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關于印發(fā)《2024—2025年節(jié)能降碳行動方案》的通知
垃圾分類,“強制”才能更有效
垃圾分類,“強制”才能更有效強制垃圾分類到廈門了,距離南京還遠嗎?國務院辦公廳今年3月轉發(fā)國家發(fā)展改革委、住建部出臺的《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中明確,2020年底前,包括南京在
強制垃圾分類到廈門了,距離南京還遠嗎?國務院辦公廳今年3月轉發(fā)國家發(fā)展改革委、住建部出臺的《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中明確,2020年底前,包括南京在內的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城市,城區(qū)范圍內公共機構都要實現(xiàn)生活垃圾強制分類。
眼下南京的情況是,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進展順利,但城區(qū)情況更為復雜,部分小區(qū)、機關事業(yè)單位的垃圾分類示范點設施齊備,少數(shù)示范效果比較好,大多落實還不到位。上月,南京市在公共區(qū)域按垃圾種類添置垃圾桶,旨在通過明確標識,“手把手”地教市民進行垃圾分類。
國家部委的實施方案已經明確了施行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時間節(jié)點。當前階段的重點,當是垃圾分類習慣養(yǎng)成教育,加強社會宣傳能起到一定作用,積分獎勵也是各地都在推行的辦法,但光有這些還不夠。廈門日前全面推行垃圾強制分類,其此前試點經驗顯示,用積分兌換獎品的方式鼓勵居民參與垃圾分類,效果并不理想——對年輕人缺乏吸引力,參與的多為老年人。別說養(yǎng)成習慣,就連相關知識也未能做到真正普及,盡管垃圾桶上、宣傳品上隨處可見關于垃圾分類的說明,還是有些人弄不清哪些垃圾可回收,哪些不可回收。人們?yōu)槭裁慈狈W習垃圾分類的動力?原因很簡單——不學也無妨。
推行垃圾分類,某種程度上就像教學,假如不考試、不計學分,那么無論教授如何強調這門課有多重要,總會有學生不把它放在心上。所以,垃圾分類非“強制”不行。
既然是“強制”,肯定離不開處罰辦法,但絕不是一上來就罰。以南京市谷里街道周村社區(qū)試點農村垃圾分類的情況為例,社區(qū)工作人員挨家挨戶上門做宣傳,每人“承包”幾戶農戶,讓每位村民都知道垃圾分類該怎么做,意義何在;廈門在鼓浪嶼進行垃圾分類試點,督導員累計對居民和商戶上門督導了近萬次——目的不在處罰,而是幫市民養(yǎng)成自覺意識和行為習慣。對不分類行為進行處罰,更多應該是在知識相對普及、習慣初步建立之后的維護機制。
強制垃圾分類也不能只對市民“強制”。很多人有過這樣的經歷:把垃圾仔細分好投進不同的垃圾桶,結果環(huán)衛(wèi)車一來,幾個桶里的垃圾倒一塊兒拉走——這也是之前有人認為“多此一舉”、不愿意垃圾分類的原因。垃圾分類包括投放、收集、運輸、處理等多個環(huán)節(jié),其中分類投放是市民的事,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是政府部門的事,市民的行為要盯,部門單位的責任落實也得受“強制”約束。
在一個高效運作的垃圾分類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處于前端的市民通過分類投放使垃圾減量化,方便末端的環(huán)衛(wèi)等部門進行垃圾資源化、無害化處理,而末端處理反過來也促進市民垃圾分類的積極性——要打破各環(huán)節(jié)互相觀望、彼此消減的狀態(tài),敦促個人和單位各盡其責,推動整個系統(tǒng)運轉起來,非“強制”不行。
-
華北地區(qū)掀起的戶用光伏潮,正泰為你打call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