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能源汽車

【聚焦】新能源車:“粗暴補貼”不如變成“良性引導”

來源:新能源汽車網
時間:2016-09-29 10:02:21
熱度:

【聚焦】新能源車:“粗暴補貼”不如變成“良性引導”   歷時9個多月的新能源汽車“騙補”調查終于有了結果。  5家典型的“騙補”企業(yè)

   歷時9個多月的新能源汽車“騙補”調查終于有了結果。

  5家典型的“騙補”企業(yè)上了財政部的點名通報(9月8日發(fā)布的《關于地方預決算公開和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專項檢查的通報》):蘇州吉姆西客車制造有限公司、金龍聯(lián)合汽車工業(yè)(蘇州)有限公司、深圳市五洲龍汽車有限公司、奇瑞萬達貴州客車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少林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共涉及新能源汽車補貼金額10.1億元。

  這讓補貼力度正在不斷收緊的新能源汽車產業(yè)似乎走到了一個分水嶺。這5家騙補企業(yè)將要面臨的懲罰是,取消補貼資格,從工程車推薦目錄中除名,并對補貼款予以追回。

  此外,近日還有一份“國內新能源汽車制造企業(yè)騙補和違規(guī)謀補匯總表”流出,吉利、力帆、天津比亞迪、江淮等眾多主流企業(yè)赫然在列。

  一位接近新能源汽車行業(yè)的人士告訴鈦媒體,新能源汽車生產過程當中“左手倒右手”,拿著名額去領補貼款的現(xiàn)象早已有之,而從財政部的調查公告中也能讀出,五家被點名處理的車企只不過是冰山一角。

  火熱的新能源汽車行業(yè)依然是“看上去很美”,騙補事件正在加快各地方政府的補貼“滑坡”。

  “電動”汽車為何高度依賴補貼?

  新能源汽車火熱的背景之一,是呼聲最高的環(huán)保和能源戰(zhàn)略。煤炭資源是中國使用的主要能源,而國土資源部于2014年重新厘定我國煤炭資源總量是5.9萬億噸,是內燃機所需燃油總量的10幾倍。

  因此發(fā)展新能源汽車一直被認為“百利無一害”,除了可以控制大氣污染源,減少城市有害氣體排放,還能提升煤炭資源的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結構。

  但值得注意的是,從環(huán)保層面來講,從燃油到燃煤,并不簡單的是能源轉換,而是整個能源供應體系的轉型。燃油汽車的排放評估與電動為主的新能源汽車相對比之下,后者應該從煤炭提煉技術、排放標準、電池工藝、電池回收效率等整個產業(yè)鏈條進行綜合評估。

  因此,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yè)對純電動汽車的市場推動策略,是值得商榷的;其次,現(xiàn)有能源技術并不成熟,這也讓“電動”為主的新能源汽車,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消費者的出行需求——沒有消費者買單、自然沒有銷售來驅動生產,導致了能源汽車無法規(guī)?;a、對補貼高度依賴的局面。

  而不愿依賴補貼政策搭建粗放生產鏈條的車企,則紛紛將產品規(guī)劃投射在了插電混動汽車上,以上海為例,購買混動汽車既可以享有國家補貼,又可以免費拿到通行牌照,但實際的結果卻是,購買混動汽車之后,由于充電設施匱乏,最后又都淪為了燃油汽車,與國家出臺補貼政策,推動環(huán)保能源的初衷背道而馳。

  市場策略的誤判

  民眾發(fā)展新能源汽車的愿景,是出于對清潔能源的期待和國家能源戰(zhàn)略的支持,即使要給新能源汽車補貼,也應該考慮補貼補貼投放的市場效果和策略。

  上汽集團一位內部人士向鈦媒體記者表示,

  早期發(fā)展新能源汽車產業(yè),價格補貼確實有一定的必要性,僅一輛汽車的電池成本就在十幾萬,如果沒有補貼,很長一段時間內新能源將難以走進普通消費市場。

  按照2013~2015年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客車補貼標準按車長劃分。以最高標準的純電動客車為例,“6~8米補貼30萬元,8~10米補貼40萬元,10米以上補貼50萬元”。各地補貼標準基本按照與國家1:1配比。按照該標準,6~8米客車可以從央地兩級拿到高達60萬元的補貼!

  直接針對消費端的補貼,迅速引發(fā)了騙補現(xiàn)象。一些汽車廠商為了快速推出新車,獲取補貼名額,不惜通過少裝電池來減少成本,縮短研發(fā)和制造流程;而技術尚不成熟的企業(yè),更是通過虛報銷量、偽造行駛證等資質文件,以及出售給關聯(lián)企業(yè)后導致大量汽車閑置,來騙取國家補貼。

   首頁   下一頁   上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