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學術論文

甲烷氧化混合菌群的富集培養(yǎng)及其治理瓦斯工藝研究

來源:論文學術網(wǎng)
時間:2024-08-18 20:59:54
熱度:

甲烷氧化混合菌群的富集培養(yǎng)及其治理瓦斯工藝研究【摘要】:甲烷氧化菌能在溫和條件下特異的利用甲烷,具有應用于甲烷減排和煤礦瓦斯治理的潛力。本論文在對我國典型煤礦土壤的甲烷氧化菌進行分

【摘要】:甲烷氧化菌能在溫和條件下特異的利用甲烷,具有應用于甲烷減排和煤礦瓦斯治理的潛力。本論文在對我國典型煤礦土壤的甲烷氧化菌進行分子生態(tài)學分析的基礎上,確定甲烷氧化混合菌的富集培養(yǎng)策略,獲得高效利用甲烷的穩(wěn)定混合菌群,對其特性和功能進行研究,實現(xiàn)大規(guī)模發(fā)酵培養(yǎng),并在實驗室和煤礦現(xiàn)場進行了瓦斯治理實驗。 用多種分子生態(tài)學方法解析了瓦斯煤礦土壤中的甲烷氧化菌及相關微生物的組成信息。該樣品含有大量的甲烷氧化菌及甲基氧化菌,其中甲烷氧化菌以Ⅰ型為主,Ⅰ型、Ⅱ型和Ⅹ型甲烷氧化菌的含量分別為78.6%、7.1%和14.3%。 分別以甲烷氣和人工瓦斯氣作為唯一碳源對土壤樣品進行好氧選擇性傳代培養(yǎng)。富集過程中甲烷和乙烷的消耗能力得到顯著強化,總細菌的多樣性逐漸減少,Ⅰ型甲烷氧化菌則得到富集,20代以后菌群結構和甲烷去除能力趨于穩(wěn)定。 研究了兩種氣體條件富集的混合菌群的特性,包括菌體形態(tài)、生長特性、代謝特性和微生物群落結構。馴化后Ⅱ型甲烷氧化菌數(shù)量增加,人工瓦斯氣富集的混合菌菌群更豐富。混合菌比純菌的甲烷消耗能力更強,且無代謝產(chǎn)物積累。菌群間的協(xié)同作用能有效避免產(chǎn)物抑制,有利于菌群結構和功能的穩(wěn)定。 對兩種條件得到的混合菌的功能進行了系統(tǒng)分析。其在甲烷濃度為3~50%時都有較好的去除效果,最高可達241 ml CH4 h~(-1) OD660~(-1) (L culture)~(-1)。在20~42oC都能有效的去除甲烷。對H_2S、CO和SO_2等毒性氣體有很強的耐受性?;旌暇2乜捎?oC充甲烷密封保存法、-80oC凍存菌體法和-80oC添加石蠟油凍存法。 以甲烷氣富集的混合菌為對象,研究了甲烷氧化混合菌的大規(guī)模發(fā)酵培養(yǎng)。成功開展了5L-300L和5L-600L的放大發(fā)酵實驗。混合菌在放大培養(yǎng)時,生長速度穩(wěn)定,且隨著發(fā)酵逐級放大,消耗甲烷能力以及菌群結構都能夠保持穩(wěn)定。 在實驗室模擬煤層、生物過濾實驗中研究混合菌去除甲烷的能力,并在河南三個礦井進行現(xiàn)場中試,將制備的菌液注入煤層并達飽和,甲烷去除效果顯著,說明富集的甲烷氧化混合菌有在煤礦中治理瓦斯的應用潛力。 【關鍵詞】:甲烷氧化菌 甲烷單加氧酶 分子生態(tài)學 發(fā)酵培養(yǎng) 煤礦瓦斯治理
【學位授予單位】:清華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X172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13
  • 第1章 文獻綜述13-39
  • 1.1 課題背景13-14
  • 1.2 甲烷氧化菌及甲烷單加氧酶14-24
  • 1.2.1 甲烷氧化菌的分類及特性16-20
  • 1.2.2 甲烷單加氧酶的基因與蛋白20-22
  • 1.2.3 甲烷單加氧酶的催化特性22-24
  • 1.3 甲烷氧化菌的應用研究熱點24-31
  • 1.3.1 甲烷氧化菌的培養(yǎng)工藝研究25-27
  • 1.3.2 甲烷氧化菌的工業(yè)生物催化研究27-28
  • 1.3.3 甲烷氧化菌的生物修復研究28-29
  • 1.3.4 甲烷氧化菌及甲烷單加氧酶的基因工程研究29-30
  • 1.3.5 甲烷氧化菌的分子生態(tài)學研究30-31
  • 1.4 甲烷氧化菌在工業(yè)應用中存在的問題31-33
  • 1.5 應用甲烷氧化菌治理煤礦瓦斯33-36
  • 1.5.1 甲烷氧化菌在溫室氣體減排中的應用33-34
  • 1.5.2 煤礦瓦斯治理現(xiàn)狀及生物治理的可行性34-36
  • 1.6 論文的主要研究內(nèi)容36-39
  • 1.6.1 研究內(nèi)容36-37
  • 1.6.2 研究框架37-39
  • 第2章 從煤礦土壤富集培養(yǎng)甲烷氧化混合菌39-64
  • 2.1 引言39-40
  • 2.2 實驗材料與方法40-45
  • 2.2.1 DNA 提取和純化40
  • 2.2.2 PCR 擴增16S rRNA 和功能基因40-41
  • 2.2.3 核酸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tài)性分析41
  • 2.2.4 變性梯度凝膠電泳41-42
  • 2.2.5 DNA 序列分析42
  • 2.2.6 培養(yǎng)基及富集條件42-43
  • 2.2.7 甲烷、乙烷的檢測方法43-45
  • 2.3 煤礦土壤的特性分析45-47
  • 2.4 煤礦土壤中甲烷氧化菌群落的功能基因解析47-54
  • 2.4.1 基于功能基因pmoA 的 RFLP 分析47-50
  • 2.4.2 基于功能基因mmoX 的RFLP 分析50-51
  • 2.4.3 基于功能基因mxaF 的RFLP 分析51-54
  • 2.5 不同條件從煤礦土壤富集甲烷氧化混合菌54-63
  • 2.5.1 對甲烷和乙烷的消耗能力的變化55-57
  • 2.5.2 富集過程的細菌群落變化57-59
  • 2.5.3 富集過程的I型甲烷氧化菌群落變化59-61
  • 2.5.4 富集過程的II型甲烷氧化菌群落變化61-63
  • 2.6 本章小結63-64
  • 第3章 甲烷氧化混合菌的特性分析64-90
  • 3.1 引言64-65
  • 3.2 實驗材料與方法65-67
  • 3.2.1 菌種及培養(yǎng)方法65
  • 3.2.2 顯微鏡和掃描電鏡觀察65
  • 3.2.3 MMO 酶活測定65-66
  • 3.2.4 代謝分析66-67
  • 3.3 甲烷氧化混合菌的微生物群落分析67-81
  • 3.3.1 基于16S rRNA 的RFLP 分析67-72
  • 3.3.2 基于功能基因pmoA 的 RFLP 分析72-75
  • 3.3.3 基于功能基因mmoX 的RFLP 分析75-77
  • 3.3.4 基于功能基因mxaF 的RFLP 分析77-81
  • 3.4 甲烷氧化混合菌的生長特性研究81-86
  • 3.4.1 菌體形態(tài)81-83
  • 3.4.2 生長狀況與干重曲線83-85
  • 3.4.3 甲烷消耗與MMO 酶活85-86
  • 3.5 甲烷氧化混合菌的代謝分析86-87
  • 3.6 甲烷氧化混合菌的協(xié)同作用機理87-88
  • 3.7 本章小結88-90
  • 第4章 甲烷氧化混合菌的功能分析和保藏90-103
  • 4.1 引言90-91
  • 4.2 實驗材料與方法91
  • 4.2.1 評價方法91
  • 4.2.2 保藏方法91
  • 4.3 對不同濃度甲烷的消耗能力91-93
  • 4.4 不同溫度下對甲烷的消耗能力93-95
  • 4.5 對毒性氣體的耐受性95-97
  • 4.6 對煤礦瓦斯中甲烷的去除能力97-98
  • 4.7 甲烷氧化混合菌的保藏方法研究98-101
  • 4.8 本章小結101-103
  • 第5章 甲烷氧化混合菌的大規(guī)模發(fā)酵研究103-120
  • 5.1 引言103-104
  • 5.2 實驗方法與裝置104-108
  • 5.2.1 種子培養(yǎng)104
  • 5.2.2 5L 發(fā)酵罐培養(yǎng)104-105
  • 5.2.3 40L-300L 二聯(lián)發(fā)酵罐105-107
  • 5.2.4 100L-600L 二聯(lián)發(fā)酵罐107-108
  • 5.3 混合菌在5L 發(fā)酵罐的培養(yǎng)研究108-112
  • 5.3.1 生長特性108-110
  • 5.3.2 甲烷去除能力110-111
  • 5.3.3 菌群變化111-112
  • 5.4 混合菌放大發(fā)酵研究112-119
  • 5.4.1 5L-40L-300L 放大發(fā)酵112-113
  • 5.4.2 5L-100L-600L 放大發(fā)酵113-119
  • 5.5 本章小結119-120
  • 第6章 甲烷氧化混合菌治理煤礦瓦斯應用研究120-130
  • 6.1 引言120-121
  • 6.2 在實驗室模擬煤層中去除甲烷121-122
  • 6.3 應用生物濾器去除甲烷122-124
  • 6.4 河南煤礦掘進煤層注入試驗124-127
  • 6.4.1 禹州市軍陽礦業(yè)礦井中試124-126
  • 6.4.2 禹州市神火集團礦井中試126-127
  • 6.4.3 河南永錦能源有限公司礦井中試127
  • 6.5 甲烷氧化混合菌治理瓦斯的前景分析127-129
  • 6.6 本章小結129-130
  • 結論130-134
  • 參考文獻134-149
  • 致謝149-150
  • 個人簡歷、在學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與研究成果150-15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學術論文文獻來了解更多相關內(nèi)容

煤礦瓦斯災害事故頻發(fā)的原因及其對策分析    盧平

利用微生物技術治理煤礦瓦斯的研究展望    陳東科;王璐;金龍哲;宋存義;

瓦斯爆炸機理及預防措施    張麗;周玲玲;

固定化Methylomonas Z201細胞:甲烷單加氧酶的活性和穩(wěn)定性    夏仕文,尉遲力,李樹本

甲烷氧化細菌Methylosinus trichosporium 3011甲醇累積條件的研究    尉遲力,繆德塤,李樹本,索繼栓,馬清泉

低濃度煤層氣提純的研究現(xiàn)狀    聶李紅;徐紹平;蘇艷敏;劉淑琴;

Methylosinus trichosporium OB3b整細胞催化丙烯制備環(huán)氧丙烷的工藝條件    蘇濤;韓冰;楊程;吳昊;江皓;李信;邢新會;

Purification of total DNA extracted from activated sludge    Edward K H LAM;

濃度和流量對瓦斯加熱氧化凈化率的影響    郭西山,王曉剛,李曉池

治理煤礦瓦斯爆炸的微生物技術    柯為

甲烷氧化菌的微生態(tài)解析及其應用基礎研究    韓冰

好氧—厭氧耦合體系污泥減量化的機理研究及工程應用    于安峰

甲烷氧化菌(Methylosinus trichosporium)OB3b異源蛋白表達系統(tǒng)的初步研究    蘇濤

中小煤礦的瓦斯爆炸危險性不比大煤礦大    王寶興,經(jīng)建生

煤礦瓦斯燃燒是怎樣引起的?    王寶興,經(jīng)建生

瓦斯斷電儀不是預防煤礦瓦斯爆炸的必要措施    王寶興,經(jīng)建生

煤礦瓦斯爆炸原因的幾點思考    龔允怡

甲烷氧化菌的生態(tài)學研究方法    崔樹軍;張建云;谷立坤;和晶亮;武秀琴;張慶甫;

丟糟復合微生物菌劑的菌種選擇及液態(tài)培養(yǎng)條件研究    明紅梅;董瑞麗;周健;方春玉;蘭東;

甲酸鈉促進厭氧生物降解蔗糖廢水的研究    糜奕;徐文英;

低成本乳酸菌液配方篩選及其發(fā)酵效果研究    曹炎;李美子;吳明根;傅民杰;

土壤反硝化微生物研究進展    周志峰;王明霞;

泥炭固體發(fā)酵生產(chǎn)單細胞蛋白研究    王戰(zhàn)勇;蘇婷婷;

甲烷對DAMO微生物富集培養(yǎng)的影響研究    何嶄飛;蔡琛;沈李東;徐向陽;鄭平;胡寶蘭;

充分利用瓦斯 促進我國減排目標實現(xiàn)    鄧鳶;陳忠寧;

礦用智能瓦斯傳感器的研制    馬宏偉;楊小剛;張旭輝;

我國煤礦井下煤層氣抽采利用現(xiàn)狀及存在問題分析    林柏泉;翟成;

甘蔗糖蜜資源化應用現(xiàn)狀分析及前景展望    姚毅;曾鴻鵠;朱義年;譚荻娜;

內(nèi)循環(huán)三相流化床生物高效降解煉油污水技術研究    秦統(tǒng)福

吸附法濃縮煤層氣甲烷研究    劉聰敏

煤矸石和煤層氣循環(huán)流化床混燒關鍵影響因素研究    陳艷容

褐煤基顆?;钚蕴康木G色制備及其變壓吸附分離CH_4/N_2的性能研究    劉立恒

準好氧填埋場CH_4減排和加速穩(wěn)定化的微生物學機制研究    張維

露天煤礦排土場土壤微生物生態(tài)特征及土壤質(zhì)量評價    閆晗

有機相微生物活細胞催化羰基還原反應的研究    蔣群

甾體藥物中間體HMPDD的C_(1,2)位微生物脫氫工藝和動力學研究    王普

微生物法還原羰基化合物制備手性藥物中間體的研究    歐志敏

三類生物冶金微生物菌種的選育及其與礦物作用研究    周吉奎

干擾—沉積物再懸浮對浮游細菌群落結構和多樣性的影響    郭亮

親油緩釋肥料的制備及在溢油污染潮間帶生物修復中的應用    吳亮

煤體中爆炸應力波及爆破作用的試驗研究    王衛(wèi)超

垃圾生物覆蓋土對填埋場甲烷減排的機理研究    王靜

低濃度煤層氣液相催化氧化反應研究    雷鵬

若爾蓋自然濕地CH_4排放及不同利用方式下溫室氣體通量估算    李麗

草原濕地土壤細菌和氨氧化細菌群落結構分析    劉芳

羅漢果總苷的微生物轉化研究    司鵬鵬

氧化裝置進出口乏風分配系統(tǒng)數(shù)值模擬與優(yōu)化設計    唐帥

氧化床氣流通道熱態(tài)阻力特性數(shù)值研究    陳香春

甲基單胞菌整細胞催化環(huán)氧丙烷的連續(xù)生物合成    辛嘉英,崔俊儒,陳建波,李樹本,夏春谷

二氧化碳存在下甲烷氧化細菌催化甲烷生物合成甲醇    崔俊儒,辛嘉英,牛建中,夏春谷,李樹本

甲烷生物催化氧化制甲醇──固定化細胞催化劑的制備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    尉遲力,夏仕文,李樹本

高濃度阿維菌素生產(chǎn)廢水治理與資源回收技術研究    陳元彩,龍世明,肖錦

控制瓦斯涌出防止爆炸事故    劉占文

我國煤層氣儲層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    蔚遠江,楊起,劉大錳,黃文輝

我國煤礦瓦斯災害防治對策    胡千庭,蔣時才,蘇文叔

利用微生物技術治理煤礦瓦斯的研究展望    陳東科;王璐;金龍哲;宋存義;

礦井抽放煤層氣中甲烷的變壓吸附提濃    辜敏;鮮學福;

降解直鏈烷基苯磺酸鈉(LAS)菌株的篩選及其降解質(zhì)粒的研究    張蔚文,張灼

煤層甲烷變壓吸附濃縮的研究    楊明莉

渤海微生物自然混合菌群降解20號重柴油中正烷烴的研究    孫修勤,姚喬爾,盧穎

利用地表甲烷氧化菌異??碧教烊粴獠?nbsp;   向廷生,周俊初,袁志華

環(huán)境中纖維素降解菌群的篩選與降解活性分析    樊青青;劉艷麗;羅亞田;付蓉;

產(chǎn)生物表面活性劑石油降解菌株篩選及降解特性    劉海燕;丁存寶;賈長虹;張俊杰;

產(chǎn)表面活性劑的石油降解菌降解特性研究    鄭金秀;彭祺;張甲耀;趙磊;趙晴;李藝婷;

高效穩(wěn)定纖維素分解混合菌群的篩選及分解特性研究    孫寶魁;王東偉;

頭孢拉定降解菌的馴化、篩選及降解性能    曾麗璇;曾寶強;張秋云;

光合細菌混合菌群產(chǎn)氫影響因素    齊云階;張國欣;崔寶臣;李睿;楊鶴紅;

混合菌群的篩選及其與白腐真菌串聯(lián)降解石油的效果初探    胡凌燕;孫東平;邵濤;陳紀昆;周伶俐;

正交實驗優(yōu)選光合細菌混合菌群產(chǎn)氫的最佳條件    崔寶臣;張國欣;侯博;邵姝媛;

混合菌群對石油烴的協(xié)同降解作用研究    馬挺;李丹;李國強;梁鳳來;劉如林;

高效石油降解菌群的構建及降解特性的研究    何麗媛;唐霞;黨志;易筱筠;

混合菌對石油的降解及其降解性能的研究    何麗媛;黨志;

六氯苯厭氧降解混合菌群群落結構分析    薩如拉;賈曉珊;楊小毛;

甲烷氧化作用的分子地球化學記錄    于曉果;

混合菌群用于木質(zhì)纖維素糖化的實驗研究    馮玉杰;李冬梅;張秋桌;

海洋沉積物來源的混合菌S6降解苯并[a]芘的研究    吳奕瑞;胡忠;倫鏡盛;

混合菌群對實際染料廢水的脫色與降解    張金平;闞振榮;

SrCo_(0.4)Fe_(0.6)O_(3-δ)摻雜ZrO_2致密透氧膜的制備其在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氣反應的應用研究    顧學紅;楊麗;陳長林;徐南平;時鈞;

甲烷氧化偶聯(lián)制乙烯催化劑    苑慧敏;張永軍;張志翔;王鳳榮;

抓飼料安全,如何才能“綱舉目張”    安徽省飼料工作辦公室 王明輝

我國煤礦乏風甲烷氧化技術達世界水平    王羉聲

日本發(fā)現(xiàn)天然氣變甲醇廉價路線    唐茵

風排瓦斯化害為利    趙永新

逼出來的技術創(chuàng)新    趙華

馴化“小精靈” ??小坝补穷^”    本報記者 高杰

化“風”為寶 變廢成錢    厲華

火星大氣中發(fā)現(xiàn)甲醛化學指紋    何屹

勇攀科學高峰的人    劉文

碘催化氧化甲烷制甲醇催化劑    石關

甲烷氧化混合菌群的富集培養(yǎng)及其治理瓦斯工藝研究    江皓

混合菌群共培養(yǎng)對偶氮染料的協(xié)同脫色及降解的研究    尹亮

機油降解菌群的馴化及其活性與結構分析    王亮

利用活性污泥混合菌群合成聚羥基烷酸脂的研究    陳瑋

利用活性污泥混合菌群合成聚羥基烷酸脂的研究    陳瑋

甲苯氧化甲基化制苯乙烯催化劑研究    董新法

天然氣直接催化轉化制乙烯催化劑及反應工藝研究    王開

甲烷部分氧化同時制取乙烯和合成氣的研究    張海麗

甲烷均相選擇氧化和多相氧化羰基化反應催化劑的研究    袁強

中溫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新型陽極及陰極材料研究    呂洪

高PHB含量的甲烷氧化混合菌群篩選及開放培養(yǎng)    姜丹

混合菌處理乳制品廢水的效能研究    黃媛媛

海洋柴油降解菌性能的優(yōu)化及其生物載體的研究    施展

混合菌群FF對活性黑5的脫色降解研究    范鳳霞

甲烷氧化菌素的生物合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周琦瓊

聚乙烯醇生物降解性能的研究    董麗娟

高效溶藻細菌混合溶藻特性的初步研究    周瑞

纖維素厭氧降解菌群的篩選及其降解性能分析    高霏

利用混合菌群合成聚羥基烷酸酯工藝條件優(yōu)化    張運海

光合細菌產(chǎn)氫基質(zhì)代謝實驗研究    王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