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學術論文

渭北旱塬秸稈覆蓋對土壤性狀及冬小麥產量的影響

來源:論文學術網
時間:2024-08-18 22:10:34
熱度:

渭北旱塬秸稈覆蓋對土壤性狀及冬小麥產量的影響【摘要】:本研究在渭北旱塬通過對不同秸稈覆蓋方式和覆蓋量條件下土壤水分空間動態(tài)變化、土壤理化性狀及冬小麥生長發(fā)育指標的測定分析,取得以下

【摘要】: 本研究在渭北旱塬通過對不同秸稈覆蓋方式和覆蓋量條件下土壤水分空間動態(tài)變化、土壤理化性狀及冬小麥生長發(fā)育指標的測定分析,取得以下主要結論: 1.連續(xù)2年定位試驗表明,同一覆蓋方式不同覆蓋量處理的土壤含水量與覆蓋量呈正相關。全程覆蓋方式下9 000、6 000和3 000 kg/hm~2覆蓋量處理從播種到收獲全生育期0~200 cm土層平均含水量分別較不覆蓋(CK)增加18.4%、12.7%和8.2%;生育期覆蓋方式下9 000、6 000和3 000 kg/hm~2覆蓋量分別增加8.5%、3.6%和1.8%。同一覆蓋量不同覆蓋方式下土壤含水量表現(xiàn)為全程覆蓋優(yōu)于生育期覆蓋和CK,9 000、6 000和3 000 kg/hm~2覆蓋量下從播種到收獲0~200 cm土層平均土壤含水量全程覆蓋較生育期覆蓋分別高11.5%、10.0%和8.0%,較CK分別高19.2%、12.9%和8.8%。 2.秸稈覆蓋對土壤溫度有降低作用。與對照相比,播后早8時到晚18時,覆蓋處理地溫變化表現(xiàn)為:0~10 cm10~15 cm15~25 cm。隨覆蓋量增加,土壤溫度降低幅度增大。與對照相比,全程覆蓋方式下9 000、6 000和3 000 kg/hm~2覆蓋量處理0~10 cm土壤溫度減少范圍分別為0~4.5、0.5~3.5和0.3~3.0℃;生育期覆蓋方式下9 000、6 000和3 000 kg/hm~2秸稈覆蓋量處理0~10 cm土壤溫度減少范圍分別為0~2.5、0~2.5和0~1.5℃;同一覆蓋量不同覆蓋方式以全程覆蓋降溫幅度較生育期覆蓋方式更為明顯。 3.秸稈覆蓋可增強土壤呼吸,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大粒徑團聚體數(shù)量,減少小粒徑團聚體。與對照相比,全程覆蓋方式下9 000、6 000和3 000 kg/hm~2覆蓋量下土壤容重降低0.9~6.5%;生育期覆蓋方式下9 000、6 000和3 000 kg/hm~2覆蓋量下土壤容重降低1.2~6.1%。生育期覆蓋方式隨覆蓋量增加土壤容重減小的幅度大于全程覆蓋方式。秸稈覆蓋2年定位處理后,0~40 cm各土層機械穩(wěn)定性團聚體隨土層深度的增加表現(xiàn)為:5 mm團聚體增加,5~2 mm團聚體差異較小,2 mm團聚體減少,尤其以0.5~0.25 mm減幅最大。0.25 mm機械穩(wěn)定性團聚體總和,在全程覆蓋方式和生育期覆蓋方式下均表現(xiàn)為9 000 kg/hm~26 000 kg/hm~23 000 kg/hm~2CK。0.25 mm水穩(wěn)性團聚體總和,在全程覆蓋方式下不同覆蓋量0~20 cm土層表現(xiàn)為3 000 kg/hm~2CK9 000 kg/hm~26 000 kg/hm~2,在生育期覆蓋方式下不同覆蓋量表現(xiàn)為9 000 kg/hm~23 000 kg/hm~26 000 kg/hm~2CK。 4.連續(xù)2年定位覆蓋試驗處理收獲后,0~40 cm土層不同覆蓋量處理土壤有機質、全磷、速效磷和全鉀含量較CK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在中、低覆蓋量(6 000和3 000 kg/hm~2)下,全氮、堿解氮和速效鉀含量均較CK增加,而高覆蓋量處理(9 000 kg/hm~2)較CK下降。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2年趨勢基本一致:隨土層深度的增加,酶活性降低;而同一土層不同覆蓋量處理脲酶、磷酸酶、蔗糖酶活性總體高于CK。 5.秸稈覆蓋可以延緩生育期,覆蓋第一年生育期覆蓋效果明顯,延遲最長可達14 d,覆蓋第二年全程覆蓋處理生育期長于生育期覆蓋處理,覆蓋量越大,生育期延遲時間越多。 6.灌漿期是小麥粒重形成的關鍵時期,該期光合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小麥籽粒干物質的積累。在灌漿漸增期,不同處理的灌漿速率表現(xiàn)為:CK3 000 kg/hm~26 000 kg/hm~29 000 kg/hm~2;速增、緩增期灌漿速率大小為:3 000 kg/hm~26 000 kg/hm~2CK9 000 kg/hm~2。9 000 kg/hm~2覆蓋量時灌漿持續(xù)時間最長,較CK多6 d,6 000、3 000 kg/hm~2與CK灌漿持續(xù)時間近乎一致。在灌漿速增期和緩增期,覆蓋處理的灌漿貢獻率均大于CK,在漸增期則均小于CK。 7.通過2年初步的研究結果表明,不論哪種覆蓋方式或覆蓋量,秸稈覆蓋均可增加作物產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不同覆蓋量全程覆蓋方式下各處理冬小麥產量較CK增加41.1%~65.7%,生育期覆蓋方式下各處理冬小麥產量較CK增加27.1%~30.2%(P0.05)。就覆蓋方式而言,相同覆蓋量情況下全程覆蓋方式與生育期覆蓋方式水分利用效率差異較小;就覆蓋量而言,全程覆蓋和生育期覆蓋方式均以3 000 kg/hm~2處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大,分別較CK增加31.5%(P0.05)和12.8%(P0.05)。 【關鍵詞】:秸稈覆蓋 土壤含水量 土壤性狀 水分利用效率 冬小麥
【學位授予單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S512.11
【目錄】: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第一章 文獻綜述13-20
  • 1.1 引言13
  • 1.2 國內外秸稈覆蓋保墑技術研究進展13-19
  • 1.2.1 秸稈覆蓋保墑技術的研究概況13-15
  • 1.2.2 秸稈覆蓋保墑技術對農田小氣候的影響15
  • 1.2.3 秸稈覆蓋對土壤含水量的影響15-16
  • 1.2.4 秸稈覆蓋對土壤物理性狀的影響16-17
  • 1.2.5 秸稈覆蓋對土壤酶的影響17
  • 1.2.6 秸稈覆蓋對土壤養(yǎng)分的影響17
  • 1.2.7 秸稈覆蓋對作物生長發(fā)育及產量的影響17-19
  • 1.3 研究目標、內容和技術路線19-20
  • 1.3.1 研究目標19
  • 1.3.2 研究內容19
  • 1.3.3 技術路線19-20
  • 第二章 材料與方法20-24
  • 2.1 試驗區(qū)概括20
  • 2.2 試驗材料20
  • 2.3 試驗設計20-21
  • 2.4 試驗測定指標及方法21-23
  • 2.4.1 土壤水分21
  • 2.4.2 作物生物學及農藝性狀的調查21
  • 2.4.3 土壤養(yǎng)分及酶測定21-22
  • 2.4.4 土壤主要物理性狀測定22-23
  • 2.5 統(tǒng)計方法23-24
  • 第三章 秸稈覆蓋對土壤水分的影響24-30
  • 3.1 全程覆蓋方式下不同覆蓋量處理的土壤水分狀況24-25
  • 3.1.1 全程不同覆蓋量處理0~80 cm 土層土壤水分的動態(tài)變化24
  • 3.1.2 全程不同覆蓋量處理0~200 cm 土層土壤水分的動態(tài)變化24
  • 3.1.3 全程不同覆蓋量處理下的土壤水分的垂直變化24-25
  • 3.2 生育期覆蓋方式下不同覆蓋量的土壤水分狀況25-27
  • 3.2.1 生育期不同覆蓋量處理0~80 cm 土層土壤水分的動態(tài)變化25-26
  • 3.2.2 生育期不同覆蓋量處理下0~200 cm 土層土壤水分的動態(tài)變化26-27
  • 3.2.3 生育期不同覆蓋量處理土壤水分垂直變化27
  • 3.3 全程覆蓋與生育期覆蓋的土壤水分狀況的比較27-29
  • 3.4 小結與討論29-30
  • 3.4.1 小結29
  • 3.4.2 討論29-30
  • 第四章 秸稈覆蓋對土壤物理性狀的影響30-38
  • 4.1 秸稈覆蓋對土壤溫度的影響30-31
  • 4.2 秸稈覆蓋對土壤呼吸的影響31-32
  • 4.3 秸稈覆蓋對土壤容重的影響32-33
  • 4.4 秸稈覆蓋對土壤團聚體的影響33-36
  • 4.4.1 機械穩(wěn)定性團聚體33-35
  • 4.4.2 水穩(wěn)定性團聚體35-36
  • 4.5 小結與討論36-38
  • 4.5.1 小結36-37
  • 4.5.2 討論37-38
  • 第五章 秸稈覆蓋處理對土壤養(yǎng)分及酶活性的影響38-47
  • 5.1 秸稈覆蓋處理土壤有機質含量變化38
  • 5.2 秸稈覆蓋處理土壤全氮及堿解氮含量差異38-40
  • 5.2.1 秸稈覆蓋對土壤全氮含量的影響38-39
  • 5.2.2 秸稈覆蓋對土壤堿解氮含量的影響39-40
  • 5.3 秸稈覆蓋處理土壤全磷及速效磷含量差異40-41
  • 5.3.1 秸稈覆蓋對土壤全磷含量的影響40
  • 5.3.2 秸稈覆蓋對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響40-41
  • 5.4 秸稈覆蓋處理土壤全鉀及速效鉀含量差異41
  • 5.4.1 秸稈覆蓋對土壤全鉀含量的影響41
  • 5.4.2 秸稈覆蓋對土壤速效鉀含量的影響41
  • 5.5 秸稈覆蓋對土壤酶活性的影響41-44
  • 5.5.1 不同處理土壤脲酶活性差異42
  • 5.5.2 不同處理磷酸酶活性差異42-43
  • 5.5.3 不同處理蔗糖酶活性差異43-44
  • 5.6 小結與討論44-47
  • 5.6.1 小結44-45
  • 5.6.2 討論45-47
  • 第六章 秸稈覆蓋對冬小麥生長發(fā)育狀況及產量的影響47-57
  • 6.1 不同處理對冬小麥主要農藝性狀的影響47-49
  • 6.1.1 不同處理生育時期的差異47-48
  • 6.1.2 秸稈覆蓋處理基本苗差異48-49
  • 6.1.3 秸稈覆蓋處理不同生育時期生物量變化49
  • 6.2 不同處理對冬小麥灌漿進程的影響49-52
  • 6.3 秸稈覆蓋處理對冬小麥產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52-54
  • 6.3.1 秸稈覆蓋對冬小麥產量構成因素的影響52-53
  • 6.3.2 秸稈覆蓋對冬小麥產量的影響53
  • 6.3.3 秸稈覆蓋處理對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53-54
  • 6.4 小結與討論54-57
  • 6.4.1 小結54-55
  • 6.4.2 討論55-57
  • 參考文獻57-61
  • 致謝61-62
  • 個人簡介6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學術論文文獻來了解更多相關內容

隴東旱塬區(qū)免耕覆蓋對冬小麥的影響    史志鋒;尹強;段進寶;史紅珍;薛亮;

不同秸稈覆蓋量對寧南旱作農田土壤水肥及作物產量的影響    高飛

不同覆蓋條件下旱稻土壤微生物區(qū)系及酶活性研究    劉秀英;黃國勤;

半干旱高寒區(qū)保護性耕作法對土壤孔隙狀況和微形態(tài)結構特征的影響    王殿武,文宏達

秸稈覆蓋的作用與機理    李富寬,姜慧新

中國塑料薄膜覆蓋農業(yè)    陳奇恩

秸稈覆蓋對冬小麥耗水特征及水分生產率的影響    許翠平,劉洪祿,車建明,趙立新

旱地殘茬覆蓋耕作法的研究    韓思明,楊春峰,史俊通,龐煥成

旱地麥田蓄水保墑耕作措施的研究    高緒科,王小彬,汪德水,曾令文,王文清

黃土高塬旱地小麥草肥覆蓋耕作技術研究    許卓民,張明義,苗元禮

旱作麥田秸稈覆蓋的生態(tài)綜合效應研究    鞏杰,黃高寶,陳利頂,傅伯杰

不同耕作措施對冬小麥農田土壤水分和溫度的影響    于愛忠;黃高寶;馮福學;

農田水肥效應及其生理機制研究    高亞軍

秸稈覆蓋節(jié)水效應研究    李全起

秸稈覆蓋的土壤溫度效應及其影響小麥生長的機理研究    劉煒

秸稈覆蓋下灌水和施氮對旱地冬小麥水分和氮素利用的影響    楊君林

玉米秸稈覆蓋對冬小麥田間蒸發(fā)、蒸散和地溫的影響    于稀水

地膜穩(wěn)定性研究進展    王巖,紀雷,孫健,王境堂,杜恒清

保護地秸稈平鋪還田效果試驗    劉瑞偉,皇傳華,劉海軍,李玉春,韓永蘭

國內外免耕技術應用概況    王法宏,馮波,王旭清

灌水量對小麥產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響    姜東燕;于振文;張玉芳;

設施栽培土壤磷酸酶活性及其與土壤養(yǎng)分的關系    袁亮;李絮花;李潤;路超;趙朋;

黃河三角洲鹽堿地土壤脲酶活性與土壤性質的通徑分析    黃書濤;

不同水肥條件對土壤酶活性的影響    朱同彬;諸葛玉平;劉少軍;婁燕宏;

輪作和休茬對日光溫室黃瓜連作土壤的改良效果    吳煥濤;魏珉;楊鳳娟;王秀峰;

山東主要土類的解磷細菌及其與供磷特性的相關分析    王健;劉波;陳文;孟慶華;劉繼永;

旱地保護性耕作對土壤理化性狀和冬小麥生理特性的影響    司紀升;王法宏;李升東;孔令安;馮波;張賓;

玉米-線辣椒套作系統(tǒng)中土壤養(yǎng)分與土壤生物因子的關系    徐強;謝寶英;

覆蓋免耕對棉田土壤物理性質及棉花生理特性的影響    鄭曙峰;王維;徐道青;屈磊;

非洲菊連作對土壤理化性狀與生物性狀的影響    馬海燕;徐瑾;孫霞;朱翠英;鄭成淑;

粵北大寶山鉛鋅礦區(qū)土壤—五節(jié)芒(Miscanthus floridulus)植物體系的微生物特征研究    秦建橋;羅育池;阮文剛;劉源鋒;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and Water Losses on Different Land Uses in Low and Deep Hills of North Sichuan,China    

河北平原冬小麥水分生產率分析    陳健;劉云慧;宇振榮;

GFP葉綠體轉化煙草莖葉降解對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響    余建平;呂月萍;劉佳莉;劉建國;郭長虹;

凍融交替對土壤CO_2及N_2O釋放效應的研究進展    楊紅露;孫輝;張寧;姜發(fā)艷;

保護性耕作技術研究進展    李少昆;趙明;趙秉強;

免耕和秸稈覆蓋對小麥、油菜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    朱鐘麟;卿明福;鄭家國;姜心祿;吳婕;

連作楊樹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酚酸的累積及其化感效應    王延平

砂姜黑土區(qū)小麥玉米輪作秸稈全量還田對冬小麥的生理生態(tài)效應    屈會娟

砂姜黑土區(qū)小麥玉米一年兩熟秸稈全量還田對夏玉米生育及產量影響研究    沈學善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對高寒地區(qū)水土保持生態(tài)服務功能的影響研究    趙錦梅

不同耕作措施對綠洲灌區(qū)冬小麥“根土系統(tǒng)”的影響    馮福學

交替灌溉對間作群體水分利用特征的影響及其機理    楊彩紅

溫性荒漠草原放牧利用退化草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營養(yǎng)動態(tài)研究    焦婷

保護性耕作對旱區(qū)小麥—菘藍輪作土壤生態(tài)及作物生理特性的影響    楊江山

中國西北主要農作物對氣候變化的響應    王潤元

不同類型河濱濕地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研究    沙晨燕

等高綠籬—農業(yè)復合系統(tǒng)土壤CO_2和N_2O排放特征    莫瓊

施用工程菌和草木灰對污染土壤Cd形態(tài)和小麥生長的影響    朱小嬌

不同修復措施下侵蝕紅壤的團聚體穩(wěn)定性與肥力特點    楊瑩瑩

鄂北崗地不同品種冬小麥氮效率差異性的研究    柴彥君

鄂南棕紅壤區(qū)施用石灰對桃園土壤和樹體營養(yǎng)的效應研究    蔡東

油菜輕簡化生產中幾項養(yǎng)分管理關鍵技術的初步研究    蘇偉

不同氮肥處理對稻茬免耕油菜產量和品質的影響    韓自行

免耕稻田磷素動態(tài)及組分特征的研究    通樂嘎

耕作方式對稻田土壤有機碳庫的影響    樂麗鑫

丹江口庫區(qū)作物輪作系統(tǒng)生產力和養(yǎng)分流失特征及麥套稻施肥研究    李承力

持續(xù)高土壤水分對番茄植株葉綠素含量及光合特性的影響研究    史瑩;周清;司哺春;付彥彥;汪照;樊榮;

不同覆蓋條件下旱稻土壤微生物區(qū)系及酶活性研究    劉秀英;黃國勤;

半干旱高寒區(qū)保護性耕作法對土壤孔隙狀況和微形態(tài)結構特征的影響    王殿武,文宏達

秸稈覆蓋的作用與機理    李富寬,姜慧新

不同麥稈覆蓋量對夏玉米耗水量和生理性狀的影響    張吉祥;汪有科;員學鋒;張立強;于曉蕾;

秸稈覆蓋量對夏玉米產量影響的試驗研究    劉超;汪有科;湛景武;楊直毅;

不同秸稈覆蓋量對春玉米冠氣溫差和葉水勢日變化的影響    蔡太義;賈志寬;楊寶平;黃耀威;白玉紅;張睿;聶俊峰;

麥秸和殘茬覆蓋對夏玉米農田小氣候的影響    朱自璽,方文松,趙國強,鄧天宏,付祥軍

滲灌條件下覆蓋對旱區(qū)冬小麥增產效應研究    劉玲玲,張松令

不同覆蓋條件下春玉米田耗水特征及提高水分利用率研究    樊向陽,齊學斌,郎旭東,高勝國,趙輝,王景雷

旱作麥田秸桿覆蓋的生態(tài)綜合效應研究    鞏杰

秸稈覆蓋下灌水和施氮對旱地冬小麥水分和氮素利用的影響    楊君林

不同覆蓋處理對小麥、玉米生理生態(tài)效應的研究    李吾強

寧南旱區(qū)秸稈覆蓋條件下的農田生態(tài)效應研究    李玉鵬

硼肥肥效與施用技術試驗    章康保,龔美蘭,劉德田

強筋小麥高產優(yōu)質高效灌溉方案的研究    許振柱,于振文,張永麗

小麥壟作栽培的肥水效應及光能利用分析    王旭清,王法宏,董玉紅,任德昌,曹宏鑫

根系分布與作物產量的關系研究進展    王法宏,王旭清,劉素英,王曉理

免耕條件下的小麥稀播試驗    吳曉東;楊賢彬;孫昌璜;張春雨;丁星燦;

旱地農業(yè)保護性耕作體系與免耕播種技術    陳君達;王興文;李洪文;

冬小麥冬灌、秸稈覆蓋、后期噴生長劑的節(jié)水增產效果    朱遐齡,甘吉生

玉米秸稈覆蓋技術增產效應分析    梁菊花

土壤肥力分級的酶活性指標研究進展    王紅,周大邁

不同措施對高寒旱地莜麥土壤水分和籽粒產量的影響    肖凱,王殿武,褚達華

我國保護性耕作制發(fā)展現(xiàn)狀與趨勢    高旺盛;張海林;

農田水肥效應及其生理機制研究    高亞軍

半干旱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春小麥地膜覆蓋的效應及其范式    凌莉

旱作麥田秸桿覆蓋的生態(tài)綜合效應研究    鞏杰

土壤中無機納米微粒的研究    王明輝

豫西旱坡地小麥保護性耕作的效應分析    黃明

華北平原不同耕作方式的土壤水熱特征及其對作物生長發(fā)育影響    馮聚凱

秸稈覆蓋對旱地冬小麥灌漿動態(tài)及產量的影響    劉婷;賈志寬;張睿;鄭甲成;

秸稈長度對畦灌水流推進和冬小麥生長的影響    郭旭新;汪有科;吳普特;趙英;

渭北旱塬不同田間管理措施下冬小麥產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張樹蘭,LarsLovdahl,同延安

秸稈覆蓋在山區(qū)旱地冬小麥生產上的應用    宋鳳鳴;

旱地秸稈覆蓋條件下作物減產的原因及作用機制分析    高亞軍,李生秀

不同水分條件下秸稈覆蓋對冬小麥生長的影響    伊德里薩;張展羽;郭相平;魏振寧;

論秸稈覆蓋量對免耕播種機作業(yè)質量的影響    劉峰;陳杉;

“秸稈覆蓋在農業(yè)生產上的試驗研究”對農業(yè)增產具有重要意義    本刊記者;

沙地果樹園地表覆蓋栽培試驗    陳采富,蘇培璽

沙地秸桿覆蓋蓄水保墑試驗研究    高安

利用秸稈覆蓋減少雞舍氨氣排放和惡臭效果研究    耿愛蓮;閆玉良;王海宏;張劍;初芹;劉華貴;

覆蓋免耕對棉田土壤物理性質及棉花生理特性的影響    鄭曙峰;王維;徐道青;屈磊;

川中丘陵區(qū)節(jié)水栽培技術對冬小麥水分利用效率影響的研究    趙小蓉;趙燮京;王昌桃;

影響介休市冬小麥產量的原因分析    陸春花;梁運香;劉孝清;劉志宏;孫建文;

秸稈覆蓋非充分灌溉稻作農田生態(tài)環(huán)境效應研究    周明耀;錢曉晴;

2009-2010年度石家莊異常低溫對冬小麥影響    車少靜;高祺;劉利軍;

秸稈覆蓋技術試驗研究總結    李永濤;石秋環(huán);

水肥耦合方式對冬小麥產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    李松敏;王仰仁;周青云;孫書洪;

秸稈覆蓋對小麥生長狀況的影響研究    楊榮光;畢建杰;王升國;吳則金;李振清;

秸稈覆蓋條件下播種的土壤臨界含水率試驗    王麗學;李淑惠;劉洪祿;石志強;劉冀;

春覆秸稈可促果園高產    呂紀增

秸稈何時由“雞肋”變“寶貝”?    本報記者  羅盤

果園秸稈覆蓋好處多    臨城縣發(fā)展改革局農業(yè)區(qū)劃辦公室(054300) 張保建

果園秸稈覆蓋技術    省農業(yè)專家服務團果業(yè)專家 魏旭

果園覆蓋秸稈好處多    李凱文

果園秸稈覆蓋技術    

游仙:秸稈覆蓋栽培抗旱效果好    本報記者 魏星奎 實習記者 劉鑫

果園秸稈覆蓋技術    臨城縣發(fā)展改革局農業(yè)區(qū)劃辦公室 張保建

我市秸稈覆蓋技術保墑顯著促糧增收    記者丁維麗

秸稈覆蓋技術應廣泛使用    王軍

秸稈覆蓋保護性種植的土壤養(yǎng)分效應和作物生理生化響應機制研究    薛蘭蘭

渭北旱原不同量秸稈覆蓋對農田環(huán)境及春玉米生理生態(tài)的影響    蔡太義

農田水肥效應及其生理機制研究    高亞軍

不同耕作措施對綠洲灌區(qū)冬小麥“根土系統(tǒng)”的影響    馮福學

太陽輻射減弱對冬小麥生理生化及產量的影響研究    麥博儒

黃土高原農田綜合地力及碳匯特征對連續(xù)多年玉米秸稈全量還田的響應    慕平

不同種植模式下冬小麥夏玉米耗水特性研究    李全起

梨園樹盤覆蓋的土壤生態(tài)效應及樹體生理響應研究    趙德英

水肥調控措施對冬小麥光合產物分配的模擬研究    李炎

華北平原冬小麥氮肥優(yōu)化管理策略研究    岳現(xiàn)錄

水氮供應對旱地小麥秸稈覆蓋效果的影響    張月霞

渭北旱塬秸稈覆蓋對土壤性狀及冬小麥產量的影響    劉婷

不同秸稈覆蓋量對寧南旱作農田土壤水肥及作物產量的影響    高飛

不同秸稈覆蓋模式對渭北旱塬冬小麥產量及土壤環(huán)境的影響    王海霞

關中農田氮肥利用及NO_3~--N淋移特點    尹曉芳

秸稈覆蓋對關中地區(qū)冬小麥生態(tài)效應綜合研究    卜萍萍

寧南旱區(qū)秸稈覆蓋條件下的農田生態(tài)效應研究    李玉鵬

小麥調虧灌溉及蒸發(fā)蒸騰量的試驗研究    孟毅

華北地區(qū)秸稈覆蓋下農田降雨轉化過程模擬研究    王兆偉

河北省夏玉米秸稈覆蓋水熱傳輸模型與高效用水技術研究    脫云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