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行業(yè)資訊

“捆綁”車企 電池企業(yè)紛紛搶灘全球第三大電動汽車市場

來源:新能源網
時間:2021-10-21 11:07:10
熱度:

“捆綁”車企 電池企業(yè)紛紛搶灘全球第三大電動汽車市場拜登政府明確美國汽車產業(yè)要大力向電動化轉型后,美國這個全球第三大電動汽車市場,正吸引著全球主要車企和電池企業(yè)欲甩開膀子大干一場。

拜登政府明確美國汽車產業(yè)要大力向電動化轉型后,美國這個全球第三大電動汽車市場,正吸引著全球主要車企和電池企業(yè)欲甩開膀子大干一場。

今年5月,福特宣布,計劃到2025年在電動化領域投入超過220億美元,傾全力發(fā)展智能純電動車;到2030年,約40%的銷售額將來自電動汽車。

6月,通用汽車宣布,該公司將在2025年前對電動汽車投入350億美元,到2025年在全球推出30款新電動車,并在美國和中國市場實現純電動汽車年銷量超過100萬輛的目標。值得注意的是,去年通用計劃到2025年對電動汽車的投入為270億美元(疫情爆發(fā)前這一數字是200億美元),今年6月這一數字比之前又高出約30%。

作為全球電動汽車領導者,特斯拉更為激進,在10月初舉辦的特斯拉2021年股東大會上,特斯拉CEO馬斯克表示,接下來幾年特斯拉將保持至少50%的新車交付增長率,到2030年特斯拉要實現年銷量2000萬輛的“宏偉目標”。

垂涎美國汽車電動化蛋糕的遠不止本土企業(yè),包括大眾、豐田、現代、Stellantis、日產等眾多歐洲、亞洲車企也同樣磨刀霍霍。

政府方面,拜登政府宣布,將推出1740億美元電動汽車扶持計劃,力爭到2030年,美國主要車企純電動車型銷量占比要達到50%,并在全球電動汽車產業(yè)鏈競爭中占據主動。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作為電動汽車的“心臟”,要發(fā)展電動汽車,勢必要動力電池先行。

在一眾車企激進轉型和目標推動下,美國本土市場未來數年將產生強勁的動力電池需求。

福特汽車首席執(zhí)行官Jim Farley表示,如果不與具有大規(guī)模生產經驗的電池制造商合作,一些汽車制造商在自己制造電池的努力中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很小。言外之意,其電動化目標將很難實現。

通用汽車首席財務官Paul Jacobson表示,“電動汽車的使用量正在增加,并達到一個拐點。我們希望具備能夠隨時滿足需求的(電池)產能。”根據通用電動化目標推測,到2025年,通用汽車電池需求有望達到100 GWh,到2030年這一數字有望翻番,并有進一步擴張的潛力。

特斯拉預測,到2030年,其在全球市場的動力、儲能電池需求可能會觸及3TWh規(guī)模。

事實上,為了促進美國本土動力電池制造產業(yè)發(fā)展,6月,美國能源部公布了四項措施,包括提供2億美元用于動力電池研發(fā),提供170億美元貸款支持,推進儲能應用以及由美國先進電池聯盟發(fā)布的“美國鋰電藍圖2021-2030”。

拜登政府的目標在于提高電動汽車的生產,減少美國對電池、組件和關鍵材料進口的依賴。

對于車企自身來說,要推進電動化目標落地,那么現在就要開始在動力電池領域的快速布局。也許,中國和歐洲市場的經驗給美國車企提供了可以參照的樣板,進軍北美市場的車企在重資產、深技術、嚴管理的動力電池領域,主要選擇與電池企業(yè)“捆綁”,一則保障電池供應穩(wěn)定,降低成本;二則可以減少相關投入,降低電池方面的風險(比如質量引發(fā)的召回風險)。

對于電池企業(yè)來說,動輒數十甚至上百GWh的項目投資,無論是資金,還是訂單、技術迭代方面都有巨大壓力,也面臨很大的風險,而與車企合作,既可以綁定訂單,同時有車企的資金投入和帶動,也能降低風險。此外對提前搶占北美市場份額也有好處。

01 車企+電池企業(yè)“捆綁”模式成北美市場新特征

10月18日,全球第四大汽車集團Stellantis(成立于2021年1月,是法國汽車企業(yè)"標致雪鐵龍"與美意合資汽車企業(yè)"菲亞特克萊斯勒"合并組成)宣布,與LG新能源達成協(xié)議,兩家公司將以合資的形式建立一家全新的電池工廠,在北美地區(qū)生產電池。新工廠計劃在2022年Q2動工,2024年Q1投產。該工廠預設產能目標將達到40GWh。

電池中國從LG新能源了解到,該合資工廠生產的動力電池將搭載于Stellantis集團品牌下的新一代新能源汽車上,并將滿足Stellantis集團在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整車工廠的供應。

據消息人士稱,三星SDI也已與Stellantis達成諒解備忘錄,將在北美建設一家合資工廠,為北美市場生產電動汽車電池。消息人士表示,三星SDI與Stellantis將要在美國合資建設的電池工廠的選址還在評估中,將于晚些時候將公布。

據電池中國了解,與Stellantis集團合作在美國建設的合資工廠,將是LG新能源在美國的第四座動力電池工廠。LG新能源與通用汽車在美國已經規(guī)劃建設兩座電池合資工廠。

圖為LG新能源在全球的電池基地布局(來源:LG新能源)

通用汽車電動化的步伐雖不如特斯拉有力,但在全球電動化大潮下,也相當激進。在電池合作方面,與LG新能源的合作項目已經率先落地。

早在2012年,LG化學(LG新能源母公司)就曾在美國密歇根州建設了第一家北美電池工廠,該工廠當時主要為通用的雪佛蘭Volt車型提供電池配套。

時隔七年,在通用確定大規(guī)模向電動化轉型后,2019年12月,通用汽車宣布與LG化學再次合作,雙方共投資23億美元在美國俄亥俄州建立一家電動汽車電池合資企業(yè)——Ultium Cells,雙方分別持有50%股份,新工廠規(guī)劃產能達到30GWh。

今年4月,通用汽車和LG新能源宣布,計劃在美國建設第二座合資電池工廠,選址在美國田納西州,投資約23億美元。

通用汽車計劃在2025年前對電動汽車投入350億美元。相關消息稱,為了增強通用汽車在美國的電池保障能力,除了目前與LG新能源在建的兩家電池工廠之外,其計劃在美國再增加兩家電池工廠。這兩家工廠的投資包含在上述350億美元投資規(guī)劃內。

福特方面,今年9月,福特汽車宣布與SKI合作,將共同投資114億美元在美國田納西州和肯塔基州建設兩個超級工廠生產電動皮卡和動力電池,預計從2025年開始生產。其中福特投資70億美元,SKI投資44億元美元。

在此次合作前,今年5月,福特已經和SKI成立了電池合資公司——BlueOvalSK,雙方各持股50%,計劃投資53億美元在美國建立兩座電池工廠,合計年產能60 GWh。

此次雙方確定的電池投資總額較上次再次大幅增加,動力電池產能也隨之攀升。具體來看,BlueOvalSK將在田納西州和肯塔基州分別建設年產能43GWh和86GWh的電池工廠,合計年產能129GWh,由BlueOvalSK和SKI共同承擔。

在電池技術方面,據悉,福特與SKI在北美市場的合作工廠將生產鎳含量達90%以上的NCM電池,同時,SKI也有意考慮布局磷酸鐵鋰(LFP)產線,以滿足福特低成本車型的電池需求。

除了與福特的合作,SKI正在投資26億美元建設其位于美國佐治亞州的電池工廠,第一家工廠年產能9.8 GWh,第二家工廠規(guī)劃產能11.7 GWh,合計產能超20 GWh,預計分別將在2022-2023年投產。加上與福特的合資工廠,SKI在美國的電池產能將達到150GWh。

近日,豐田汽車宣布,將斥資13億美元在美國建電池工廠。豐田汽車將與集團旗下豐田通商共同出資,在美國成立新公司,力爭2025年投產。這是豐田首次在美國建立車載電池工廠。據悉,新工廠早期將生產面向混合動力車(HEV)的鋰離子電池,未來還將考慮制造純電動汽車(BEV)電池。

豐田汽車預計,到2030年,其電動汽車將占其美國銷量的近70%,豐田計劃到2030年投資34億美元推動電動化。

02 中國、歐洲電池企業(yè)開始“奔赴”北美市場

美國作為全球第三大電動汽車市場,其能提供的電池需求和市場機遇,對于電池玩家來說不可忽視。

近日,挪威初創(chuàng)電池公司Freyr宣布,將與科赫戰(zhàn)略平臺合作在美國建設一座超級電池工廠,新工廠將利用美國24M技術公司提供的半固態(tài)電池技術生產鋰電池,規(guī)劃年產能50GWh。新工廠首期項目預計將于2023年建成。

Freyr宣布在美國建廠,也意味著其電池布局已經從歐洲大陸擴展至北美,參與北美動力電池市場的競爭。

10月中旬,美國商用電動汽車制造商Electric Last Mile Solutions,Inc.(簡稱ELMS)宣布,與寧德時代簽署電池供應協(xié)議,寧德時代將為其全電動商用車提供電池并確保產能。

據媒體報道,未來ELMS將繼續(xù)與寧德時代就電池本土化進行合作,ELMS發(fā)言人表示,兩家公司還考慮在美國合作建設一家電池廠,將生產的電池運往ELMS位于印第安納州的工廠組裝成電池組。

據悉,寧德時代2020年在美國肯塔基州的格拉斯哥(Glasgow)購買了一家工廠,不過,截至目前其仍未透露是否會在美國設廠。據財新報道:寧德時代稱,已收購了美國肯塔基州格拉斯高LSC工廠,將基于市場需求、投資環(huán)境等因素開展海外投資布局。

可能ELMS并不起眼,但對于寧德時代來說,如果在美國本土建廠則意義重大。

另一家中國電池企業(yè)——遠景動力,在美國田納西州也已經建有動力電池工廠,目前產能為3GWh。不過,今年以來,遠景動力紛紛將英國、日本等工廠進行數倍擴產,并在法國新規(guī)劃一座動力電池工廠。據了解,遠景動力未來也有意將美國工廠進行擴產,以滿足北美市場需求。

此外,包括孚能科技、微宏動力、國軒高科等多家國內電池企業(yè)也在美國建有研發(fā)中心或分支機構,未來不排除在合適時機,參與進來。伴隨著電池企業(yè)的落地,未來國內動力電池產業(yè)鏈企業(yè)也將參與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