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行業(yè)資訊

從ESPO管道談判看中俄能源合作

來源:新能源網(wǎng)
時間:2014-05-15 10:10:11
熱度:

從ESPO管道談判看中俄能源合作中國需要開辟在俄羅斯的能源通道,紓解“馬六甲困局”,而俄羅斯亦需要找到歐洲以外另一個巨大而穩(wěn)定的市場“黃金搭檔&

中國需要開辟在俄羅斯的能源通道,紓解“馬六甲困局”,而俄羅斯亦需要找到歐洲以外另一個巨大而穩(wěn)定的市場“黃金搭檔”還是“曲折婚姻”提到中俄能源合作,很多人會說到這是天造地設的一對“黃金搭檔”。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油氣資源生產(chǎn)國與出口國,據(jù)統(tǒng)計,2013年俄羅斯原油年產(chǎn)量超過1000萬桶,僅次于沙特;天然氣產(chǎn)量雖然被頁巖氣革命后的美國超越,但產(chǎn)氣量亦高達6680億立方米,其中近三分之一用于出口,是最大的天然氣出口國。而中國方面,由于經(jīng)濟增長以及整治霧霾等環(huán)保壓力,對油氣資源的“胃口”也在與日俱增,原油進口依存度接近60%,去年由于煤改氣導致天然氣缺口高達80億立方米,被媒體稱為“史上最嚴重氣荒”。俄羅斯作為中國的近鄰,和中國有著完美的能源供需互補性,兩國關于能源貿(mào)易的談判也始終未曾間斷過。但中俄始終未能發(fā)展成為美國與加拿大那種密切的能源貿(mào)易伙伴關系,除了歷史原因之外,俄羅斯政府和企業(yè)對待商業(yè)協(xié)議的行為方式以及強烈的資源民族主義情結(jié),給中俄能源領域的合作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也在過去二十年里持續(xù)阻礙著兩國間許多重要協(xié)議的達成。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前中國與全球安全項目主任琳達·雅各布森(LindaJakobson)在2010年一份題為《中俄在能源和安全領域的關系》的報告中,對中俄關系這樣評價:“乍一看來,鑒于中俄地理位置相近以及在能源領域的完美供需互補性,他們應該是一對絕配。但是,中俄之間的能源合作非常有限。”西方能源公司一位高管更加直言不諱地說:“他們看起來像是完美伙伴,然而這是一樁地獄里制造的婚姻。”但對于兩國而言,中俄能源合作始終具有特殊的意義以及共同的目標。從地緣上看,中國需要開辟在俄羅斯的能源通道,紓解“馬六甲困局”,而俄羅斯亦在烏克蘭危機之后意識到對一個資源出口大國來說,能源安全的關鍵在于找到歐洲以外另一個巨大而穩(wěn)定的市場。因此加快開發(fā)遠東地區(qū)經(jīng)濟,開拓亞太市場,成為俄羅斯戰(zhàn)略選擇的優(yōu)先方向,雖有曲折,但共同的目標仍促使兩國走到一起,而ESPO管道便是這場“曲折婚姻”醞釀的第一顆果實。ESPO管道的變遷ESPO全稱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全長4857公里,是俄羅斯遠東地區(qū)的第一條原油長輸管線,起點為東西伯利亞伊爾庫茨克州泰舍特市(西伯利亞大鐵路和貝阿鐵路干線的樞紐),向北蜿蜒繞過貝加爾湖后,抵達中俄邊境城市斯科沃羅季諾,之后向中國境內(nèi)延伸了一條支線,即漠河—大慶段。從斯科羅季諾至大慶的這條支線也即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中俄原油管道,而ESPO的干線仍舊繼續(xù)向東延伸,將原油管道鋪設到了太平洋沿岸納霍德卡科濟米諾灣。說起ESPO的故事,就不得不提ESPO的前身“安大線”。“安大線”計劃從俄羅斯安加爾斯克一路向東輸油至大慶,中間幾乎沒有太多的蜿蜒曲折,也沒有支線干線之分,對于中國而言是一條完美的管線,也是早期中方向俄方建議的方案,全長僅2400公里,工程造價也不及ESPO的三分之一,但是這一方案最終卻沒有被俄方采納。事后有人把安大線的流產(chǎn)歸因于尤先科公司霍多科夫斯基的入獄以及日本“安納線”(安加爾斯克至納霍德卡管線,不經(jīng)過中國)的攪局,但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安大線”的建設不能充分滿足俄方的自身利益,對于負責建設管線的俄羅斯管道運輸公司以及負責供油的俄羅斯石油公司而言,令輸油管在本國內(nèi)曲折蜿蜒,并把遠東的油氣資產(chǎn)串聯(lián)在一起,才能充分地開發(fā)遠東的油氣資源,獲取最大的收益。“安大線”在俄境內(nèi)輸油管道只有1600公里,而“安納線”管長近4000多公里,且全部落在俄羅斯境內(nèi),負責管道管理的俄羅斯石油管道運輸公司從后者獲得的石油銷售稅和管道運輸費比前者要多兩倍以上,而且當時俄羅斯的管道運輸費用還在不斷提高,所以兩個國字號石油公司竭力主張修建“安納線”。遠東地區(qū)的地方政府也強烈反對“安大線”,是因為該管線只經(jīng)過伊爾庫茨克和赤塔兩個州,而“安納線”將經(jīng)過遠東地區(qū)五個州。專家估算,若管線穿過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qū),當?shù)刎斦磕暝鍪?500萬美元,還可增加就業(yè)。因此“安大線”也難以滿足地方政府的自身利益,部分地區(qū)領導人甚至以“安大線”的建設將威脅貝加爾湖地區(qū)的環(huán)境生態(tài)為理由竭力反對,而俄羅斯國內(nèi)在多方利益的博弈之后,提出了將“安大線”以及“安納線”合二為一的“泰納線”的方案,管道起點改為離安加爾斯克西北400公里的鐵路交通樞紐城市泰舍特,干線管道將途經(jīng)貝加爾湖北部,然后沿著貝加爾—阿穆爾大鐵路和中俄邊境地區(qū),一直通往俄羅斯的遠東港口納霍德卡,與此同時,俄方也計劃從“泰納線”當中分出一條支線對華供油。“泰納線”的提出可謂是一舉多得,不僅有助于俄羅斯石油出口的多元化,還可以促進相對落后的西伯利亞及遠東地區(qū)的經(jīng)濟發(fā)展,更為重要的是通過主線和支線供油,在中國與潛在的亞太買家之間取得了制衡,分散了單一對華供油的風險。ESPO的變遷將俄羅斯在能源外交上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特點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正如普京所說:“把輸油管道修到哪里,是由俄羅斯的國家利益決定的。”同樣的邏輯也在天然氣管道線上上演,此前俄羅斯同意勾銷九成朝鮮所欠的109.6億美元債務,期望獲得平壤配合鋪設一條途經(jīng)朝鮮通向韓國的年輸氣量為1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管道。值得注意的是輸往韓國的天然氣氣源與中俄東線計劃供氣氣源均來自薩哈林島以及遠東地區(qū)氣田,俄羅斯是否會故技重施,在中日韓等亞洲天然氣進口國之間尋求多方制衡,從而達到漁翁得利的效果,值得我們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