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行業(yè)資訊

海上氣庫 天然氣產業(yè)的新翅膀

來源:新能源網
時間:2018-11-21 09:10:21
熱度:

海上氣庫 天然氣產業(yè)的新翅膀海上氣庫歷史很短、勢頭很猛,它不僅技術上靈活,商業(yè)模式也很靈活,為那些新進入者提供了“彎道超車”的機會。今年2月初,在土耳其地中

海上氣庫歷史很短、勢頭很猛,它不僅技術上靈活,商業(yè)模式也很靈活,為那些新進入者提供了“彎道超車”的機會。

今年2月初,在土耳其地中海沿岸哈塔地區(qū)的伊德爾特約爾市,來自日本商船三井公司的名為“挑戰(zhàn)者”的浮式液化天然氣儲存氣化裝置(FSRU,下稱“海上氣庫”)正式投運,這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氣庫,儲存液化天然氣(LNG)容量為26萬立方米,每天的氣化能力最高可達5400萬立方米,這差不多是整個北京的天然氣日均消費量。

這是土耳其的第二座海上氣庫,第一座已于去年底在IZMIR港投產。土耳其自然資源部部長Berat Albayrak在投運儀式上說:“通過這樣的裝置,土耳其將致力于減少對管道天然氣的依賴,同時也減少了分銷網絡的建設,將綜合投資降到最低。”

天然氣新貴

海上氣庫發(fā)展的歷史很短, 但勢頭很猛。13年前,為應對季節(jié)性天然氣供應短缺,美國得克薩斯州委托比利時Exmar公司建造的首座海上氣庫投運,很快在全球推開。僅在最近三四年,先后投運海上氣庫的國家就包括立陶宛、埃及、約旦、巴基斯坦、哥倫比亞、土耳其、阿聯酋、馬耳他、孟加拉國、印度等國。與此同時,建造運營海上氣庫的公司名單也在不斷增加,一些傳統的天然氣公司和運輸企業(yè)也紛紛加入。中國首座海上氣庫位于天津,由中海油投資建造,并于2014年投產。

截至目前,全球在運行的海上氣庫已達28座。加上在建的項目,初步統計,到2025年全球將累計有50座左右,進口能力達到2億噸規(guī)模,這一規(guī)模是目前全球LNG貿易量的一半還多。中國已經運行的陸上LNG接收站超過十個,但是海上氣庫只有天津一個,考慮到北方天然氣消費季節(jié)差較大的情況,發(fā)展空間很大。

海上氣庫簡單說就是擁有陸上LNG接收站氣化功能的LNG船,但與LNG接收站相比有很多獨特的優(yōu)勢。不占用土地、可以靈活移動是看得著的優(yōu)點,對于投資者而言,那些看不到的優(yōu)勢一樣非常重要。

由于LNG技術發(fā)展迅速,成本也在快速降低。據牛津能源研究所的專家團隊詳細評估,海上氣庫總體成本已經遠低于陸上LNG接收站,大概只有陸上終端的60%左右。比如一個300萬噸規(guī)模的陸上接收站大概需要投資7億-8億美元,而同等規(guī)模的海上氣庫只要不到5億美元。這主要是因為海上氣庫天然氣處理、氣化等設備集成度更高,而且不存在征地等問題。

另外一個重要的優(yōu)勢是建造周期短,一般來說陸上LNG接收站建設周期需要四年以上,而建造一個全新的海上氣庫只需要兩年多時間,對于那些像中國這樣快速發(fā)展的市場來說,這一優(yōu)勢十分明顯。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全球海上氣庫越來越多,必然會有一些現存的海上氣庫轉移使用,時間會更短。最新的一個例子是埃及蘇伊士的Ain Sokhna項目,這個海上氣庫從簽訂合同到投運只用了五個月。

海上氣庫還帶來了更多的想象空間,移動的海上氣庫除了像陸上終端一樣可以為管網注入氣化后的天然氣,也可以直接將LNG分駁給小船運走。這些小船能夠進入主要的河流,更便捷地向內地沿江地區(qū)供氣,而且同樣可以參照海上氣庫的模式,成為“江上氣庫”。

當然,海上氣庫也帶來了一些新的挑戰(zhàn),有些國家缺乏相應的標準和管理體系,對于新的商業(yè)模式,比如開放原有天然氣基礎設施等,也需要配套的政策支持。

比如在中國,下游的分銷市場是放開的,但如果下游用戶希望購買海上氣庫的新增天然氣,就涉及到氣化后是否可以公平接入并使用現有的天然氣管道問題。即使直接進行LNG液態(tài)分銷,也涉及到能否打破城市燃氣“專營權”,以及內河運輸、鐵路罐裝運輸、轉運庫等的安全運輸存儲標準問題等。

更加靈活的市場

海上氣庫不僅技術上靈活,而且商業(yè)模式也很靈活。比如前文提到的土耳其挑戰(zhàn)者號業(yè)主并不是用戶土耳其國家管道公司Botas,而是商船三井。Botas與其簽署的是租賃合同而不是購買合同,商船三井自己也并不造船,挑戰(zhàn)者號由韓國大宇船廠建造。將來土耳其合同期滿如果不再續(xù)簽,挑戰(zhàn)者號轉移到有需要的地方還可以繼續(xù)投入使用,業(yè)主還是商船三井。這種租用合同也發(fā)展了各種各樣的靈活安排,風險分擔機制更加多樣,從事天然氣分銷的使用方不必一次性投資太高,客觀上降低了這一產業(yè)的門檻。

海上氣庫為那些新進入者提供了“彎道超車”的機會。印度億萬大亨Hiranandani主業(yè)是房地產,位列印度十大房地產商之一。他2009年投資創(chuàng)立私營的H Energy公司,主業(yè)為天然氣,最重要的方向就是LNG進口分銷。今年5月1日,H Energy位于齋格爾港的海上氣庫順利投運,成為印度首座海上氣庫,LNG不僅可以氣化后注入管網,還可以再裝載、燃料加注和卡車裝載,為該公司在天然氣領域大展宏圖奠定了基礎。作為成立不久的公司,H Energy并不擔心經驗不足的問題,這艘海上氣庫租自法國老牌天然氣運營公司安吉(Engie),運營有保障。這座海上氣庫投運伊始就為一個天然氣電廠供氣,可以說一開始就具備了規(guī)?;挠麠l件。

這在幾年前是不可想象的,缺乏自己的氣源,是大多數新進入天然氣行業(yè)者的短板和瓶頸。天然氣上下游產業(yè)鏈緊緊相連,缺一不可。海上氣庫這種靈活的供應模式,是在整個全球天然氣供銷體系變得更加靈活的大背景下應運而生。

這個變化來自于LNG的大行其道。由于技術進步,LNG規(guī)模發(fā)展迅猛,在原來卡塔爾、澳大利亞、北非等傳統的LNG生產國新項目不斷投產的基礎上,頁巖氣的成功為LNG提供了更多的氣源。LNG可以直達經濟發(fā)達的沿海城市,對長輸管道等基礎設施的依賴大大減輕。

據IEA的預測,再過20年,與目前全球天然氣貿易管道氣占六成相反, LNG將占到六成,考慮到天然氣貿易整體的快速增加,LNG可以說是順風又順水。去年,全球LNG貿易增長了11%,相當于新增了380億立方米的量,中國占了其中40%。

LNG的快速發(fā)展增加了傳統管道氣所不具備的靈活性。對于這點中國南方大量的LNG分銷商體會可能更深,他們甚至可以短短幾天就能夠為新用戶完成基礎設施的安裝配置。同時,LNG在氣源的選擇上,也有更多的可能性。

這就為增加競爭創(chuàng)造了條件。不像是管道氣,往往都是由傳統上下游一體化公司控制,進入門檻更高。即便是在不斷推進天然氣市場化改革的國家里,要想培育新進入的市場主體也要頗費時日,而LNG則創(chuàng)造了更便利的客觀條件。海上氣庫的爆發(fā)式增長,可以預見必然會加速這一進程。

幾年前,海上氣庫的先驅Xmar公司中國業(yè)務代表阿里先生頻頻造訪北京,希望在中國推廣海上氣庫業(yè)務。他沒有聽從建議去找民營和地方企業(yè),而是選擇了與信用等級更高的三大國家石油公司接觸。他每次都是信心十足而來,遺憾的是雖經幾年努力,最終卻是鎩羽而歸。形勢比人強,希望阿里先生不要放棄,隨著中國天然氣市場的不斷開放,相信他的機會也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