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能源汽車

被逼到墻角的奧迪,向中國求助

來源:新能源汽車網(wǎng)
時間:2023-07-13 14:16:08
熱度:

被逼到墻角的奧迪,向中國求助本文來源:智車科技首席執(zhí)行官馬庫斯·杜斯曼(Markus Duesmann)被免職的消息剛過去不久,奧迪再上行業(yè)熱門。這一次因為德國《汽車

本文來源:智車科技

首席執(zhí)行官馬庫斯·杜斯曼(Markus Duesmann)被免職的消息剛過去不久,奧迪再上行業(yè)熱門。這一次因為德國《汽車周刊》(《Automobilwoche》)的一則報道:

奧迪正在考慮直接從中國車企購買一個電動平臺的授權(quán),以縮短其新車的開發(fā)時間。

報道稱,大眾集團首席執(zhí)行官奧利弗·布魯姆(Oliver Blume)已經(jīng)批準了該項目。奧迪監(jiān)事會可能會在近日召開特別會議,討論此事。

目前,德國奧迪對外回應說并不知道此計劃。然而,一位未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稱,奧迪已經(jīng)與多家中國制造商進行了談判。

在電動化的道路上,被逼到墻角后,這是奧迪尋求破局的又一重要舉措。

01

被逼到墻角的奧迪

難掩尷尬

近十年來,電動化大潮席卷全球,世界各大汽車集團的電動化改革均在提速,然而作為一線豪華品牌,“BBA”成員之一的奧迪處境略顯尷尬。

過去三年,奧迪全球銷量分別為169萬輛、168萬輛、161萬輛。中國市場的銷量則分別為72.62萬輛、70.13萬輛、63.55萬輛,均呈現(xiàn)逐年下降趨勢。進入2023年,雖然奧迪的全球銷量同比反彈8%,但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卻下跌了15.6%,只有13.64萬輛。

在純電動車領域,奧迪的賬面更加不好看。

今年一季度,奧迪純電動汽車銷量約為3.5萬輛,奔馳約為5.2萬輛,寶馬則約6.5萬輛。有數(shù)據(jù)顯示,奧迪在5月份只賣出了大約2800臺新能源車

顯而易見,不管是整體銷量,還是純電車銷量,奧迪都明顯落后于曾經(jīng)并駕齊驅(qū)的兩位兄弟,是BBA中的“后進生”。

為了重整旗鼓,跟上電動化的潮流,奧迪采取了多項舉措。

02

“換帥”,

打響翻盤戰(zhàn)的第一槍

時間回到2019年,等了兩年,奧迪終于等到他千挑萬選的CEO——馬庫斯·杜斯曼(Markus Duesmann)。奧迪上下翹首以待,等待著杜斯曼將奧迪帶上電動化發(fā)展的正軌。

然而,短短3年后,杜斯曼身上的光環(huán)就消失了。2023年6月29日,馬庫斯·杜斯曼被免職,即將接替他的是大眾汽車集團產(chǎn)品與戰(zhàn)略主管Gernot Döllner,任命將于2023年9月1日生效。

這也意味著杜斯曼在奧迪描繪的偉大藍圖徹徹底底宣告挫敗。

實際上,杜斯曼的離開早有征兆。

自2020年4月1日杜斯曼正式接手以來,奧迪銷量持續(xù)低迷。奔馳和寶馬過去三年內(nèi)全球銷量從未跌破200萬輛關口,奧迪卻僅有對手六成。對于這樣的結(jié)果,奧迪的高管們大多覺得沮喪。

除此之外,奧迪在技術創(chuàng)新上也沒有跟上行業(yè)變革的步伐。由杜斯曼擔任監(jiān)事會主席的集團軟件子公司CARIAD多次傳出招不滿工程師和軟件交付困難等負面新聞。大眾汽車集團CEO奧博穆(Oliver Blume)對CARIAD團隊的無能非常憤怒,給管理人員來了個大換血。

杜斯曼原本想通過奧迪自動駕駛領域的成果帶動大眾在智能化產(chǎn)業(yè)領域的發(fā)展,沒能如愿。軟件研發(fā)沒有帶給奧迪實際改善,反而導致部分關鍵車型如奧迪Q6 e-tron的發(fā)布推遲。

這些不盡人意的結(jié)果都讓杜斯曼成為眾矢之的。

杜斯曼被宣布“下課”前一周,奧博穆(Oliver Blume)破天荒公開指責了杜斯曼領導的奧迪品牌,認為“奧迪在創(chuàng)新方面進展緩慢是一個令人擔憂的關鍵問題,尤其是在電動化方面。”

激烈的行業(yè)競爭,已經(jīng)容不得奧迪再猶豫,奧迪用“換帥”,打響翻盤戰(zhàn)的第一槍。

03丟掉面子,求助中國

今年4月舉辦的上海車展中,奧博穆帶來了陣容龐大的管理團隊前來中國宣傳、觀摩。這也是奧迪首次以純電動產(chǎn)品陣容亮相,高管們不遺余力地宣傳自家新車型。

此前,奧博穆還坦言,“大眾集團的業(yè)務高度依賴中國,但目前純電動汽車產(chǎn)品線在中國市場不具競爭力”。考慮到德國人的表達習慣,這番表態(tài)充分說明奧迪已經(jīng)意識到中國新崛起的造車企業(yè)實力強大。

單從電動平臺角度分析,自2019年宣布電動化戰(zhàn)略到現(xiàn)在,奧迪一直沒有自己專屬的電動平臺,而是采用大眾品牌的四個電動車平臺造四種不同的電動車車型。

這四個平臺分別是J1高性能電動平臺、MEB平臺、MLBevo平臺、和PPE平臺。此外,奧迪還宣布將從2026年開始推出新的可擴展系統(tǒng)平臺(SSP)架構(gòu)。

看起來,奧迪有多個成熟的純電平臺供其使用,實際上并非如此。

高性能電動平臺J1由保時捷品牌改進開發(fā),本質(zhì)上是一個過渡平臺;MEB平臺是大眾集團的電動車專用造車平臺,用來打造奧迪入門級車型;MLBevo平臺上生產(chǎn)的純電車型便是我們口中的“油改電”車型,上市后遭到眾多批評。

總結(jié)一下,除了還沒影兒的SSP,目前奧迪能用的只有PPE平臺,但PPE的國內(nèi)工廠要預計2024年底才能完工開啟量產(chǎn)。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國內(nèi)品牌的新能源高端豪華車型越來越多,除了新勢力,中國的自主車企也在培育自己的高端品牌,比如比亞迪的仰望、東風的嵐圖、廣汽的埃安等等,奧迪再不尋求外援,在新能源領域恐怕真的要被擠到邊緣了。

時間真的是最會設置反轉(zhuǎn)的小說寫手。40年前,大眾來到中國,教我們造車,40年后,輪到我們做師傅了。

04哪家中國企業(yè)能吃下奧迪的餅?

面臨著降低電動汽車成本的壓力的奧迪,從中國車企購買電動平臺或許有助于其解一解燃眉之急。那么,操作性如何?哪家中國企業(yè)可以吃下大佬給的餅呢?

國內(nèi)電車比較有名的平臺有比亞迪-e平臺3.0、廣汽-AEP 3.0、上汽-星云平臺、吉利-SEA浩瀚平臺、小鵬-扶搖、蔚來-NT平臺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新能源汽車產(chǎn)品。這里我們來淺淺分析一下。

首先是吉利-SEA浩瀚平臺:SEA浩瀚平臺由吉利和沃爾沃聯(lián)合研發(fā),是目前全球涉及最廣的純電架構(gòu),SEA電動汽車平臺首次亮相,吉利便表示希望將其作為開源解決方案提供給其他原始設備制造商。目前吉利正在和沃爾沃、集度等進行合作。

比亞迪-e平臺3.0:比亞迪e平臺3.0是國內(nèi)整車制造銷量最高的電氣化平臺,也是基于全球標準開發(fā)的專屬純電平臺,能滿足A級到D級車的開發(fā)要求。比亞迪還為其第三方業(yè)務建立了FinDreams品牌,這將使其能夠向其他原始設備制造商提供電力驅(qū)動器和電池。不過,目前它已在與奔馳聯(lián)合打造的騰勢上進行使用。

MSP-上汽星云純電平臺:上汽星云平臺和上汽奧迪同歸屬于上汽,奧迪接洽起來可能更加順利。

這幾個平臺都有望和奧迪達成合作,但過程中也都面臨著各自的難題。

從4月,大眾CEO帶著豪華團隊陣容亮相上海車展,到6月宣布換下杜斯曼,承認在中國市場的弱勢,再到如今傳出購買中國電動平臺的消息……奧迪的這一系列變革和舉措,讓人們看到了他們在華加速電動化轉(zhuǎn)型的決心。

那么一套組合拳下來,奧迪真能迎來破局嗎?我們且行且看。

       原文標題 : 被逼到墻角的奧迪,向中國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