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學術論文

纖維素功能菌群及其木薯酒糟高效甲烷發(fā)酵技術的研究

來源:論文學術網
時間:2024-08-18 21:11:06
熱度:

纖維素功能菌群及其木薯酒糟高效甲烷發(fā)酵技術的研究【摘要】:含有大量木質纖維素的木薯渣是木薯酒糟厭氧消化過程中的主要底物,它的不溶性和復雜性使其難于降解,因此木薯渣的高效水解是提高木

【摘要】:含有大量木質纖維素的木薯渣是木薯酒糟厭氧消化過程中的主要底物,它的不溶性和復雜性使其難于降解,因此木薯渣的高效水解是提高木薯酒糟厭氧發(fā)酵性能和產甲烷效率的關鍵。近年來,隨著纖維質底物協(xié)同降解機理的研究,開發(fā)高效木質纖維素分解復合菌群對于木薯渣、甘蔗渣等工農業(yè)廢棄物殘渣向甲烷、氫氣、酒精等高附加值產品轉化具有重要的價值。 本文通過底物限制性培養(yǎng)技術得到一組能夠高效降解纖維質的功能菌群RXS,該菌群能夠在40h內將濾紙和木薯渣降解明顯,CMC酶和木聚糖酶活力分別為38.5U和90.2U。連續(xù)傳代、-80℃冷凍保存半年和90℃高溫處理20min后,該菌群對底物的降解效果和酶活力表達基本不變,表明該菌群穩(wěn)定性良好;利用PCR-DGGE技術分析不同代時的微生物結構并進行初步鑒定。結果發(fā)現(xiàn)條帶基本不變,一些兼性微生物(Beta proteobacterium HMD444)、厭氧微生物(Thermoanaerobacterium thermosaccharolyticum strain M18, Therm -anaerovibrio acidaminovorans DSM 6589, and Clostridium sp.strains LDC-8-c12, 5-8, CO6- 72, etc.)和不可培養(yǎng)細菌良好的共存于此體系中。 對該菌群的酶活表達及其關鍵水解酶的酶學特性分析表明,該菌群分泌的胞外水解酶是一組包含木聚糖酶、CMC酶、β-葡萄糖苷酶、微晶纖維素酶、濾紙酶和果膠酶等的多酶復合體系;CMC酶和木聚糖酶的最適反應溫度、pH和酶促反應時間分別為60℃、6.0和10min;溫度和pH穩(wěn)定性較好;同時發(fā)現(xiàn)Mn~(2+)對兩種酶具有激活作用,Fe~(2+)、Cu~(2+)和SDS具有抑制作用。而Mg~(2+)對CMC酶有抑制作用,對木聚糖酶有促進作用。吐溫-80、曲拉通-100、EDTA、K~+、Ca~(2+)、Li+、Ba~(2+)等對CMC酶和木聚糖酶活力影響不明顯。 在該菌群應用于木薯渣的水解過程中,監(jiān)測發(fā)現(xiàn)CMC酶、木聚糖酶、果膠酶等關鍵酶的酶活力分別在第2~3d達到最大值34.4、80.5和15.8U;經過10d的發(fā)酵后,木薯渣中的纖維素、半纖維素及木質素分別降解了79.8%、85.9%和19.4%,且木薯渣的失重高達61.5%;此外,代謝產物主要是乙酸、丁酸、己酸和甘油;而溶解性COD、總糖和總揮發(fā)酸的變化表明第2d時木薯渣的水解率最高。培養(yǎng)基及其培養(yǎng)條件對復合菌群發(fā)酵性能的影響分析表明,復合菌群能夠更好的分解濾紙、棉花等纖維素;而以木薯渣為唯一碳源時,20g/L的添加量分解效率最佳;利用蛋白胨和酵母粉做氮源時的纖維素分解活性遠高于硝酸銨、尿素等無機氮源;在發(fā)酵溫度、接種體積分數(shù)、初始pH、轉速分別為50~60℃、5~10%、5.0~9.0和75~135r/min的范圍內,菌群RXS對纖維質底物的分解能力較強。上述結果表明,該菌群能夠有效地水解木薯燃料酒精生產過程中的廢棄物—木薯渣,并有望用于木薯渣高效沼氣發(fā)酵的前處理中。 在有效體積為3L的水解反應器(CSTR)和13L的高溫厭氧反應器(ASBR)中,考察了菌群RXS和高溫厭氧出水循環(huán)耦合對木薯酒糟水解、產甲烷的影響。結果表明在木薯酒糟廢液與高溫消化液的比例為1:2、通氣量為0.25vvm的水解條件下,經過24h的水解,出水TVFA(乙酸)含量由最初的0.89 g/L累積到3.57 g/L,水解液的累計甲烷產量相比處理0h時提高了17.7%,產氣速率也明顯升高。分析了不同OLR的木薯酒糟單相和兩相甲烷發(fā)酵的產甲烷階段的運行狀況,結果表明單相厭氧發(fā)酵時,OLR在12.0gCOD.L-1.d-1的范圍內,COD去除率在70%左右,TVFA/Talk在0.37附近波動,比產甲烷速率為0.115L CH4/g COD。兩相發(fā)酵時,OLR在20.0gCOD.L-1.d-1范圍內,COD去除率在75%左右,TVFA/Talk在0.20以下,比產甲烷速率為0.128L CH4/g COD。而高于這些OLR時,出水出現(xiàn)酸化現(xiàn)象,反應器運行不正常。這些結果表明通過纖維質水解功能菌群強化木薯渣水解過程的兩相沼氣發(fā)酵工藝,可以提高甲烷產量,并且使產甲烷階段高效穩(wěn)定運行,出水中可能含有更少的酒精發(fā)酵抑制物質。 【關鍵詞】:木薯渣 水解功能菌群 關鍵酶活 發(fā)酵性能 生物強化 兩相沼氣發(fā)酵
【學位授予單位】:江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TS261.9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7
  • 目錄7-10
  • 第一章 緒論10-22
  • 1.1 發(fā)展木薯燃料乙醇的意義及其木薯酒糟的資源化研究10-12
  • 1.1.1 發(fā)展木薯燃料乙醇的意義及其酒糟廢液問題10
  • 1.1.2 木薯酒糟廢液的傳統(tǒng)處理方法10-11
  • 1.1.3 木薯酒精制造新工藝-木薯酒精沼氣雙發(fā)酵生態(tài)耦聯(lián)工藝及其存在的問題11-12
  • 1.2 纖維質廢棄物沼氣發(fā)酵的機理及其高效沼氣發(fā)酵技術研究12-16
  • 1.2.1 纖維質底物沼氣發(fā)酵的機理12-13
  • 1.2.2 高效厭氧反應器的研究13-14
  • 1.2.3 沼氣發(fā)酵的過程控制與優(yōu)化14-15
  • 1.2.4 纖維質底物高效厭氧消化工藝的研究15-16
  • 1.3 纖維質廢棄物水解強化技術研究16-17
  • 1.3.1 纖維質水解的物理強化16
  • 1.3.2 纖維質底物水解的化學強化16-17
  • 1.3.3 纖維質底物水解的生物強化17
  • 1.4 纖維質水解微生物資源及其水解酶系統(tǒng)的研究17-20
  • 1.4.1 純培養(yǎng)微生物的研究17-18
  • 1.4.2 纖維質分解復合菌群的研究18-19
  • 1.4.3 纖維素水解機理及其水解酶復合體系的研究19-20
  • 1.5 本論文的研究意義與主要內容20-22
  • 1.5.1 研究意義20-21
  • 1.5.2 本論文的主要研究內容21-22
  • 第二章 材料與方法22-32
  • 2.1 實驗材料22-24
  • 2.1.1 主要實驗儀器22
  • 2.1.2 主要實驗藥品22-23
  • 2.1.3 實驗原料23-24
  • 2.1.4 甲烷發(fā)酵流程圖24
  • 2.2 實驗方法24-29
  • 2.2.1 纖維質水解菌群的富集篩選24
  • 2.2.2 水解菌群的分解性能穩(wěn)定性實驗24-25
  • 2.2.3 PCR-DGGE 技術分析菌群結構穩(wěn)定性及其優(yōu)勢微生物的初步鑒定25-26
  • 2.2.4 纖維質水解菌群的復合酶系表達及其關鍵水解酶的酶學特性分析26-27
  • 2.2.5 纖維質水解菌群分解木薯渣的發(fā)酵特性分析27
  • 2.2.6 培養(yǎng)基及其培養(yǎng)條件對菌群水解性能的影響27-28
  • 2.2.7 高溫厭氧ASBR 反應器處理木薯酒糟廢液的啟動和運行28
  • 2.2.8 纖維質分解菌群和高溫厭氧出水循環(huán)的耦合對木薯酒糟水解產甲烷的影響28-29
  • 2.3 實驗主要分析項目及測定方法29-32
  • 2.3.1 底物失重率和底物分解速率29
  • 2.3.2 pH 和ORP 的測定29
  • 2.3.3 生物量的測定29
  • 2.3.4 木薯渣成分分析29
  • 2.3.5 COD 和sCOD 的測定29-30
  • 2.3.6 總糖的測定30
  • 2.3.7 總VFA 的測定30
  • 2.3.8 酶活力的測定30
  • 2.3.9 氨氮、總N 和凱氏氮的測定30
  • 2.3.10 甲烷體積的測定30
  • 2.3.11 小分子代謝產物的測定30
  • 2.3.12 堿度的測定30-32
  • 第三章 結果與討論32-69
  • 3.1 纖維質水解功能菌群的構建、穩(wěn)定性分析及其初步鑒定32-38
  • 3.1.1 纖維質水解菌群的構建結果32-33
  • 3.1.2 水解菌群RXS 的分解性能穩(wěn)定性33-35
  • 3.1.3 PCR-DGGE 技術分析菌群的結構穩(wěn)定性及其優(yōu)勢微生物的初步鑒定35-37
  • 3.1.4 小結37-38
  • 3.2 纖維質水解菌群RXS 的復合酶系表達及其關鍵水解酶的酶學特性分析38-42
  • 3.2.1 菌群RXS 的胞外水解酶分泌表達狀況38-39
  • 3.2.2 粗酶液中關鍵水解酶的最適反應溫度及其溫度穩(wěn)定性研究39-40
  • 3.2.3 粗酶液中關鍵水解酶最適反應pH 及其pH 穩(wěn)定性研究40-41
  • 3.2.4 酶促反應時間對酶活力的影響41
  • 3.2.5 金屬離子、表面活性劑及其螯合劑對酶活力的影響41-42
  • 3.2.6 小結42
  • 3.3 纖維質水解菌群RXS 分解木薯渣的發(fā)酵特性分析42-48
  • 3.3.1 pH、ORP 和生物量的變化42-44
  • 3.3.2 關鍵水解酶活力的變化44
  • 3.3.3 復合菌群對木薯渣降解效果的影響44-46
  • 3.3.4 復合菌群分解木薯渣過程中C 源和N 源物質的變化分析46
  • 3.3.5 復合菌群分解木薯渣過程中水解液中可溶性物質分析46-47
  • 3.3.6 小結47-48
  • 3.4 培養(yǎng)基及其培養(yǎng)條件對菌群RXS 水解纖維質底物效果的影響48-55
  • 3.4.1 菌群對不同纖維質底物分解效果的比較48-49
  • 3.4.2 碳源添加量對復合菌群發(fā)酵性能的影響49
  • 3.4.3 氮源種類對復合菌群發(fā)酵性能的影響49-50
  • 3.4.4 培養(yǎng)溫度對復合菌群水解木薯渣的影響50-51
  • 3.4.5 接種體積分數(shù)對菌群水解效果的影響51-52
  • 3.4.6 初始pH 對復合菌群水解木薯渣的影響52-53
  • 3.4.7 轉速對復合菌群水解木薯渣的影響53-55
  • 3.4.8 小結55
  • 3.5 纖維質分解菌群RXS 強化木薯酒糟水解產甲烷過程的研究55-60
  • 3.5.1 水解過程中通氣量的確定55-56
  • 3.5.2 高溫厭氧出水回流比的確定56-57
  • 3.5.3 木薯酒糟水解過程中胞外水解酶的分泌57
  • 3.5.4 木薯酒糟水解過程中水解液特性分析57-59
  • 3.5.5 不同水解時間下甲烷產生狀況的變化59
  • 3.5.6 小結59-60
  • 3.6 不同OLR 的木薯酒糟單相和兩相甲烷發(fā)酵的對比分析60-65
  • 3.6.1 甲烷發(fā)酵出水特性對比分析60-61
  • 3.6.2 厭氧出水中sCOD、總糖和VFA 的變化61-62
  • 3.6.3 厭氧出水中總氮和氨氮濃度的分析62-63
  • 3.6.4 不同OLR 的酒糟單相和兩相甲烷發(fā)酵時日產氣量的對比分析63-64
  • 3.6.5 比產甲烷速率分析64-65
  • 3.6.6 小結65
  • 3.7 討論65-69
  • 3.7.1 纖維質分解復合菌群和纖維質資源的利用65-66
  • 3.7.2 兩相分離提高纖維質廢棄物甲烷化的分析66
  • 3.7.3 “微好氧水解”降低回用水中酒精發(fā)酵抑制物質的有效性66-69
  • 主要結論與展望69-72
  • 主要結論69-70
  • 展望70-72
  • 致謝72-73
  • 參考文獻73-79
  • 附錄:作者在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7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學術論文文獻來了解更多相關內容

固定化生物催化劑應用于污泥消化的研究    林亮

污水處理智能控制的研究、應用與發(fā)展    高大文,彭永臻,王淑瑩,高景峰

高溫厭氧CSTR反應器處理木薯酒精廢水研究    羅剛;謝麗;周琪;桑文靜;孫佳偉;

木薯酒精廢水厭氧處理研究    浦躍武;趙曉生;劉族安;

不同反應溫度的城市生活垃圾厭氧發(fā)酵研究    吳滿昌,孫可偉,李如燕,孫艷,張海東

有機固體廢物固態(tài)厭氧消化處理的研究現(xiàn)狀與進展    張愛軍,陳洪章,李佐虎

一組高效穩(wěn)定纖維素分解菌復合系MC1的篩選及功能    崔宗均,李美丹,樸哲,黃志勇,Masaharu Ishii,Yasuo Igarashi

兩相厭氧系統(tǒng)中產甲烷相有機酸轉化規(guī)律    任南琪,劉敏,王愛杰,丁杰,李洪民

堆肥中高效降解纖維素林丹復合菌系的構建及功能    ??×?李國學,崔宗均,王偉東,劉建斌

甲烷化出水循環(huán)量對固體廢物厭氧水解的影響    郝麗萍;呂凡;何品晶;邵立明;

纖維二糖抑制外切纖維素酶水解作用機理的分析    趙越,武彬,閻伯旭,高培基

有機負荷對廚余垃圾常溫厭氧發(fā)酵產甲烷的影響    郭燕鋒;孔曉英;劉婉玉;李東;王德漢;袁振宏;孫永明;

木質纖維素快速分解菌復合系及有機肥微好氧新工藝    王偉東

城市生活垃圾厭氧消化的關鍵生態(tài)因子強化研究    張記市

木質纖維素分解復合菌群NSC-7菌種組成及種間協(xié)作機理    劉長莉

復合菌系降解木質纖維素特性及其菌群動態(tài)    劉爽

平菇高產纖維素酶抗降解物阻遏突變株的選育    柯毅;張濤;鄒晶;熊佳;陳珊珊;

高產纖維素酶木霉菌株的篩選    檀華龍;袁明維;伊興領;王巖巖;馬松;

煙曲霉XC6菌株的發(fā)酵條件優(yōu)化研究    金顯春;陶文沂;

農業(yè)固體有機廢棄物的環(huán)境危害及堆肥化技術展望    汪建飛;于群英;陳世勇;段立珍;

結晶纖維素降解酶的研究進展    吳窈畫;彭惠;邵蔚藍;

纖維素降解菌的篩選及其混合發(fā)酵研究    盧月霞;呂志偉;袁紅莉;李振林;

纖維素酶活性改良的研究進展    劉長莉;沈海龍;崔宗均;趙敏

有機固體廢棄物厭氧發(fā)酵處理的研究進展    左秀錦;鞏瀟;曹建明;蘇榮梅;王永波;

好氧堆肥微生物研究方法進展    葉勁松;吳克;蔡敬民;俞志敏;陳天虎;

化學誘變選育高產纖維素酶菌株    馮培勇;葛宜和;楊立紅;張婷;

生物菌劑對秸稈厭氧發(fā)酵的影響    王賽月;牛明芬;龐小平;

網絡技術助力污水處理自動控制人才的培養(yǎng)    張慧妍;賈寧;翁貽方;

污水處理自動控制網絡平臺的設計與研制    張慧妍;賈寧;

蝦頭殼廢料綜合性精深加工工藝的研究    陳紅連;張娟;王紅葉;蔡焰值;

糜子根系衰老與活性氧代謝研究    代惠萍;馮佰利;高小麗;高金鋒;王鵬科;柴巖;

生物制氫技術現(xiàn)狀及其研究進展    張全國;李剛;荊艷艷;

厭氧技術在生活垃圾處理中的應用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    齊岳;董保成;尹建鋒;

基于Elman神經網絡的城市污水處理水質參數(shù)軟測量    楊馬英;周芳芹;李軍;

不同貯溫下冬棗果實軟化衰老特征研究    田壽樂;周俊義;薛曉敏;

基于人工神經網絡的污水處理應用性研究的探討    黃明智;馬邕文;萬金泉;黃明護;

污泥厭氧消化過程中乙酸累積的微生態(tài)機理研究    許科偉

紙漿污泥纖維素酶水解糖化與增效工藝及機理的研究    呂健

運動發(fā)酵單胞菌基因操作體系的改進及其在生物煉制過程中的應用    董宏偉

淀粉/纖維素類生物質發(fā)酵聯(lián)產氫氣和甲烷的機理研究    謝斌飛

啤酒廠剩余污泥堆肥高效菌群構建及其新型堆肥工藝研究    潘飛

預處理后剩余污泥中溫兩相厭氧消化效能研究    李廣

利用兩種大型海藻制備生物能源的探索研究    馮大偉

木質纖維素大分子白腐菌改性機制及熱解性質研究    楊雪薇

不同時期葉施PGRs對大豆花莢的調控效應    宋莉萍

城市污泥特性分析及其在生態(tài)修復中的應用研究    譚國棟

深海細菌Martelella mediterranea纖維素酶基因的克隆、表達與酶學分析    董俊麗

高碳煤矸石與采殘煤礦井下生物轉化可燃氣研究    唐敏

抗生素菌渣堆肥化處理研究    張紅娟

玉米秸稈腐解復合菌系CSS-1的構建、菌群組成及腐解特性研究    劉堯

花生突變體種子皺縮形成機理及其遺傳研究    崔光軍

果膠酶高產菌株篩選發(fā)酵條件優(yōu)化以及酶學性質的研究    王媛

17種青藏高原植物提取物抑菌作用的篩選及苔草甲醇提取物抑菌機理的研究    李科瑋

凹凸棒石粘土固定化辣根過氧化物酶處理廢水研究    高睿君

可降解纖維素的微生物菌群篩選及其性質初探    于潔

羊毛TGASE酶法接枝改性機理研究    龔佳佳

我國超聲波處理污泥技術的研究進展    劉春紅;楊順生;戴本林;

低溫條件下SBR處理城市污水污泥的影響因素    安紅瑩

污泥處理、處置與利用的研究現(xiàn)狀分析    韋朝海,陳傳好

污泥減量技術及解偶聯(lián)劑的應用    安曉雯,仉春華

淺談城市污泥處理與資源化利用    張衛(wèi)河;

城市污水廠污泥的堆肥處理    章非娟

剩余污泥好氧消化處理的效能及機理研究    周春生,尹軍

EM對生活污水中常見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邵青

污泥處理處置的認識誤區(qū)與控制對策    杭世珺,劉旭東,梁鵬

我國污泥處理、處置技術政策探討    余杰,田寧寧,王凱軍

自熱式高溫(微)好氧消化對城市污水污泥處理研究    程潔紅

微生物菌劑對污水處理廠污泥減量的影響研究    李俊

污泥熱干燥與焚燒特性研究    肖漢敏

單段式自熱高溫(微)好氧消化工藝處理城市污水廠污泥及其穩(wěn)定化機理研究    劉樹根

分段組合式厭氧生物反應器工作性能的研究    季軍遠

初沉污泥中溫厭氧消化和消化池內硫化氫的抑制研究    王璐

超聲波—厭氧消化處理不同種類污泥的效果研究    劉廣益

Fenton氧化及厭氧消化對城市污泥脫水性能的影響研究    潘勝

城市生活污水污泥處理處置方法研究    桂軼

江蘇省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技術政策研究    鄭翔翔

污水廠污泥好氧消化試驗研究    任慶凱

微型后生動物污泥減量效果試驗研究    張恒

重慶市城市污水廠污泥管理體系研究    鄒閩蜀

MCMP-II多功能復合微生物制劑用于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減量的生產性試驗研究    張海珍

化學解偶聯(lián)對污泥減量和脫氮除磷效果的影響研究    韓萬玉

纖維素降解菌的篩選及其混合發(fā)酵研究    盧月霞;呂志偉;袁紅莉;李振林;

纖維素降解菌篩選的研究進展    賈丙志;范運梁;程文靜;

常溫厭氧消化及環(huán)境效應研究    馬洪儒;林聰;

UASB工藝處理木薯酒精廢水的厭氧研究    徐富;程鑫;鄧瑞舉;馬三劍;

堆肥腐熟度指標的探討    李國建,錢新東

厭氧消化過程中Fe、Co、Ni對NH_4~+-N的拮抗作用    李亞新,董春娟,徐明德

厭氧發(fā)酵技術在有機垃圾處理方面的應用    陸衛(wèi)亞

中國城市糞便的可持續(xù)利用研究    陳朱蕾,唐贏中

植物纖維原料酶水解的工藝條件    宋向陽,余世袁

瘤胃微生物體外馴化降解纖維素研究    陳慶今,胡勇有,劉煥彬

城市生活垃圾綜合循環(huán)利用處理系統(tǒng)    梁明昭;

城市生活垃圾厭氧發(fā)酵沼渣制復混肥研究    于紅艷

穩(wěn)定同位素探針技術在環(huán)境微生態(tài)領域的應用    李寧;呂育財;龔大春;

多環(huán)芳烴誘導的菌群結構變化研究    周宏偉;周美娟;

指紋圖譜技術跟蹤SUFR反應器恢復運行期間菌群變化    葉姜瑜;王圖錦;吉方英;羅固源;季鐵軍;

一種產氫產乙酸菌互營共培養(yǎng)體的篩選及其群落結構解析    李建政;孫倩;劉楓;高晨晨;

不同有機碳與無機氨氮比(C/N)下自養(yǎng)硝化生物膜上微生物菌群的變化    劉強;李大平;胡杰;高平;何曉紅;王曉梅;陶勇;

甲烷脅迫下不同填埋場覆蓋土的氧化活性及其菌群結構    何若;姜晨競;王靜;高青軍;沈東升;

高硫抗生素廢水連續(xù)處理系統(tǒng)的pH調控特征研究    李慧君;孫晶艷;張燕燕;鄭少奎;

ERIC-PCR指紋圖譜技術對低溫下SUFR反應器中菌群結構分析    葉姜瑜;王圖錦;羅固源;季鐵軍;

中國傳統(tǒng)釀造瀘型酒微生物學研究    吳衍庸,郭世則,薛堂榮,陳昭蓉,盧世珩

DGGE法在盛夏習酒酒醅的微生物菌群結構解析中的應用    施思;鄧宇;李波;李中泰;唐云容;毛曉紅;張文學;

3種DNA提取方法對養(yǎng)殖池塘不同生境菌群PCR-DGGE分析的影響    何夙旭;周志剛;姚斌;白東清;

中長跑運動員胃腸菌群結構及其與運動負荷的關系研究    喬德才;

動物腸道菌群結構與代謝化學成分的相互關系    李菊;張日俊;

兩種中藥組方對艾維因肉雞腸道主要菌群結構的影響    丁軻;余祖華;倪學勤;

大鼠肝臟同位移植術后腸道菌群結構變化    王保紅;蔣建文;胡靚;周衡俊;李蘭娟;

大熊貓(Ailuropoda melanoleuca)腸道菌群結構分子生態(tài)學研究    魏桂芳;魯海峰;林志新;趙立平;

ZVI固定床-SBR耦合工藝強化鄰氯硝基苯降解研究    林海轉;徐向陽;楊燕妮;

肉仔雞小腸菌群多樣性及其演替規(guī)律研究    雷蕾;張日俊;

變性梯度凝膠電泳(DGGE)研究不同有機碳與無機氨氮比(C/N)下自養(yǎng)硝化生物膜上微生物菌群的變化    劉強;李大平;陶勇;高平;胡杰;何曉紅;王曉梅;

甲烷氧化混合菌群結構和功能解析    邢新會;羅明芳;吳昊;王磊;

哪些腸道菌群真正影響健康?    楊金志劉丹

腸道菌群紊亂導致重大疾病    姜澎

在菌群中找出人體健康“調控者”    徐敏

如何讓微生態(tài)制劑為動物安全健康“服務”    福建省農業(yè)科學院 謝新東

慎防兔腹瀉    李大剛

春季慎防兔腹瀉    李大剛

科學養(yǎng)貉問答    肅寧縣農業(yè)局 劉五俊

用分子方法解析人體腸道菌群    記者 徐敏

腸道研究不可忽視    張孟軍

中外科學家在腸道菌群中找出健康“調控者”    徐敏

生鮮雞肉調理制品菌群結構分析和貨架期預測模型的研究    梁榮蓉

土著菌群對生物增強活性炭系統(tǒng)的穩(wěn)定運行研究    郜玉楠

人源菌群仔豬模型的建立及其胃腸道黏膜免疫的研究    車傳燕

厭氧菌群發(fā)酵制氫的定向強化及其機制解析    黃振興

生物增強活性炭優(yōu)勢菌群穩(wěn)定及競爭特征研究    張多英

膠州灣沉積物細菌多樣性及菌群時空分布規(guī)律研究    劉欣

非糧燃料乙醇廢水生物處理資源化利用及功能菌群研究    邱春生

分散式生活污水多級生物膜處理工藝及菌群特性研究    劉智曉

女性生殖道微生物群落菌群多樣性變化與生殖道感染的相關性研究    凌宗欣

結直腸癌相關微生態(tài)菌群及其宿主相互作用機制研究    陳偉光

幽門螺桿菌感染對胃內菌群結構的影響和菌群分布特征的研究    宋陽

降解菲且氧化砷的雙功能菌群的分離、性能及分子鑒定    湯軍芝

健康仔豬和腹瀉仔豬糞便菌群結構及多樣性的比較研究    王黎明

烏鱧(Channa argus)腸道壁菌群多態(tài)性及一株腸道菌特性研究    于海羅

豬腸道復合益生菌研究與開發(fā)    陳波

可降解纖維素的微生物菌群篩選及其性質初探    于潔

應用454測序技術分析菌群結構的方法學研究    華蔚穎

高效石油烴降解菌劑的制備及其在溢油污染海岸線生物修復中的應用    楊仕美

維吾爾族血糖異常人群腸道菌群結構特征的ERIC-PCR指紋圖譜分析    張雪雁

有機碳對硝化作用及其菌群結構的影響    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