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學術論文

含ACLD結構太陽能電池翼動力學建模與振動控制研究

來源:論文學術網(wǎng)
時間:2024-08-18 21:29:21
熱度:

含ACLD結構太陽能電池翼動力學建模與振動控制研究【摘要】:大型撓性太陽能電池翼的振動控制是航天器動力學與控制領域的挑戰(zhàn)性課題。大撓性太陽能電池翼的大跨度、輕質量、低剛度的結構特點

【摘要】: 大型撓性太陽能電池翼的振動控制是航天器動力學與控制領域的挑戰(zhàn)性課題。大撓性太陽能電池翼的大跨度、輕質量、低剛度的結構特點,導致其具有低頻率、弱阻尼、模態(tài)密集的動力學特性。航天器的軌道和姿態(tài)機動以及復雜的空間環(huán)境干擾,都可能引發(fā)大撓性太陽能電池翼的振動。由于太陽能電池翼結構阻尼弱,空間環(huán)境也無大氣阻尼,使得太陽能電池翼的振動很難衰減。這些振動將影響航天器的姿態(tài)穩(wěn)定和定位精度,嚴重時還可能導致航天任務的失敗。因此,必須對電池翼進行振動控制,然而,常規(guī)的控制方法和經(jīng)典的控制理論已經(jīng)難以適應大撓性太陽能電池翼振動控制的需求。本文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大撓性太陽能電池翼結構動力學研究,提出了太陽能電池翼的主動約束阻尼(Active Constrained Layer Damping,ACLD)振動控制方式,以及基于LMI的多目標魯棒振動控制系統(tǒng)設計的理論和方法,并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研究。主要內容如下: (1)根據(jù)太陽能電池翼的結構特點,簡化為:單板、單框架板、多板鉸接、多框架板鉸接和中心剛體+板五種模型。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含ACLD結構的太陽能電池翼動力學模型。編制相應的有限元分析程序,并將計算所得特征值和頻率響應與Msc.Nastran軟件的計算結果進行對比,驗證了模型的正確性。 (2)直接從影響粘彈性層剪切變形的角度分析了ACLD結構位置對太陽能電池翼模態(tài)阻尼因子的影響,并據(jù)此給出了簡易地確定ACLD結構位置的方法。 (3)研究了具有主動約束阻尼結構的動力學模型降階問題。由于粘彈性阻尼材料的存在,使得平衡降階和動力縮聚兩類廣泛應用的模型降階方法不再適用。論文改進了Krylov子空間模型降階方法,并結合Krylov子空間降階方法和平衡降階方法的優(yōu)點,提出了復合降階方法。從特征值、頻率響應、脈沖響應和正弦響應四個方面說明降階模型可忠實表征原模型的動力學特點。使用復合降階方法對動力學模型進行降階,得到了適合控制系統(tǒng)設計的低階模型。 (4)引入多通道思想,在LMI框架內研究了電池翼振動控制的多目標綜合問題,設計了基于觀測器的狀態(tài)反饋控制器。使用內部反饋回路處理系統(tǒng)的不確定性,引入Lyapunov函數(shù)成形的不變橢圓和峰—峰增益使控制輸入滿足約束限制。得到了具有干擾抑制性能且滿足控制輸入約束的魯棒穩(wěn)定的基于觀測器的狀態(tài)反饋控制器存在的充分條件。以太陽能電池翼為研究對象,通過數(shù)值仿真驗證了控制器設計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5)開展了基于主動約束阻尼技術的太陽能電池翼振動控制的驗證性實驗研究。實驗結果表明所建理論模型是正確的,采用主動約束阻尼控制技術和魯棒反饋控制器對抑制電池翼的振動是有效的。 【關鍵詞】:太陽能電池翼 振動控制 主動約束阻尼 Krylov子空間 平衡降階 LMI 多目標綜合 振動控制實驗
【學位授予單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TM914.4
【目錄】:
  • 摘要12-14
  • ABSTRACT14-16
  • 第一章 緒論16-40
  • 1.1 研究背景16-23
  • 1.1.1 剛性太陽能電池翼16-17
  • 1.1.2 半剛性太陽能電池翼17-18
  • 1.1.3 柔性太陽能電池翼18-20
  • 1.1.4 航天器太陽能電池翼的動力學問題20-21
  • 1.1.5 太陽能電池翼振動控制問題21-22
  • 1.1.6 研究意義22-23
  • 1.2 國內外相關研究情況23-37
  • 1.2.1 主動約束阻尼技術23-24
  • 1.2.2 ACLD結構動力學建模24-29
  • 1.2.3 動力學模型簡化29-30
  • 1.2.4 動力學模型的響應分析方法30
  • 1.2.5 結構振動控制方法概述30-33
  • 1.2.6 魯棒H_∞控制技術33-37
  • 1.3 論文研究內容37-40
  • 1.3.1 研究對象37-38
  • 1.3.2 研究目標38
  • 1.3.3 研究內容38-40
  • 第二章 太陽能電池翼動力學模型40-56
  • 2.1 太陽能電池翼簡化模型40-43
  • 2.1.1 單板模型40-41
  • 2.1.2 框架板模型41
  • 2.1.3 多板鉸接模型41-42
  • 2.1.4 多框架板鉸接模型42-43
  • 2.1.5 帶撓性附件航天器簡化模型43
  • 2.2 太陽能電池翼結構有限元模型43-55
  • 2.2.1 質量、剛度矩陣43-51
  • 2.2.2 單板有限元模型51
  • 2.2.3 單框架板有限元模型51
  • 2.2.4 多板鉸接電池翼有限元模型51-52
  • 2.2.5 多框架板鉸接電池翼的有限元模型52
  • 2.2.6 帶撓性附件航天器動力學模型52-55
  • 2.3 小結55-56
  • 第三章 含ACLD結構太陽能電池翼動力學模型56-85
  • 3.1 壓電驅動器本構方程56-58
  • 3.1.1 本構方程介紹56-57
  • 3.1.2 壓電驅動器本構方程57-58
  • 3.2 ACLD梁單元58-66
  • 3.2.1 結構形式和假設條件58-59
  • 3.2.2 單元位移形函數(shù)59-61
  • 3.2.3 應變、應力分析61-63
  • 3.2.4 單元勢能63-64
  • 3.2.5 單元動能64-66
  • 3.3 ACLD板單元66-74
  • 3.3.1 結構形式和假設條件66
  • 3.3.2 單元位移形函數(shù)66-68
  • 3.3.3 應變、應力分析68-71
  • 3.3.4 單元勢能71-72
  • 3.3.5 單元動能72-74
  • 3.4 含ACLD結構單(框架)板模型動力學方程74-77
  • 3.4.1 廣義力74
  • 3.4.2 動力學模型74-77
  • 3.5 含ACLD結構撓性航天器動力學模型77-81
  • 3.6 ACLD結構配置位置選擇81-84
  • 3.7 小結84-85
  • 第四章 含ACLD結構動力學模型降階85-95
  • 4.1 動力縮聚方法85-87
  • 4.2 平衡降階方法87-89
  • 4.3 Krylov子空間降階方法89-94
  • 4.3.1 Krylov子空間定義89-90
  • 4.3.2 Krylov子空間特性90-92
  • 4.3.3 Krylov子空間降階算法92-94
  • 4.4 復合模型降階方法94
  • 4.5 小結94-95
  • 第五章 基于LMI的魯棒控制理論95-103
  • 5.1 LMI的基礎理論95-96
  • 5.2 基于LMI的多目標綜合技術96-100
  • 5.2.1 多目標綜合問題97-98
  • 5.2.2 系統(tǒng)性能的LMI描述98-100
  • 5.3 基于LMI的多目標綜合技術分析100-102
  • 5.3.1 多目標綜合的LMI方法100-101
  • 5.3.2 多目標綜合技術分析101-102
  • 5.4 小結102-103
  • 第六章 基于觀測器的魯棒H_∞振動控制器設計103-114
  • 6.1 魯棒振動控制器設計問題分析103-108
  • 6.1.1 結構動力學模型的不確定性分析103-107
  • 6.1.2 結構振動輸入信號分析107
  • 6.1.3 振動控制性能分析107-108
  • 6.2 基于LMI的具有觀測器的狀態(tài)反饋魯棒控制器設計108-113
  • 6.2.1 多目標控制問題108-110
  • 6.2.2 控制器設計110-113
  • 6.3 小結113-114
  • 第七章 動力學及魯棒振動控制數(shù)值仿真114-136
  • 7.1 單板模型仿真114-124
  • 7.1.1 仿真模型114-115
  • 7.1.2 特征值分析115-117
  • 7.1.3 動力學響應分析117-118
  • 7.1.4 單板模型的降階118-120
  • 7.1.5 振動控制仿真120-123
  • 7.1.6 結果分析123-124
  • 7.2 鉸接雙框架板模型仿真124-128
  • 7.2.1 仿真模型124-125
  • 7.2.2 特征值計算125-126
  • 7.2.3 雙框架板模型降階126
  • 7.2.4 振動控制仿真126-127
  • 7.2.5 結果分析127-128
  • 7.3 撓性航天器動力學仿真分析128-134
  • 7.3.1 仿真模型128-129
  • 7.3.2 特征值計算129
  • 7.3.3 動力學響應分析129-130
  • 7.3.4 撓性航天器降階模型130-133
  • 7.3.5 結果分析133-134
  • 7.4 小結134-136
  • 第八章 太陽能電池翼振動控制實驗136-145
  • 8.1 實驗模型136-137
  • 8.1.1 物理模型136
  • 8.1.2 簡化模型136-137
  • 8.2 實驗目的137
  • 8.3 實驗內容137
  • 8.4 實驗系統(tǒng)137-139
  • 8.4.1 硬件系統(tǒng)138
  • 8.4.2 軟件系統(tǒng)138-139
  • 8.5 實驗結果139-144
  • 8.5.1 振動頻率測試實驗139-142
  • 8.5.2 振動控制實驗142-144
  • 8.6 結論與討論144-145
  • 第九章 結論與展望145-148
  • 9.1 主要研究結論145-146
  • 9.2 主要創(chuàng)新點146
  • 9.3 研究展望146-148
  • 致謝148-149
  • 參考文獻149-162
  • 作者在學期間取得的學術成果16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學術論文文獻來了解更多相關內容

基于DSP的壓電智能結構振動控制算法研究    于希寧

航天器姿態(tài)和撓性附件動力學分析與仿真驗證研究    王欽

一種改進的動力縮聚及模型修正的方法    黃東勝,黃方林,顧松年

具有強不確定性大系統(tǒng)的H_∞分散控制器設計    李忠海,張嗣瀛

簡單自適應控制的算法與發(fā)展    安世奇,孫一康,王京

一類時變關聯(lián)大系統(tǒng)的分散模糊變結構控制    張敏,樊文俠

大型復合航天器的建模與分散控制技術    趙超,周軍,周鳳岐

約束層阻尼夾芯板動態(tài)特性分析    劉天雄,華宏星,石銀明,陳兆能

主動約束層阻尼板結構動力學建模研究    劉天雄,華宏星,張志誼,石銀明,陳兆能

結構動力分析中的逐級近似縮聚法    張德文

剛性太陽電池陣基板研制與質量控制    沃西源,鄭同華,章令暉,李茂松,蔣志明,張馳

柔性結構振動控制的多尺度特征結構配置    賀爾銘,陳新海

基于預測控制理論的水產(chǎn)品價格模型    劉靜;

快裝箱的靜力學有限元模型參數(shù)的識別    舒祖菊;彭國勛;

一種基于滾動窗口的AGV動態(tài)路徑規(guī)劃算法    張慶豐;鄭睿;陳宗祥;

DMC-PID串級控制算法    吳麗娟

考慮網(wǎng)絡丟包的網(wǎng)絡化控制系統(tǒng)的廣義預測控制    孫德輝;郝冬冬;李志軍;

基于磁流變液減振器的車輛懸掛半主動控制    李猛,唐偉

基于遺傳算法的動態(tài)矩陣預測控制算法    周福恩,畢效輝

基于滾動預測原理的移動機器人路徑規(guī)劃    梁瑾;宋科璞;

飛機俯仰姿態(tài)的μ魯棒控制    李冀鑫;

裝甲車輛電液伺服主動懸掛系統(tǒng)隨機控制及臺架實驗研究    張玉春,王良曦,叢華

高精度測量的被動隔振研究    張士峰;張輝;

矩形容器內液體三維晃動特性研究    賈善坡;許成祥;

有界擾動系統(tǒng)基于集結的魯棒預測控制器設計    李德偉;席裕庚;

預測調度算法在單機問題中的應用    張穎;巢志駿;席裕庚;

灰色預測控制及在篦冷機系統(tǒng)中的應用    王孝紅;吳姝芹;申濤;范勇;

Improved LMI-based Conditions for Quadratic Stabilization of LPV Systems    

H_2 Guaranteed Cost Output-Feedback Control for Discrete-Time Fuzzy System    

一種改進的顯模型跟蹤回路成形控制方法    王小青;黃一敏;孫傳偉;

基于網(wǎng)格技術的有限元計算與仿真    姜麟;孔繁德;

關于線性系統(tǒng)復頻域理論的若干注記    陳萬義;

高性能U型減搖水艙系統(tǒng)設計與控制方法研究    張宏瀚

船用增壓鍋爐汽包水位預測控制方法研究    冷欣

固定式海洋結構模型轉換與動力特性研究    張敏

光伏跟蹤系統(tǒng)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    徐曉冰

壓電復合結構主動吸聲理論與方法研究    楊丹

線控轉向系統(tǒng)主動安全預測控制策略的研究    羅石

橫向振動在周期復合結構板中傳播問題的研究    姚宗健

風能轉換系統(tǒng)的分析、控制與優(yōu)化方法研究    吳定會

預測控制在工業(yè)生產(chǎn)過程中的應用研究    魏晉宏

科學與工程計算中的Fourier級數(shù)多尺度方法    孫衛(wèi)明

預測函數(shù)控制系統(tǒng)的魯棒性研究    武海博

發(fā)射筒口分瓣式隔水膜剛度強度分析    張彩香

高階Hermite元及其在橢圓邊值均勻化問題中的應用    趙叢

基于CSTR溫度系統(tǒng)的模糊神經(jīng)網(wǎng)絡預測控制研究    李長鵬

船舶液壓舵機系統(tǒng)中的流體噪聲控制    馬興瑞

主動式動力消振器研究    李萌

高速水下航行體半實物實時仿真系統(tǒng)研究    馬宏男

基于LMI的PLC功能塊圖和順序功能圖的相互轉換技術    許文靚

時滯系統(tǒng)的辨識與控制    王峰

基于精細積分法的壓電智能結構振動最優(yōu)控制    陳鳳

Chaotic attitude and reorientation maneuver for completely liquid-filled spacecraft with flexible appendage    

柔性航天器IPACS建模與動力學分析    張軍;徐世杰;

基于有限元法的主動隔振單元建模分析    高艷蕾;李琳;

大型柔性天線運動對中繼衛(wèi)星姿態(tài)影響的分析    姜文輝;曹喜濱;趙陽;

剛柔耦合系統(tǒng)動力學研究進展    洪嘉振,尤超藍

閃存Am29F400B的操作過程及動態(tài)數(shù)據(jù)保存    黃天戌,尹文軍,張旭良,周清睿,趙冰潔

TMS320VC33并行自舉的兩種巧妙實現(xiàn)方法    梁輝,陳世同,張成,毛澤安,李緒友

數(shù)字信號處理器(DSP)在現(xiàn)代控制系統(tǒng)中的應用    劉妹琴;陳際達;廖力清;

中繼衛(wèi)星系統(tǒng)動力學分析    孫小松,耿云海,楊滌,崔祜濤

撓性多體航天器姿態(tài)動力學建模與分析    劉瑩瑩,周軍

中心剛體—折疊式柔性附件組合結構振動主動控制    李傳兵

空間4~10米可展開天線的動力耦合分析及實驗技術研究    韋娟芳

點式壓電智能結構振動控制方法改進的研究    王波

撓性多體航天器動力學建模與姿態(tài)控制技術研究    仝西岳

大撓性航天桁架結構動力學建模及其主動模糊控制研究    司洪偉

轉動ACLD懸臂板的動力學建模及振動控制    劉利軍

基于分布參數(shù)傳遞函數(shù)方法的被動約束層阻尼結構動力學分析    李恩奇

剛—柔耦合系統(tǒng)動力學建模理論與仿真技術研究    劉鑄永

空間大型可展天線與衛(wèi)星間的剛—柔耦合多體動力學分析    孔三江

印制電路板與集成電路組件的模態(tài)分析及振動可靠性研究    程詩敘

基于FPGA的振動主動控制技術研究    宋虎

高速數(shù)據(jù)采集記錄裝置研究    李圣昆

壓電智能結構的振動主動控制研究    尉飛

壓電智能結構模態(tài)控制研究    趙冬冬

壓電智能梁的振動控制    張勇

大型撓性空間桁架的力學性能分析及被動振動控制研究    李洪發(fā)

壓電智能結構振動主動控制方法研究    孫煜博

基于壓電效應的結構振動主動控制研究    邢忠福

以SGCMG為執(zhí)行機構的衛(wèi)星姿態(tài)引導及控制方法研究    周春鋒

一種離散時間直接自適應控制算法    尹怡欣,孫一康

梁狀浮筏隔振系統(tǒng)的降價建模方法    瞿祖清,傅志方

在新匹配條件下一類線性不確定系統(tǒng)的魯棒控制    王征,李忠海,張嗣瀛

結構動力分析中的逐級近似縮聚法    張德文

低控制電壓的雜交阻尼    張希農(nóng),陳靈,張景繪

柔性空間飛行器的振動抑止控制    劉暾;常亞武;楊大明;

主動約束層阻尼結構的數(shù)值分析方法    田曉耕,沈亞鵬,張元沖

結構動力修改的發(fā)展與現(xiàn)狀    顧松年;

分布參數(shù)壓電層合梁的振動主動控制    任建亭,閻云聚,姜節(jié)勝

一種高精度動力縮聚法    瞿祖清,傅志方

水下ACLD旋轉殼耦振的半解析方法及其聲振特性分析    陸靜

含ACLD結構太陽能電池翼動力學建模與振動控制研究    劉志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