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行業(yè)資訊

袁海洋:光伏界將迎來“美國制造”?

來源:新能源網
時間:2024-08-16 22:49:15
熱度:

袁海洋:光伏界將迎來“美國制造”?袁海洋認為,“中國制造”的國際形象日益明顯弱化,中國光伏企業(yè)組團去美國生產的“美國制造”更有優(yōu)勢。

袁海洋認為,“中國制造”的國際形象日益明顯弱化,中國光伏企業(yè)組團去美國生產的“美國制造”更有優(yōu)勢。

“美國制造將取代中國制造,尤其在光伏領域。”4月27日,在上海snec光伏展上,美籍華人袁海洋接受記者專訪時說,“五年前,我看到波士頓咨詢公司的一份報告,說5年內美國制造業(yè)會從中國回流到美國。現(xiàn)在,這個趨勢越來越明顯。”

袁海洋人稱“ocean”。6年前,他在美國創(chuàng)辦了提供太陽能電站一站式采購服務的grapesolar,現(xiàn)在是美國較大的做光伏產品零售的公司,“把光伏電站系統(tǒng)配好,通過連鎖零售店賣給消費者。另外,與500多家安裝商合作,給居民安裝屋頂電站。”袁海洋說。

3年前,大洋彼岸的美國和歐盟掀起光伏雙反,這個決定在中國的光伏產業(yè)掀起血雨腥風,諸多大企業(yè)面臨生死危機,小企業(yè)能存活的則不到1/3。那時,袁海洋接觸到了晶澳,晶澳希望在美國建一座太陽能組件廠,以避開美國的關稅。同時,也有美國同行抱怨雙反帶來的成本提高。

而3年后,當中國光伏企業(yè)逐漸恢復元氣,并在能源互聯(lián)網等領域做一些探索時,大環(huán)境也在變化:人口紅利消失,企業(yè)轉型升級,部分外資撤退……工信部前任部長李毅中甚至說,中國制造成本達到了美國制造業(yè)成本的90%,珠三角、長三角等地甚至達到美國制造業(yè)成本的95%。

袁海洋認為,“中國制造”的國際形象日益明顯弱化,中國光伏企業(yè)組團去美國生產的“美國制造”更有優(yōu)勢。

以下為袁海洋自述:

你猜美國有多少電力局?3000個左右。我住在尤金,有20萬人口,卻有多達5個電力局。美國的電網非常分散,從起初設計就希望能形成競爭。最主要的電力局有董事會、管理層、員工,董事局人員由各個group組成,比如當?shù)匾粋€大學、一個醫(yī)院、幾個街區(qū)都會各有一個股東,一個電表戶為其一個股東。另外由懂管理、懂技術的人組成高管。

美國民眾安裝太陽能的第一目的是追求獨立,不用跟電力局打交道;第二才是環(huán)保。美國人喜歡自己是環(huán)保主義者的感覺。

美國現(xiàn)在污染也比較嚴重。電力系統(tǒng)中,40%是煤電,30%是水電,另有些風能、核電。光伏僅占1%。美國有5萬多個水壩,現(xiàn)在各個州有不少水壩被炸掉,為什么?因為見水壩會影響一些魚的回游;福島核事故后,政府對于建核電也比較謹慎;風能利用條件有限,所以最便利最安全的是太陽能。

全美光伏市場主要集中在西海岸,其中,因為其光照條件好,加利福尼亞州集中了整個美洲40%的光伏電站安裝量。

美國總人口不到4億,但別墅有1.2億,有充足的屋頂資源可以安裝光伏電站。不像很多國家,經濟雖然發(fā)達,但都是高樓大廈,沒地方裝。

在美國,安裝光伏電站的價格是全世界最貴的。比如建一個6千瓦的電站,平均成本3.5美元/瓦,而在中國是8元人民幣左右。美國是中國的近3倍。

貴在哪呢?安裝成本和設備成本都更貴。

首先是人工費。一個電工的工資是100-200美元/小時,6千瓦電站需要兩個電工安裝兩天。按100元/小時算,光人工安裝費就得3200美元;另外,設計費和并網費合成0.3美元/瓦;得到客戶資源費平均0.36元/瓦。

設備成本更高。Sunpower的普通電池板平均1.4美元/瓦,國內價格是4元/瓦,又是國內的兩倍。雖然國外電池板轉換率比中國主流產品高20%左右,但兩倍的價格無法拉平成本。

中國企業(yè)抱團到美國建廠好處很多。

首先,美國的鼓勵政策力度很大。美國對太陽能實行了8年的itc政策規(guī)定,對于光伏發(fā)電,聯(lián)邦政府提供30%的退稅。以一個6千瓦的電站來算,3塊5一瓦,總共是21000美元,可退稅6300美元。誰家安屋頂電站誰就可得到退稅,不是以企業(yè)為單位,而是以納稅人為單位退稅。各個地方還有地方稅,如加州有25%的退稅。加州的業(yè)主總共可得退稅達到55%。而且,國稅30%退稅是不封頂?shù)摹?/p>

巴菲特曾經用firstsolar的產品做了一個光伏電站,投資30多億,僅退稅就拿回了10多億。

當然,鼓勵政策有不確定性?,F(xiàn)在美國正在大選,如果共和黨上臺,肯定會降低退稅幅度,我認為退稅幅度會砍掉一半,即15%,因為其代表石油企業(yè)利益,而民主黨代表的是新能源公司利益。

2009年我創(chuàng)辦grapesolar時,看到波士頓咨詢公司的一份報告,說五年內,因制造成本,美國制造業(yè)會從中國回流到美國。

制造業(yè)主要的成本是電費、人工和土地。如深圳工廠電費0.6元,美國相反,民用電貴于工業(yè)用電。民用電10美分每度,工業(yè)用電4.5美分;如俄勒岡州能夠提供的土地,有1000級凈化車間廠房,高于國內的10000級,有1200畝土地,售價3000萬美金,即可永久擁有。

綜合下來,中國制造價格已是美國制造的90%,另外,美國自動化所需人工較少,加上市場在美國,在美國建廠可以省去大量運輸費,因此我認為,中國企業(yè)到美國建廠,在美國生產電池片和組件已經有優(yōu)勢。這很像上世紀70年代日本汽車企業(yè)抱團到美國建廠,以應對美國對進口日本車的限制。

我希望引進做單晶高效電池的企業(yè),投資額達到2億美金以上,可以達到500兆瓦年產能的公司。因為多晶轉換率低,不如單晶。我去年和李河君談過兩次,不考慮薄膜。

目前國內企業(yè)有幾方面顧慮,主要是資金困難。晶澳有意向,但暫時希望只拿出2000萬美元。光伏行業(yè)缺錢,錢袋緊張。這一點我想通過在美國融資也可解決,比如發(fā)型工業(yè)債券,以3%以內的年息。如此以來,下一步銀行貸款也容易一些。

企業(yè)的顧慮還有人員。外派的管理人員,既得懂英文,還得有技術,這方面我作為“地陪”可以幫助解決。

美國市場空間很大,今年計劃新增8.2GW,firstsolar做2.5G,solarworld做500兆瓦,sunpower做1G,目前尚有3G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