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環(huán)保節(jié)能

馮并:萬人徒步憶遷安

來源:環(huán)保節(jié)能網(wǎng)
時間:2019-10-19 22:00:49
熱度:

馮并:萬人徒步憶遷安今年10月13日,遷安的長城萬人徒步大會又在長城綠道-長城天路上開走了。首屆徒步大會是在2016年端午節(jié)前后拉開帷幕的,不覺已是第四年第四屆。那時我的腳力尚好,

  今年10月13日,遷安的長城萬人徒步大會又在長城綠道-長城天路上開走了。首屆徒步大會是在2016年端午節(jié)前后拉開帷幕的,不覺已是第四年第四屆。那時我的腳力尚好,也就應網(wǎng)時讀書會會長李林棟先生和徒步活動的組織者劉宏先生之邀約,欣然參加,雖然沒有走到前面,拿到起碼的“名次”,居然也走完了全程。那是我主動徒步行走得最長的一次,至今想起來,還有些為自己的興奮和韌力感到驚奇?,F(xiàn)在腿腳沒有那么靈便了,不敢再次重復前幾年的自己,但對這個別開生面的群眾體育活動仍然十分關注。汪瑄先生寫了篇關于第四屆的手記,我細心閱讀,也回憶起當時參加首屆長城徒步行前后對遷安的感受,并在那幾天里一直遙?;顒痈蟪晒?。說起感受來,大體是這樣四句十七個字:遷安水城,壯哉此行,觚竹底蘊,長城精氣神。詞句平平,但此中有情也有感。

  遷安水城

  遷安是一座水城,這是我萬萬沒有料到的。一直以為遷安是“鐵遷安”和“板栗遷安”。那里的鐵礦石品位很高,蘊藏量大,因此是首鋼的一個“根據(jù)地”。 遷安板栗有名,產量也不小,因此這里也是名聞遐邇的板栗之鄉(xiāng),但到了遷安第一眼看到的,居然是城里城外的湖水。這些湖自然是水庫居多,但比較大的水庫就有18座,星羅棋布在群山之中,很是亮眼。城里的龍山公園,左龍泉,右灤河,風光旖旎,映照著遷安的天,潤著遷安的地,在保證北方最大港口城市天津飲水用水的同時,也給遷安帶來濕潤的氣流和山區(qū)水鄉(xiāng)異樣的風景。

  在參加萬人徒步大會之后,主人特意帶我們到灤河黃臺湖一看,遠山近水,浩浩漫漫,清清洌洌,多有高山平湖的氣勢。因為這里是幾百萬人的飲用水源,保護是第一位的,并不見一般湖上船來船往的喧鬧,也沒有更多漁舟唱早或唱晚的余韻,在寧靜開闊中,只有風在竊竊私語,但看得出來,遷安人為它們感到自豪。因為這里不僅盛滿對灤河下游的關切,也盛滿了遷安人對生活環(huán)境的希望?!翱退痹谶@里駐腳,對他們來講,不過是“一瓢飲”,但這“一瓢飲”已經使他們感到暢酣,還有什么比青山綠水更為珍貴的呢。

  “金山銀山”,對遷安人似乎已經不在第一輪話之中,那些高品位的鐵礦、金礦和銀礦,已經讓他們擺脫了山區(qū)第一階段的貧困,但那終究是一個依仗資源稟賦的不可持續(xù)的發(fā)展狀態(tài),他們下面要做的,是改變資源結構的均衡發(fā)展。比如那行銷南北市場的紅色板栗殼里,也包裹著一個個的金疙瘩,如何在新的生產結構和市場狀態(tài)里保有和進一步提高它們的“含金量”,那需要更好的辦法和更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遷安的地表水當然不是無限的,大小河流15條,不少也不多。最大的就是古稱“濡水”的灤河,此外則有古稱“盧水”的青龍河,以及白羊河、涼水河、大石河和季節(jié)性的十里河、三里河等等,具有半干旱半濕潤地區(qū)的水系典型特征。有些小水庫修建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技術和物質條件所限,需要重新加固,但這對于有了發(fā)展底氣的遷安算不了大工程。

  北方水城當然比不得南方水城,到處是縱橫的河網(wǎng),舉目便是小橋流水人家,但一方水土一方河,而對水的欣喜,對水的自重,要比老天爺賜給的數(shù)量更緊。這也是遷安人和來遷安作客的人,毫不猶豫地將這里稱為水城的最主要原因。

  壯哉此行

  遷安的知名度不斷攀升,不僅是因為“鐵遷安”、“板栗遷安”,也不僅是因為他們愛水、重水,喜歡自己親手點染的青山綠水,也同長城綠道-長城天路萬人徒步群眾體育健身活動有很大關系。這活動場面宏大,參與者無分老少。由于劉宏先生的影響和努力,從第一屆起,他就約來了十幾位體育世界冠軍級的專業(yè)運動員參與群眾的徒步競走活動,壯此行壯此舉,更讓體育專業(yè)精神融入群眾健身活動之中。專業(yè)和非專業(yè)的融為一體,既提高了群眾的參與熱情,也會激發(fā)運動員為國爭光的初心。體育是一種競技,但更是人類強壯體魄的愿望和天性。智強體強則國強,德智體全面發(fā)展,向來是人類自身生存發(fā)展的一種追求境界。

  記得那一次與冠軍們一道徒步行走,遷安人的喜歡氣氛比過年還要濃,無論老的少的,男的女的,是干部、學生還是農民,穿著各色的運動衣,排成一條條長龍,從灤河大橋出發(fā),急速地游走在山里的大路上和田間的小道上。我擔心自己的腳力不足,老想著在哪里走不動了,也就在哪里打住,但看看身旁,一位面目和說話聲調像趙麗容的老太太,一邊疾走著,一邊扭著身子對身后的女孩子喊,我就不信了,一天走百把里,在以前也是平著趟,總不比你們跳街舞那么費勁巴拉的。聽這話看那勁頭,我也就打消退堂的念頭,跟在在她身后快走起來。

  人太多,按照程序,第一段行程在一個山口上魚貫集中,一批一批放行。也許是為了留下影像鏡頭,市面上剛剛出現(xiàn)的無人攝像機像大蜻蜓一樣盤旋在低空,對著你,對著他,幾位體育冠軍們被招呼過來了,他們要帶路先行??可侥_的一側有十多個金發(fā)碧眼的外國女子,有一位很有些年紀,身邊還帶著小女兒或者孫女。還有幾位,則是扎著黑花頭巾的非洲青年人。

  第二段行程開始了,怎么又繞回到大路上,那里離我住的地方不遠,打住嗎,但依稀又一次看到大橋上遇到的老太太的身影,牙一咬。便從從路邊要了一瓶礦泉水,快步追了上去?;顒咏M織得很有板眼,隔一段路就有志愿者在指引路和分發(fā)礦泉水,道路一側是緩緩行駛的救護車,但沒有聽說誰暈倒的信息,個個都帶著笑容,有的傻傻地追隨著冠軍們,好像跟上他們的步伐,自己也成了冠軍。

  這次徒步走的冠軍是誰,沒有細打聽,打聽了也記不住名字。其實,就徒步走而言,每個人就是自己的冠軍。因為徒步走的終點在長城下,到得長城便是冠軍。據(jù)汪瑄先生的手記,參與第四屆徒步大會的體育健兒有奧運冠軍楊凌、宋妮娜、張湘祥、畢文靜、史冬鵬、武術冠軍柴云龍以及中國女藍第一人鄭海霞、男籃第一人孫明明等,還有來自日本、韓國和肯尼亞、埃塞俄比亞的朋友。他們除了參加萬人徒步走,還參加了各種主題研討會。第四屆活動的時間正值共和國建國70周年慶典在北京隆重舉行之后,氣氛格外濃烈。各地許多的徒步愛好者紛紛趕來。當天的參加人數(shù)達到一萬三千人。

  遷安的長城萬人徒步還會年復一年地不斷地舉行,如果有誰要詮釋“鐵遷安”的新內涵,人人都能參與其間的群眾康體活動,也會是遷安鐵打的記錄。

  觚竹底蘊

  遷安坐落燕山東部腹地,在《爾雅.釋地》里,被稱為與“北戶”、“西王母”和“日下”并列的“四荒”,而屈原在《離騷》中也曾發(fā)出過 “忽反顧以游目兮,將往觀乎四荒”的吟哦,但這畢竟是地理視野有局限的古人對遙遠的一種猜想和感慨。從世界地理版圖上看,中國的緯度范圍在北緯3.51度至53.33之間。北京的緯度是北緯39.56度,遷安的緯度是北緯40.03,都在40度的一條線上,只是遷安近海偏東一些。因此即便在古代,也不能完全以“四荒”視之,現(xiàn)在當然就更不能了。

  遠在商代,遷安地區(qū)已是一個低于公侯伯子男的六等小封國,也就是人們都知道的觚竹國或曰孤竹國。觚竹或曰孤竹的稱謂,自然與這里氣候曾經濕暖,長有竹子有關,但觚并不等于孤,最直白的理解,觚竹人的酒杯和酒器是用竹節(jié)做成的,后來音意混淆,觚竹國也就以孤竹國傳世了,一直到金代,這里改稱遷安。從大的歷史文明背景上看,觚竹是紅山文化的一翼,會是考古者今后的天堂。

  在那個時代,北方的某一地區(qū)能夠成為一方封國,僅有土地和人眾是不夠的,除了相對先進的武器和機動性如馬匹交通等等,主要是要有食物和食鹽來源,食物可葷可素,但食鹽,是一種人體不可或缺的戰(zhàn)略性物資。例如,人們長時間搞不清漢代以來的夜郎國為什么消亡,而其中一個明顯的原因,是貴州地區(qū)素來不產鹽,需要從川湘地區(qū)輸入,鹽路斷了,也就很難存在下去。觚竹國離海近一些,獲取食鹽不算太困難,又有善于經商的“商人”互通有無,這也是為什么觚竹國受封于商,而伯夷、叔齊向著“商人”說活 ,“恥食周粟 ”而絕食首陽山的一個原因?!蹲髠鳌防镉歇毜名}鐵之利的齊桓伐滅觚竹,那時的觚竹也稱令支或曰離支,也就歸入燕國,因此這里是燕趙之士的旺土。觚竹人騎得馬也種得桑,出有很多能征慣戰(zhàn)的將軍,諸如人們常提到的公孫瓚和東吳的韓當?shù)鹊取?/p>

  據(jù)說,遷安也有首陽山,正式的山名是嵐山,有夷齊廟。首陽山究竟在哪里,歷來眾說紛紜,有渭源蓮峰鎮(zhèn)說,有河南偃師說,甚至有山西永濟說。主張渭源說的更多一些。盡管東漢《說文解字》的作者傾向于遷安的遼西說,遷安的首陽山很有可能是一個附麗,那伯夷、叔齊既是觚竹國的極為重要的歷史人物,時人希望他們能夠魂歸故里,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伯夷、叔齊故事的內涵和外延是復雜的,拋開那些復雜的歷史背景不談,至少也使人們比較清晰地了解到遷安的久遠歷史,也能夠了解遷安人的執(zhí)著性格。

  遷安人比較直率,認準一件有價值的事,是非要做下去不可。這種植根于區(qū)域歷史文化土壤的性格,從他們堅持不懈地打造北方水城,和堅持不懈地開展長城萬人徒步活動里,都能看得出來。

  遷安人也很開朗,他們說,燕趙出慷慨悲歌之士,但遷安人更多壯歌,除了三國時代的公孫瓚和韓當,其實遷安大有文武雙全的人在,遠的不說,70多年前的楊十三就是一位需要推崇甚至值得大書特書的人物。

  楊十三確乎是一位最能體現(xiàn)現(xiàn)代遷安人風貌的抗日英雄和革命者。他是生于遷安的楊秀峰的堂叔,原名楊彥倫,投身抗戰(zhàn)后改名楊裕民,但在同輩中排行十三,因此又以楊十三名世。他生于1889年,目睹了晚清的腐敗,年紀輕輕就萌發(fā)了“工業(yè)救國”的思想,考入天津工藝學堂和直隸高等工專,首創(chuàng)了蘆葦造紙工藝。在辛亥革命中,他是遷安第一個剪掉辮子的人、五四運動中又冒著危險轉移愛國學生,而最能體現(xiàn)他反帝精神的是,1920年赴美半工半讀時發(fā)生的關于楊十三這個姓名的“風波”。一些信教的美國人因為忌諱十三這個數(shù)字,要求他更名,他斷然拒絕說,我是中國人,姓是祖宗給的,名是父母起的,為什么要改。

  1923年,楊十三學成歸國,在第一次國共合作中,同已經成為共產黨員的侄子楊秀峰一道辦起遷安的農民講習所,并且動用家產辦起了冀東第一所不收費的平民女子學校,公然掛出了“女子有才便是德”的橫匾。他從1929年開始擔任河北工學院教授,辦起了名為“瓊(窮)飯團”的學生食堂。

  從1930年起,他邁出走向革命道路第一步,有意掩護共產黨地下人員。1935年日本發(fā)動華北事變冀東淪陷?!捌咂呤伦儭北l(fā)后,在西安事變國共第二次合作的新形勢下,其全家老小都投入抗日地下活動,并在1938年3月開始投筆從戎,接著與李運昌、李楚離等共產黨人一起醞釀冀東武裝起義,并得到八路軍宋時輪、鄧華部的策應。他自勉以“孱弱之軀,誓必效死沙場,馬革裹尸,決不輾床帳作亡國奴也”。人說“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他卻說“秀才造反,堅持成功”。

  由于漢奸告密,天降暴雨,起義受挫,他輾轉到了平西齋堂,又進入黎城八路軍總部,1939年6月《新華日報.太行版》專門發(fā)表了社論《歡迎冀東抗日聯(lián)軍領袖楊老先生》。1939年7月21日,在反日寇圍剿的路上,胃部出血而犧牲,時年50歲。八路軍總部舉行了追悼會,重慶八路軍辦事處也舉行了追悼會。朱德的挽詞有“渤海毓雄,民族之杰;靄靄風儀,異質挺特”之語,毛主席的挽聯(lián)則是“國家在風雨飄搖之中,對我輩特增擔荷;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于先生猶見典型”。

  楊十三無疑是遷安的驕傲,見出了近代和現(xiàn)代“異質挺特”“ 猶見典型”的觚竹文化底蘊,這個底蘊一直傳承至今。

  然而遷安的文化底蘊不只來自歷史,也在當今,群眾性體育活動原本就是大文化,他們與網(wǎng)時讀書會的多項合作,更是意欲將文化的源頭活水更多引入遷安。在第四屆大會上,不僅延續(xù)了走走路讀讀書的活動,增加了兒童作家與小朋友的有關講座。還有其它公益講座和詩歌朗誦會,總主題是“我與祖國同行”。集體婚禮方隊也活躍在現(xiàn)場,萬人徒步進入社區(qū),都是顯著的亮點。

  長城精氣神

  萬人徒步的終點在長城腳下,也有一種“不到長城非好漢”的現(xiàn)實象征意義。遷安的長城很完整,從山下望去,走向蜿蜒,氣勢雄渾,與徒步來路上人流的巨龍相呼應,形成別樣的大氣象。長城似人流,人流似長城,加上隨風飄動的各色彩旗,真不知身在長城,還是長城在徒步的人流里。

  遷安的長城有自身的特點,尤其是號稱“天下第二關”的白羊峪長城,有一段雙水道的水長城。遷安的第三條較大的白羊河自北流來,鎖流在兩道水門內外,氣勢不讓京西居庸關的單道水長城。遷安還有大理石砌成的長城,足有3里長,大約是臨近的地方有大理石礦埋藏,因材施工而成。見過大青磚砌就的長城、石片壘起的長城、土夯的長城,何曾見過大理石長城。這無疑是萬里長城中的一個奇觀。

  也是因為白羊峪長城險要,當年日寇來犯,沒有直趨白羊峪,而是繞行密云的喜峰口,遭到29路軍大刀隊的痛擊。但遷安人并沒站在一旁,上文提到的楊十三就到處奔走,疾呼“有人出人有錢出錢”,還親自動員他在北京婦產科學校的女兒楊效昭組織支前救護隊,奔赴喜峰口前線。楊效昭和她的兄弟后來也成了出色的八路軍戰(zhàn)士。

  遷安長城如今又迎來了萬人徒步大會,這長城又成為激發(fā)人們自我解放,走向更大天地的終點和起點。長城在這里再次見證中國人向前疾走的矯健步伐,這又是一種何等的時代變化??粗@樣的場面,我不禁想起人們常講的精氣神,也想起那一年有人隨意給我的一個考題:咱中國人愛講精氣神,那你說說,什么是精氣神。對于這道頗有些形而上的考題,我一時不能作答,但面對著蜿蜒的長城和不斷移動的徒步人流,似乎有了一點悟。

  我想,精氣神在國學通俗概念里,既有形而上的精神向往,也有形而下的狀形和狀物的創(chuàng)造和思索,是形而上和形而下的一統(tǒng)。精也即精華,當有內容的物質性,而眼前的長城就是靠著磚石泥土乃至大理石壘成的精華工程。氣則是物質結構所帶來的一種外溢的氣場與氣氛,似乎具有文化形式的外顯性,而這也是我們向往長城走向長城的的一個理由。神則是思維與物質相互感應融匯的聚焦,能在自身能力的發(fā)展中顯出一種無以倫比的超拔。長城前的這些斷續(xù)想法不一定準確,但在萬人徒步的長城行里,明顯地有著一種感悟的快樂。

  也是的,這場以長城為終點的萬人徒步行,不僅使更多的人體驗了通常體育健身的欣喜,體味了“不到長城非好漢”的豪情,也增添了遷安長城精氣神,包括那世居長城腳下的遷安人的堅忍不拔的精氣神。

 ?。T并:《經濟日報》原總編輯,副部級。中國作協(xié)會員、高級編輯;國家有貢獻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原中國企業(yè)聯(lián)合會、中國企業(yè)家協(xié)會執(zhí)行副會長,中國經濟報刊協(xié)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