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學術論文

秸稈還田及配施化肥對黑土鉀素營養(yǎng)性狀的影響

來源:論文學術網
時間:2024-08-18 21:49:50
熱度:

秸稈還田及配施化肥對黑土鉀素營養(yǎng)性狀的影響【摘要】:黑土是我國松遼平原玉米帶的重要土壤資源。土壤理化性質優(yōu)越,有機質和植物營養(yǎng)元素含量豐富,土壤有效肥力和潛在肥力高是黑土的主要肥力

【摘要】:黑土是我國松遼平原玉米帶的重要土壤資源。土壤理化性質優(yōu)越,有機質和植物營養(yǎng)元素含量豐富,土壤有效肥力和潛在肥力高是黑土的主要肥力特征。研究玉米秸稈還田條件下配施化肥對黑土鉀素營養(yǎng)狀況的影響,有助于揭示黑土區(qū)現(xiàn)行玉米連作及施肥制度下,土壤中不同形態(tài)鉀素營養(yǎng)的轉化規(guī)律及其機理,為玉米秸稈的合理利用及鉀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論依據。本文以黑土為研究對象,采用長期定位試驗與室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研究了秸稈還田與否及NPK配施對土壤鉀素形態(tài)變化和鉀吸附解吸特性的影響,取得了如下幾點主要研究結果:1.不施秸稈條件下,相較于不施鉀肥的處理,施用鉀肥的處理能夠提高土壤的速效鉀含量、水溶性鉀含量、非特殊吸附鉀含量、特殊吸附鉀含量、緩效鉀含量,而對土壤全鉀和礦物鉀的含量影響不大。相較于不施N、P肥的處理,長期施用N、P肥的土壤其速效鉀含量會有一定的下降,其中以NP處理的土壤速效鉀含量的降低幅度最大;秸稈還田條件下,施用秸稈的處理能夠顯著提高土壤速效鉀、水溶性鉀、非特殊性吸附鉀的含量,而施用秸稈對土壤特殊性吸附鉀既有升高也有降低,且在本試驗中,施用秸稈的處理其土壤全鉀和礦物鉀含量處于最低水平。2.通過土壤中各形態(tài)鉀占土壤全鉀的比例得出:長期施用鉀肥和秸稈均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土壤中礦物鉀向速效鉀(水溶性鉀、非特殊性吸附鉀)和緩效鉀轉化,利用了土壤中鉀庫的潛力,并以鉀肥與秸稈配施的效果最佳。3.本文由吸附試驗可以得出,Freundlich方程能很好地擬合不施用鉀肥的土壤其吸附等溫線,不適用于施用了鉀肥的土壤其吸附等溫線的擬合。方程中兩個參數(shù)結果如下,1/n(1/n的值越小,表示土壤對鉀的吸附作用力越大):不施鉀肥與秸稈的處理只施秸稈的處理只施鉀肥的處理鉀肥與秸稈配施的處理;KF值(KF越大表示土壤吸附鉀的能力越強):不施K肥與秸稈的處理只施秸稈的處理只施K肥的處理K肥與秸稈配施的處理。不同施肥處理土壤對鉀離子的親和力的吸附能力大小順序為:不施鉀肥與秸稈的處理只施秸稈的處理只施鉀肥的處理鉀肥與秸稈配施的處理。K肥與秸稈的施用均降低了土壤對鉀素的吸附能力;而氮磷肥的施用對吸附模型參數(shù)的既有升高也有降低,其影響效果不明確。4.由解吸試驗得出:在不施鉀肥和秸稈的條件下,氮、磷肥的單獨施用均提高了土壤中鉀的解吸量;而在施用秸稈或鉀肥的條件下,氮、磷肥的單施不對鉀吸附量與解吸量之間的關系產生影響。 【關鍵詞】:長期定位施肥 黑土 鉀素 鉀形態(tài) 吸附解吸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農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S158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前言10-20
  • 1.1 研究背景10
  • 1.2 研究目的意義10-11
  • 1.3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11-18
  • 1.3.1 土壤中鉀素的形態(tài)劃分11-12
  • 1.3.2 土壤各形態(tài)鉀之間的相互關系12
  • 1.3.3 土壤鉀素固定演變的特征12-13
  • 1.3.4 長期施肥條件下不同形態(tài)鉀素的變化特征13-14
  • 1.3.5 長期秸稈還田條件下鉀素營養(yǎng)狀況及作物產量的變化14-15
  • 1.3.6 土壤對鉀離子的吸附與解吸特征研究15-18
  • 1.4 技術路線18-19
  • 1.5 創(chuàng)新點19-20
  • 第二章 材料與方法20-24
  • 2.1 供試土壤20
  • 2.2 試驗設計20-21
  • 2.3 試驗測定方法21-23
  • 2.3.1 理化性質21
  • 2.3.2 土壤中不同形態(tài)鉀含量測定方法21-22
  • 2.3.3 土壤鉀離子等溫吸附試驗方法22-23
  • 2.4 數(shù)據統(tǒng)計分析方法23-24
  • 第三章 秸稈還田及化肥配施對黑土p H和有機質含量的影響24-27
  • 3.1 秸稈還田及化肥配施對黑土p H的影響24-25
  • 3.2 秸稈還田及化肥配施對黑土有機質含量的影響25
  • 3.3 討論25
  • 3.4 小結25-27
  • 第四章 秸稈還田及化肥配施對黑土鉀素營養(yǎng)狀況的影響27-38
  • 4.1 秸稈還田條件及化肥配施對黑土鉀素營養(yǎng)狀況的影響27-34
  • 4.1.1 秸稈還田條件及化肥配施對黑土土壤全鉀含量的變化27-28
  • 4.1.2 秸稈還田條件及化肥配施對黑土土壤速效鉀含量的變化28-29
  • 4.1.3 秸稈還田條件及化肥配施對黑土土壤水溶性鉀含量的變化29-30
  • 4.1.4 秸稈還田條件及化肥配施對黑土土壤非特殊性吸附鉀含量的變化30-31
  • 4.1.5 秸稈還田條件及化肥配施對黑土土壤特殊性吸附鉀含量的變化31-32
  • 4.1.6 秸稈還田條件及化肥配施對黑土土壤緩效鉀含量的變化32-33
  • 4.1.7 秸稈還田條件及化肥配施對黑土土壤礦物鉀含量的變化33
  • 4.1.8 秸稈還田條件及化肥配施對黑土土壤不同形態(tài)鉀占全鉀的比例33-34
  • 4.2 氮磷鉀化肥施用對黑土鉀素含量的影響34-36
  • 4.2.1 氮磷鉀化肥施用對黑土土壤全鉀含量的變化34
  • 4.2.2 氮磷鉀化肥施用對黑土土壤速效鉀含量的變化34-35
  • 4.2.3 氮磷鉀化肥施用對黑土土壤水溶性鉀含量的變化35
  • 4.2.4 氮磷鉀化肥施用對黑土土壤非特殊性吸附鉀含量的變化35
  • 4.2.5 氮磷鉀化肥施用對黑土土壤特殊性吸附鉀含量的變化35
  • 4.2.6 氮磷鉀化肥施用對黑土土壤緩效鉀含量的變化35
  • 4.2.7 氮磷鉀化肥施用對黑土土壤礦物鉀含量的變化35-36
  • 4.2.8 氮磷鉀化肥施用對黑土土壤不同形態(tài)鉀占全鉀的比例36
  • 4.3 討論36-37
  • 4.4 小結37-38
  • 第五章 秸稈還田及化肥配施對黑土鉀素吸附解吸特性的影響38-54
  • 5.1 秸稈還田及化肥配施對黑土鉀素吸附特性的影響38-45
  • 5.1.1 氮磷鉀化肥單施及配施對土壤鉀吸附特性的影響38-40
  • 5.1.2 秸稈還田條件及化肥配施對土壤鉀吸附特性的影響40-41
  • 5.1.3 秸稈還田與否對土壤鉀吸附特性的影響41-44
  • 5.1.4 秸稈還田及化肥配施對土壤鉀等溫吸附模型參數(shù)的影響44-45
  • 5.2 秸稈還田及化肥配施對土壤鉀解吸特性的影響45-52
  • 5.2.1 氮磷鉀化肥施用對土壤鉀解吸特性的影響45-47
  • 5.2.2 秸稈還田條件下氮磷鉀化肥施用對土壤鉀解吸特性的影響47-48
  • 5.2.3 秸稈還田與否對土壤鉀解吸特性的影響48-51
  • 5.2.4 秸稈還田及化肥配施對土壤鉀解吸率的影響51-52
  • 5.3 討論52
  • 5.4 小結52-54
  • 第六章 結論54-55
  • 參考文獻55-63
  • 作者簡介63-64
  • 致謝64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學術論文文獻來了解更多相關內容

長期定位施肥對冬小麥產量及潮土土壤肥力的影響    張水清;黃紹敏;郭斗斗;

土壤鉀素固定和釋放機制研究進展    李小坤;魯劍巍;吳禮樹;

長期施肥對水稻產量及其生理特性的影響    吳建富;朱俊英;張美良;劉經榮;

塿土不同粒級組分K~+吸附研究    王玉,張一平

長期肥料定位試驗中土壤鉀素肥力的演變    范欽楨,謝建昌

長期氮磷化肥和有機肥配施對褐土鉀素平衡及不同形態(tài)的影響    路慧英;周懷平;楊振興;關春林;解文艷;

黑土農田土壤肥力質量綜合評價    馬強,宇萬太,趙少華,張璐,沈善敏,王永寶

長期施肥對栗褐土鉀素、磷素吸附與解吸特性的影響    張亮

生姜對鈣鎂硼鋅吸收分配規(guī)律的研究    徐坤;康立美;趙德婉;

硒對番茄葉片中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活性及產量和品質的影響    李彥,羅盛國,劉元英,陳友,趙久明,姜伯文

山東高產糧田腐殖質組成特征及影響因子研究    楊力,于淑芳,宋國菡,張民,丁光國

山東省高產糧田養(yǎng)分狀況及施肥影響的研究    于淑芳,楊力,孫明,馬麗,宋國菡,丁光國

硫素對冬小麥品質和產量的影響    王東,于振文,樊廣華,潘慶民

山東主要土壤對水溶性磷肥的固定    于淑芳,高弼模,張玉蘭,劉文妍

無土育苗基質不同施肥量對西瓜幼苗生長及養(yǎng)分吸收的影響    趙明,蔡葵,趙征宇

BA-生物種衣劑在番茄上的應用效果    方新,王志學,馮健

山東褐土高產農田的供磷特性    孟慶華;李根英;王吉光;王剛;張延亮;

泰安、威海棕壤高產農田的供磷特性    葛曉軒;孟慶華;李根英;

鉀肥運籌對小麥氮素和鉀素吸收利用及產量和品質的影響    武際;郭熙盛;

春甘藍-玉米-冬甘藍輪作制下N肥施用量研究    何傳龍;郭熙盛;王文軍;武際;

減量施肥對菜地土壤養(yǎng)分淋失及春甘藍產量的影響    何傳龍;馬友華;李帆;蔣光月;周維平;

美盛肥料對油菜經濟性狀和產量的影響    張祥明;

不同品質類型小麥品種植株氮素積累和運轉特點    劉奇勇;楊晴;李雁鳴;

超高產冬小麥硫素的吸收、積累和分配的研究    黨紅凱;孫亞輝;張馨文;李瑞奇;馬春英;李雁鳴;

幾種栽培措施對強筋冬小麥品種藁8901籽粒產量和品質的調控效應    李雁鳴;趙英穆;史秀捧;謝志肖;高樹凱;

超高產冬小麥硫素營養(yǎng)特點的初步研究    黨紅凱;李雁鳴;孫亞輝;張馨文;李瑞奇;馬春英;孟建;劉紅彬;

牦牛皮膠氨基酸礦物質元素分析與評價    張采旗;星玉秀;胡鳳祖;

恩施煙區(qū)特色烤煙生產區(qū)域定位分析    李錫宏;李進平;黎妍妍;林國平;秦興成;

毛竹林生態(tài)型模式施肥應用研究    王宏

紅壤坡地菜園地表徑流中氮磷流失模擬試驗及建模研究    吳希媛

長期施用化肥和稻草下紅壤性水稻土鉀素肥力演變規(guī)律的研究    廖育林

科爾沁沙地沙丘植物恢復進程中土壤肥力變化及線蟲群落空間分布特征研究    董錫文

濱海泥質鹽堿地鹽土造林技術研究    景峰

陜北黃土坡面微地形土壤質量研究    張宏芝

縉云山水源涵養(yǎng)林結構對生態(tài)功能調控機制研究    趙洋毅

新疆奇臺綠洲土壤堿化特征及遙感監(jiān)測研究    張芳

大豆結瘤固氮及生長發(fā)育對土壤環(huán)境無機氮含量的響應    嚴君

鹽脅迫下雷竹的離子響應及生理生態(tài)變化    何奇江

水庫水源涵養(yǎng)區(qū)不同生態(tài)修復措施的生態(tài)效益監(jiān)測與評價    王富

大興安嶺高寒區(qū)重度火燒對森林土壤生境質量的影響    郭愛雪

大興安嶺北部實驗林火影響下土壤碳、氮、水的時空變化    王海淇

縣域尺度農田養(yǎng)分空間變異與肥力綜合評價    劉東海

土壤系統(tǒng)的新模型及其應用    李鵬飛

長期不同施肥下江西雙季稻田系統(tǒng)生產力與抗逆性的比較分析    王鑫

長期綠肥還田對江西雙季稻田系統(tǒng)生產力與抗逆性的影響研究    王莉

中國秦嶺“五大商藥”藥源基地土壤質量及其評價    劉瑞豐

哈爾濱市農田退化土壤治理技術模式研究    孔憲一

遜克縣土壤肥力評價與大豆高產施肥技術研究    白樹升

長期定位施肥條件下設施土壤磷的吸附特性    杜立宇;梁成華;潘大偉;

秸桿還田改良砂姜黑土的效果及其機理研究    詹其厚,張效樸,袁朝良

水旱輪作對砂姜黑土腐殖質狀態(tài)和組分的影響    何方,馬成澤

三峽庫區(qū)消落帶淹水—落干過程土壤磷吸附—解吸及釋放研究    王里奧;黃川;詹艷慧;袁輝;

磷在土壤環(huán)境中的遷移及其在水環(huán)境中的農業(yè)非點源污染研究    甄蘭,廖文華,劉建玲

重迎茬大豆對土壤有機-無機復合膠體及土壤結構的影響    王兆榮,劉世英,谷思玉,魏自民,田中艷,李云輝,姜世波,陳仁忠

紅壤退化中的土壤質量評價指標及評價方法    孫波,趙其國

土壤固鉀與釋鉀機制研究進展    梁成華,魏麗萍,羅磊

南方酸性土壤磷素化學研究進展    邱燕,張鼎華

利用Q/I測定評價一些耕作土壤的鉀素狀況    邢世和;J.Dufey;王果;G.Pecters;

吉林省黑土鉀素釋放、固定動力學研究    劉金華

黑土的水土流失及其保育治理    王其存,齊曉寧,王洋,劉兆永,鮑強

中國黑土資源分布格局與動態(tài)分析    崔海山,張柏,于磊,朱金花,何艷芬

中國黑土退化現(xiàn)狀與防治對策    于磊,張柏

吉林黑土區(qū)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對策    孫傳生,張力輝

吉林省黑土資源生態(tài)分類    崔海山,張柏

松嫩平原黑土侵蝕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曾曄,許林書

典型農田黑土剖面理化性狀分析    隋躍宇,劉光源,谷思玉,張興義,孟凱

黑龍江墾區(qū)黑土區(qū)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模式探討    王立斌;孫汝岳;

黑土區(qū)水土保持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存在問題及對策    付道華;杜喜軍;

黑土區(qū)防治工程流域信息管理系統(tǒng)設計    王玉璽;張瀟;解運杰;

淺議黑土區(qū)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許兆秋;

基于遙感技術松遼平原黑土退化規(guī)律研究    邢宇;姜琦剛;李文慶;

我國黑土退化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    徐曉斌;王清;

吉林黑土區(qū)水土流失及防治對策    孫傳生;李春華;張力輝;

黑土耕地質量評價及可持續(xù)利用對策    胡瑞軒;

吉林黑土區(qū)水土流失與生態(tài)安全    孫傳生;朱大為;常曉東;張力輝;

農田黑土空間理化性狀變異特性研究    隋躍宇;張興義;趙軍;孟凱;

黑土退化階段與強度分析    孟凱;

白山市典型黑土區(qū)水土流失現(xiàn)狀分析及防治對策    馮立民;

長期施肥對黑土氮素形態(tài)的影響    孟凱;趙軍;

中國與聯(lián)合國合作 修復退化黑土項目在我省啟動    記者 張桂英 張斯文

中國與聯(lián)合國合作修復退化黑土    張桂英 張斯文

“北大倉”黑土流失導致每年糧食減產近2000萬噸    周健偉 劉泉龍 孫英威

黑土流失造成東北每年減產糧食近2000萬噸    健偉

我省重點治理黑土區(qū)水土流失    記者 邱麗娜

“黑土區(qū)重點治理”初戰(zhàn)告捷    王躍剛 記者 王文輝

“黑土區(qū)”治理爭取資金1260萬元    王建桐 記者 王川

我國首個黑土區(qū)水保示范園區(qū)建成    馮建維 記者 劉偉霖

提高黑土綜合生產能力國際領先    唐立新 記者 彭溢 見習記者 車輪

聯(lián)合國支持東北退化黑土可持續(xù)發(fā)展項目啟動    記者 李麗云

吉林省黑土肥力質量評價及結構退化機理研究    秦焱

黑土磷素有效性的微生物調控技術及其機理研究    吳海燕

基于最小限制水分范圍評價不同耕作方式下農田黑土有機碳固定    陳學文

墾殖與自然恢復黑土微生物群落結構及生態(tài)功能的季節(jié)變化    于鎮(zhèn)華

松遼平原黑土有機質及相關元素遙感定量反演研究    程彬

施肥對黑土碳氮轉化過程的影響    喬云發(fā)

黑龍江省黑土耕地保護對策研究    張中美

吉林省榆樹市黑土退化機理的差異性研究    孫永光

松遼平原黑土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性研究    張紅紅

基于3S吉林省黑土退化監(jiān)測與評價    陳鵬

黑龍江省黑土區(qū)氣候時空變化特征分析    玄明君

基于“3S”技術的黑龍江省黑土區(qū)土壤侵蝕監(jiān)測    楊小垂

吉林黑土區(qū)鎘元素生態(tài)地球化學特征及其污染評價    付強

吉林省黑土區(qū)表土剝離適用條件及識別技術研究    滑冰波

我國東北典型黑土水蝕區(qū)治理范式的建立與效益分析    陳雪

長期施肥黑土有效磷演變與磷平衡關系及其機理    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