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學術(shù)論文

中世紀暖期的中國東部沙地

來源:論文學術(shù)網(wǎng)
時間:2024-08-19 01:07:58
熱度:

中世紀暖期的中國東部沙地【摘要】:中世紀暖期是冰后期的又一次溫暖期 ,研究表明 ,當時世界許多地區(qū)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氣溫回升現(xiàn)象 ,而且氣溫回升與 2 0世紀初氣候變暖現(xiàn)象類似。為探

【摘要】:中世紀暖期是冰后期的又一次溫暖期 ,研究表明 ,當時世界許多地區(qū)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氣溫回升現(xiàn)象 ,而且氣溫回升與 2 0世紀初氣候變暖現(xiàn)象類似。為探討該期中國東部沙地的氣候環(huán)境狀況 ,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 ,對中國東部沙地若干古土壤和河湖相沉積進行分析。結(jié)果表明 ,中世紀暖期 ,東部沙地普遍發(fā)育古土壤或河湖相沉積 ,氣候溫暖濕潤 ,流沙固定 ,沙地面積縮小 ,植被蓋度增加 ,沙地形成干草原—疏林草原景觀。弄清中世紀暖期東部沙地氣候狀況 ,可為其未來氣候環(huán)境演變趨勢研究提供基礎(chǔ)參考。 【作者單位】: 國家林業(yè)局調(diào)查規(guī)劃設(shè)計院 1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沙漠研究中心 北京林業(yè)大學水土保持學院
【關(guān)鍵詞】中世紀暖期 東部沙地 古土壤與河湖相沉積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4 0 2 71114 )
【分類號】:P532
【正文快照】: 約在 12 0 0~ 6 0 0aB .P .世界上許多地區(qū)的氣候出現(xiàn)了僅次于全新世中期的回暖跡象 ,由于這個溫暖期與歐洲歷史通稱的中世紀有關(guān) ,因此稱為中世紀暖期 (MedievalWarmPeriod) [1] 。國外冰芯[2 ] 、樹木年輪[3] 、湖泊沉積[4 ] 等研究結(jié)果 ,支持了這個溫暖期的存在。深入研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學術(shù)論文文獻來了解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

中世紀暖期渾善達克沙地空間格局與景觀特征    武健偉;魯瑞潔;

中國中世紀暖期氣候變化的基本特征    陳秀玲;劉秀銘;李志忠;姜修洋;雷國良;朱蕓;靳建輝;

青藏高原中東部過去2485年以來溫度變化的樹輪記錄    劉禹;安芷生;Hans W.Linderholm;Deliang Chen;宋慧明;蔡秋芳;孫軍艷;田華;

中世紀暖期、小冰期與現(xiàn)代東亞夏季風環(huán)流和降水年代-百年尺度變化特征分析    周秀驥;趙平;劉舸;周天軍;

Characteristics of decadal-centennial-scale changes in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circulation and precipitation during the Medieval Warm Period and Little Ice Age and in the present day    

中世紀暖期氣候研究綜述    左昕昕;靳鶴齡;

內(nèi)蒙古岱海氣候環(huán)境演變的沉積記錄    曹建廷,沈吉,王蘇民

東北平原西部沙地古土壤與全新世環(huán)境變遷    裘善文;李取生;夏玉梅;

我國“中世紀溫暖期”氣候的初步推斷    張德二;

青海都蘭地區(qū)1835年來的氣候變化──來自樹輪資料    康興成,L.J.Graumlich,P.Sheppard

青海湖近千年來氣候環(huán)境變化的湖泊沉積記錄    沈吉,張恩樓,夏威嵐

內(nèi)蒙古岱海湖泊環(huán)境變化與東南季風強弱的關(guān)系    王蘇民,馮敏

全新世中國季風區(qū)西北緣沙漠演化初步研究    高尚玉,陳渭南,靳鶴齡,董光榮,李保生,楊根生,劉連友,關(guān)有志,孫忠,金炯,曹繼秀,張宇田

青藏高原2ka來溫度與降水變化——古里雅冰芯記錄    姚檀棟,秦大河,田立德,焦克勤,楊志紅,謝超,L.G.Thompson

鄂爾多斯高原第四紀古風成沙的發(fā)現(xiàn)及其意義    董光榮,李保生,高尚玉,吳正,邵亞軍

毛烏素沙地全新世孢粉組合與氣候變遷    陳渭南 ,高尚玉 ,邵亞軍 ,張會玲

紅堿淖湖泊沉積記錄的近五十年來的環(huán)境變化    李雙;陳碩;張家武;

西昆侖山32ka來的冰川與環(huán)境演變    焦克勤,姚檀棟,李世杰

長江三角洲千年冬溫序列與古里雅冰芯比較    陳家其,施雅風

SCL與中國東部氣候年代際變化    柳艷香,高曉清

新疆阿勒泰地區(qū)小冰期特征的樹輪δ~(13)C記錄    陳拓,秦大河,劉曉宏,李江風,任賈文,孫維貞

臨夏塬堡全新世黃土剖面古土壤有機質(zhì)碳同位素的氣候記錄    何勇,秦大河,任賈文,李鳳霞

近300a來古里雅冰芯記錄的氣候突變事件    楊梅學,姚檀棟

普若崗日冰原毗鄰地區(qū)風沙地貌及其環(huán)境演變    張偉民,姚檀棟,李孝澤,屈建軍,韓添丁

北極巴羅地區(qū)13世紀以來花粉記錄的氣候變遷及其與青藏高原的比較    唐領(lǐng)余,張青松,夏威嵐,潘洪璽,童國榜,張小平,周忠澤,王國

花海湖泊特征時期的水量平衡    胡剛,王乃昂,趙強,程弘毅,諶永生,郭劍英

中國北方典型時段環(huán)境格局與植被演替區(qū)帶及其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shè)的啟示    秦小光;劉東生;蔡炳貴;呂厚遠;

首都圈地區(qū)土地退化及其水土保持監(jiān)測與治理措施    王石英;蔡強國;吳淑安;

克什克騰世界地質(zhì)公園地質(zhì)遺跡的科學價值    田明中;孫洪艷;武法東;孫繼民;顧國君;

人類活動和氣候變化對紅堿淖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    李登科;卓靜;何慧娟;王釗;

近千年來東亞夏季風變化的模擬研究    況雪源;劉健;王紅麗;

Processes and mechanisms of desertification in northern China during the last 30 years,with a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Hunshandake Sandy Land,eastern Inner Mongolia    

Climatic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Indian and East Asian Monsoon regions of China over the last millennium:a perspective based mainly on stalagmite records    

The Evidence of the Fountainhead of the Xilamulun River in Late Pleistocene    

The Application of RS in the Evidence of a Large Alluvial-Lacustrine Basin in Late Pleistocene    

同步輻射技術(shù)在高分辨率古氣候、古環(huán)境變化中的應(yīng)用    謝曼曼;孫青;凌媛;劉美美;楊科;李愛國;儲國強;

西部地區(qū)紋層湖泊高分辨率孢粉記錄的晚全新世環(huán)境變化    張科

白扦的樹木年輪生態(tài)學研究    梁爾源

鄂爾多斯高原沙地草地的生態(tài)異質(zhì)性    陳玉福

基于組件式GIS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信息系統(tǒng)研究    謝跟蹤

渾善達克沙地沙漠化過程及其植被恢復(fù)的基礎(chǔ)研究——以正藍旗為例    李紅麗

荒漠化評價與監(jiān)測研究——以鹽池縣荒漠化評價監(jiān)測為例    張克斌

綿刺(Potaninia mongolica Maxim.)對環(huán)境脅迫響應(yīng)研究    高潤宏

蘭州三萬年以來古氣候演化與古環(huán)境重建    楊桂芳

土壤風蝕及保護性耕作減輕沙塵暴的試驗研究    周建忠

應(yīng)用遙感和三維圖像研究查證吉林省西部地表水系變遷及其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    楊國東

末次間冰期以來季風邊緣區(qū)黃旗海高湖面釋光年代學及其環(huán)境意義    張靜然

蘇州澄湖古湖沼洼地沉積記錄揭示的古環(huán)境意義    趙鐘媛

塔克爾莫乎爾沙漠晚全新世環(huán)境演變研究    凌智永

關(guān)中西部全新世的環(huán)境變遷    侯春紅

周厚岐山全新世植被與生態(tài)環(huán)境演化    韓宇平

周原扶風地區(qū)全新世環(huán)境演變及其社會影響    李平華

鄂爾多斯東南地區(qū)150kaB.P.以來CaCO_3旋回與氣候變遷的探討    羅開利

150ka B.P.以來薩拉烏蘇河流域常量元素分布記錄的氣候及其變化    李后信

鄂爾多斯高原氣侯變化及典型植物與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    李國慶

湖北神農(nóng)架近2000年來的石筍氣候記錄    況潤元

近千年來內(nèi)蒙古岱海氣候環(huán)境演變的湖泊沉積記錄    曹建廷,王蘇民,沈吉,張振克

近2000年都蘭樹輪10年尺度的氣候變化及其與中國其它地區(qū)溫度代用資料的比較    楊保,康興成,施雅風

中國中世紀暖期氣候研究綜述    高建慧;劉健;王蘇民;

北半球過去2000年氣溫變化的多尺度分析    楊周;林振山;

山東歷史時期冷暖旱澇狀況分析    鄭景云,鄭斯中

中國過去2000年氣候變化的評估    鄭景云,王紹武

過去2000年中國氣候變化研究    鄭景云;邵雪梅;郝志新;葛全勝;

亞洲季風環(huán)流在20世紀70年代末之后的減弱(英文)    王會軍

A Fast Version of LASG/IAP Climate System Model and Its 1000-year Control Integration    周天軍;吳波;聞新宇;李立娟;王斌;

古里雅冰芯近2000年來氣候環(huán)境變化記錄    姚檀棟

油松樹輪記錄的過去134年伏牛山5-7月平均最高溫度    田沁花;劉禹;蔡秋芳;包光;王偉平;薛文亮;朱文杰;宋慧明;雷鶯;

樹輪記錄的中天山150年降水變化特征    尚華明;魏文壽;袁玉江;喻樹龍;陳霞;張同文;劉新華;

1421-1950年青海東部農(nóng)業(yè)區(qū)旱災(zāi)特征及驅(qū)動力研究    胡健;趙景波;

川西馬爾康7月平均氣溫的重建及其氣候周期信號檢測    喻樹龍;袁玉江;魏文壽;張同文;尚華明;陳峰;

中國中世紀暖期氣候變化的基本特征    陳秀玲;劉秀銘;李志忠;姜修洋;雷國良;朱蕓;靳建輝;

從氣象角度探討《傷寒論》太陽病實質(zhì)    戴躍龍;白慧穎;李方潔;

賀蘭山油松生長對三種不同水分指數(shù)的響應(yīng)及1—7月Walter指數(shù)重建    蔡秋芳;

近2000年來東亞夏季風石筍記錄及與歷史變遷的關(guān)系    李偏;張茂恒;孔興功;張春霞;汪永進;趙侃;

青海雜多大果圓柏年輪指示的公元1360~2005年5~6月最高氣溫變化    時興合;秦寧生;朱海峰;邵雪梅;汪青春;朱西德;

樹輪記錄的呂梁山地區(qū)公元1836年以來5~7月平均氣溫變化    蔡秋芳;劉禹;包光;雷鶯;孫鉑;

祁連山中部近500年來降水序列多尺度變化分析    田沁花;周秀驥;勾曉華;趙平;范澤鑫;

西部地區(qū)紋層湖泊高分辨率孢粉記錄的晚全新世環(huán)境變化    張科

我國內(nèi)陸干旱區(qū)過去千年來濕度變化的搖蚊記錄及其對比    陳建徽

近千年東亞夏季風的演變與中國東部旱澇分布    李茜

基于樹輪資料重建石羊河上游歷史時期氣候與徑流量變化    侯迎

新疆天山中部北坡頭屯河及三屯河流域樹木年輪氣候研究    秦莉

渾善達克沙地榆樹疏林榆樹種群特征分析    牛海亮

內(nèi)蒙古浩來呼熱全新世以來氣候環(huán)境演變的湖泊沉積記錄    關(guān)友義

大興安嶺樟子松年輪氣候響應(yīng)及年齡影響探討    宋來萍

祁連山地區(qū)樹輪記錄的氣候變化研究    李穎俊

正藍旗古榆樹種群特征及林下植物多樣性的研究    趙國青

新疆博斯騰湖記錄的我國西北干旱區(qū)過去2000年氣候變化研究    周剛

渾善達克沙地榆光合特性及蒸騰耗水特性研究    王永勝

淺析加洛林家族的崛起    張昱

新疆伊犁鞏乃斯地區(qū)樹木年輪密度對氣候的響應(yīng)及氣候重建    喻樹龍

利用樹木車輪資料重建西藏中部過去氣候的初步嘗試    吳祥定,孫力,湛緒志

山地冰川與湖泊萎縮所指示的亞洲中部氣候干暖化趨勢與未來展望    施雅風

淺議我國北方地區(qū)的沙漠化問題    吳正

四萬年來青藏高原的氣候變遷    陳克造;J.M.Bowler;K.Kelts;

全新世溫暖期中低溫事件的初步研究    王開發(fā);

中國西北地區(qū)晚更新世以來環(huán)境變遷模式    李吉均;

我國“中世紀溫暖期”氣候的初步推斷    張德二;

青海湖全新世以來古環(huán)境參數(shù)的研究    張彭熹,張保珍,錢桂敏,李海軍,徐黎明

中國小冰期的氣候    王紹武,葉瑾琳,龔道溢

青海都蘭過去2000年來的氣候重建及其變遷    康興成,張其花,Lisa J.Graum lich,Paul Sheppard

岱海的“中世紀暖期”    金章東,沈吉,王蘇民,張恩樓

中世紀暖期前后我國雷洲半島地區(qū)的古氣候變化    儲國強,孫青

中世紀暖期與小冰期    王紹武;

從MWP看20世紀全球變暖    趙引娟;鐘巍;彭曉瑩;薛積彬;

中世紀暖期有多暖    Thomas J.Crowley;Thomas S.Lowery;朱志輝;

關(guān)于氣候變暖的爭議    王紹武,羅勇,趙宗慈,董文杰,楊保

中世紀暖期溫度變化的模擬    劉健;高建慧;王蘇民;

中國中世紀暖期氣候研究綜述    高建慧;劉健;王蘇民;

中世紀暖期氣候研究綜述    左昕昕;靳鶴齡;

中國中世紀暖期溫度的時空變化特征    高建慧;劉健;王紅麗;

中世紀暖期前后我國雷洲半島地區(qū)的古氣候變化    儲國強;孫青;

湖泊沉積物記錄的中世紀暖期與小冰期    金章東;沈吉;王蘇民;張恩樓;

我國過去千年地表溫度序列的初步重建    初子瑩;任國玉;邵雪梅;劉洪濱;

近千年中國東部夏季降水變化及其與大氣環(huán)流的關(guān)系    王紅麗;劉健;況雪源;

近千年來東亞夏季風變化的模擬研究    況雪源;劉健;王紅麗;

中國西部近2000年來氣候變化研究    楊保;Achim Braeuning;施雅風;王濤;

南沖繩海槽1000年以來的硅藻記錄及古環(huán)境    李冬玲;蔣輝;李鐵剛;趙美訓;

青藏高原茍魯錯湖泊沉積高分辨率小冰期氣候變化記錄    李世杰;王小天;夏威嵐;李萬春;

寧武公海巖芯環(huán)境磁學指標與近千年來的季風變化歷史    劉建寶;王宗禮;

青藏高原達索普冰芯高分辨率大氣甲烷記錄    徐柏青;姚檀棟;J.Chappellaz;王寧練;

未來百年我國氣候到底是啥樣    本報記者 華凌

全球變暖的歷史透視    葛全勝;鄭景云;方修琦

中世紀氣候又現(xiàn)新說    

本世紀末全球氣溫上升2℃證據(jù)不足    本報記者 游雪晴

全球變暖為何冬天更冷    南京大學災(zāi)害性天氣氣候研究所副所長、教授 陳星

稱“千年極寒”為時過早    本報記者 張星海

唐山以農(nóng)業(yè)綜合開發(fā)“兩個轉(zhuǎn)變”為指導(dǎo) 推行世行二期項目建設(shè)上水平    記者 王清 通訊員 吳曉軍

氣候變化需科學理性分析    本報駐京記者 王樂

地面覆蓋樹種——鋪地櫻    孫承華

科大研究成果揭秘    記者 桂運安 通訊員 曾皓

氣候系統(tǒng)外部因子和內(nèi)部因子對過去千年氣候變化影響的模擬研究    彭友兵

湖北神農(nóng)架近2000年來的石筍氣候記錄    況潤元

近千年全球及中國地區(qū)氣候變化的模擬研究    陳超

近2000年中國年代際—百年尺度氣候特征及其全球?qū)Ρ?nbsp;   張嫻

額濟納旗嘎順諾爾湖泊沉積記錄的近千年來環(huán)境變化    王君蘭

新疆博斯騰湖記錄的我國西北干旱區(qū)過去2000年氣候變化研究    周剛

毛烏素沙漠南緣全新世光釋光年代學及古氣候環(huán)境記錄    馬冀

柴達木盆地尕海湖沉積巖芯記錄的全新世氣候環(huán)境變化    李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