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行業(yè)資訊

想要抑制全球變暖 科學家稱復活猛犸象是一招

來源:新能源網(wǎng)
時間:2018-10-12 17:01:43
熱度:

想要抑制全球變暖 科學家稱復活猛犸象是一招公元前12000年,現(xiàn)代人類開始首次向美洲遷徙。又過了兩千年,人類才開始發(fā)展農業(yè)。而又過了九千年,人類才開始建造城市。此時,作為一個物種,

  公元前12000年,現(xiàn)代人類開始首次向美洲遷徙。又過了兩千年,人類才開始發(fā)展農業(yè)。而又過了九千年,人類才開始建造城市。此時,作為一個物種,我們的故事才剛剛開始。而在西伯利亞,另一個物種的故事則已幾近終結。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猛犸草原正處在崩潰的邊緣。

  數(shù)千年來,這些草原孕育了無數(shù)龐大的食草動物,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猛犸象。作為一類關鍵物種,猛犸象對環(huán)境和諧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它們可以阻止樹木過度繁殖,讓青草得以生長,從而維系草原上所有動物的生存。

  但在公元前12000年左右,情況發(fā)生了改變。在全球氣溫上升(因為冰河時代已臨近結束)和人類活動的影響下,猛犸象的數(shù)量急劇減少,由此引發(fā)的多米諾效應改變了整個西伯利亞的地表形態(tài)。沒有了猛犸象,樹木和灌木開始大量繁殖,占用了草的生存空間,草食動物的生存也因此受到沖擊。受此影響,永久凍土層開始消融,釋放出大量溫室氣體,加速了全球變暖的發(fā)生。

  如今,在這一事件發(fā)生近14000之后,人類正面臨著有史以來最高的氣溫記錄。科學家逐漸認識到冰河時期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是多么脆弱,但同時也發(fā)現(xiàn),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仍有恢復的可能性。

  著名遺傳學家喬治•丘奇(George Church)將恢復冰河時期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視作己任。2015年,他和一支哈佛大學的研究團隊成功將一頭猛犸象的DNA整合進了猛犸象現(xiàn)存關系最近的“近親”——亞洲象的基因組中。他們選擇了14種最容易辨別的猛犸象基因,在猛犸象滅絕之后首次將這些基因激活。此次實驗的意義堪稱開天辟地,科學家終于掌握了使滅絕動物起死回生的全部工具。

  這算是好消息。但壞消息是,復活一頭猛犸象并不等同于復活這個物種。丘奇很清楚這一點。據(jù)他估計,要想使猛犸象重現(xiàn)更新世時期的輝煌,我們至少要復活8萬頭猛犸象。如此龐大的數(shù)量足以令人望而卻步,更別提是一種早已滅絕的巨大生物了。畢竟基因工程并不適合進行量產。

  目前的反滅絕計劃都需要從現(xiàn)有生物中尋找“代孕母親”,由它們來繁育需要復活的生物。滅絕物種與代孕物種之間的進化距離(即基因差距)越短越好。因此亞洲象是繁育猛犸象幼崽的完美選項,兩者基因只有44處不同。但不幸的是,亞洲象也屬于瀕危物種。“要想培育出8萬頭猛犸象或耐寒大象,就算所有相關政府都表示支持,我們也找不到足夠的代孕母象。”丘奇在近期采訪中表示。

  據(jù)丘奇估計,地球上只剩1.7萬頭繁殖能力處于鼎盛水平的雌性亞洲象。這對于亞洲象自己而言,也只是勉強夠用而已,更何況亞洲象的繁殖速度非常緩慢(妊娠期長達22個月)。利用它們來復活猛犸象實在是樁虧本買賣。當然,非洲象也能做代孕,但遲早也會遇到相同的問題。

  丘奇指出,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提供足夠的血液和營養(yǎng)供應,在體外進行完整發(fā)育。”也就是說,在人造子宮中培育猛犸象幼崽。目前還沒有科學家在胎生動物身上成功實踐過這一點。但丘奇及其團隊已經在小鼠身上取得了很大進展,并計劃今年之內公布研究結果。

  “我們將干細胞轉化為類似胚胎結構的能力不斷改善,將胚胎轉化為有血管連接的支持結構的能力也在不斷改善。”丘奇表示,“一旦我們在小鼠身上實驗成功,就會開始嘗試更大的動物。”丘奇認為,該技術可在十年之內成功運用在猛犸象身上。

  不過,就算丘奇擁有了完成任務所需的全部生物和技術,他仍會遭遇倫理學家的反對。倫理學家認為,我們應當把有限的資源用來保護尚未滅絕的生物。但丘奇和其他同道中人相信,為這一目標付出的努力和成本必將帶來物超所值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