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能源汽車

合資新能源:要么大降價,要么被遺忘

來源:新能源汽車網(wǎng)
時間:2023-07-13 18:15:13
熱度:

合資新能源:要么大降價,要么被遺忘合資品牌在燃油車時代有多輝煌,在新能源時代就有多心寒。這不,短短四天內(nèi),已經(jīng)有兩家合資品牌新能源官宣降價;先是上汽大眾ID.3大降價4.3萬,緊接

合資品牌在燃油車時代有多輝煌,在新能源時代就有多心寒。

這不,短短四天內(nèi),已經(jīng)有兩家合資品牌新能源官宣降價;先是上汽大眾ID.3大降價4.3萬,緊接著,一汽大眾ID家族更是優(yōu)惠3.8到8.7萬不等,還有至高7000元置換補貼,至高9000 ID.點券,而就在昨天,凱迪拉克也正式官宣,全系車型降價6萬元,權(quán)益包變成選配,起售價從43.97降到37.97萬元起。

看到這陣仗,有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就以為,合資電動車這波是要效仿三月份東風(fēng)雪鐵龍的操作,想要掀起新一輪新能源價格戰(zhàn)?

但是我想問,特斯拉比亞迪們都降價半年了,合資現(xiàn)在才出手是不是有點為時已晚?

要知道,大眾ID家族作為合資陣營中電動化轉(zhuǎn)型最為積極的勢力,今年1-6月整個家族5款車型累計銷量也只有48147輛;而凱迪拉克銳歌雖然是一眾豪華品牌油改電中為數(shù)不多的純電平臺專屬車型,但是也已經(jīng)接連三個月月銷不足百輛……

就二者眼下這三瓜兩棗,別說掀起價格戰(zhàn),能否刺激自己的銷量都是個問題。

其實,在大眾和凱迪拉克之前,合資電動車降價的已經(jīng)有過許多鮮活的案例。

在豪華品牌陣營,40.5萬起售的寶馬iX3終端大降10萬,再加上寶馬品牌的加持,才好不容易拼出個月銷三千多左右的銷量。47.8萬起售的奔馳EQE,終端降價10萬近三個月月均也只有六百多輛。

在主流合資陣營,福特電馬今年三四月份清庫限時優(yōu)惠四萬,原本4月截止的優(yōu)惠一再延遲到五月底,然而銷量依舊凍結(jié)在了兩三百輛一動不動;豐田bZ4X從今年二月開始大降六萬,如今銷量好不容易慢慢爬上了月銷千輛水平。

所以,參考前者,大眾ID家族這次官降最終可以帶來的單車增量,能否破千還很懸;至于凱迪拉克這6萬塊的優(yōu)惠相比奔馳寶馬的力度明顯不足,再加上此前兩位數(shù)的寒心月銷量,對銷量的刺激作用估計可以忽略不計。

雖然不排除會有合資車企跟進降價,但是想掀起價格戰(zhàn)不太可能,畢竟乘聯(lián)會數(shù)據(jù)顯示,6月合資品牌新能源車份額4.8%,而且還同比下降1.2個百分點,相比自主自主品牌新能源車69%的零售份額,根本無法構(gòu)成威脅。

合資品牌不得不接受一個殘酷的現(xiàn)實就是,新能源車市場的價格正在由中國品牌重塑,而他們只有跟隨的份,無法定義。

看到這里,難免會有些舊時代合資的死忠粉會說,這是在硬吹自主品牌,合資怎么就不能定義新能源市場?銷量就代表一切嗎?

即使咱們放下銷量不談,在當(dāng)下這個新能源車市場,合資車企舊有的品牌力和產(chǎn)品力體系早就被擊碎了。

你看品牌力,一年前,奧迪貼出了“奧迪也有純電新能源”、半年前,網(wǎng)友買了一臺奔馳電動車被特斯拉銷售嘲諷引起全網(wǎng)熱議,前些天,豐田也掛除了“我們也有純電動”……甚至有媒體給合資電動車貼少了“雜牌電動車”的標(biāo)簽。

看到這些你就明白,如今在新能源市場合資品牌的認(rèn)知度是有多么卑微。

看產(chǎn)品力,在新能源時代,合資品牌除了燃油車時代引以為豪的底盤調(diào)教功力尚可稱道外,在智能硬件、軟件和三電等新的核心競爭力可以說是乏善可陳,像是這次相繼降價的銳歌和大眾ID家族,無一例外都因為車機軟件問題遭遇車主的激烈聲討,更有甚者像是奔馳EQC那樣的“純正油改電”車型還因為三電系統(tǒng)缺陷發(fā)生過大規(guī)模召回。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的上海車展上,一眾德系美系日系合資品牌高管集體圍觀自主品牌新能源車時驚嘆的神情,已經(jīng)十分生動地說明了二者之間的差距。

雖然稱之為“雜牌電動車”難免有失偏頗,但是合資電動車產(chǎn)品力拉胯的真相確實已經(jīng)在中國消費者眼前展露無遺,縱使他們?nèi)匀挥幸欢ǖ钠放菩?yīng),但也只是屬于燃油車時代的榮光。過去它們賴以生存的市場環(huán)境完全變了,就像熱帶動物遭遇了冰河時代,如果不快速進化出新變種來適應(yīng)環(huán)境,早晚會導(dǎo)向滅絕。

所以,在合資電動車進化出新的變種之前,降價雖然并不能根本解決問題,但是起碼還能幫助品牌在中國市場保持一定的存在感,以免在成熟的新產(chǎn)品來臨前就被消費者遺忘。

最后,有一個十分典型的反面教材值得分享,就是前不久,起亞某高管曾大放厥詞:

“我(起亞)今年一季度全球掙了21億美金,貼得起中國市場,你本土企業(yè)有這些資金實力玩?你先燒死了,我后面再等著進來搶市場也可以。讓敵人先去試傷好了,我兜里都是錢,都是技術(shù),我又沒有放棄這個市場,在合適的時間進來收拾你們也是一種策略”。

這話聽起來好像有點道理,但是真的等到中國新能源市場撕殺到滲透率70%甚至80%的時候,還有誰會記得那個已經(jīng)淡出中國市場已久,毫無存在感的品牌呢?

所以說,在被中國品牌定義的新能源時代,懷有起亞相似想法的車企,如果不懸崖勒馬,最終只有告別中國市場的份。

       原文標(biāo)題 : 合資新能源:要么大降價,要么被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