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學術論文

黃河口及黃、渤海溶存甲烷和氧化亞氮的分布與釋放通量

來源:論文學術網(wǎng)
時間:2024-08-18 21:09:49
熱度:

黃河口及黃、渤海溶存甲烷和氧化亞氮的分布與釋放通量【摘要】:CH4和N2O是大氣中僅次于CO2的重要溫室氣體,對全球變暖和大氣化學有重要作用。河流、河口和海洋等水體系是大氣中CH4

【摘要】:CH4和N2O是大氣中僅次于CO2的重要溫室氣體,對全球變暖和大氣化學有重要作用。河流、河口和海洋等水體系是大氣中CH4和N2O的重要自然排放源。因此對典型水體中溶存CH4和N2O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huán)的研究,對認識不同水體系CH4和N2O的釋放量和對未來氣候的影響等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文以黃河及其河口為研究區(qū)域,首次對其溶存CH4和N2O濃度的季節(jié)變化、調(diào)水調(diào)沙期間兩氣體濃度隨水沙的變化特征、黃河沖淡水對渤海溶存CH4和N20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和討論;同時以渤海和黃海為研究目標,認識和探討了其溶存CH4和N2O的分布特征和釋放通量。主要研究結(jié)果如下: 1.于2008年11月至2009年12月每月在黃河河口段的墾利定點采集了水樣,對其溶存CH4和N2O濃度的季節(jié)變化進行了研究。結(jié)果表明:2008-2009年期間CH4的濃度范圍和平均值分別為8.73-30.65 nmol/L和20.97±7.57 nmol/L,飽和度范圍和平均值分別為251.9-1243.6%和(649.7±292.1)%,在世界已研究的河流中處于低值。CH4的濃度呈現(xiàn)出秋季高、春季低、夏、冬季居中的特征,與徑流量呈正相關。黃河溶存N2O的濃度范圍和平均值分別為8.78-24.26 nmol/L和17.80±4.90nmol/L,在世界各河流中處于較低水平,呈現(xiàn)出冬、春季高于夏、秋季的特征。N2O濃度和河流流量基本上無相關性,而與溫度有較好的負相關。據(jù)本文初步估算,2009年黃河向渤海輸入CH4和N2O的總量分別約為2.22×105mol/yr和1.72×105 mol/yr。黃河調(diào)沙期間,于2009年6月19日至7月18日在墾利設點進行了連續(xù)觀測,結(jié)果顯示黃河溶存CH4和N2O濃度最高值比流量最高值提前了6天,隨水頭的到達而出現(xiàn)最高值,隨后逐漸下降至低值后穩(wěn)定,調(diào)沙結(jié)束后的幾天,CH4和N20的濃度隨流量的變化而變化。調(diào)沙時期的一個月內(nèi)黃河向渤海輸入CH4和N2O的量分別為2.15×104mol和1.86×104mol,約占2009年黃河向渤海CH4和N2O輸入總量的9.7%和10.8%。于2009年6-7月對黃河口及鄰近海域進行了三次調(diào)查,研究表明黃河口溶存CH4和N2O的平均濃度、飽和度和釋放通量在已研究的河口中處于低值,在調(diào)沙前、中、后期先增大后減小,CH4的變化幅度大于N2O。三次調(diào)查期間CH4和N2O濃度的水平分布大致為入??谔幱凶罡咧祬^(qū)域,以此為中心向外海逐漸降低,且調(diào)沙中期此最高值區(qū)域面積最大,調(diào)沙后期的最高值區(qū)域面積稍大于調(diào)沙前期;底層的濃度大部分高于表層。三次調(diào)查期間大部分站位CH4和N2O均處于過飽和狀態(tài)。 2.于2008年8月至9月對渤海表、底層海水溶存CH4和N2O進行了研究,結(jié)果表明:夏季渤海表、底層海水溶存CH4和N2O的分布明顯受陸源輸入和沉積物釋放的影響。底層水體溶存CH4濃度和變化幅度都高于表層。在秦皇島近岸海域底層出現(xiàn)CH4濃度異常高值,有CH4的強源,反映出城市排污對于渤海溶存CH4的影響。其余CH4濃度高值大多出現(xiàn)在近岸和灣口處。夏季渤海表、底層海水溶存N2O的濃度分布有很大差異:表層海水中溶存N2O濃度有兩個高值區(qū):大連西部沿岸和萊州灣口北部海域;底層N2O濃度的高值出現(xiàn)在渤海中央?yún)^(qū)西南部和大連至秦皇島之間海域。大部分站位N2O濃度從表層至底層呈逐漸增加趨勢。夏季渤海各個站位CH4和N2O均呈過飽和狀態(tài),是大氣CH4和N2O的凈源,初步估算出夏季渤海CH4的釋放量為3.6×108g-9.3×108g,N20的釋放量為1.99×108g-5.40x 108g。 3.分別于2009年2月和3-4月對冬、春季黃海溶存CH4和N2O的分布與通量進行了研究,結(jié)果表明兩個季節(jié)表、底層海水溶存CH4和N2O濃度垂直分布較均勻。兩季節(jié)表、底層CH4濃度水平分布均呈現(xiàn)自近岸向外海呈逐漸降低的趨勢。冬季黃海表層CH4長江沖淡水影響,在整個調(diào)查區(qū)域的西南部有高值區(qū)域,底層CH4濃度在西北部沿岸出現(xiàn)高值,在東南部出現(xiàn)低值;春季黃海表層CH4在北部榮成沿岸海域出現(xiàn)高值,底層CH4高值出現(xiàn)在東部和北部沿岸海域,表、底層CH4濃度均隨緯度南移而逐漸降低。冬、春季黃海表、底層溶存N20大致呈現(xiàn)從西部和北部近岸向遠海逐漸降低的分布特征。冬季黃海表、底層溶存N20的水平分布受鹽度、溫度的影響較大。冬、春季黃海表、底層溶存CH4和N20處于輕度過飽和狀態(tài),海-氣交換通量處于較低值。粗略估算出中國近海CH4和N2O的年釋放量分別占全球海洋年釋放量的3.9%和3.5%。 【關鍵詞】:甲烷 氧化亞氮 黃河 渤海 黃海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海洋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X142
【目錄】: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0 前言12-14
  • 1 文獻綜述14-29
  • 1.1 大氣中甲烷和氧化亞氮的源和匯14-15
  • 1.2 海洋中溶存甲烷和氧化亞氮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huán)15-17
  • 1.2.1 海洋中溶存CH_4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huán)15-16
  • 1.2.2 海洋中溶存N_2O的產(chǎn)生與消耗16-17
  • 1.3 河流、河口溶存甲烷和氧化亞氮的研究現(xiàn)狀及進展17-23
  • 1.3.1 河流、河口溶存CH_4的研究進展18-21
  • 1.3.2 河流、河口溶存N_2O的研究進展21-23
  • 1.4 陸架海溶存甲烷和氧化亞氮的研究現(xiàn)狀及進展23-29
  • 1.4.1 陸架海溶存CH_4的研究現(xiàn)狀及進展23-24
  • 1.4.2 陸架海溶存N_2O的研究現(xiàn)狀及進展24-25
  • 1.4.3 中國近海溶存CH_4和N_2O的研究進展25-29
  • 2 黃河口溶存甲烷和氧化亞氮的分布與釋放29-53
  • 2.1 前言29-30
  • 2.2 材料與方法30-35
  • 2.3 結(jié)果與討論35-51
  • 2.3.1 黃河河口段溶存CH_4和N_2O的分布和季節(jié)變化35-40
  • 2.3.2 黃河調(diào)流調(diào)沙期間溶存CH_4和N_2O的變化40-42
  • 2.3.3 黃河口及鄰近海域溶存CH_4和N_2O42-51
  • 2.4 小結(jié)51-53
  • 3 夏季渤海溶存甲烷和氧化亞氮的分布與通量研究53-66
  • 3.1 前言53
  • 3.2 采樣與方法53-54
  • 3.3 結(jié)果與討論54-65
  • 3.3.1 夏季渤海表、底層海水中溫度和鹽度分布54-55
  • 3.3.2 夏季渤海溶存CH_455-59
  • 3.3.3 夏季渤海溶存N_2O59-65
  • 3.4 結(jié)論65-66
  • 4 黃海溶存甲烷和氧化亞氮的分布與釋放通量66-81
  • 4.1 前言66-67
  • 4.2 材料與方法67
  • 4.3 結(jié)果與討論67-78
  • 4.3.1 冬、春季黃海溶存CH_467-73
  • 4.3.2 冬、春季黃海溶存N_2O的分布與通量73-78
  • 4.4 小結(jié)78-81
  • 5 結(jié)論81-83
  • 參考文獻83-96
  • 致謝96-97
  • 個人簡歷97
  • 發(fā)表的學術論文9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學術論文文獻來了解更多相關內(nèi)容

2009年8月底長江口海水中甲烷的分布與釋放通量    趙玉川;張桂玲;劉素美;

長江流域及長江口溶解甲烷和氧化亞氮的分布與釋放通量    趙玉川

西太平洋上層海水溶解甲烷濃度及碳同位素特征研究    夏新宇,王先彬

渤海沉積物中氮的形態(tài)及其在循環(huán)中的作用    馬紅波,宋金明,呂曉霞,袁華茂

夏季長江口潮間帶CH_4、CO_2和N_2O通量特征    王東啟;陳振樓;王軍;許世遠;楊紅霞;陳華;楊龍元;

海洋中溶存甲烷研究進展    張桂玲,張經(jīng)

海洋N_2O的研究進展    詹力揚;陳立奇;

海灣區(qū)海水中的溶存甲烷 Ⅰ.分布特征及成因    臧家業(yè),王相芹

大氣甲烷的源和匯    朱玫,田洪海,李金龍,唐孝炎

北黃海溶解氧化亞氮的分布與通量的季節(jié)變化    楊晶;張桂玲;鄭立曉;張峰;

對黃河泥沙有機質(zhì)的溶解特性和降解特性的研究——再論黃河水的COD值不能真實反映其污染狀況    陳靜生,張宇,于濤,何大偉

珠江口入海河段DIN形態(tài)轉(zhuǎn)化與硝化和反硝化作用    徐繼榮,王友紹,殷建平,王清吉,張鳳琴,何磊,孫翠慈

中國近海部分海域溶解甲烷和氧化亞氮的生物地球化學研究    張桂玲

長江口濱岸潮灘沉積物反硝化作用及N_2O的排放和吸收    王東啟

渤海富營養(yǎng)化變化特征及生態(tài)效應分析    孫培艷

環(huán)渤海13城市主要化學污染物排海總量控制方案研究    崔正國

冬季黃海東海環(huán)流和長江沖淡水擴展    張衡

黃河入海徑流量變化對河口及鄰近海域生態(tài)環(huán)境影響研究    馬媛

南海、黃海及長江口海域溶解氧化亞氮和甲烷的分布及?!獨饨粨Q通量研究    許潔

黃河調(diào)水調(diào)沙時期的碳輸運特征及花園口站碳系統(tǒng)各分量的年變化    孫超

2002~2004年及調(diào)水調(diào)沙期間黃河下游營養(yǎng)鹽的變化特征    王婷

膠州灣水體及沉積物中甲烷和氧化亞氮的生物地球化學研究    楊晶

長江和海南東部典型水體中溶存甲烷和氧化亞氮的分布與釋放    趙靜

南通既有建筑節(jié)能改造技術探討    劉紅梅;申唐;

渤海灣氮磷營養(yǎng)鹽年際變化規(guī)律研究    張潔帆;陶建華;李清雪;趙海萍;

江蘇沿海主要海洋災害分析與減災對策    趙紅艷;陳曄;

珠江河口表層沉積物有機氮和總氮的分布    王帥;賴子尼;楊婉玲;龐世勛;高原;

氨氮在底泥中的吸附-解吸行為研究進展    馬寧;王宇;史春梅;王繼紅;

豐樂河污染輸出特征研究    儲茵;夏守先;

中國近海海面風場的分類    石慧;蔡旭暉;宋宇;

對黃河泥沙與水質(zhì)關系的研究——回顧及展望    陳靜生,余濤

中國近海海面風場的分類    石慧;蔡旭暉;宋宇;

歐盟航空減排交易體制(EU ETS)探析——兼論國際航空減排路徑    覃華平;

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研究進展    陳祚伶;丁仲禮;

滇池柱狀沉積物氮營養(yǎng)鹽賦存形態(tài)及其分布特征    李輝;展巨宏;王瑩;鄧莎;宋迪;潘學軍;

反芻動物生產(chǎn)與碳減排措施    李勝利;金鑫;黃文明;曹志軍;

2008年初中國南方地區(qū)雪災成因分析    鄭沛楠;宋翔洲;陳學恩;

海洋戰(zhàn)場環(huán)境融合顯示技術的研究    朱穎;陸毅;俞立軍;李漢榮;牛紅光;

衛(wèi)星遙感與海洋戰(zhàn)場環(huán)境空間框架的建設    馬潤賡;李喆;劉少峰;

海洋環(huán)境文化建設初探    孫敏;

東海黑潮熱核的時空變化特征    任惠茹;康建成;王甜甜;安琰;孟菲;

臺灣東北部冷渦—上升流系統(tǒng)冬夏季溫度三維分布特征    王甜甜;康建成;李衛(wèi)江;任惠茹;安琰;孟菲;

海冰災害風險分析    鄭沛楠;聞斌;張勇;王彥磊;

基于航海雷達的海浪遙測關鍵技術研究    唐艷紅

海上搜救模擬器中近海溢油的實時仿真與可視化研究    余楓

多傳感器衛(wèi)星數(shù)據(jù)黑潮變異研究    陳春濤

大河控制性影響下的陸架海沉積有機質(zhì)的“源—匯”作用    胡利民

東海陸坡海底滑坡識別及致滑因素影響研究    胡光海

應用硅藻釋讀南海晚第四紀以來的古環(huán)境    孫美琴

水下非均勻光場的目標探測研究    徐洪梅

東海赤潮監(jiān)測衛(wèi)星遙感方法研究    王云飛

深海環(huán)境及深海沉積物拉曼光譜原位定量探測技術研究    張鑫

臺灣以東黑潮鋒的數(shù)值研究    李威

山東沿海風暴潮災害的歷史規(guī)律研究    王雪峰

黃河三角洲南部潮間帶營養(yǎng)鹽的收支特征    張鵬

黃河口及附近海域碳參數(shù)與營養(yǎng)鹽調(diào)查研究    殷鵬

海域承載力影響因素與評估指標體系研究    霍軍

合成孔徑雷達圖像用于海岸線檢測    張樂

波浪浮標傳感器綜合測試系統(tǒng)    王娟

揚子淺灘成因探討    侯志民

南黃海西部陸架區(qū)底質(zhì)沉積物沉積特征與物源分析    徐剛

基于分數(shù)階傅立葉變換的水聲信道多參數(shù)估計算法研究    楊光

大瀧六線魚(Hexagrammos otakii)生物學特征與遺傳多樣性研究    劉奇

長江口外海上風速的近似推算摸式    徐家良

長江口崇明東灘潮間帶甲烷(CH_4)排放及其季節(jié)變化    楊紅霞;王東啟;陳振樓;陳華;王軍;許世遠;楊龍元;

長江干流主要營養(yǎng)鹽含量的變化特征——1998~1999年日中合作調(diào)查結(jié)果分析    徐開欽,林誠二,牧秀明,村上正吾,徐保華,渡邊正孝

夏季長江河口潮間帶反硝化作用和N_2O的排放與吸收    王東啟;陳振樓;王軍;許世遠;楊紅霞;陳華;楊龍元;胡玲珍;

夏季長江口潮間帶CH_4、CO_2和N_2O通量特征    王東啟;陳振樓;王軍;許世遠;楊紅霞;陳華;楊龍元;

海洋中溶存甲烷研究進展    張桂玲,張經(jīng)

海洋N_2O的研究進展    詹力揚;陳立奇;

休倫湖Saginaw灣沉積物反硝化率的測定及其時空特征    楊龍元,WayneS.Gardner

海灣區(qū)海水中的溶存甲烷?、?分布特征及成因    臧家業(yè),王相芹

大氣甲烷的源和匯    朱玫,田洪海,李金龍,唐孝炎

中國近海部分海域溶解甲烷和氧化亞氮的生物地球化學研究    張桂玲

南海、黃海及長江口海域溶解氧化亞氮和甲烷的分布及海—氣交換通量研究    許潔

膠州灣水體及沉積物中甲烷和氧化亞氮的生物地球化學研究    楊晶

長江和海南東部典型水體中溶存甲烷和氧化亞氮的分布與釋放    趙靜

太湖流域源頭溪流氧化亞氮(N_2O)釋放特征    袁淑方;王為東;

典型河流、河口溶存甲烷和氧化亞氮的分布、釋放及產(chǎn)生和轉(zhuǎn)化    顧培培

熒光法與分光光度法測定葉綠素a的對比試驗    孫力

總量控制中水污染物允許排放量公平分配研究    汪俊啟,張穎

大沽河干流青島段水污染現(xiàn)狀調(diào)查評價及防治對策    潘伯寧;徐進;

遼河COD變化規(guī)律及其原因探討    常原飛,賈振邦,趙智杰,方志剛,賈玉霞

黃河三角洲水質(zhì)污染對淡水底棲動物多樣性的影響    申保忠;田家怡;

應用模糊數(shù)學評價和預測海河的水質(zhì)狀況    孫韌,李玉,張瑞芝

天津市工業(yè)污染源結(jié)構分析與產(chǎn)業(yè)政策建議    趙喜梅

城市河段污染控制灰色動態(tài)規(guī)劃的應用    張祥偉,王敦春

東線南水北調(diào)工程對長江口咸水入侵影響及對策    沈煥庭,茅志昌,顧玉亮

長江口南匯東灘淤漲演變分析    陳沈良,谷國傳,虞志英

珠江流域河流碳通量與流域侵蝕研究    魏秀國

長江口濱岸潮灘營養(yǎng)鹽環(huán)境地球化學過程及生態(tài)效應    侯立軍

膠州灣水體交換與營養(yǎng)鹽收支過程數(shù)值模型研究    劉哲

中國近海部分海域溶解甲烷和氧化亞氮的生物地球化學研究    張桂玲

黃河口泥沙輸移及三角洲的近期演變    樊輝

現(xiàn)代黃河三角洲濱海濕地環(huán)境演變及退化研究    張曉龍

渤海浮游植物生態(tài)動力學模型研究    趙亮

長江沿程河湖及城市內(nèi)河水質(zhì)評價與模擬研究    高學民

天津市重點水污染物容量總量控制研究    王亮

沉積物甲烷厭氧氧化—從珠江河口至南海    吳自軍

長江口區(qū)浮游植物營養(yǎng)限制因子的研究    蒲新明

長江口營養(yǎng)鹽結(jié)構變化研究    張平

淮河安徽段環(huán)境容量計算方法研究    李明霞

小清河流域陸源無機氮非點源入海通量的研究    惠二青

小清河流域城鎮(zhèn)污水處理工程建設規(guī)劃    張玉兆

海河水環(huán)境保護管理研究    楊軍

海灣水交換數(shù)值模擬方法研究    何磊

長江口潮灘氮、磷的潮汐循環(huán)與反硝化作用研究    胡玲珍

河北省水資源與水環(huán)境現(xiàn)狀及其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功能研究    葛麗穎

浙江省象山港入海污染物總量控制規(guī)劃研究    張永勝

黃河口及鄰近海域表層沉積物中鋅的研究    史致麗,呂小喬,薛敏,王東海

黃河口濱海區(qū)潮流速度鉛直分布及其粗糙度參量的初步研究    王鳳聰,高慎月,蘇志清

黃河口及其鄰近海域大型底棲動物的初步研究——(二)生物與沉積環(huán)境的關系    張志南,圖立紅,于子山

黃河口及渤海灣海水的密度    陳國華,季榮,謝式南,張力軍

GIS支持下的黃河口近期淤、蝕動態(tài)研究    趙庚星,張萬清,李玉環(huán),陳樂增

黃河口泥沙顆粒表面電荷的微電泳研究    張曼平,鄭士淮,張正斌,劉蓮生

黃河口水中微量酚的氣相色譜法分析    崔仙舟;王中柱;劉欣華;單室田;周學兵;

ENDECO-956型波浪跟蹤浮標系統(tǒng)在自由漂浮狀態(tài)下測波的現(xiàn)場試驗    滕學春,劉永年,吳秀杰

黃河口磷酸鹽緩沖機制的探討──Ⅰ.黃河口懸浮物對磷酸鹽的吸附-解吸研究    石曉勇,mail.ouqd.deu.cn,史致麗,余恒,薛長玉

波浪作用誘發(fā)的黃河口水下斜坡失穩(wěn)破壞    單紅仙,賈永剛,許國輝

新形勢下黃河口治理方向探討    劉斌;張建中;劉立斌;尚彩霞;

黃河口泥沙特性和輸移研究綜述    李為華;李九發(fā);時連強;應銘;陳沈良;張國安;

認識和治理黃河河口    沈煥庭;

新時期黃河河口治理的方向與措施探討    胡春宏;

黃河口入海河道停水后海岸演變    程義吉;

黃河口河海域界劃定    程義吉;

基于遙感技術對黃河口水色季相變化與河海劃界探討    馬安青;胡泓;袁道偉;孫英君;

基于MIKE21的黃河口流場驗證及嵌套模型論證    楊迎賓;童思陳;王萬戰(zhàn);黃國鮮;

黃河口河道演變規(guī)律新探    王萬戰(zhàn);張俊華;

清8出汊以來黃河口水下三角洲的演變研究    班麗;

把大閘蟹產(chǎn)業(yè)做大做強    記者 蔡文龍 通訊員 劉宏偉

黃河口大閘蟹彰顯品牌效應    記者 蔡文龍 通訊員 張漢珍 黃學東

黃河口大閘蟹暢銷國際市場    劉憲亮 張景智

黃河口旅游火起來    記者 葛鑄聰通訊員 李先波

黃河口鎮(zhèn)旅游服務區(qū)啟用    記者 葛鑄聰

黃河口游客綜合服務中心主體工程完工    記者 鄭代玉

黃河口大閘蟹知名度提升    張漢珍

黃河口甲魚成功叩關西北    記者 鄭代玉 通訊員 付占記

墾利縣叫響黃河口文化品牌    特約記者 劉憲亮

黃河口旅游,特色商品亟待“破繭”    記者 李波 通訊員 陳秀亭

黃河口泥沙輸移及三角洲的近期演變    樊輝

黃河及河口烴類有機物的分布特征及源解析    張嬌

黃河口懸浮泥沙擴散規(guī)律及其數(shù)值模擬研究    史文靜

黃河口碳輸運過程及其對萊州灣的影響    張向上

波浪作用下黃河口海底滑坡研究    常方強

地形演變模型與濕地健康評價方法及其在黃河口的應用    楊晨

黃河口海域風浪誘導的泥沙再懸浮數(shù)值模擬和全球海面氣象參數(shù)遙感反演    宗海波

黃河口水體生物光學性質(zhì)逐時變化的靜止海洋水色衛(wèi)星遙感探測研究    郝艷玲

渤海黃河口凹陷新近系層序地層及隱蔽油氣藏研究    劇永濤

渤海近代沉積物的古地磁與古環(huán)境研究    陳灝

基于RS黃河口主要生態(tài)因子動態(tài)變化的研究    李東穎

黃河口與長江口現(xiàn)代沉積物識別特征的比較研究    崔兆國

黃河口有機碳的時空分布及影響因素研究    張向上

天然水體中銻的分析方法及其在黃河口和黃海的分布    萬玉霞

黃河口無機碳的時空分布及其輸運通量    王飛

黃河口無機碳輸運行為研究    王曉亮

波浪對黃河口海域海床沖淤的影響    孫曉娟

典型海區(qū)反硝化作用及影響因素研究    王曉東

洪、枯季黃河口水沙輸運的三維數(shù)值模擬及特征分析    秦宏國

黃河口粉質(zhì)土體的動力響應特性及機理研究    馬德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