苯乙烯的溶劑效應    湯清虎;趙培正;龔瀟楠;

槲皮素與Cu~(2+)、Zn~(2+)的配位色譜分離特性計算機模擬研究    潘見;張晨光;

國外乙酸氯化法制氯乙酸技術發(fā)展動態(tài)    邊俠玲

環(huán)糊精催化茂鋯衍生物的合成反應研究    陳士昆,劉道富

四川煙葉與津巴布韋煙葉的致香物質分析與對比    周勝;

正交試驗優(yōu)選馬尾松松針揮發(fā)油提取條件及揮發(fā)油GC-MS分析    粟本超;陳小鵬;肖萬娟;黃霞;羅振業(yè);馮昌信;

須彌葛提取物熱裂解產物分析及其在煙草中的應用    何保江;盧斌斌;馬驥;張文娟;屈展;

醌及其衍生物的密度泛函理論研究    孫曉萍;王東來;

磷鎢雜多酸催化合成乙酸異戊酯的研究    李金玉,劉蒲,朱衛(wèi)衛(wèi)

龍涎香型香料分子結構與香氣關系的應用研究    劉六軍,何靜,陳素文,鄒志平

植物激素對玫瑰花組織細胞培養(yǎng)影響初報    譚鋒,易欣欣

一對手性對映體的合成、結構與性質    郝洪慶;張智群;萬仕剛;林以璣;章慧;

鉬硅氧化物的制備及其催化環(huán)氧化性能的研究    劉新嶺;劉曉暉;郭楊龍;張志剛;盧冠忠;

正丁醛氣相加氫制正丁醇催化劑及工藝的研究    孫中華;

鉬鐵催化劑上對二甲苯氣相選擇性氧化合成對苯二甲醛的研究    劉自力;賈太軒;陳勝洲;李樹華;張官云;

無水二氯乙醛的制備    孫小玲;王世慧;朱賢;薛善峰;鄭育卿;

超聲波環(huán)境下金屬酞菁電化學催化合成甲基芐基醚的研究與應用    陳鋒濤;馬紅竹;王博;

手性Salen Mn(Ⅲ)配合物的制備及其催化苯乙烯不對稱環(huán)氧化的性能    何樂芹;趙繼全;張雅然;焦永杰;劉艷華;

鐵氰化鈷納米顆粒的制備、表征及電催化研究    何鳳云;柳閩生;張康華;孫廣源;

常用香料在香精體系里的揮發(fā)性    林翔云;蘇麗琴;林君如;何麗洪;

一種新型Salen-鎳(Ⅱ)配合物的合成與晶體結構    楊龍奎;陳忠凱;杜建龍;李立軍;

介孔材料MCM-41組裝體的光學性能研究    周彬

磺基苯甲酸銀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結構和性質研究    鄭曉鳳

含柔性苯二乙羧酸的金屬—有機框架及其性能研究    楊國平

咪唑羧酸及其衍生物為配體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質研究    王爽

基于內鹽型羧酸配體的配位聚合物合成、結構與磁性    馬瑜

多足羧酸配體及其稀土、堿土金屬配合物的合成、結構及性能研究    張愛江

氧氟沙星酰腙配合物的結構、抗氧化活性及與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    徐旻

卟啉類金屬配合物的合成及其與DNA的相互作用    朱衛(wèi)華

氮雜環(huán)/羧酸/Schiff堿配合物的合成與結構表征    朱學文

三氮烯過渡金屬多核配合物的合成、結構與磁性研究    李瑋

氮雜環(huán)席夫堿及其配合物的合成、晶體結構與抑菌活性研究    黃得和

CoX型分子篩懸浮空氣氧化苯乙烯合成環(huán)氧苯乙烷工藝放大研究    黃偉

鄰氨基對苯二甲酸類希夫堿配位聚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抑菌活性研究    王玉芳

吡啶基咪唑啉酮類金屬配合物的合成、晶體結構及性能研究    張珊珊

多足配體鈣鎂金屬配合物的合成、結構表征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趙增兵

4,4’-二胺基二苯醚型希夫堿酰亞胺共聚物的合成與表征    李智超

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的合成與研究    王萍萍

大環(huán)內酯人工麝香的合成研究    江菲菲

丙二酸二乙酯酯縮合法合成工藝研究    趙會娟

合成氣一步法合成二甲醚年產10萬噸淤漿床反應器模擬    董瀅

雙核酞菁鈷磺酸鹽催化脫硫機理研究 Ⅱ.催化脫硫機理和動力學    楊樹卿,陳彬,杜錫光,邵允,趙永良,趙成大

Mn(salen)/Al-MCM-41催化劑的制備及其對苯乙烯環(huán)氧化反應的催化性能    張巖,銀董紅,伏再輝,李昌志,尹篤林

(d,d-二龍腦?;淄?鐵(Ⅲ)配合物催化苯乙烯不對稱環(huán)氧化反應    程青芳,許興友,尤田耙

改性VPO催化劑催化溫和條件下苯乙烯液相選擇性氧化    劉俊華;王芳;劉艷俠;徐賢倫;

金屬酞菁對碘苯的乙烯基化反應的催化研究    孫強,房兆齡,蘇永成,姚小華,張振權,劉金龍,沙建民

普魯士藍修飾鉑盤電極的膽固醇傳感器的研制    吳霞琴,郭曉明,王榮,章宗穰

固載化金屬酞菁(MPc)催化性能的研究——Ⅰ.在NaY上直接合成MPc    張偉德,葉興凱,吳越

苯乙烯生物催化氧化制環(huán)氧苯乙烷的研究    劉愛民,李樹本,繆德塤,劉培慶,俞惟樂

O_2/EAHQ/[C_5H_5NC_(16)H_(33)]_3PW_4O_(16)體系對苯乙烯選擇性催化環(huán)氧化    周寧,奚祖威,曹國英,范淑華

雙齒單Schiff堿鈷、錳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催化氧化性能的研究    南光明,陳駿如,施穎,李賢均,孫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