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纖維素類生物質發(fā)酵聯產氫氣和甲烷的機理研究
淀粉/纖維素類生物質發(fā)酵聯產氫氣和甲烷的機理研究【摘要】:能源與環(huán)境是整個人類共同面對的問題。氫能作為清潔、密度高的可再生能源載體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本文首先以葡萄糖為模型,驗證了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TQ116.2
【目錄】:
- 致謝5-6
- 前言6-7
- 摘要7-9
- Abstract9-11
- 目錄11-15
- 1 緒論15-31
- 1.1 世界能源現狀與氫能的發(fā)展15-18
- 1.2 氫燃料的優(yōu)越性18-20
- 1.3 氫能源的開發(fā)與利用技術20-23
- 1.3.1 氫氣的制取方法比較20-22
- 1.3.2 氫氣的提純和儲運22-23
- 1.3.3 氫氣的應用23
- 1.4 微生物制氫技術綜述23-29
- 1.4.1 產氫菌的種類24-26
- 1.4.2 微生物發(fā)酵產氫的反應機理26-27
- 1.4.3 微生物制氫的國內外研究現狀27-28
- 1.4.4 微生物發(fā)酵制氫存在的主要問題28-29
- 1.5 本文研究目的和內容29-31
- 1.5.1 研究目的29
- 1.5.2 研究內容29-31
- 2 微生物發(fā)酵聯產氫氣和甲烷的實驗系統(tǒng)31-53
- 2.1 聯產氫氣和甲烷的反應裝置31-39
- 2.1.1 聯產工藝流程圖31-32
- 2.1.2 實驗室發(fā)酵罐系統(tǒng)簡介32-35
- 2.1.3 附屬設備35-39
- 2.2 影響發(fā)酵的主要因素及其測量與控制39-40
- 2.2.1 溫度39
- 2.2.2 pH值39-40
- 2.2.3 氧化還原電位40
- 2.3 厭氧微生物的培養(yǎng)和馴化40-42
- 2.3.1 培養(yǎng)基的配置41
- 2.3.2 培養(yǎng)條件和馴化方法41-42
- 2.4 原料與產物的分析與測定42-51
- 2.4.1 原料的TS和TVS與菌種的VSS的測定方法42-43
- 2.4.2 有機物化學成分的測定方法43-47
- 2.4.3 生物氣成分與濃度測定方法47-49
- 2.4.4 發(fā)酵物液相成分分析49-51
- 2.5 數據分析方法51-53
- 3 葡萄糖發(fā)酵聯產氫氣和甲烷的機理研究53-71
- 3.1 引言53-54
- 3.2 提出發(fā)酵法聯產氫氣和甲烷的創(chuàng)新原理54-55
- 3.3 實驗材料和方法55-60
- 3.3.1 接種菌株55-57
- 3.3.2 實驗裝置和方案57-59
- 3.3.3 分析方法59-60
- 3.4 葡萄糖發(fā)酵產氫階段實驗結果60-64
- 3.4.1 底物濃度對發(fā)酵產氫的影響60-61
- 3.4.2 接種比例對發(fā)酵聯產的影響61-63
- 3.4.3 pH值對發(fā)酵制氫的影響63
- 3.4.4 營養(yǎng)液對發(fā)酵制氫的影響63-64
- 3.5 葡萄糖聯產甲烷的結果64-66
- 3.6 葡萄糖聯產氫氣和甲烷的能源轉化率66-67
- 3.7 連續(xù)流實驗67-69
- 3.8 本章小結69-71
- 4 馬鈴薯發(fā)酵聯產氫氣和甲烷的實驗研究71-83
- 4.1 研究背景71-72
- 4.2 試驗材料與方案72-76
- 4.2.1 改良的菌種培養(yǎng)基配方72-74
- 4.2.2 試驗方案74-75
- 4.2.3 分析方法75-76
- 4.3 馬鈴薯發(fā)酵制氫結果76-79
- 4.3.1 培養(yǎng)基對馬鈴薯發(fā)酵制氫的啟動期的影響76-77
- 4.3.2 淀粉酶預處理對馬鈴薯發(fā)酵制氫的影響77-78
- 4.3.3 淀粉酶和糖化酶協(xié)同預處理馬鈴薯對其發(fā)酵制氫的影響78
- 4.3.4 馬鈴薯發(fā)酵制氫的數學模型計算78-79
- 4.4 馬鈴薯發(fā)酵制氫廢液聯產甲烷的結果79-81
- 4.4.1 馬鈴薯發(fā)酵制氫廢液聯產甲烷的特性79-80
- 4.4.2 馬鈴薯發(fā)酵制氫后VFA的利用率80-81
- 4.5 馬鈴薯發(fā)酵聯產氫氣和甲烷的能源轉化率81-82
- 4.6 本章結論82-83
- 5 水葫蘆發(fā)酵聯產氫氣和甲烷的理論研究83-101
- 5.1 水葫蘆概況83-84
- 5.2 水葫蘆的危害84-85
- 5.3 水葫蘆的治理現狀85-87
- 5.3.1 生物治理86
- 5.3.2 化學治理86-87
- 5.3.3 物理治理87
- 5.3.4 水葫蘆治理存在的問題87
- 5.4 水葫蘆利用現狀87-88
- 5.4.1 水葫蘆作為肥料87
- 5.4.2 水葫蘆凈化水質87-88
- 5.4.3 水葫蘆發(fā)酵制甲烷88
- 5.5 水葫蘆的物理化學成分分析88-92
- 5.5.1 水葫蘆根、莖和葉的元素分析89-90
- 5.5.2 水葫蘆根、莖和葉的金屬分布特性90-91
- 5.5.3 水葫蘆根、莖和葉的化學成分分析91-92
- 5.6 水葫蘆的水解92-96
- 5.6.1 木質素的降解93-94
- 5.6.2 纖維素的降解94-96
- 5.6.3 半纖維素的降解96
- 5.7 水葫蘆聯產氫氣和甲烷的理論潛力96-101
- 5.7.1 水葫蘆直接發(fā)酵產甲烷理論值96-98
- 5.7.2 水葫蘆直接發(fā)酵產氫氣理論值98-99
- 5.7.3 水葫蘆聯產氫氣和甲烷的理論值99-101
- 6 兩步法水葫蘆厭氧發(fā)酵聯產氫氣和甲烷的實驗研究101-109
- 6.1 研究背景101
- 6.2 發(fā)酵底物和接種物101
- 6.3 實驗方案101-103
- 6.4 水葫蘆樣品物理化學成分103
- 6.5 不同堿濃度對水葫蘆預處理的影響103-105
- 6.6 水葫蘆根、莖和葉的發(fā)酵聯產氫氣和甲烷的特性105-106
- 6.7 能源轉化率106-108
- 6.8 本章小結108-109
- 7 堿/微波/酶處理法對水葫蘆葉發(fā)酵聯產氫氣和甲烷的影響109-121
- 7.1 實驗方法109-110
- 7.1.1 發(fā)酵底物109
- 7.1.2 發(fā)酵菌種接種物109
- 7.1.3 實驗方案109-110
- 7.1.4 測試方法110
- 7.2 微波溫度對水葫蘆水解的影響110-112
- 7.3 微波時間對水葫蘆水解的影響112-114
- 7.4 酶添加量對水葫蘆水解的影響114-115
- 7.5 堿浸泡時間對水葫蘆葉發(fā)酵聯產氫氣和甲烷的影響115-117
- 7.6 堿/微波/酶綜合處理后水葫蘆葉直接產甲烷的實驗結果117-119
- 7.7 本章小結119-121
- 8 水葫蘆聯產氫氣和甲烷的50L規(guī)模中試研究121-129
- 8.1 聯產氫氣和甲烷的中試裝置的流程121-124
- 8.2 水葫蘆原料的預處理方法124
- 8.3 菌種的培養(yǎng)與馴化124-125
- 8.4 水葫蘆聯產氫氣和甲烷的中間試驗特性125-127
- 8.4.1 水葫蘆發(fā)酵產氫結果125
- 8.4.2 水葫蘆發(fā)酵產甲烷結果125-127
- 8.4.3 水葫蘆發(fā)酵聯產氫氣和甲烷的能源轉化率127
- 8.5 本章小結127-129
- 9 全文總結及主要創(chuàng)新點129-133
- 9.1 全文總結129-130
- 9.2 主要創(chuàng)新點130-131
- 9.3 工作不足及展望131-133
- 參考文獻133-149
-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149-15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學術論文文獻來了解更多相關內容
微藻生物質暗發(fā)酵和光發(fā)酵耦合產氫氣以及聯產甲烷的機理研究 夏奡
36%草·氯SP防除水葫蘆的研究 呂永品,邵成,高澤民,鄭仁軍,郝緒春,郭厚杰
水生植物根系對多環(huán)芳烴(萘)吸附過程研究 劉建武,林逢凱,王郁,胥崢,張嘯
談沼氣發(fā)酵原料新途徑——兼漓江流域水葫蘆的治理 鐘祥榮;
產氫發(fā)酵細菌培養(yǎng)基的選擇和改進 林明,任南琪,馬汐平,王愛杰,馬放,王相晶
水葫蘆根系對苯的吸附過程研究 劉建武,林逢凱,王郁,胥崢,張嘯
水葫蘆對萘的降解作用研究 劉建武,林逢凱,王郁,張嘯,胥崢
中國城市生活垃圾排放現狀及成分分析 杜吳鵬;高慶先;張恩琛;繆啟龍;吳建國;
水葫蘆強化預處理-兩相厭氧生物處置工藝研究 周岳溪,孔欣,傅強,郝麗芳,高維寅
水葫蘆厭氧發(fā)酵產氣規(guī)律 蘭吉武,陳彬,曹偉華,趙由才
溫度對布奇水葫蘆象甲成蟲取食量的影響 梁劍浩,陸永躍,曾玲,梁廣文,陳萍
木塑復合材料性能研究的關鍵問題 鐘鑫,薛平,丁筠
不同營養(yǎng)水平對魯禽3號麻雞配套系肌肉品質的影響 雷秋霞;曹頂國;韓海霞;李福偉;逯巖;
預處理秸稈與氮肥配施對兩種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動態(tài)變化的影響 張娟;沈其榮;蔡相魯;李鐵男;葉文婷;
不同基因型甘薯品種產量及營養(yǎng)成分的動態(tài)變化 張曉艷;王麗麗;劉淑云;封文杰;王風云;朱建華;
蘆筍老莖堆肥中高溫纖維素分解菌的分離、篩選及鑒定 李欣欣;王琳琳;申挺挺;宋志剛;韓建榮;
清潔燃料-乙醇柴油基本特性的研究 牛治剛;
酶改善二次纖維結合性能的研究 杭志喜
根霉Rhizopus sp. TC1產酶條件的研究 陳阿娜;湯斌;張慶慶;翟光雯;周逢云;
生物制氫的研究現狀及前景 尹愛國;林漢森;
羅曼蛋雞飼糧養(yǎng)分轉化率的研究 丁昌春,張宇,周明
生物柴油的燃燒特性及排放標準 夏萍;劉偉偉;印菘;劉薇;
沿巢湖地區(qū)沼氣能源規(guī)?;a利用模式的探討及生態(tài)效益分析 張慶國;楊書運;吳朝;李鑒清;朱雅莉;
對治理與凈化水體砷污染的探討 唐謀生;張立柱;余雷;
材料延壽與可持續(xù)發(fā)展 李金桂;張啟富;
材料與環(huán)境 李金桂;張啟富;袁訓華;
生物質氣化機理及應用 鄭昀;邵巖;李斌;
基于微波加熱法的原煤含水量在線檢測研究 周育才;羅玉雄;
植物-微生物共代謝系統(tǒng)在湖泊修復中作用 李聰聰;成小英;周青;張光生;
金魚藻與瓢沙對水體中N、P吸收性能比較
水熱液化技術處理水葫蘆廢棄物研究 張良;李長軍;楊瀟;張士成;陳建民;
聚合物/無機物/生物質雜化復合材料及其陶瓷材料的研究 李忠
上海合作組織框架內能源合作與中國能源安全 張耀
污泥厭氧消化過程中乙酸累積的微生態(tài)機理研究 許科偉
離子液體—蛋白酶處理對羊毛表面性能的影響 袁久剛
超高效螺旋式厭氧反應器三相流動特性的研究 陳小光
腐殖酸對納米零價鐵修復污染物的抑制及抗抑制機理研究 納曼
活性炭及其改性催化劑應用于碘化氫分解的性能及機理研究 陳云
低揮發(fā)份劣質燃料循環(huán)流化床燃燒特性研究 李社鋒
秸稈類生物質流態(tài)化燃燒特性研究 秦建光
基于組分的生物質熱裂解機理研究 劉倩
鐵錳硅對鳳眼蓮生物質結構的影響 武少偉
高產胞外多糖乳酸乳桿菌的選育及其發(fā)酵條件的優(yōu)化 陳若雯
脆性水稻秸稈的生物預處理及發(fā)酵 劉晨娟
湖北省農村沼氣產業(yè)化發(fā)展模式與對策研究 劉瑩玉
高碳煤矸石與采殘煤礦井下生物轉化可燃氣研究 唐敏
基于節(jié)能降耗系統(tǒng)平臺的數據處理中間件的研究 朱紅磊
生物質快速熱解制生物質油的實驗研究 胡興濤
纖維床固定化酪丁酸梭菌產丁酸的研究 項宜娟
可降解育苗盤及其在半夏組培苗栽培中的應用研究 周瀅
樺褐孔菌胞外多糖液體深層發(fā)酵及木質纖維素促進產糖效果的研究 陳輝
生物制氫技術的發(fā)展及應用前景 任南琪;郭婉茜;劉冰峰;
生物制氫研究進展(Ⅰ) 產氫機理與研究動態(tài) 柯水洲;馬晶偉;
生物制氫研究進展(Ⅱ) 應用與前景 柯水洲;馬晶偉;
氫能及其近期應用前景 毛宗強
發(fā)酵生物制氫研究進展 邢新會,張翀
無限的氫能——未來的能源 毛宗強;
暗發(fā)酵-光發(fā)酵兩階段聯合生物制氫技術研究進展 劉坤;陳銀廣;趙玉曉;
基因改造和馴化細菌利用水葫蘆發(fā)酵聯產氫氣和甲烷的機理研究 宋文路
生物質暗發(fā)酵和光發(fā)酵耦合產氫的機理研究 蘇會波
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處置現狀分析 張憲生,沈吉敏,厲偉,解強
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組分預測 周翠紅,路邁西,吳文偉
水葫蘆在污水處理中的應用 郎詠梅;劉勃;季華東;郭少華;
河蟹對水葫蘆生長的影響 江錦坡,金春華,徐鎮(zhèn),陸開宏
汽油與水和氧混合重整制氫氣 朱文良,韓偉,張小亮,熊國興,楊維慎
硼氫化鈉制氫技術 孫雷,李寧,王桂香,黎德育
煤氣化制氫技術 徐振剛,吳春來
水葫蘆氧化塘處理印染廢水過程中水力條件的探討 林少寧,孫天華,劉振鴻,夏蘇湘
世界燃料電池發(fā)展概況及推進廣東發(fā)展燃料電池技術及產業(yè)的建議 蔣玉濤,蘇植權
水生經濟植物凈化受污染水體研究 由文輝,劉淑媛,錢曉燕
熱處理對污泥厭氧發(fā)酵產氫的影響 陳文花;劉常青;張江山;趙由才;
有機廢水制取氫氣及COD的去除 屈冉;李俊生;孫振鈞;劉雪連;鄭小雨;
廚余與污泥聯合發(fā)酵不同預處理產氫特性研究 宋慶彬;李愛民;鞠茂偉;劉卓;
產氫菌的投加方式對強化發(fā)酵菌群產氫的影響 秦智;任南琪;李建政;
活性污泥以木糖為碳源產氫發(fā)酵的工藝條件 任云利;孫鮮明;吳云驥;王鍵吉;
分子生物學技術在厭氧發(fā)酵產氫中的應用 肖本益;劉俊新;林佶侃;曲久輝;
生物發(fā)酵制氫菌種富集優(yōu)化與產氫的關聯研究 計新靜;李濤;孫學習;江振西;任保增;
生物制氫系統(tǒng)產氫菌的富集培養(yǎng)與分離技術 李永峰;任南琪;楊傳平;胡立杰;吳憶寧;張文啟;
Biolog鑒定產氫發(fā)酵細菌及其產氫能力的研究 吳薛明;
產氫發(fā)酵細菌的Biolog菌種鑒定與產氫能力 吳薛明;
高效產氫菌種Biohydrogenbacterium R3 sp.nov.連續(xù)流厭氧發(fā)酵生物制氫的研究 陳紅;李永峰;徐菁利;鄧婕璇;郜爽;
利用農林廢棄物發(fā)酵產氫的研究 劉旭;馬春紅;李曉煜;何曉棣;甄占萍;吳哲;王立安;賈銀鎖;
利用廚余進行厭氧發(fā)酵產氫的研究 劉艷;黃曉婷;吳畏;
木質纖維素產氫菌篩選及其產氫能力 王愛杰;辛亮;高靈芳;任南琪;史英君;包紅旭;
污泥預處理對提油后藻渣產氫的影響 楊智滿;郭榮波;
碳源、氮源及碳/氮比值對發(fā)酵產氫細菌RF-9產氫性能的影響 鄭國香;任南琪;鐘溢鍵;李小玲;吳川福;周湘良;
汽爆秸稈好氧厭氧交替發(fā)酵制氫 陳洪章;王嵐;李冬敏;
污泥和水葫蘆混合發(fā)酵產氫的影響因素分析 程軍;潘華引;戚峰;周俊虎;劉建忠;岑可法;
通過酸性末端產物氣相分析判定產氫細菌 李永峰;任南琪;王興祖;胡立杰;
厭氧發(fā)酵過程數學模型研究 何光設;蔣恩臣;
同步代謝秸稈木糖和葡萄糖的產氫新菌種及其產氫特性 許繼飛
同步代謝秸稈木糖和葡萄糖的產氫新菌種及其產氫特性 許繼飛
厭氧發(fā)酵產氫菌篩選及產氫菌突變體庫構建 劉洪艷
乙醇型發(fā)酵群落分析及產乙醇桿菌功能基因表達研究 趙鑫
高效利用玉米秸稈的產氫菌種及其產氫性能研究 曹廣麗
高效利用玉米秸稈的產氫菌種及其產氫性能研究 曹廣麗
微小空間內光合細菌產氫行為及鼓泡強化產氫實驗研究 屈曉凡
超微秸稈光合生物產氫體系多相流數值模擬與流變特性實驗研究 荊艷艷
微藻生物質暗發(fā)酵和光發(fā)酵耦合產氫氣以及聯產甲烷的機理研究 夏奡
淀粉/纖維素類生物質發(fā)酵聯產氫氣和甲烷的機理研究 謝斌飛
發(fā)酵產氫菌的分離及其產氫研究 馬生華
厭氧發(fā)酵產氫反應器連續(xù)運行及產氫菌的分離鑒定 秦丹
暗發(fā)酵生物產氫系統(tǒng)的參數優(yōu)化 吳黎陽
Klebsiella sp.HQ-3產氫代謝調控及其發(fā)酵制氫的條件優(yōu)化 于文燕
乙醇產氫發(fā)酵特性及其與微生物電解池耦合梯級產氫 李兆雯
秸稈與糞便預混處理技術及產氫實驗研究 馮宜鵬
高溫產氫微生物的分離篩選與鑒定 邴薇
高效產氫菌株篩選及厭氧發(fā)酵條件優(yōu)化 劉合欽
高效產氫菌株篩選及厭氧發(fā)酵條件優(yōu)化 劉合欽
活性污泥中產氫細菌的篩選及其產氫特性研究 鄧慧
-
秸稈類生物質燃燒動力學特性實驗研究2024-08-19
-
生物質熱解化,使大量的秸稈變成燃氣,廣袤的農村大地上燃起了綠色之火2024-08-18
-
秸稈還田 提高生物質資源利用率2024-08-18
-
太陽能-氫能系統(tǒng)的發(fā)展前景2024-08-18
-
程序升溫下秸稈類生物質燃料熱解規(guī)律2024-08-18
-
西藏貢嘎縣生物質能源燃燒甲烷和氧化亞氮排放量估算2024-08-18
-
能源二次革命勢在必行——人類將進入太陽能——氫能時代2024-08-18
-
地熱能→太陽能→生物質能聯合利用2024-08-18
-
生物質秸稈在水中熱化學液化研究2024-08-18
-
農作物秸稈類生物質焦油燃料利用特性的實驗研究2024-08-18
-
利用農作物秸稈生產生物質型塊作壓縮飼料2024-08-18
-
世界能源發(fā)展態(tài)勢——加速向太陽能/氫能過渡2024-08-18
-
太陽能光電氫能系統(tǒng)2024-08-18
-
秸稈類生物質催化合成甲醇的實驗研究2024-08-18
-
生物質的熱化學反應特性和秸稈氣化問題2024-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