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環(huán)保節(jié)能

瑞典99%的垃圾回收利用率是怎么做到的?

來源:環(huán)保節(jié)能網
時間:2019-04-21 09:12:50
熱度:

瑞典99%的垃圾回收利用率是怎么做到的?固廢網訊:導讀:當全球很多國家在為“垃圾圍城”頭疼不已時,身處北歐的瑞典不僅實現了高達99%的資源回收和焚燒供能比率,甚至還出現了進口垃圾的

固廢網訊:導讀:當全球很多國家在為“垃圾圍城”頭疼不已時,身處北歐的瑞典不僅實現了高達99%的資源回收和焚燒供能比率,甚至還出現了進口垃圾的“怪象”。毋庸置疑,在減少環(huán)境污染和可再生資源利用的問題上,垃圾分類是必不可少的基礎工程。那么瑞典在垃圾的分類、回收和處理上,都有哪些“絕技”呢?

在瑞典,分類垃圾箱上形狀不同的投擲口,可以幫助民眾減少扔錯垃圾的概率。

當全球很多國家在為“垃圾圍城”頭疼不已時,身處北歐的瑞典不僅實現了高達99%的資源回收和焚燒供能比率,甚至還出現了進口垃圾的“怪象”。毋庸置疑,在減少環(huán)境污染和利用可再生資源的問題上,垃圾分類是必不可少的基礎工程。那么瑞典在垃圾的分類、回收和處理上,都有哪些“絕技”呢?

枯枝落葉都要統一回收處理

從踏入瑞典的那一刻起,垃圾分類便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容忽視的組成部分。相比日本,這個國家在垃圾分類的精細化程度上有過之而無不及,稍有疏忽,等待你的可能就是警察送來的罰單。

瑞典的垃圾分類細化到什么程度?從我們最熟悉的紙類和瓶子上就可見一斑:光紙類就分為報紙、雜志、牛奶盒、披薩盒等若干項。食品包裝和信封一旦沾上油漬、血跡或者膠水,便不再屬于“紙類”,必須放在可燃性家庭垃圾中丟棄。塑料瓶不同于其他塑料制品,必須單獨丟棄;連玻璃瓶也要細分為有色和無色兩種……

如此看來,要在瑞典學會怎么丟垃圾絕非易事,所幸每個小區(qū)的垃圾房和街區(qū)的大型垃圾站內都會張貼分類垃圾箱的具體說明,同時配有文字和圖片,方便初來乍到者按圖索驥。

有意思的是,在瑞典就連落葉泥土砂石等非傳統意義上的垃圾也不能隨意丟棄,甚至連自行堆肥也不行。清掃花園后產生的垃圾必須裝在專門的袋子內送至回收中心,由政府對枯枝殘葉統一回收處理,再作為花土進行售賣。于是每到春秋兩季,總能看到當地民眾在回收站前排起長龍——秋天扔枯葉,春天買花土。

經歷一代人努力,分類意識終養(yǎng)成

與所有在垃圾分類方面走在前列的國家一樣,瑞典自上世紀80年代起推行垃圾分類后,也經歷了一個十分艱難的起步過程。

剛開始的幾年,沒有垃圾分類習慣的瑞典家庭依然將各種垃圾一股腦兒扔進垃圾箱內,為此政府不得不安排監(jiān)督員在各個社區(qū)的垃圾站前“站崗”監(jiān)督,對不按規(guī)定丟棄垃圾的行為進行處罰。然而,治標不治本的懲戒性措施不僅收效甚微,而且對于提高民眾垃圾分類意識的作用十分有限。

文匯2.jpg

▲一位瑞典小姑娘正在把垃圾裝入分類垃圾箱中。

瑞典政府很快意識到,要從根本上解決難題,必須從兒童時期開始培養(yǎng)垃圾分類意識,從學前教育階段就普及垃圾分類的知識。這一舉措無疑是明智的。孩子們在學校聆聽老師有關垃圾分類的講解后,不但“從我做起”,還會監(jiān)督家長執(zhí)行相關規(guī)定。就這樣,在經歷了一代人的時間,垃圾分類在今天的瑞典已經成為一種傳統,就連牙牙學語的孩童都知道要將喝完的牛奶盒子先沖洗,再扔進垃圾桶。

值得一提的是,瑞典政府在培養(yǎng)移民和游客的垃圾分類意識上同樣不遺余力。

在首都斯德哥爾摩和其他大中小城市,專為移民和在當地長期定居的外國人開設的語言課程中,就包含參觀垃圾回收和處理系統的內容。此外,在瑞典街頭,還常常能看到入口形狀不一的大箱子——這是專為游客準備的垃圾箱,設計巧妙的投擲口大大提高了對分類不甚明了的游客亂扔垃圾的難度,例如用于收集飲料瓶的垃圾桶的投擲口是圓孔形的,而用于收集紙盒和其他印刷品的垃圾箱的投擲口則是信封狀的。

在垃圾分類與回收鏈條中,超市也扮演著不容小覷的作用。同德國等其他歐洲國家一樣,瑞典也實施“押金”制度:消費者在購買瓶裝飲料時須支付一定數額的押金,待喝完飲料后將易拉罐或塑料瓶投入自動回收機后,機器就會自動吐出收據,消費者可憑收據前往收銀臺兌換現金,或抵扣在超市內的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