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學術論文

利用農(nóng)作物秸稈強化人工濕地對降雨徑流中氮及重金屬去除的研究

來源:論文學術網(wǎng)
時間:2024-08-18 21:45:52
熱度:

利用農(nóng)作物秸稈強化人工濕地對降雨徑流中氮及重金屬去除的研究【摘要】:地表徑流是影響水環(huán)境質(zhì)量的重要污染源。在降雨徑流污染控制方面,人工濕地技術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但會出現(xiàn)由于碳源不足

【摘要】:地表徑流是影響水環(huán)境質(zhì)量的重要污染源。在降雨徑流污染控制方面,人工濕地技術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但會出現(xiàn)由于碳源不足而影響濕地凈化污染物的現(xiàn)象,因此本研究從節(jié)省運行費用角度,篩選出廉價易得、環(huán)境友好的農(nóng)作物秸稈作為植物碳源,用于提高人工濕地污染物凈化能力。本研究主要有降雨徑流的水質(zhì)監(jiān)測、農(nóng)作物秸稈的篩選及其對人工濕地凈化污染物能力的影響。研究結果如下:(1)降雨徑流的水質(zhì)監(jiān)測研究。降雨徑流中SS、COD、TN和TP都有初期沖刷效應,即隨著徑流量的增加,SS、COD和TN等污染物濃度迅速升高,達到峰值后逐漸降低趨于穩(wěn)定,而TP在整個徑流過程與其他污染物相比下降速度較為緩慢;降雨徑流污染程度隨著雨前累積晴天數(shù)的增加而增加;污染程度最高的是自留地,其次是道路;由于ss等污染物濃度過高,四種下墊面(庭院、屋面、道路、自留地)的降雨徑流均需經(jīng)過處理后才能回收利用。(2)農(nóng)作物秸稈篩選研究。經(jīng)過堿處理后的農(nóng)作物秸稈在前期大量釋放碳源和氮源,后期釋放緩慢,但是堿處理加大了添加農(nóng)作物秸稈的成本;小麥秸稈的C:N較大,其分解速率較慢,釋放速率較為穩(wěn)定,因此經(jīng)過簡單處理的小麥秸稈比較適合作為外加碳源即將小麥秸稈剪碎至1-2cm。(3)小麥秸稈添加方式研究。與對照組相比,單層添加方式去除污染物的強化效果較弱,而三層添加會導致TN和NH4+-N出水濃度偏高,雙層添加方式可以加強濕地脫氮除磷的效果,且不會造成出水有機物濃度上升,故雙層添加是較優(yōu)的方式。(4)小麥秸稈添加量研究。當進水為低碳氮比模擬雨水時,隨著秸稈添加量從0.1增加到0.35kg/m3,濕地去除氮、磷和重金屬效果不斷加強,但是當添加量從0.35kg/m3增加到0.5kg/m3,污染物的去除率無明顯增加,從濕地脫氮除磷和去除重金屬等多個角度考慮,較適宜的小麥秸稈添加量為0.35 kg/m3,添加方式為雙層添加;當進水為模擬硫酸型酸雨,添加量為0.5kg/m3時COD、NH4+-N和TP的去除率均達到85%以上,NO3--N和S042-去除率為75%,Cd、Zn和Pb的去除率達到95%以上,Cu的去除率為90.4%,從人工濕地脫氮除磷和去除重金屬的角度考慮,較適宜的小麥秸稈添加量為0.5 kg/m3,添加方式為雙層添加。(5)添加小麥秸稈對濕地微生物的影響研究。隨著小麥秸稈添加量的增加,濕地內(nèi)部各類細菌數(shù)量均增加;其中全細菌、氨化細菌和硝化細菌的數(shù)量空間分布為:上層下層中層,而反硝化細菌和硫酸鹽還原菌的分布規(guī)律是:下層上層中層。植物濕地中污染物的去除率與濕地中各類細菌數(shù)量呈正相關關系。 【關鍵詞】:農(nóng)作物秸稈 降雨徑流 人工濕地 氮磷 重金屬 微生物
【學位授予單位】:東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X52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緒論8-17
  • 1.1 課題研究背景8-9
  • 1.2 人工濕地處理降雨徑流面源污染9-12
  • 1.2.1 降雨徑流面源污染及特點9
  • 1.2.2 人工濕地技術9-12
  • 1.3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12-15
  • 1.3.1 人工濕地外加碳源的研究現(xiàn)狀12-14
  • 1.3.2 人工濕地去除重金屬的研究現(xiàn)狀14-15
  • 1.4 課題任務和主要內(nèi)容15-17
  • 1.4.1 課題來源15
  • 1.4.2 研究任務15
  • 1.4.3 研究內(nèi)容15-16
  • 1.4.4 技術路線16-17
  • 第二章 試驗材料及分析測試方法17-21
  • 2.1 試驗裝置17-18
  • 2.2 試驗儀器18
  • 2.3 測定項目及方法18-21
  • 2.3.1 水質(zhì)分析指標18-19
  • 2.3.2 測定菌群密度的熒光原位雜交法19-20
  • 2.3.3 重金屬檢測方法20-21
  • 第三章 農(nóng)村天然降雨徑流水質(zhì)監(jiān)測與分析21-29
  • 3.1 采樣點概況21
  • 3.2 監(jiān)測方法21-22
  • 3.2.1 采樣點的布設21
  • 3.2.2 采樣方法21-22
  • 3.3 監(jiān)測降雨特征22-23
  • 3.4 天然降雨徑流污染物濃度變化規(guī)律23-26
  • 3.5 地表降雨徑流污染物特征研究26-28
  • 3.6 本章小結28-29
  • 第四章 添加小麥秸稈的小型人工濕地模型試驗研究29-51
  • 4.1 試驗方法29-31
  • 4.1.1 人工濕地的構建29-30
  • 4.1.2 植物碳源添加方式30-31
  • 4.2 有機固體碳源選擇試驗研究31-34
  • 4.2.1 試驗材料31
  • 4.2.2 試驗方法31
  • 4.2.3 農(nóng)作物秸稈碳氮元素的釋放31-34
  • 4.3 添加小麥秸稈對小型人工濕地脫氮除磷的影響34-44
  • 4.3.1 不同添加方式的試驗研究34-40
  • 4.3.2 不同添加量的試驗研究40-44
  • 4.4 添加小麥秸稈對小型人工濕地去除重金屬的影響44-46
  • 4.5 添加小麥秸稈對小型人工濕地中微生物的影響46-50
  • 4.5.1 取樣方法46-47
  • 4.5.2 細菌的數(shù)量及其分布47
  • 4.5.3 氨化細菌的數(shù)量及其分布47-48
  • 4.5.4 硝化細菌的數(shù)量及其分布48-49
  • 4.5.5 反硝化細菌的數(shù)量及其分布49-50
  • 4.6 本章小結50-51
  • 第五章 添加小麥秸稈的人工濕地凈化模擬硫酸型酸雨試驗研究51-65
  • 5.1 試驗方法51
  • 5.2 人工濕地凈化模擬硫酸型酸雨的試驗研究51-58
  • 5.2.1 COD去除效果51-52
  • 5.2.2 NO_3~--N去除效果52-54
  • 5.2.3 NH_4~+-N去除效果54-55
  • 5.2.4 TN去除效果55
  • 5.2.5 TP去除效果55-56
  • 5.2.6 SO_4~(2-)去除效果56-57
  • 5.2.7 四種重金屬去除效果57-58
  • 5.3 人工濕地中微生物數(shù)量及其分布58-64
  • 5.3.1 細菌的數(shù)量及其分布60-61
  • 5.3.2 氨化細菌的數(shù)量及其分布61
  • 5.3.3 硝化細菌的數(shù)量及其分布61-62
  • 5.3.4 反硝化細菌的數(shù)量及其分布62-63
  • 5.3.5 硫酸鹽還原菌的數(shù)量及其分布63-64
  • 5.4 本章小結64-65
  • 第六章 結論與展望65-67
  • 6.1 研究結論65-66
  • 6.2 研究展望66-67
  • 參考文獻67-73
  • 致謝73-74
  • 作者簡介74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學術論文文獻來了解更多相關內(nèi)容

城市降雨徑流污染及其控制的研究進展    周飛祥;

城市非點源污染研究進展    李春林;胡遠滿;劉淼;徐巖巖;孫鳳云;

人工濕地反硝化外加碳源研究進展    肖蕾;賀鋒;黃丹萍;梁雪;徐棟;吳振斌;

小麥秸稈對含銅廢水的吸附性能和動力學特征    張繼義;蒲麗君;

處理重金屬廢水人工濕地中微生物群落結構和酶活性變化    靳振江;劉杰;肖瑜;李金城;田海濤;吳蕾;

西安市屋面、路面雨水水質(zhì)特征分析    林原;袁宏林;陳海清;

非點源污染研究綜述    曹高明;杜強;宮輝力;彭文啟;

樹皮填料補充碳源人工濕地脫氮初步試驗研究    姜應和;李超;

植物秸稈作補充碳源對人工濕地脫氮效果的影響    魏星;朱偉;趙聯(lián)芳;陳家偉;

非點源污染對人類健康影響的研究進展    職錦;郭太龍;廖義善;卓慕寧;

城市徑流特征與人工濕地處理技術研究    肖海文

我國城市非點源污染特征及其模型應用探討    秦攀;雷坤;KHU Soon-Thiam;喬飛;

典型城市道路雨水徑流污染解析和利用標準探討    張瓊?cè)A;王倩;王曉昌;叢飛;

子匯水區(qū)劃分精度對SWMM模擬城市非點源的影響    秦攀;雷坤;喬飛;Soon-Thiam KHU;

杭師大倉前校區(qū)河道水質(zhì)動態(tài)變化與水環(huán)境容量分析    原一荃;王繁;王嬌嬌;王亞琪;王慧中;

改性玉米秸稈吸附Cu~(2+)的研究    趙強;薛雅榮;白玉龍;趙三虎;趙二勞;

改性稻草秸稈對重金屬鉛的吸附性能研究    胡振東;楊英;趙慶;

微污染水體水平潛流濕地強化脫氮研究    于魯冀;陳濤;柏義生;范鵬宇;晉凱迪;

基于增強回歸樹的流域非點源污染影響因子分析    尹才;劉淼;孫鳳云;李春林;象偉寧;

Fe_3O_4/MWCNTs磁性復合材料制備及其吸附Pb~(2+)性能    侯新剛;周曉蒙;姜麗麗;李樹軍;李傳通;姚夏巖;

基于SWAT模型的阿什河流域非點源污染控制措施    馬放;姜曉峰;王立;李光明;李哲;

工業(yè)聚集區(qū)面源污染特征及人工濕地控制機理研究    李東亞

微循環(huán)理念下的城市雨水生態(tài)系統(tǒng)規(guī)劃方法研究    苗展堂

城市水環(huán)境面源污染及其控制    曹仲宏;劉春光;

西安市城區(qū)非點源污染特性與負荷估算    李家科;李懷恩;董雯;李亞嬌;沈冰;秦高維;

溫州城市降雨徑流磷的負荷及其初始沖刷效應    周棟;陳振樓;畢春娟;

HSPF水文水質(zhì)模型應用研究綜述    李兆富;劉紅玉;李燕;

上海市中心城區(qū)初期雨水污染治理策略與案例分析    程曉波;

不同排水體制下城市降雨徑流污染負荷核定方法    張倩;蘇保林;羅運祥;楊武志;

城市雨水管網(wǎng)降雨徑流污染特征及對受納水體水質(zhì)的影響    荊紅衛(wèi);華蕾;陳圓圓;單文靜;時萬新;黃振芳;焦忠志;

廣州城區(qū)雨水徑流非點源污染特性及污染負荷    黃國如;聶鐵鋒;

不同屋面雨水徑流中PAHs污染特性對比分析    張科峰;傅大放;李賀;

SWMM模型應用于城市住宅區(qū)非點源污染負荷模擬計算    馬曉宇;朱元勵;梅琨;張艷軍;張明華;

既改善生態(tài) 又節(jié)省資金 我國利用人工濕地治污取得成功    閻友華

人工濕地植物的選擇原則    陳長太 ,阮曉紅 ,王雪

人工濕地的生態(tài)休閑利用與設計    張軍,周琪

人工濕地及其構建方法研究    鄒友琴

亞熱帶人工濕地中配置植物與遷入植物多樣性的季節(jié)變化    楊志煥,葛瀅,沈琪,蔣躍平,唐宇力,王華勝,常杰

潛流型人工濕地堵塞機制及其模型化    于濤;吳振斌;徐棟;詹德昊;

人工濕地中植物的作用與選擇原則    崔衛(wèi)華;盧少勇;陳亮;唐海;

生態(tài)治污系統(tǒng)——人工濕地    艾蕓;

對城市人工濕地景觀的生態(tài)性及其設計的探討    劉媛;

人工濕地的研究進展    蓋靜;尚文平;郭漢全;

人工濕地的多重效益淺析    劉曉濤;郭宗樓;陸琦;鄧莉;

保護城市人工濕地 建設綠色家園    方志堅;張曉峰;吳燕;徐慶賢;

人工濕地砌體磚研究與利用    張哲維;張政權;

人工濕地在池塘循環(huán)水養(yǎng)殖系統(tǒng)中的應用與研究    李谷;吳恢碧;姚雁鴻;陶玲;曾夢兆;

人工濕地對水土保持效益之探討    李錦育;

人工濕地中植物凈化作用及其影響因素    侯銀礦;

人工濕地降解湖水有機物和氮效果研究    蔡明;宗志堅;史志平;黃曉榮;

耐寒人工濕地植物篩選與應用研究    王曉;時應征;趙鈺;

我國人工濕地研究進展及在北方寒冷地區(qū)的應用    鄭國臣;金春久;李青山;李環(huán);金羽;劉崇;

基于層次分析法的人工濕地減排績效評估指標體系研究    趙文喜;陶磊;喬婧;

玉溪人工濕地建設全國領先    記者 蔣貴有 通訊員 夏德喜

人工濕地:生態(tài)治污的新舉措    

省會人工濕地年內(nèi)建成    記者 曹麗娟

英國創(chuàng)造出最大人工濕地    記者 何屹

首建人工濕地治污    張元忠 實習生 胡煉

人工濕地走進城區(qū)    本報記者 溫禾

人工濕地擴容園林景觀市場    本報特約記者 蘇雪

南部人工濕地日凈污水2000噸    鄭淵 張永祥 張櫪 記者 陳勇

經(jīng)營管理及生態(tài)系恢復成交流重點    王威克

人工濕地每天處理污水2000噸    張永祥 張櫪 記者 鄭淵

南四湖流域典型人工濕地植物資源化研究    杜遠達

人工濕地植物根系泌氧影響污染物去除的機制研究    王倩

陶?;斯竦靥幚砩钗鬯靶滦吞樟5拈_發(fā)研究    孟盼盼

工業(yè)聚集區(qū)面源污染特征及人工濕地控制機理研究    李東亞

多級耦聯(lián)人工濕地凈污效能及其在水生態(tài)凈化中的應用研究    任麗君

微污染飲用水源人工濕地預處理效能與作用機理研究    楊旭

人工濕地預處理引黃水庫水的試驗研究    修春海

人工濕地的碳氮磷循環(huán)過程及其環(huán)境效應    吳海明

人工濕地構建及其對污染的黃河灌溉水處理效應    司萬童

城市徑流特征與人工濕地處理技術研究    肖海文

山東省典型人工濕地的調(diào)查與分析    丁厚勝

圖們江流域人工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價值研究    史敏

人工濕地對生活污水的凈化研究及影響因素分析    張歡

小規(guī)模污水凈化型人工濕地水景營造研究    陳珊

強化脫氮人工濕地處理分散養(yǎng)豬沖洗水特性研究    宋愛紅

ABR-功能分區(qū)型人工濕地強化TN去除區(qū)處理分散養(yǎng)豬廢水試驗研究    苗瑩

人工濕地不同工藝對重金屬的去除研究    曹婷婷

以削減城市徑流負荷為目標的人工濕地系統(tǒng)設計與研究    劉凡

表流-水平流復合人工濕地對高污染河水的凈化    杜晨

人工濕地模擬系統(tǒng)磷去除條件及效果研究    許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