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學術論文

強化秸稈沼氣發(fā)酵菌株的篩選及發(fā)酵條件的研究

來源:論文學術網
時間:2024-08-18 21:54:39
熱度:

強化秸稈沼氣發(fā)酵菌株的篩選及發(fā)酵條件的研究【摘要】:我國農作物秸稈資源豐富,每年產生各類秸稈約7億噸,但秸稈的利用率還較低,除少量用作飼料原料和造肥還田外,多數(shù)就地堆積或直接焚燒,

【摘要】:我國農作物秸稈資源豐富,每年產生各類秸稈約7億噸,但秸稈的利用率還較低,除少量用作飼料原料和造肥還田外,多數(shù)就地堆積或直接焚燒,不僅造成資源浪費,還造成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利用生物復合菌劑對農作物秸稈進行處理,進行厭氧發(fā)酵產沼氣,既能解決在農村推廣沼氣建設所遭遇的原料不足問題,也可解決農村普遍存在的“秸稈堆積”和“秸稈焚燒”問題。因此,用高產纖維素酶菌株和產甲烷菌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強化秸稈發(fā)酵的直投式發(fā)酵劑,可加速秸稈的分解,提高沼氣產氣率,是實現(xiàn)秸稈到沼氣生產的有效途徑。 本文對實驗室保藏的纖維素分解菌進行復壯和篩選,通過剛果紅平板初篩,麩皮固體發(fā)酵復篩,得到一株高產纖維素酶的黑曲霉X-2和一株康寧木霉H-5。黑曲霉X-2的酶活可達2087U/g,比出發(fā)菌株的酶活提高了52.35%;康寧木霉H-5的酶活可達1649U/g,比出發(fā)菌株的酶活提高了45.54%。X-2和H-5連續(xù)傳代6代,產酶遺傳性狀穩(wěn)定。 通過單因素試驗對黑曲霉X-2和康寧木霉H-5的培養(yǎng)條件進行了優(yōu)化,得出黑曲霉X-2的最佳培養(yǎng)條件為:培養(yǎng)溫度為30℃,培養(yǎng)時間為72h,復合碳源比例為稻草/麩皮的質量比為0:10,最佳氮源為酵母膏,氮源添加量為1%,固液比為1:1,接種量為1%,裝瓶量為30g/250ml。康寧木霉H-5的最佳培養(yǎng)條件為:培養(yǎng)溫度為30℃,培養(yǎng)時間為5天,復合碳源比例為稻草/麩皮的質量比為2:8,最佳氮源為酵母膏,氮源添加量為2%,固液比為1:1.5,接種量為1%,裝瓶量為30g/250ml。在最適培養(yǎng)條件下,黑曲霉X-2和康寧木霉H-5的產孢子量分別可達330億個/g和460億個/g。 通過亨蓋特厭氧操作技術,從沼液樣品中分離到了Z-1,Z-2兩株產甲烷菌。菌株Z-1為球形,一般呈不規(guī)則的球狀聚集體,G-,不產生芽孢,不具運動性;在滾管中形成的菌落為圓形,灰白色,不透明;該菌株能利用H2/CO2和甲醇作為底物,最適培養(yǎng)溫度為35℃,最適pH為7.0,最適NaCl濃度為0.2mol/L。菌株Z-2為橢圓形,單個或成小簇生長,G-,不產生芽孢,不具運動性;在滾管中形成菌落為圓形,淡黃色,不透明;該菌株能利用H2/CO2、甲酸鈉和乙酸鈉作為底物,最適培養(yǎng)溫度為35℃,最適pH為6.5,最適NaCl濃度為0.1mol/L。 【關鍵詞】:秸稈 沼氣 篩選 纖維素酶 產甲烷菌
【學位授予單位】:江西農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S216.4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文獻綜述9-19
  • 1.1 秸稈概述9-10
  • 1.2 秸稈利用技術10-13
  • 1.2.1 秸稈還田技術10-11
  • 1.2.2 秸稈飼料技術11-12
  • 1.2.3 秸稈工業(yè)原料技術12-13
  • 1.2.4 秸稈氣化技術13
  • 1.3 秸稈沼氣發(fā)酵技術13-17
  • 1.3.1 沼氣概述13
  • 1.3.2 沼氣發(fā)酵原理13-14
  • 1.3.3 沼氣發(fā)酵技術研究進展14-15
  • 1.3.4 沼氣發(fā)酵的影響因素15-17
  • 1.4 研究目的及研究內容17-19
  • 1.4.1 研究目的和意義17
  • 1.4.2 研究內容17-19
  • 第二章 產纖維素酶菌株的篩選19-27
  • 前言19
  • 2.1 材料19-20
  • 2.1.1 出發(fā)菌株19
  • 2.1.2 培養(yǎng)基19-20
  • 2.1.3 儀器與器皿20
  • 2.2 方法20-22
  • 2.2.1 菌種的活化復壯20
  • 2.2.2 孢子懸液的制備20-21
  • 2.2.3 初篩21
  • 2.2.4 復篩21
  • 2.2.5 纖維素酶活力測定21-22
  • 2.2.6 菌株形態(tài)學觀察22
  • 2.2.7 菌株產酶性狀穩(wěn)定性試驗22
  • 2.2.8 拮抗實驗22
  • 2.3 結果與討論22-26
  • 2.3.1 初篩結果22-24
  • 2.3.2 復篩結果24-25
  • 2.3.3 菌株形態(tài)學觀察25
  • 2.3.4 菌株產酶性狀穩(wěn)定性試驗25-26
  • 2.3.5 拮抗實驗結果26
  • 2.4 小結26-27
  • 第三章 產纖維素酶菌株發(fā)酵條件的研究27-38
  • 前言27
  • 3.1 材料27
  • 3.1.1 菌株27
  • 3.1.2 培養(yǎng)基27
  • 3.1.3 主要儀器與器皿27
  • 3.2 方法27-29
  • 3.2.1 培養(yǎng)方法27
  • 3.2.2 孢子數(shù)的測定27-28
  • 3.2.3 不同培養(yǎng)溫度對產孢子量的影響28
  • 3.2.4 不同培養(yǎng)時間對產孢子量的影響28
  • 3.2.5 不同復合碳源對產孢子量的影響28
  • 3.2.6 不同氮源對產孢子量的影響28
  • 3.2.7 不同氮源添加量對產孢子量的影響28
  • 3.2.8 不同含水量對產孢子量的影響28
  • 3.2.9 不同接種量對產孢子量的影響28
  • 3.2.10 不同裝瓶量對產孢子量的影響28-29
  • 3.3 結果與討論29-37
  • 3.3.1 纖維素分解菌黑曲霉X-2發(fā)酵條件的優(yōu)化29-33
  • 3.3.2 纖維素分解菌康寧木霉H-5發(fā)酵條件的優(yōu)化33-37
  • 3.4 小結37-38
  • 第四章 產甲烷菌的分離篩選38-46
  • 前言38
  • 4.1 材料38-39
  • 4.1.1 樣品38
  • 4.1.2 培養(yǎng)基38-39
  • 4.1.3 主要儀器和試劑39
  • 4.2 方法39-41
  • 4.2.1 產甲烷菌的富集培養(yǎng)39
  • 4.2.2 產甲烷菌的分離與純度檢測39-40
  • 4.2.3 產甲烷菌產氣能力的檢測40
  • 4.2.4 產甲烷菌的形態(tài)觀察與生理生化特性檢測40-41
  • 4.3 結果與討論41-45
  • 4.3.1 產甲烷菌的富集與分離41
  • 4.3.2 產甲烷菌Z-1和Z-2產氣能力測試結果41-42
  • 4.3.3 產甲烷菌的形態(tài)特征與生理生化特征42-45
  • 4.4 小結45-46
  • 第五章 結論與展望46-48
  • 5.1 結論46-47
  • 5.1.1 產纖維素酶菌株的篩選46
  • 5.1.2 產纖維素酶菌株培養(yǎng)條件的優(yōu)化46-47
  • 5.1.3 產甲烷菌的分離篩選47
  • 5.2 展望47-48
  • 參考文獻48-52
  • 致謝5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學術論文文獻來了解更多相關內容

機械化秸稈還田技術及配套機具(綜述)    夏萍,江家伍

產甲烷菌生物地球化學作用的研究    丁安娜,惠榮耀,應光國

玉米秸稈氨化汽爆處理及其固態(tài)發(fā)酵    楊雪霞,陳洪章,李佐虎

產甲烷菌的分離及其生長條件研究    劉亭亭;曹靖瑜;

關于秸稈氣化中的問題與建議    陳樂生

奶牛糞沼氣池中三株產甲烷菌的分離和基本特征    何紹江,馮新梅,龔小平,劉建福

秸桿綜合利用探析    王宜明,范家友,高紅武,梁紅,蘇錫南,何詠梅

戶用沼氣池秸稈利用淺析    熊承永,李健,黃利宏

發(fā)展沼氣對環(huán)保和生態(tài)的貢獻    盧旭珍,邱凌,王蘭英

農業(yè)廢棄物干法厭氧發(fā)酵技術的研究    曲靜霞,姜洋,何光設,潘亞潔

畜禽糞便高溫厭氧干發(fā)酵關鍵參數(shù)優(yōu)化研究    何麗紅

稻草干法厭氧發(fā)酵生產生物氣的試驗研究    張望

濟南農村生活能源消費結構研究    吳良;曾強能;李文贊;孫姝娟;黃彪;王仁卿;郭衛(wèi)華;

新型耐低溫沼氣池的保溫和產氣效果    袁長波;徐延熙;姚利;劉英;李彥;王艷芹;張昌愛;

中藥丹皮殘渣固態(tài)發(fā)酵產酶與糖化工藝的研究    李曼曼;姚日生;李鳳和;胡華佳;

稻草秸稈預處理實驗研究    葉生梅;

桐城市農村戶用沼氣建設綜述    張平;王曉東;

纖維素原料厭氧產甲烷氣的研究進展    趙蘭;冷云偉;任恒星;李浩;

淺談冬季沼氣池存在問題與對策    包武;李元欽;錢午巧;錢雷;徐慶賢;官雪芳;

大中型沼氣工程工藝流程·發(fā)酵原料及其產物測試分析    郝元元;劉榮厚;

沼液綜合利用研究進展    王遠遠;劉榮厚;

農村沼氣發(fā)展建設問題與對策研究    張敏;賴敏;

桐鄉(xiāng)市發(fā)展農業(yè)循環(huán)經濟的實踐與探討    陳軼;楊承禹;徐錦松;吳水明;

玉米秸稈在人工瘤胃反應器中的厭氧轉化    岳正波;胡真虎;俞漢青;

秸稈、藍藻和餐廚廢棄物等生物質資源化利用的進展與探討    翟志軍;李俊;陳祥松;吳金勇;姚建銘;

長沙地區(qū)低碳農業(yè)發(fā)展的幾點思考    蔡立湘;紀雄輝;彭新德;李明德;倪笑;

農作物秸稈厭氧發(fā)酵影響因素探討    龐小平;牛明芬;王賽月;王昊;

生物菌劑對秸稈厭氧發(fā)酵的影響    王賽月;牛明芬;龐小平;

硫酸鹽還原菌的分離及其生理特性研究    阿麗娜;王黎;嚴巧鳳;張皓;關婷;

秸稈揉碎加工機械及工藝的試驗研究    李林;張慶旭;趙滿全;趙振國;

青貯飼料收獲機關鍵部件設計與應用研究    趙滿全;韓寶生;佘大慶;劉偉峰;劉漢濤;陳鐵英;

玉米秸稈去葉裝置設計與試驗    朱新華;楊中平;郭康權;吳永鋒;查崢;

長期施用化肥和稻草下紅壤性水稻土鉀素肥力演變規(guī)律的研究    廖育林

利用兩種大型海藻制備生物能源的探索研究    馮大偉

中國木本油料能源樹種資源開發(fā)潛力與產業(yè)發(fā)展研究    劉軒

玉米秸稈及其纖維素的改性和吸附水體鎘離子的機理研究    鄭劉春

建筑復合材料界面改性研究    何娟

十字花科作物根腫病生防放線菌研究    王靖

秸稈循環(huán)利用模式、物流能流分析及功能評價    高雪松

勝利油田東營區(qū)域生態(tài)農業(yè)發(fā)展問題研究    侯增周

水稻秸稈降解放線菌的分離鑒定及其降解機理研究    徐杰

CSTR和ABR處理有機廢水產氫產甲烷特征與效能    鄭國臣

沼液作為生菜、柑橘葉面肥的試驗研究    袁怡

微生物絮凝劑產生菌的篩選    楊玉靜

產油脂酵母菌株的選育    孔凡敏

碎玉米秸稈卷壓特性的研究    趙何

同步除硫脫氮除磷微生物篩選及對礦區(qū)廢水處理實驗研究    任軍俊

亞硝基胍誘變選育L-蘇氨酸生產菌及其兩個關鍵酶活性的測定    王揚

紫外誘變纖維素分解菌降解木薯渣的研究    李永華

不同有機土栽培基質對大棚黃瓜生長和產量的影響    魏民

秸稈生物發(fā)酵對日光溫室辣椒越冬栽培的影響    付乃旭

凌源市農村沼氣能源發(fā)展研究    張鑫

畜禽養(yǎng)殖業(yè)污水控制與糞污資源化利用    井艷文,李軍,潘安君

北京城市垃圾處理與管理對策    黃凱,劉克鋒,王紅利,李榮

生物反應器填埋場穩(wěn)定技術    李啟彬,劉丹,歐陽峰,韓志勇

現(xiàn)代農業(yè)與非織造材料    俞鎮(zhèn)慌

畜禽糞便的再生利用    蘇業(yè)成

厭氧消化中的產甲烷菌研究進展    公維佳;李文哲;劉建禹;

點“草”成金——解決農作物秸稈問題的思路    廉榮

我國農作物秸稈資源的綜合利用    郭庭雙;李曉芳;

玉米秸稈的綜合利用技術    楊中平,郭康權,楊林青,薛少平

秸稈直接還田的產量效益及土壤有機質年際動態(tài)變化    趙秉強;

不同接種物對牛糞高溫厭氧發(fā)酵過程的影響    余建峰

一支產纖維素酶菌株的鑒定及產酶特性初步研究    湯文晶;張慶慶;許鵬;呂聞聞;

適于同步糖化發(fā)酵產纖維素酶菌株的篩選    陳妍;張敏;劉曉飛;陳濤;劉慶玉;

高活力纖維素酶菌株K11-2的選育及其固態(tài)發(fā)酵條件的研究    徐云泉,候明貞,張發(fā)群

五指山原始森林產纖維素酶菌株的篩選與鑒定    黃美容;鮑時翔;黃惠琴;

高產纖維素酶菌株選育、分子鑒定及發(fā)酵工藝研究    許志

高產纖維素酶菌株的篩選及其發(fā)酵條件的優(yōu)化    劉靖

高活性纖維素酶菌株的篩選鑒定和秸稈降解特性的研究    曾青蘭

高產纖維素酶菌株的選育及產酶條件的優(yōu)化    張小希

產纖維素酶菌株的篩選及酶學性質研究    栗叢瑞

產纖維素酶菌株的篩選及對玉米芯降解的研究    任紅梅

產低溫纖維素酶菌株篩選及發(fā)酵條件研究    董碩

產纖維素酶菌株的鑒定、誘變育種、發(fā)酵產酶條件及酶學性質研究    周新萍

紅樹林生境產纖維素酶菌株篩選、鑒定、產酶條件及酶學性質研究    戴旭青

高產纖維素酶菌株的篩選及其產酶條件的優(yōu)化    陸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