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行業(yè)資訊

通信電源用光伏電纜(YD/T 2337-2011)

來源:新能源網(wǎng)
時間:2015-03-06 17:29:50
熱度:

通信電源用光伏電纜(YD/T 2337-2011)前言本標準按照GRIT 1.1-2009給出的規(guī)則起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nèi)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fā)布機構不承擔識別這些專利的責

前言   本標準按照GRIT 1.1-2009給出的規(guī)則起草。   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nèi)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fā)布機構不承擔識別這些專利的責任。   本標準由中國通信標準化協(xié)會提出并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成都普天電纜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通和實益電信科學技術研究所有限公司、富通集團有限公司、工業(yè)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代康、漆鉅子·鉅虹、曾理、龍永會、劉開迅、王華、呂捷、張韡。   1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太陽能通信電源用光伏電纜的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guī)則、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   本標準適用于連接太陽能通信電源光伏組件之間、電池陣列之間及陣列與光伏逆變器直流端之間直流額定電壓為1.8kV、交流額定電壓Uo/U為0.6/1kV的電纜。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 2423.3-2006電工電子產(chǎn)品環(huán)境試驗第2部分:試驗方法試驗Cab:恒定濕熱試驗(IEC60068-2-78:2001,IDT)   GB/T 2951.11-2008電纜和光纜絕緣和護套材料通用試驗方法第11部分:通用試驗方法―厚度和外形尺寸測量―機械性能試驗(IEC 60811-1-1:2001,IDT)   GB/T 2951.12-2008電纜和光纜絕緣和護套材料通用試驗方法第12部分:通用試驗方法―熱老化試驗方法(IEC 60811-1-2:1985,IDT)   GB/T 2951.13-2008電纜和光纜絕緣和護套材料通用試驗方法第13部分:通用試驗方法―密度測定方法―吸水試驗―收縮試驗(IEC 60811-1-3:2001,IDT)   GB/T 2951.14-2008電纜和光纜絕緣和護套材料通用試驗方法第14部分:通用試驗方法一一低溫試驗(IEC 60811-1-4:1985,IDT)   GB/T2951.21-2008電纜和光纜絕緣和護套材料通用試驗方法第21部分:彈性體混合料專用試驗方法一一耐臭氧試驗―熱延伸試驗―浸礦物油試驗(IEC 60811-2-1:2001,IDT)   GB/T 2951.31-2008電纜和光纜絕緣和護套材料通用試驗方法第31部分:聚氯乙烯混合料專用試驗方法一一高溫壓力試驗―抗開裂試驗(IEC 60811-3-1:1985,IDT)   GB/T 2951.42-2008電纜和光纜絕緣和護套材料通用試驗方法第42部分:聚乙烯和聚丙烯混合料專用試驗方法一一高溫處理后抗張強度和斷裂伸長率試驗―高溫處理后卷繞試驗―空氣熱老化后的卷繞試驗―測定質(zhì)量的增加―長期熱穩(wěn)定性試驗一一銅催化氧化降解試驗方法(IEC 60811-4-2:2004,IDT)   GB/T 3048.4電線電纜電性能試驗方法第4部分:導體直流電阻試驗   GB/T 3048.5電線電纜電性能試驗方法第5部分:絕緣電阻試驗   GB/T3048.8電線電纜電性能試驗方法第8部分:交流電壓試驗   GB/T 3048.9電線電纜電性能試驗方法第9部分:絕緣線芯火花試驗   GB/T3048.10電線電纜電性能試驗方法第10部分:擠出護套火花試驗   GB/T 3048.14電線電纜電性能試驗方法第14部分:直流電壓試驗   GB/T 3048.16電線電纜電性能試驗方法第16部分:表面電阻試驗   GB/T 3956-2008電纜的導體(IEC 60228:2004,IDT)   GB/T 4910鍍錫圓銅線   GB/T 6995.2電線電纜識別標志方法第2部分:標準顏色   GB/T 11026.1-2003電氣絕緣材料耐熱性第1部分:老化程序和試驗結果的評定(IEC60216-1:2001,IDT)   GB/T 16422.2-1999塑料實驗室光源暴露試驗方法第2部分:氮弧燈(ISO 4892-2:1994,IDT)   GB/T 176502-1998取自電纜或光纜的材料燃燒時釋放氣體的試驗方法第2部分:用測量pH值和電導率來測定氣體的酸度(IEC 60754-2:1991,mT)   GB/T 17651.2-1998電纜或光纜在特定條件下燃燒的煙密度測定第2部分:試驗步驟和要求(IEC61034-2:1997,IDT)   GB廳18380.12-2008電纜和光纜在火焰條件下的燃燒試驗第12部分:單根絕緣電線電纜火焰垂直蔓延試驗1kW預混合型火焰試驗方法(IEC 60332-1-2:2004,IDT)   SJ/T 11365電子信息產(chǎn)品中有毒有害物質(zhì)的檢測方法   3術語和定義   GB/T 2900.10界定的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4產(chǎn)品標記   4.1產(chǎn)品型號   電纜型號由型式代號和規(guī)格代號組成,中間用空格隔開。   型式代號由燃燒特性代號和系列代號組成,中間用“一”隔開;規(guī)格代號為:芯數(shù)X芯導體標稱截面積(導體代號)。   產(chǎn)品型號代號和含義見表1。   4.2產(chǎn)品標記   電纜標記用電纜型號和本標準編號表示。   示例:單芯4mm2,第5種鍍錫銅導體,無鹵低煙阻燃光伏電纜可標記為:   WDZ一PV 1×4(A)  YD/T××××-201×。   5要求   5.1導體   5.1.1導體應采用符合GB/T 4910要求的鍍錫軟圓銅線。   5.1.2導體由相同材質(zhì)的鍍錫軟圓銅線絞合而成。絞合導體結構應符合GB/T 3956-2008規(guī)定。導體宜為第5種軟導體,當需要更柔軟的導體時,可采用第6種軟導體。   5.1.3絞合導體外觀應圓整光滑,無機械損傷。   5.1.4導體規(guī)格宜為1.5mm2,2.5mm2,4mm2,6mm2,10mm2,16mm2,25mm2,35mm2。   5.2絕緣   5.2.1絕緣應無鹵低煙阻燃,可選用無鹵低煙阻燃交聯(lián)聚烯烴材料。   5.2.2絕緣應緊密擠包在導體上,且應容易剝離而不損傷絕緣和導體。當絕緣和護套采用共擠方式,并且兩者無法完整分離時,則將這種結構稱為粘結型絕緣和護套。   5.2.3絕緣應圓整、光滑、連續(xù),無針孔、氣泡等缺陷,并應經(jīng)受GB/T 3048.9規(guī)定的火花試驗,試驗電壓不應小于交流電壓4kV或直流電壓6kV。當絕緣和護套采用共擠方式,絕緣火花性能由5.3.2規(guī)定的護套火花試驗進行檢驗。   5.2.4絕緣最薄點厚度不應小于0.5mm。   5.2.5絕緣同心度不應小于70%。   5.2.6絕緣顏色通常為本(白)色或黑色。   5.3護套   5.3.1護套應無鹵低煙阻燃,可選用無鹵低煙阻燃交聯(lián)聚烯烴材料。   5.3.2護套應圓整、光滑、連續(xù),無針孔、氣泡等缺陷,并經(jīng)受GB/T 3048.10規(guī)定的火花試驗,試驗電   壓不應小于交流電壓10kV或直流電壓15kV。   5.3.3護套最薄點厚度不應小于0.5mm。   5.3.4護套顏色應均勻一致,宜為黑色,也可采用紅色、藍色,顏色應符合GB/T 6995.2規(guī)定。   5.4多芯電纜   5.4.1光伏電纜一般為單芯結構,也可采用多芯結構。   5.4.2組成多芯結構中的每一根絕緣芯線應符合5.2的要求。   5.4.3多芯結構中的絕緣芯線宜采用顏色(包括色條)或絕緣表面印字等識別標志。   5.4.4多芯電纜絕緣芯線絞合時可加填充物和包覆物。   5.5分離層   允許在導體與絕緣之間、絕緣與護套之間有分離層,分離層應容易剝離。   5.6電氣性能   5.6.1導體直流電阻   在20℃條件下,電纜的導體直流電阻不應大于表2的規(guī)定值。   5.6.2耐電壓性能   電纜在持續(xù)施加電壓期間不應發(fā)生擊穿。   5.6.3絕緣的體積電阻率   絕緣的體積電阻率應符合以下要求:   YD廳2337-2011   ―在(2±5)℃下不應小于l×1014Ω·cm;   ―在(9±5)℃下不應小于1×1011Ω·cm。   5.6.4護套表面電阻   護套表面電阻不應小于1×109Ω。   5.6.5絕緣的直流穩(wěn)定性   檢測電纜浸入鹽水時的泄漏電流,要求24h平均泄漏電流的增量不應大于10%,并且電纜在從鹽水中取出后進行的耐電壓試驗中無擊穿。   5.7電纜的機械物理性能和環(huán)境性能   電纜的機械物理性能和環(huán)境性能應符合表3規(guī)定。   5.8燃燒性能   5.8.1單根電纜火焰垂直蔓延試驗   電纜應通過GB/T 18380.12-2008規(guī)定的燃燒試驗。   5.8.2燃燒氣體的酸度   pH值加權值不應小于4.3,電導率加權值不應大于10.0µslmm。   5.8.3煙密度   電纜燃燒時的透光率不應小于60%。   5.9有毒有害物質(zhì)含量   成品電纜所有組成材料中有毒有害物質(zhì)含量應符合表4的規(guī)定。   5.10標志   5.10.1標志內(nèi)容   電纜護套表面應印有制造廠名或其代號、制造年份及產(chǎn)品標記。標志間距不應大于550mm。   5.10.2標志耐擦性   標志應字跡清楚,不易擦掉。   5.11長度   5.11.1電纜標準段長一般為500m,l000m,2000 m。   5.11.2允許電纜制造商與用戶按雙方協(xié)議規(guī)定的長度及偏差交貨。   6試驗方法   6.1通則   6.1.1除非另有規(guī)定,所有試驗應在下述條件下進行:   a)溫度:(15-35) ℃;   b)相對濕度:(45-75) %。   6.1.2除結構尺寸外,將粘結型絕緣和護套當作一整體層進行試驗。   6.2結構及外觀試驗方法   6.2.1導體結構   導體結構檢查按GB/T 3956-2008規(guī)定進行。   6.2.2絕緣、護套顏色   目視檢查,并將絕緣、護套顏色與GB/T 6995.2規(guī)定的標準色板進行對比。   6.2.3絕緣、護套最小厚度   按GB/T 2951.11-2008的規(guī)定進行測量。   6.2.4絕緣同心度   按GBIT 2951.11-2008的規(guī)定測量同一截面上最大絕緣厚度和最小絕緣厚度,然后按公式(1)計算同心度C:   6.2.5絕緣、護套表面質(zhì)量   目視檢查。   6.3電氣性能試驗   6.3.1導體直流電阻試驗   按GBIT 3956-2008附錄A的規(guī)定進行測量。   6.3.2耐電壓試驗   電纜的耐電壓試驗可采用交流電壓試驗,也可采用直流電壓試驗。交流電壓試驗按GB/T 3048.8的規(guī)定進行,試樣長度20m,試驗電壓6.5kV,測試時間5min,水溫(20±5) ℃;直流電壓試驗按GB/T 3048.14的規(guī)定進行,試樣長度20m,試驗電壓10kV,測試時間5min,水溫(20±5)℃。   6.3.3絕緣的體積電阻率試驗   按GB/T 3048.5的規(guī)定進行測試。試樣長度為Sm,浸水時間為2h,水溫偏差范圍應在±5℃之內(nèi)。   6.3.4護套表面電阻試驗   按GB/T 3048.16的規(guī)定進行測試,電極間距為(10±2)mm力以,試驗箱濕度為(65±5) %。   6.3.5絕緣的直流穩(wěn)定性試驗   取不少于5m長的試樣浸入含3%氯化鈉的水中,試樣的兩端應至少有300mm露出水面,水浴溫度保持在((85±2)℃。在導體與水之間持續(xù)通電,時間為((24±2) h,電壓為0.9kV(直流),導體應接直流電源陽極。   定期(不超過24h)測量電流的大小,如果可能應連續(xù)測量電流。   記錄時間電流測量值,并繪制時間電流曲線,以檢驗電流的穩(wěn)定性。   樣品從鹽水溶液中取出后,應按6.3.2進行耐電壓試驗,但試驗電壓應為交流電壓1kV或直流電壓1.5kV。   6.4機械物理性能和環(huán)境性能試驗   6.4.1絕緣的抗張強度和斷裂伸長率試驗   絕緣應按GB/T 2951.11-2008中9.1的規(guī)定進行拉伸試驗,并按GB/T 2951.12-2008中8.1進行空氣烘箱熱老化,老化溫度為(15±2)℃,老化時間7×24h。   6.4.2護套的抗張強度和斷裂伸長率試驗   護套應按GB/T 2951.11-2008中9.2的規(guī)定進行拉伸試驗,并按GB/T 2951.12-2008中8.1進行空氣烘箱熱老化,老化溫度為(15±2)℃,老化時間7×24h。   6.4.3粘結型絕緣和護套的抗張強度和斷裂伸長率試驗   應按GB/T 2951.11-2008中9.1的規(guī)定進行拉伸試驗,并按GB/T 2951.12-2008中8.1進行空氣烘箱熱   老化,老化溫度為(150±2) ℃,老化時間7×24h。   6.4.4熱延伸試驗   取2個樣品,在(200±3)℃條件下按GB/T 2951.21-2008的規(guī)定進行試驗,機械應力0.2MPa,施力時間15min。   6.4.5相容性試驗   取3段電纜樣品按照GB/T 2951.12-2008中8.1規(guī)定進行空氣烘箱熱老化,每段樣品長度約200力以們以,   老化溫度(135±2)℃,老化時間7×24h。從烘箱取出后應放置在室溫下至少冷卻16h。將每段樣品分   別按GB/T 2951.11-2008制成絕緣和護套測試用試樣,然后按照GB/T 2951.11-2008進行絕緣和護套的拉伸試驗。   6.4.6熱收縮試驗   熱收縮試驗按照GB/T 2951.13-2008第11章的規(guī)定進行。樣品長度300mm,烘箱溫度(12±2)℃,放置時間1h。   6.4.7切縫擴展試驗   取3個電纜樣品,樣品長度20m。在每個電纜樣品表面切深度為0.05mm們。的4個切縫,4個切縫應均勻分布在圓周上,切縫在樣品長度方向間距25mm,且與導體軸線垂直。切縫位置距樣品端頭不少于1m。   三個樣品分別在﹣15℃、室溫和85℃下放置3h。取出后立即將樣品有切口的部分卷繞在芯棒上。芯棒直徑為(3±0.3)倍電纜直徑,卷繞時至少有一個切口應在外側。   取出樣品,讓樣品恢復到室溫下,檢查樣品外觀,然后按6.3.2進行耐電壓試驗,其試驗電壓為交流電壓0.3kV或直流電壓0.45kV。   6.4.8動態(tài)切穿試驗   動態(tài)切穿試驗設備設為拉伸試驗(或等效)設備的壓力操作模式,并裝有記錄切穿力的測量裝置和指示切刀接觸到導體的蜂鳴器或指示燈。試驗裝置如圖1所示,切刀由刀口厚度為(0.45±0.01)mm的矩形刀片組成,刀片切口宜倒圓,無毛刺。   試驗在室溫下進行。在切刀上施加的力應以1N/s的速度連續(xù)增加直到接觸到導體。每個試樣進行4次測試,記錄切刀接觸導體那一瞬間的力。每次測試后樣品應向前移動至少25mm并順時針旋轉90°。   4次測試的平均值不應小于按公式(2)確定的F值。   6.4.9高溫壓力試驗   按照GB/T 2951.31-2008中8.1的規(guī)定進行試驗。樣品長度20m,施加負荷點不應小于2個,且距樣品端頭不應小于lm,試驗加熱溫度(14±3) ℃,加熱下負荷施加時間4h,壓力計算系數(shù)k為0.6。   去負荷和迅速冷卻后立即對樣品按6.3.2進行耐電壓試驗。耐電壓試驗后測量壓痕深度。   6.4.10低溫卷繞試驗   對于電纜直徑小于12.5mm的電纜,按GB/T 2951.14-2008中8.1的規(guī)定進行低溫卷繞試驗。樣品應在(-40±2)℃的低溫箱中至少保持16h,試棒直徑為電纜直徑的(4-5)倍。   6.4.11低溫拉伸試驗   對于電纜直徑大于等于12.5mm的電纜,按GB/T 2951.14-2008中8.3和8.4的規(guī)定進行試驗。樣品應在(-40±2)℃的低溫箱內(nèi)放置不少于4h。   6.4.12低溫沖擊試驗   電纜的低溫沖擊試驗應按照GB/T 2951.14-2008中8.5的規(guī)定進行,其中落錘質(zhì)量、沖擊塊質(zhì)量、落錘沖擊高度按表6進行。沖擊后檢查電纜的護套內(nèi)外表面及絕緣的外表面有無裂紋。對于粘結型絕緣和護套,只檢查護套外表面。   6.4.13耐濕熱試驗   試驗應按GB/T 2423.3-2006規(guī)定進行,樣品在(90±2)℃、相對濕度85%的濕熱箱內(nèi)放置1000h后,取出進行拉伸試驗。   6.4.14耐酸堿試驗   試驗應按GB廳2951.21-2008第10章的規(guī)定制樣和試驗。取兩組試樣,各5個,分別浸于1mol(45g/L)草酸和1mol(40g/L)氫氧化鈉溶液中168h,試驗在(23±5)℃下進行。   6.4.15耐臭氧試驗   耐臭氧試驗按本標準附錄A進行。臭氧體積濃度規(guī)定為(20±50)x10礴%,溫度((4±2)℃,相對濕度(55±5)%,時間72h。對粘結型絕緣和護套,允許對絕緣采取防臭氧處理。   6.4.16耐日光老化試驗   按照GB/T 16422.2-1999的規(guī)定進行,黑標準溫度(63±3)℃,相對濕度(65±5)%,暴露時間720h,每次噴水時間(18±0.5)mm,兩次噴水之間的無水時間(102±0.5) mina氮弧燈在波長300mm至400mm的輻照度不應小于((6±2) W/m2。   6.4.17耐油試驗   試驗應按GB廳2951.21-2008第10章的規(guī)定進行,電纜樣品在溫度為(10±2)℃的1RM902礦物油中浸泡72h。   6.4.18長期耐熱試驗   試驗應按GB/T 11026.1-2003進行,熱老化試驗在空氣循環(huán)烘箱內(nèi)進行,溫度和時間的擴展可以用阿累尼烏斯方法,或者其它已證明有效并適用的方法,以模擬整個電纜壽命期內(nèi)的熱老化。可參考附錄L.的方法獲得擬合關系式。   6.4.19氧化誘導期測定   試驗應按GB/T 2951.42-2008附錄I進行,溫度200℃。   6.5燃燒性能試驗   6.5.1單根電纜垂直燃燒試驗   電纜應按GB/T 18380.12-2008規(guī)定進行單根垂直燃燒蔓延性能的試驗。   6.5.2燃燒氣體的酸度測定   試驗按GB/T 17650.2-1998進行。從電纜上取非金屬材料制成試樣,燃燒后測量每種材料的pH值和電導率,按GB/T 17650.2-1998中8.1.2規(guī)定求得pH值和電導率的加權值。   6.5.3煙密度測定   煙密度按照GB/T 17651.2-1998規(guī)定進行測定。   6.6有毒有害物質(zhì)含量測定   有毒有害物質(zhì)含量按SJ/T 11365規(guī)定進行測定。   6.7標志耐擦性   用浸水脫脂棉布輕擦10次,字跡仍清晰可辨。   7檢驗規(guī)則   7.1總則   成品電纜應經(jīng)制造廠質(zhì)量檢驗部門檢驗,檢驗合格后方可出廠。檢驗分為出廠檢驗和型式檢驗。   7.2出廠檢驗   7.2.1100%檢驗   100%檢驗的檢驗項目、要求和試驗方法見表7。   7.2.2抽樣檢驗   抽樣檢驗的檢驗項目、要求、試驗方法和抽樣比例見表8。   7.2.3出廠檢驗批的合格判定   單位產(chǎn)品是指每一條制造長度電纜;同一段時間內(nèi),用相同原材料和相同工藝連續(xù)生產(chǎn)同型號的單位產(chǎn)品作為一個檢驗批。   按照表7和表8的規(guī)定,根據(jù)檢驗批的大小進行隨機抽樣檢驗,每批至少抽1個單位產(chǎn)品作為測試樣本。測試樣本如有不合格項目時,應重新抽取雙倍數(shù)量的單位產(chǎn)品就不合格項目進行檢驗。如仍有不合格,則對該批余下的全部產(chǎn)品的這一項目進行檢驗。任何樣本在檢驗中有任一個項目不合格,則該單位產(chǎn)品應判為不合格產(chǎn)品。在剔除不合格產(chǎn)品后的該批產(chǎn)品應判為合格產(chǎn)品。   7.2.4不合格單位產(chǎn)品的處理   不合格單位產(chǎn)品經(jīng)返修后,可重新單獨提交檢驗。重新檢驗時應和新的檢驗分開,重新檢驗項目應該包含不合格項目和其它有關項目。   7.3型式檢驗   7.3.1總則   型式檢驗用樣本電纜應在出廠檢驗合格的電纜中隨機抽取。不管批量大小,型式檢驗樣本大小應該為3個。   7.3.2型式檢驗項目   型式檢驗項目包括表7、表8和表9的全部項目。表9中第13項長期耐熱性能和第14項氧化誘導期選其一為型式檢驗項目。選擇的方法為:   a)產(chǎn)品試制定型鑒定時,第13項為型式檢驗項目;   b)正式生產(chǎn)后,當材料、工藝有較大改變,可能影響電纜長期耐熱性能時,第13項為型式檢驗項目;   c)除上述兩種情況外,第14項為型式檢驗項目。   7.3.3型式檢驗的周期   有下列情況之一時,宜進行型式檢驗:   a)電纜產(chǎn)品試制定型鑒定時;   b)正式生產(chǎn)后,如結構、材料、工藝有較大改變,可能影響產(chǎn)品性能時;   c)正式生產(chǎn)時,型式檢驗應每年進行一次;   d)停產(chǎn)半年以上,恢復生產(chǎn)時;   e)出廠檢驗結果與上次型式檢驗有較大差異時。   7.3.4型式檢驗的合格判定   如果被抽取檢驗的樣本單位有型式檢驗不合格項目時,允許重新抽取新的樣本單位重新檢驗。如果抽取的3個樣本有一個或更多樣本單位未能通過型式試驗的任一項檢驗時,則判為不合格。但是,允許重新抽取雙倍樣本單位就不合格項目進行檢驗。如果都能通過檢驗,則可判定為合格;如果仍有任何一個樣本單位不能通過檢驗,則應判為不合格。   7.3.5型式檢驗不合格后的處理   如果型式檢驗不合格,制造廠應根據(jù)不合格原因?qū)θ慨a(chǎn)品進行改正處理。在采取可接受的改進措施以前,應停止產(chǎn)品鑒定或驗收;在采取改進措施之后,應重新抽樣進行型式試驗。   8包裝、運輸和貯存   8.1包裝   8.1.1電纜應成圈或成盤包裝,排列整齊。   8.1.2電纜成圈直徑或包裝盤筒體直徑不應小于電纜直徑的30倍。   8.1.3成圈或裝盤后的電纜宜采用塑料薄膜或其它材料進行包覆。   8.1.4每盤/圈電纜應附產(chǎn)品合格證,合格證上應標明制造廠家名稱、電纜型號、電纜長度、重量、出廠編號、制造日期、本標準號等內(nèi)容。   8.2運輸   電纜運輸時應有防止電纜盤/圈遭受沖擊、機械損傷和日曬雨淋的措施。   8.3貯存   電纜應存放在干燥涼爽、遠離火源的室內(nèi)庫房。   9電纜的安裝及使用要求   正常運行時,電纜導體額定工作溫度為90℃,電纜適應的最低環(huán)境溫度為-40℃電纜安裝時的最小彎曲半徑不應小于電纜外徑的15倍。 附錄A (規(guī)范性附錄) 耐臭氧試驗   A.1試驗裝置   試驗應準備如下裝置:   ―適宜的臭氧試驗箱,能維持穩(wěn)定的臭氧濃度。   ―制備試驗條的切割設備。   ―如圖A.1的夾具或類似裝置。   ―圓柱形芯棒(木質(zhì)或鐵質(zhì))。   ―填充硅膠或等效物質(zhì)的干燥器。   A.2選擇和切割試樣   取3個至少200mm長的試樣,小心除去絕緣或護套上的任何覆蓋物,不要損傷絕緣或護套。   當電纜直徑小于12.5mm時,取管狀試樣試驗。當電纜直徑大于等于12.5mm時,就使用整根電纜或芯線,縱向切割絕緣和護套,并且使用切割設備沖出3個寬度不小于5mm且不大于10mm的測試條。小心避免過度發(fā)熱,研磨或切割測試條使其厚度一致。研磨或切割后,試樣厚度不應小于0.8mm且不大于2.0mm。   A.3試樣的處理和準備   用千凈的布擦拭試樣上的臟污和潮汽,然后將其放入干燥箱中至少16h0   當電纜直徑小于12.5mm時,將試樣卷繞在芯棒上。芯棒直徑應為((2±0.1)倍電纜直徑。固定試樣的兩端在芯棒上,以便保持卷繞的位置。   當電纜直徑不小于12.5mm時,將試樣條的兩端夾在圖A.1夾具上,保持夾具中間的自由長度為100mm。然后將試樣拉長(33±2)%。為了避免在夾具附近出現(xiàn)臭氧開裂,試樣可用適宜的耐臭氧漆覆蓋夾持位置。   A.4試驗過程   將經(jīng)過A.3條處理后的試樣全部放入臭氧試樣箱的中部進行試驗,每個樣品之間的距離不應小于20mm。   將樣品暴露在規(guī)定的臭氧濃度下。   臭氧濃度應在試驗箱內(nèi)測定。試驗溫度、相對濕度、試驗時間按相關標準要求進行。   具有固定濃度的臭氧氣體應保持一定的流速,流速為每分鐘試驗箱容積的0.2-0.5倍,應避免在樣品上發(fā)生的層流。   A.5試驗結果   到達規(guī)定的時間后,取出試樣,此時試樣仍保持卷繞或拉伸的狀態(tài)。   目視檢查,試樣應無裂紋,但芯棒上任何固定點和/或靠近夾具的裂紋不計。 附錄B (資料性附錄) 簡化的長期耐熱性試驗程序   B.1試樣的制備   應從成品電纜上隨機抽取試樣。對粘結型絕緣和護套,允許用與成品電纜相同的材料在盡可能一致的工藝條件下分別獲得絕緣和護套的試驗用樣品。   根據(jù)老化溫度水平的個數(shù)(不應少于3個,一般為4個)、一個溫度下的處理次數(shù)、一次性能試驗的試樣數(shù)確定試樣的數(shù)量。   可在相同條件下制備一些備用試樣,以作為參照試樣或提供因準確度的要求而需要在另外溫度下進行熱老化的試樣。   B.2熱老化和拉伸試驗   按不同老化溫度將試樣分組進行空氣烘箱老化。老化按GBIT 2951.12-2008規(guī)定執(zhí)行。老化溫度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要求:   ―最低溫度不應高于溫度指數(shù)25℃,且達到終點的時間不少于5000h;   ―最高溫度應能使到達終點的時間大于100 h,但不宜大于500 h。   ―每一老化溫度下的老化是連續(xù)進行的,時間間隔應根據(jù)材料的性能確定,宜這樣安排:   試樣組數(shù)不宜少于5個;   各試樣組之間的時間間隔應使得最少有兩組試驗的測試結果落在平均終點時間之前,至少有一組試驗的測試結果落在平均終點時間之后。   性能隨時間變化的速率宜呈較好的線性關系。   示例:選擇145℃,165℃和185℃作為試驗溫度.185℃下的起始測試時間安排為72h,間隔24h或根據(jù)斷裂伸長率下降的情況確定后續(xù)測試的時間點;165℃下的起始測試時間安排為336h,間隔72h或根據(jù)斷裂伸長率下降的情況確定后續(xù)測試的時間點;145℃下的起始測試時間安排為1512h,間隔3周至4周或根據(jù)斷裂伸長率下降的情況確定后續(xù)測試的時間點,直到斷裂伸長率小于或接近50%。   老化后的試樣取出后應放置至少16h。斷裂伸長率按GBIT 2951.11-2008規(guī)定進行測試。   B.3計算程序   B.3.1終點時間   對每一老化溫度T;和在每一老化周期之后從烘箱中取出的試樣組,都應繪制斷裂伸長率的平均值與   老化時間對數(shù)關系的曲線。取該曲線與代表終點判斷水平的水平線(即斷裂伸長率50%)相交的點作為   該溫度的終點時間:ri。   B.3.2回歸線計算   假定材料熱老化時間與相應的絕對溫度的倒數(shù)之間存在近似的線性關系,即阿累尼烏斯關系,其關系式可寫為公式(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