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行業(yè)資訊

人民幣“入籃”打破國際貨幣“天花板”

來源:新能源網(wǎng)
時間:2016-09-30 13:07:34
熱度:

人民幣“入籃”打破國際貨幣“天花板”10月1日,人民幣將正式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成為新的SDR五種構成貨幣中唯一的新興經濟體貨幣。&ldqu

10月1日,人民幣將正式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成為新的SDR五種構成貨幣中唯一的新興經濟體貨幣。“這是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一個里程碑事件”,IMF總裁拉加德這樣評論。

那么人民幣入籃SDR到底意味著什么?它將給中國金融市場帶來怎樣的影響?人民幣國際化道路還將面臨什么挑戰(zhàn)?

打破國際貨幣“天花板”新興經濟體重要性凸顯

曾在IMF工作二十多年的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塔米姆·巴尤米說,以前從未有過新興經濟體貨幣被IMF用作國際交易和借貸貨幣,人民幣加入SDR“精英儲備貨幣俱樂部”打破了這一金融“天花板”,具有重要歷史意義,表明新興經濟體不僅在全球經濟和貿易中日益重要,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重要性也日益上升。

SDR是IMF于1969年創(chuàng)設的一種國際儲備資產,用以彌補成員國官方儲備不足。人民幣“入籃”后,其價值將由美元、歐元、人民幣、日元和英鎊組成的貨幣籃子決定。

巴尤米指出,一國貨幣成為儲備貨幣通常有兩個原因:一是該貨幣發(fā)行國是重要的貿易伙伴,將該國貨幣作為儲備貨幣有利于促進雙邊貿易和減少匯率風險;二是以該國貨幣計價的金融產品流動性好,便于在國際金融市場交易。他表示,IMF正是根據(jù)一國貨幣在全球貿易和金融體系中的重要性來決定其在SDR貨幣籃子中的權重。

人民幣順利“入籃”,且確定的權重為10.92%,僅次于美元的41.73%和歐元的30.93%。這反映了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體現(xiàn)了崛起的新興經濟體在國際貨幣體系中話語權的上升,是對國際社會要求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回應。

巴尤米認為,人民幣“入籃”使得SDR貨幣籃子更加多元化,更能反映當今世界主要貨幣構成,有利于增強SDR的代表性和吸引力,進一步完善國際貨幣體系。

人民幣“入籃”將對中國金融市場產生深刻影響

人民幣加入SDR是中國融入全球金融一體化進程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人民幣國際化進入全新發(fā)展階段的新起點,從這個時點開始,IMF成員國可以持有人民幣資產以隨時滿足國際收支融資需求。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梁紅認為,人民幣入籃對中國金融市場具有深刻影響,多項金融改革與開放措施將持續(xù)推進:

首先,提高市場準入與數(shù)據(jù)透明度。中國先后對境外央行類機構開放銀行間債券和外匯市場,今年又擴大投資者范圍,增加可投資產品,簡化業(yè)務流程,股市互聯(lián)互通機制也得以加強,“深港通”啟動在即。

其次,改革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逐漸形成并完善“收盤匯率+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的中間價機制。

三是探索國債的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行機制,形成穩(wěn)定的國債收益率曲線,吸引境外投資者進入。

另外,人民幣國際化還需要全球支付清算體系支撐。目前,人民幣清算行已在世界20多個主要國家和地區(qū)建立,遍及亞洲、歐洲、大洋洲、非洲、美洲,實現(xiàn)五大洲24小時全天候覆蓋的人民幣清算網(wǎng)絡,可以說人民幣已經完成全球化布局。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人民幣加入SDR而采取的市場化改革措施將影響中國金融格局,這些措施既為解決入籃的技術障礙,也促使中國金融體系走向開放、直面挑戰(zhàn)。人民幣國際化,從根本上是要讓人民幣成為國際上通用的交易手段、計量單位和財富儲存手段。中短期內,加入SDR并不意味著人民幣已經成為國際化貨幣;從中長期看,人民幣加入SDR將有一定潛在利好,為金融機構的跨境業(yè)務帶來發(fā)展空間。

解決世界貨幣難題還需中國智慧

對于造成當下國際貨幣體系內在不穩(wěn)定的“特里芬難題”,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世民書院院長李稻葵表示,美國貨幣當局因為本國經濟復蘇尚可就準備加息的情況,正是美元充當世界貨幣帶來的“特里芬難題”的新體現(xiàn)。

李稻葵說,“特里芬難題”始終存在,只不過在不同歷史時期表現(xiàn)不同。比如在歷史上,美國根據(jù)自己的需要管控互聯(lián)網(wǎng)泡沫收縮貨幣政策,導致經濟蓬勃發(fā)展的東南亞地區(qū)出現(xiàn)美元短缺,帶來亞洲金融危機。而當前美國經濟恢復情況相對其他發(fā)達國家而言還不錯,美聯(lián)儲就開始考慮轉向緊縮貨幣政策。但從世界經濟的角度看,作為國際貨幣的美元還沒到“被緊縮”的時候,因為世界經濟并未完全恢復,需要更多流動性支持。

李稻葵指出,美國當局還是基本按照自身需要調整貨幣政策,對其外部性考慮不足,從而可能加劇世界經濟和全球金融市場的波動。這恰恰是“特里芬難題”的本質:世界經濟的發(fā)展超越了單一貨幣所能支持的程度。

李稻葵表示,在今年的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杭州峰會上,中國方面反復提出擴大SDR使用范圍,希望世界各主要國家增加以SDR計價的債券發(fā)行等,這些中國建議值得被認真對待。他說,如果不考慮中國智慧,世界經濟和貨幣難題將很難解決。

國際化道路上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

“‘入籃’SDR對于人民幣國際化,以及提升SDR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來說,并非終點,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李稻葵解釋說:“SDR在國際貨幣儲備中的比例還不大,在國際金融交易中的使用范圍也有限,要取得重大進展,還需要時間,還要把握好航程。”

業(yè)內人士表示,人民幣加入SDR后不一定馬上引起資產配置的巨大變化,國際投資者會否增持人民幣資產還取決于投資工具是否豐富、市場的開放程度、基礎設施建設是否完備等因素。

彭博有限合伙企業(yè)董事長高逸雅認為,從長遠看,人民幣的市場化程度越高,國際化水平就會越高,更富有彈性,便能夠吸引更廣泛的外國投資者和市場參與。人民幣作為國際貿易結算和投資貨幣的潛力是巨大的。

招商銀行高級分析師劉東亮則坦言,人民幣要想在國際儲備中占據(jù)一席之地,根本上還是要看人民幣在國際應用中的接受度、便利性和流動性。

巴尤米認為,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發(fā)展和中國在全球經濟中影響力上升,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資產中的比重也將上升,但人民幣要想成為主要國際儲備貨幣,還需要中國進一步推動經濟和金融改革,增強匯率靈活性,放松金融市場管制和開放資本賬戶。不過他也提醒,中國要注意把握好金融改革次序和開放節(jié)奏,過快開放資本賬戶可能帶來金融風險。

巴尤米認為,如果中國金融改革和人民幣國際化進展順利,未來全球可能出現(xiàn)美元、歐元、人民幣“三足鼎立”的儲備貨幣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