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能源汽車

巨虧12億,消費者持幣觀望,“沖著華為買問界”或成歷史

來源:新能源汽車網
時間:2023-07-21 10:16:12
熱度:

巨虧12億,消費者持幣觀望,“沖著華為買問界”或成歷史偌大一個華為也難以扶起問界,“華為造車”或者說“問界汽車”前路在哪,人們依然看不清方向。中國的高科技或互聯(lián)網公司,如華為、百度

偌大一個華為也難以扶起問界,“華為造車”或者說“問界汽車”前路在哪,人們依然看不清方向。中國的高科技或互聯(lián)網公司,如華為、百度、小米等,真的只有造車一條路可走嗎?

7月15日,賽力斯( 601127)發(fā)布預虧公告:預計2023 年半年度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139,000 萬元到-125,000 萬元。

針對虧損的原因,賽力斯給出了這樣的解釋:

第一季度汽車行業(yè)的促銷導致用戶觀望情緒,用戶對 M5 智駕版將在第二季度發(fā)布的預期,對現有車型的銷售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上半年公司銷量未達預期。同時,公司在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領域保持高研發(fā)投入,并持續(xù)引進研發(fā)、技術人才,研發(fā)費用較上年同期增加。

那么,到底應該怎么看賽力斯的這個預虧公告呢?

銷量下滑 新車上市后并未改善

公開信息顯示,問界品牌當前共兩款車型在售,分別是問界M5和M7,2023年1-6月銷量僅為25761輛,1-6月分別為4475輛、3505輛、3679輛、4585輛、5629輛和5668輛,均未超過6000輛。上半年累計銷量盡管同比增長19.37%,但去年上半年問界僅一款車型在售,今年則是兩款;其二,19.37%的增長水平,遠低于頭部企業(yè)。根據中汽協(xié)數據,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yè)集團銷量合計為318.3萬輛,同比增長58.8%,占新能源汽車銷售總量的85%,高于上年同期7.9個百分點。

根據賽力斯的解釋,問界今年上半年銷量未達預期,原因是因為一季度降價消費者觀望,以及賽力斯產品切換,這兩個解釋顯然站不住腳。

原因其實很簡單,頭部企業(yè)平均同比增長58.8%,他們絕大部分都沒有華為背書,但他們面臨了同樣的問題:一季度的價格戰(zhàn)。但這些品牌的消費者并沒有選擇觀望,而是瘋狂下單。那么,問界銷量不及預期恐怕就怪不得“降價”這個問題了。

其二,關于產品切換的問題,即問界M5智駕版今年4月份就上市了,主要變化在于搭載了華為ADS 2.0系統(tǒng)。從銷量來看,今年5-6兩個月確實有所上升,但5月環(huán)比僅增長了20%,6月環(huán)比僅微增0.6%,增速到第二個月就大大放緩。

但問題是,去年同期問界僅一款車型在售,也即M5,今年則擴充到了兩款:M5和M7。M5是有改款新車沒錯,但M7也是上市僅半年的新車,它的銷量去哪了呢?

根據公開資料,問界M7 2022年7月上市至今正好一年,累計銷量僅為25215輛,月均銷量僅2000臺的水平。理想L7被認為是問界M7的競品,其今年6月的銷量是13107輛,2023年累計銷量為42414輛。有華為背書的問界遠不如自生長的理想,其背后緣由值得人們思考。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讓問界品牌的銷量開始陷入低迷的呢?

問界到底是誰的問界?

要搞清這個問題,恐怕要回到一個核心的點上:品牌定位問題。

和蔚來、理想、小鵬等“獨立自主”的企業(yè)不同,問界嚴重依賴于華為。

在問界新車發(fā)布會上,唱主角的從來都不是問界的人,而是華為常務董事、華為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即便是賽力斯母公司金康集團董事長張興海,基本也是給余承東做陪襯,上場講話和余承東講話時間極其不對稱。在日常的輿論場中,人們每次聽到問界的信息,基本來自余承東而不是問界自己。

產品方面,問界M5、M7兩款車,除了搭載了華為智駕系統(tǒng)算是一個亮點之外,在核心的動力電池、三電技術領域,人們不認為它們是市場領先者。并且,華為智駕系統(tǒng)在業(yè)內也沒有形成壓倒性優(yōu)勢,特斯拉、小鵬、蔚來等都有類似的系統(tǒng),甚至技術上還領先于華為智駕系統(tǒng)。

一直以來,問界之所以在2022年異軍突起,原因全在于華為的參與。最核心的原因恐怕是華為“代國受過”受到西方制裁。國內消費者為了表示支持華為,支持自己的國家,開始瘋狂購買華為的產品?!百I華為”“捧華為”成為國人潮流。

媒體報道顯示,2021年問界AITO首次發(fā)布時,外界盛傳問界研發(fā)團隊都是華為的人,并且產品按照華為的要求來做。并且問界這個品牌本身,就是為華為而設。對金康集團來說,已經在賽力斯品牌上與華為進行了合作,如果不是為了華為“造車”,沒有必要要再搞一個新品牌。由此,一時間,“沖著華為買問界”成為了許多消費者說不清道不明的選擇。

但顯然,從正常的品牌發(fā)展角度來看,“沖著華為買問界”不可持續(xù)。如果要走向更加具有普世價值觀的市場,問界必須厘清自己的身份:到底它是金康賽力斯的問界,還是華為的問界?

今年3月,定位上一直“不明不白”的問界品牌準備挑明方向,大打“華為”牌。當時,出售問界汽車的華為門店,都張貼好了帶有“HUAWEI問界”字樣的LOGO。但最終這個行為被緊急叫停。據媒體報道,今年3月31日,華為任正非再次發(fā)表內部信,再次重申華為“不造車”。緊接著,第二天,“HUAWEI問界”的品牌字樣就從華為門店里下架。這件事成為了問界品牌發(fā)展的轉折點。

事實上,與華為智駕合作的品牌遠不止問界一個,但對華為言聽計從百依百順的,基本只有問界一家。

問界這種嚴重“依附”的情況起初看起來很美好,但時間長了,人們終于認識到問界品牌的“依附”現狀,由此本能地從心理上產生拒絕。最突出的“反擊”案例來自上汽集團的“靈魂論”。

2021年6月,上汽集團股東大會上,當被問到是否會在自動駕駛方面與華為合作時,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表示:這相當于把靈魂給了別人,自己只剩軀干,上汽不會做這樣的事。

陳虹的這一描述顯然并非針對華為和問界的合作而去,但這種形象的描述,最終幫助眾多消費者認識到自己的盲目購買行為,認清了華為和問界合作的“本質”,“沖著華為買問界”的盲目行為由此戛然而止。

寫在最后:

恐怕,問界的“難”才剛剛開始。

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汽車品牌,在幾乎百分百依賴別人的情況下,成長為一個偉大的品牌的。即便汽車制造能力強大如麥格納集團,也不敢親自下場做自己的品牌。

華為另一個重要的合作伙伴,同時也是麥格納的合資伙伴——北汽極狐,如今就面臨同樣的品牌困境:制造在麥格納,“靈魂”在華為,極狐到底是誰呢?

同樣,問界面臨一樣的關于“定位”的問題。長遠來看,無論是華為,還是問界自己,不解決這個問題,問界就很難成為市場的佼佼者。

       原文標題 : 巨虧12億 消費者持幣觀望 “沖著華為買問界”或成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