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學術論文

黃土高原降水對氣候變暖響應的敏感性研究

來源:論文學術網
時間:2024-08-18 13:23:32
熱度:

黃土高原降水對氣候變暖響應的敏感性研究【摘要】:利用黃土高原地區(qū)1951—2004年實測氣象資料,采用小波分析、EOF分解等方法,研究了黃土高原降水諸要素對全球變暖的響應、非降水氣

【摘要】:利用黃土高原地區(qū)1951—2004年實測氣象資料,采用小波分析、EOF分解等方法,研究了黃土高原降水諸要素對全球變暖的響應、非降水氣候要素對降水響應的敏感性問題.結果表明:秋季干旱化趨勢突出,冬季降水增多,夏季高原西部濕潤化、東部干旱化.各季節(jié)降水量的區(qū)域響應敏感程度和敏感區(qū)不同,敏感區(qū)從春到冬響應由東向西、由北向南移動.降水諸要素在不同時間尺度上的響應敏感性也不相同,但區(qū)域響應的年際變化基本同步,年代際變化的趨勢、周期、階段、轉折等存在明顯差異.大多非降水要素對降水變化響應不夠敏感. 【作者單位】: 中國氣象局蘭州干旱氣象研究所甘肅省干旱氣候變化與減災重點實驗室中國氣象局干旱氣候變化與減災重點開放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寒區(qū)旱區(qū)環(huán)境與工程研究所
【關鍵詞】黃土高原 降水 氣候變化 區(qū)域響應 敏感性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0675066) 科技部社會公益研究專項“中國干旱氣象災害監(jiān)測預警方法研究”(2004DIB5J196)資助
【分類號】:P467
【正文快照】: 0引言全球氣候變化的區(qū)域響應各不相同[1].近百來,中國氣候的變化以氣溫明顯升高為主要特征,干旱/半干旱地區(qū)降水對全球氣候變化響應明顯[2-4].黃土高原是水資源嚴重缺乏的地區(qū),水資源脆弱,絕大多數地方人畜飲水都要依靠雨水集留.90%以上地區(qū)的自然降水是農業(yè)和生活用水的唯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學術論文文獻來了解更多相關內容

阿勒泰地區(qū)降水量、可降水量及降水轉化率分析    李帥;謝國輝;何清;李祥余;

基于洛倫茨曲線的陜北黃土高原降雨分布不均勻性分析    史婉麗;楊勤科;李小芳;陳昂;何先進;

近50年黃土高原地區(qū)降水時空變化特征    王麒翔;范曉輝;王孟本;

黃土高原氣候環(huán)境演變研究    王毅榮;張強;江少波;

黃土高原1961—2009年參考作物蒸散量的時空變異    李志;

1961—2007年黃土高原極端降水事件的時空變化分析    李志;鄭粉莉;劉文兆;

第1章 黃土高原全新世以來自然環(huán)境變化概況    郭正堂;侯甬堅;

甘肅糧食產量響應氣候變化敏感區(qū)研究    萬信;王強;郭慧;賈建英;

基于DSSAT模型的資源高效種植模式模擬優(yōu)化研究    姜志偉

黃土高原不同時空尺度降水空間變異性研究    李敏蕊

西北氣候由暖干向暖濕轉型的信號、影響和前景初步探討    施雅風,沈永平,胡汝驥

中國西北現代氣候變化事實與未來趨勢展望    李棟梁,魏麗,蔡英,張存杰,馮建英,楊青,袁玉江,董安祥

20世紀西北地區(qū)降水量變化特征    宋連春,張存杰

本世紀西北氣候可能轉型的依據和原因分析    湯懋蒼,高曉清,朱德琴

干旱區(qū)地下水脆弱性特征及評價方法探討    馬金珠,高前兆

水資源系統(tǒng)中的不確定性及風險分析方法    左其亭,吳澤寧,趙偉

黃土高原植被生長期旱澇對全球氣候變化響應    王毅榮

黃土高原土壤干旱異常階段特征    王毅榮

青藏高原東部及東側地區(qū)低值系統(tǒng)與高原積雪的相關研究    盧敬華,李國平,石磊,郝麗萍,周莉容

中國黃土高原地區(qū)4~10月雨量時空變化特征分析    王毅榮;王錫穩(wěn);

氣候變化對江西省農業(yè)生產的影響研究    蔡哲;李迎春;

近44年青海東部農業(yè)區(qū)夏季降水變化特征及突變分析    劉彩紅;余錦華;王黎俊;

1961~2007年共和盆地氣溫和降水變化研究    安光輝;劉運華;郭連云;毛萬珍;

青海省共和地區(qū)近50年氣候變化特征分析    朱元福;田輝春;

水資源系統(tǒng)風險分析過程研究    張麗;張波;張偉;

春植蔗生長季降水變化及其影響    段居琦;王凇;

新疆南疆4月氣溫異常的同期環(huán)流特征分析    彭江良;盧英;易實;張越;黃文軍;

市級綜合氣象信息分析與管理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    遲貴富;張昱;李亮;鐘子琳;

西北干旱半干旱過渡區(qū)近50年氣候變化特征分析及對糧食產量的影響    高蓉;張燕霞;石圓圓;陳少勇;

日照市近50年最高氣溫變化特征分析    朱秀紅;鄭美琴;陳志超;

咸陽市氣候干旱化趨勢 小麥穩(wěn)產高產的對策    趙西社;王維;王小克;王斌生;

氣候變化對咸陽市水資源的影響與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趙西社;王維;王斌生;

氣候變化對咸陽市水資源的影響與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趙西社;王維;王斌生;

塔里木河流域2003年“四源一干”河川徑流及輸水運行分析    王順德;王進;張洪;魏琳;毛煒嶧;張建崗;王福勇;沈永平;

洪水的風險分析    王棟;潘少明;吳吉春;朱慶平;

全球氣候變暖對珠江口珊瑚礁群落生長的潛在威脅    鄭兆勇;湯超蓮;鄧松;任品德;

安順市2009~2010年重大干旱事件及近49a干旱氣候變化特征分析    陳貞宏;虞蘇青;楊益;楊忠明;

地下水水源地脆弱性及安全評價體系研究    王開章;孔繁亮;李曉;

中國干旱區(qū)湖泊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恢復保護研究綜述    陳永金;袁峽;吐爾遜古麗;買買提;李衛(wèi)紅;

近40年來中國的降水量、雨日變化趨勢的空間特征及與全球溫度變化的關系    王大鈞;陳列;丁裕國;

中國西北主要農作物對氣候變化的響應    王潤元

黃土高原半干旱區(qū)草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碳交換的觀測研究    解靜

討賴河流域水資源演變及其合理配置研究    王雄師

金沙江支流龍川江流域河流輸沙特征及其對氣候和地表覆被變化的響應    曾和平

海氣系統(tǒng)季內振蕩現象的氣候學研究    李麗平

東海內陸架泥質沉積的古環(huán)境記錄    肖尚斌 

突變理論在復雜系統(tǒng)脆性理論研究中的應用    郭健

大范圍氣候變化與華北干旱研究    榮艷淑

北極濤動年際、年代際變化特征的診斷研究    覃軍

天山北坡中段草地多樣性研究    馮纓

寧夏氣候變化及其對植被覆蓋的影響    李志軍

新疆大風時空變化特征及環(huán)流背景研究    高婧

內陸平原區(qū)地下水環(huán)境質量評價    王毅萍

阿克蘇河流域徑流變化及其對氣候變化的響應研究    張霞

瑪納斯河上游積雪變化及其與徑流量相關性研究    徐根生

新疆艾比湖周邊灌(草)叢沙堆發(fā)育機制的風洞實驗研究    王少樸

中國天山烏魯木齊河流域氣候變化和徑流特征研究    金爽

石羊河流域氣候變化及其對雨養(yǎng)農業(yè)區(qū)農業(yè)生產的影響    康淑媛

松遼流域水資源演變規(guī)律分析    曹錚

O_2/CO_2氣氛下石灰石直接硫化的實驗及數值模擬研究    羅俊偉

河南花生高產栽培的播種技術要點    陳剛;劉素貞;

河南省旱地小麥新品種高產穩(wěn)產性分析    王艷芳;吳少輝;王素霞;段國輝;張學品;楊洪強;溫紅霞;

豫西玉米一年兩熟高效種植模式研究初報    王云玲;張衛(wèi)國;陳永華;

巢湖市秋冬播作物間套主要高效模式    尹必文,萬衛(wèi)生,蔣欣

洛旱2號特征特性及選育方式分析    楊子光,張燦軍,王書子,吳少輝,張學品

氣候變化對我國農業(yè)影響的研究進展    楊尚英;

玉米新品種洛玉1號高產栽培技術研究    陳潤玲;趙保獻;雷曉兵;梁曉偉;王向陽;李林;

雜交玉米洛玉2號的親本特征特性及繁殖制種技術研究    王向陽;梁曉偉;陳潤玲;雷曉兵;鄭和平;于新峰;

北京地區(qū)小麥—玉米—玉米間套作高產的關鍵技術    張俊平;劉社平;俞鳳芳;

西藏地區(qū)40年來氣候變化動態(tài)分析    譚軍;師慶東;

黃土高原歷史時期地貌與土壤侵蝕演變研究    桑廣書

黃土高原西部末次冰消期以來的植被及環(huán)境變化研究    孫愛芝

山西汾涑流域歷史水文地理研究    吳朋飛

歷史時期董志塬地貌演變過程及其成因    姚文波

寶雞賈村塬全新世高分辨率孢粉古植被研究    鞏曉燕

基于GIS技術的福建地區(qū)降水空間分布模型研究    趙永

黃土高原土壤水分空間變異及模擬    朱巖

近50a甘肅省夏季日極端降水頻數與強度變化特征    馬中華;張勃;王興梅;鄒悅;張亞寧;

近50年黃土高原地區(qū)降水時空變化特征    王麒翔;范曉輝;王孟本;

黃河流域夏季有效降水轉化率    李進;李棟梁;張杰;

黃土高原1961—2009年參考作物蒸散量的時空變異    李志;

基于Aqua衛(wèi)星總云量資料分析山區(qū)云水資源    王洪強;陳勇航;彭寬軍;崔彩霞;張國慶;劉瓊;

天山及周邊地區(qū)空中水資源的穩(wěn)定性及可開發(fā)性研究    姚俊強;楊青;韓雪云;趙玲;

關于黃土高原隴東地區(qū)環(huán)境變化的回顧與思考    鄧懷敏;何秉宇;

氣候變化對塔里木河流域大氣水循環(huán)的影響及其機理研究    吳永萍

近50年東北地區(qū)氣候變化及其對河川徑流和泥沙的影響研究    俞方圓

流域洪水過程對極端降水事件的響應分析    趙云

青藏高原夏季大氣水汽含量的演變特征    吳萍

黃河流域水汽特征及夏季有效降水轉化率的研究    李進

黃土高原不同時空尺度降水空間變異性研究    李敏蕊

北疆500年干濕變化特征    袁玉江,韓淑媞

祁連山中部地區(qū) 40a來氣候變化及其對徑流的影響    丁永建,葉佰生,劉時銀

利用NOAA-CHAIN監(jiān)測近10a來中國西北土地覆蓋的變化    馬明國,角媛梅,程國棟

西北氣候由暖干向暖濕轉型的信號、影響和前景初步探討    施雅風,沈永平,胡汝驥

20世紀西北地區(qū)降水量變化特征    宋連春,張存杰

西北地區(qū)空中水汽時空分布及變化趨勢分析    俞亞勛,王勁松,李青燕

全球氣候變暖對西北地區(qū)秋季降水的影響    張存杰,高學杰,趙紅巖

區(qū)域氣候模式對溫室效應引起的中國西北地區(qū)氣候變化的數值模擬    高學杰,趙宗慈,丁一匯

山地冰川與湖泊萎縮所指示的亞洲中部氣候干暖化趨勢與未來展望    施雅風

天山中段及祁連山東段小冰期以來的冰川及環(huán)境    王宗太

黃土高原汛期降水年代際演變    王毅榮;張旭東;馮建英;

黃土高原土地資源的開發(fā)和保護    朱顯謨;

談黃土高原水土保持    鄭興年;

黃土高原地區(qū)土地可持續(xù)利用途徑研究    黃玉敏,秦靜遠,劉小莉

黃土高原農村能源開發(fā)利用現狀    杜潤有;

黃土洞穴潛蝕地貌及其利弊綜合分析    李喜安;彭建兵;陳志新;康錦輝;李亮;

黃土高原地區(qū)植物氣候生產力    袁嘉祖

黃土高原水資源特征與利用對策    余漢章

壩系農業(yè)—治黃之本    康曉光

黃土高原地區(qū)提取植被信息方法的研究    池宏康

湖南對全球變暖的區(qū)域響應    肖潔;李力;

黃土高原地區(qū)生態(tài)修復對水資源的影響    馮曉明;傅伯杰;蘇常紅;

全球變化的區(qū)域響應和適應    董文杰;符淙斌;溫剛;葉篤正;

論全球變化及其區(qū)域響應    景才瑞;

關于我國的水土保持問題——以黃土高原地區(qū)為例    張有實;

黃土高原地區(qū)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問題    惠泱河;

SRES A2情景下中國區(qū)域的氣候變化響應分析    許吟隆;張勇;Richard Jones;David Hassell;David Hein;

社會變遷背景下黃土高原少數民族傳統(tǒng)體育與現代體育融合的發(fā)展研究    許傳明;霍紅;趙元吉;

黃土高原地區(qū)水土保持在西部大開發(fā)中的地位及其發(fā)展思路    王文善;

黃土高原氣候與氣候生產力對全球氣候變化響應    姚玉璧;李耀輝;王毅榮;張秀云;李耀邦;魏鋒;

專家共商黃土高原地區(qū)淤地壩建設    記者 孫太旻 通訊員 馬建才 張文聰

黃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面臨的形勢與挑戰(zhàn)    孫太旻 翟李越

黃土高原生態(tài)建設目標確定    史寶銀

黃土高原變暖速度快于其他地區(qū)    李明心

黃土高原“封禁”帶來綠色生機    鐵錚

黃土高原筑起綠色屏障    本報綜合

黃土高原多沙粗沙區(qū)小流域壩系建設速度加快    記者 黃峰 通訊員 王文善

黃土高原仰韶晚期遺存的魅力    卜工

情系水保不知倦    本報記者 王靜琳 孫太旻

水土保持植物繁育推廣實現多種創(chuàng)新    吳曉東

清代黃土高原地區(qū)城鎮(zhèn)地理研究    劉景純

張掖盆地地下水對氣候變化響應特征與機制研究    連英立

黃土高原和亞熱帶丘陵區(qū)典型生態(tài)景觀單元土壤有機碳對比研究    王小利

黃土高原生態(tài)經濟分區(qū)研究    張青峰

黃土高原地區(qū)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研究與應用    劉卓穎

黃土高原地區(qū)植被恢復對氣候的影響及其互動效應    徐麗萍

黃土高原坡溝系統(tǒng)侵蝕產沙動力過程與調控研究    魏霞

黃土高原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生態(tài)效應及作用機理研究    韓新輝

黃土高原地區(qū)植被演替和土地管理對土壤養(yǎng)分、微生物活性和群落結構的影響    賈國梅

黃土高原溝道壩系攔沙效應模型試驗研究    徐向舟

北宋時期黃土高原地區(qū)城寨堡體系演變研究    孫偉

延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態(tài)建設規(guī)劃方案研究    王正杲

陜西黃土高原野生觀賞植物資源與城鎮(zhèn)綠化對策    楊學武

黃土高原菊科植物的區(qū)系研究    王長如

基于DEM的黃土正負地形特征研究    周毅

黃土高原旱區(qū)降水資源化研究    胡兵輝

隴東黃土高原地區(qū)魚類區(qū)系調查    楊晨希

基于DEM的黃土高原坡長的自動提取和分析    李俊

黃土高原退耕還林(草)綜合效益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宋富強

黃土高原東部地區(qū)古代城市演進趨勢研究    郭亞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