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能源汽車

從“黑馬”到“卷王”,賽力斯跳級入局

來源:新能源汽車網
時間:2023-03-03 18:13:09
熱度:

從“黑馬”到“卷王”,賽力斯跳級入局采寫/萬天南、馬如流編輯/陳紀英數據和事實是對謠傳最有力的修正和打臉。當賽力斯與華為“鬧掰”的小道消息不脛而走時,兩條好信息對其迎面痛擊。一是華

采寫/萬天南、馬如流

編輯/陳紀英

數據和事實是對謠傳最有力的修正和打臉。

當賽力斯與華為“鬧掰”的小道消息不脛而走時,兩條好信息對其迎面痛擊。

一是華為與賽力斯繼續(xù)加強合作。

2月25日,在賽力斯集團董事長(創(chuàng)始人)張興海和華為常務董事、消費者 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CEO 余承東,以及重慶市政府領導的見證之下,雙方簽署深化合作協議,定下2026年新能汽車產銷100 萬輛目標;

同時,雙方計劃推出全新平臺,2023年發(fā)布的首款旗艦車型,將搭載高階智能駕駛系統,后續(xù)還將陸續(xù)推出多款全新車型。

二是賽力斯剛剛出爐的銷量成績單。2月份,賽力斯新能源汽車銷量達6577輛,同比增長103.69%,是新能源汽車大盤增速的兩倍有余。

兩條消息指向了一個事實——開放協作的賽力斯模式已造就了“當下成績好,未來可持續(xù)”的發(fā)展態(tài)勢。

隨著汽車智能化浪奔浪流,汽車行業(yè)和科技公司的深度融合,呈現燎原之勢,在美國,奔馳與Google剛剛攜手,聯合開發(fā)新一代車載導航系統——與華為一樣,谷歌也多次強調不造車。

而相比谷歌和奔馳等玩家的后發(fā)后至,已經跑通模式的賽力斯和華為,無疑是先行先試先成的“種火者”。

縱觀整個新能源汽車賽道,有兩個模式大行其道——第一類是相對傲嬌的封閉模式主導,或者僅僅小幅度開放。

第二類則以開放的賽力斯模式最為典型,內外協同,各取所長,進而輸出最優(yōu)的終端產品。

從看不懂到追不上,一度備受爭議的開放模式,卻讓賽力斯脫穎而出,成為行業(yè)黑馬,首年銷量就已超過蔚小理三家首年銷量之和,2023年的開年增速,又讓賽力斯升級為了行業(yè)“卷王”。

開場驚艷的2023年,新能源汽車繼續(xù)爆發(fā),中汽協預測總銷量有望超過900萬輛,同比增長35%,滲透率將達到32.6%。

盤子越來越大,競爭越來越卷,到底是傲嬌封閉有前景,還是協同開放占C位?賽力斯已經給出了參考答案。

“卷王”賽力斯的逆襲

賽力斯和華為的“鬧掰”謠言如此甚囂塵上,一是因為賽力斯模式脫穎而出,使得AITO問界系列成為行業(yè)黑馬。二是因為汽車行業(yè)戰(zhàn)略地位重要——通常會占到一個國家制造業(yè)的三分之一,一個國家GDP的10%以及全社會零售總額的10%。

正因為盤子可觀,才吸引了華為等一眾跨界大佬躬身入局,且成為行業(yè)的關鍵變量,也讓互聯網大佬王興高看。

2022年10月,關于新能源汽車的行業(yè)格局,王興不再提“蔚小理”,轉而點贊“理蔚華”,“過去二三十年,中國高端車市場的領導者一直是德系BBA,接下來兩三年就要看「理蔚華」 了。不管哪家贏,中國都會贏”。

王興改口,其實是源于看到了華為造車的成績單——賽力斯與華為聯合打造的AITO問界系列,銷量快速崛起。

剛剛過去的2022年,從3月啟動正式交付到年底,賽力斯問界系列全年銷量超過了7.5萬輛,成為成長最快的新能源汽車品牌。

而據《財經故事薈》查閱,蔚來在2018年開啟交付全年銷量為11348輛,2019年小鵬首年交付16608輛,而理想第一年交付量則是32624輛。賽力斯問界系列首年銷量,已超過“蔚小理”首年銷量總和。

兩相比較,賽力斯的開放模式,在開場引爆力上,趕超了所謂的造車新勢力。

和其他傳統車企相比,賽力斯模式同樣表現突出。

目前,不造車的華為,汽車業(yè)務共有三種模式:

淺嘗輒止的標準化零部件模式,以上汽、吉利幾何為代表;

一度火熱的HI模式(Huawei Inside模式),目前已與北汽、長安和廣汽達成合作,極狐阿爾法S HI版、阿維塔11就是這一模式的產物;

深度合作的智選車模式,華為從汽車立項就開始參與,從產品定義、造型設計、營銷、用戶體驗等全環(huán)節(jié)參與,并以華為品控和質量為標準,同時提供華為門店銷售渠道,標桿正是華為和賽力斯共同打造的AITO問界品牌。

零部件模式目前已經陷入僵局,余承東直言“這種模式非??拥闹杏幸蝗f頭羊駝在奔騰”,此處按下不表。

而后兩者最大的區(qū)別在于,智選車模式華為參與最深、直接對產品成功負責,品牌和渠道上的捆綁和協同也更為深入;而HI模式則由車廠主導,華為輸出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于合作車企而言,兩者的不同可以簡單總結為,智選模式下,車企的開放度、配合性、互信度更高,也能得到華為更多的心力傾注,和更高的資源傾斜。

不同模式之下,車企成績單也大不相同。

目前,HI模式已經頹勢盡顯,主導Hi模式的華為高管王軍被爆離職,據傳與相關車型銷量不佳有關。其中,極狐阿爾法S HI版2022全年銷量只有不到1.2萬輛,尚不及年銷量目標(4萬輛)的一半,更是不及問界系列的五分之一。

對比三種模式的成績單,不難發(fā)現——越開放越受益,充分互信、高度協同的賽力斯模式,占據C位。

今年1月,問界系列增長勢頭依然持續(xù),雖然國補退出,導致市場承壓,多數新能源車企交付量普遍下滑,但賽力斯依舊以38.78%同比增速遙遙領先,2月的同比增速更是提升到了103.69%。

不止開年引爆,2023年,全新平臺的推出,以及新款車型的發(fā)布,已為賽力斯問界系列的全年高增長,定下了主基調。

各取所長的模式優(yōu)勢

為何開放的賽力斯模式,成為了高分“卷王”?

答案在歷史中——歷史不會重復,卻常常押韻。馬克思早就指出,社會化大分工,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必然,生產力決定分工,分工又促進了生產力發(fā)展,專業(yè)分工大勢所趨。

正是賽力斯對此的先知先覺,才讓賽力斯先發(fā)先至。

一方面,賽力斯對于新能源汽車的未來相當篤定。

早期,對于新能源汽車,傳統車企多是看不懂或者看不上。

比如吉利李書福,痛斥互聯網造車是“沒有身體的靈魂”、“一天到晚在瞎忽悠”,到了2020年才扭轉態(tài)度,推出了智能汽車品牌“極氪”。

就連豐田汽車前CEO豐田章男也多次嗆聲,“電動車生產不環(huán)?!?、“電動車普及會導致日本缺電”,等等。

相反,賽力斯對新能源汽車的戰(zhàn)略布局更早也更為開放。

早在2003年,小康集團(賽力斯前身)就和東風汽車合作生產微面,并一舉躋身中國微車市場前三甲。2016年,小康汽車開始嘗試轉型智能汽車,并在美國成立了SF MOTORS。

多番嘗試下,2021年,賽力斯迎來了合作伙伴華為,對此,張興海表示:“傳統制造業(yè)的轉型升級是非常難的,沒有壯士斷臂、刮骨療傷的決心不會成功?!?/p>

而張興海所說的“壯士斷臂”,就是和華為充分信賴,深度協同,軟硬一體。

正是這種開放,一度讓賽力斯被戴上了華為“代工廠”的污名。余承東對此明確否認:“我們生態(tài)聯盟絕對不是代工模式,不是放點智能化的東西進去再幫它營銷,而是聯合開發(fā)?!?/p>

如余所言,兩者確實是各取所長,優(yōu)勢互補,互相依存的關系。

先來看賽力斯,其優(yōu)勢是以“車”為核心的平臺和技術。

張興海曾表示賽力斯的核心競爭優(yōu)勢是技術。過去6年,賽力斯累計研發(fā)投入近100億元,每年創(chuàng)新研發(fā)投入超過銷售收入的10%。

高強度投入之下,截至目前,賽力斯已經手握近3000項核心技術專利,也是國內為數不多自主掌握核心三電技術的企業(yè),打造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行業(yè)領先的超級電驅智能技術平臺(DE-i)。

而華為則在ICT及車機交互領域優(yōu)勢無出其右,為賽力斯輸出智能化、軟件方面技術,以及銷售端的渠道助力,華為品牌的強勢加持。

可以說,華為和賽力斯,都是彼此的最優(yōu)解。

一方面,兩者高度互信,華為多次強調不造車,雙方只有合作,沒有競爭,都拿出了全部看家本領;另一方面,雙方長短互補,可以充分釋放優(yōu)勢,實現最大化變現。

比如,賽力斯問界M5/M7搭載原生鴻蒙Harmony OS車機,無論在UI設計、運行流暢度,還是在語義識別等高難度動作方面均遠優(yōu)于競品,被行業(yè)譽為車機的“天花板”;問界M7在業(yè)內首創(chuàng)的零重力座椅,以及NVH等方面的領先,更反映出華為對智能座艙需求的深刻洞察。

賽力斯的受益,表現在營收層面,2022年度,預計實現營業(yè)收入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100.38%到109.36%,同時單季毛利率連續(xù)再創(chuàng)新高。

華為也助推賽力斯也完成了產業(yè)升級,2022年上半年,公司新能源業(yè)務營收首次超越傳統燃油車業(yè)務。

于華為而言,賽力斯模式的成功,助其走出手機業(yè)務受挫陰霾,是在車BU領域打響的第一次勝仗。

盡管看好汽車市場,但自己造車,那么就要建設工廠、引進設備、招募工人,申請資質,都需投入大量成本,耗費大量時間,但時機不等人,因此,華為放棄造車,轉而尋找合作伙伴。

在幾年的試錯中,作為華為合作最早、投入最深、產品型號最多的車企,賽力斯的成功,關乎到華為車BU模式可行性的驗證,兩者榮辱與共,正因如此,華為肯定會力保賽力斯持續(xù)交出高分卷。

不難預見的是,就算智選模式后期有更多車企跟風入場,也難改造風者、首發(fā)者賽力斯的模式標桿價值和先發(fā)占位優(yōu)勢——就如同在智能手機賽道上,蘋果最早入場,如今依然獲益最大,營收最高一般。

圍獵下半場的底牌

當下,新能源汽車已經走過了早期的蠻荒階段,進入到全壘打、市場化、優(yōu)勝劣汰的下半場。

下半場的決勝法則,不再是單點制勝,比如,智能化的重要性越發(fā)凸顯。2022年的不同場合上,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吉利李書福都曾表示,新能源汽車行業(yè)的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能化。

在智能化上,華為和賽力斯胸有成竹。

雙方最新的深化合作協議中提及將聯合推出全新平臺,新車型搭載“高階智能駕駛系統”,還將共建聯合創(chuàng)新中心,在技術創(chuàng)新方面深化合作,打造行業(yè)領先技術,助推新能源汽車智能化、網聯化加速等。

余承東在后續(xù)采訪中也再度確認,“ M5、M7 及后續(xù)產品,都會有華為自研的高階智能輔助駕駛的版本,這將是今年最大的產品升級?!?/p>

而且,在與華為的合作中,賽力斯具有先發(fā)優(yōu)勢,合作效率遠超行業(yè),已推出的問界M5、M7、M5純電版以及計劃2023年推出的M9車型,組成了賽力斯模式的第一輪車型周期,能見度更高,用戶心智更強,增長確定性更大。

在華為的全力助攻下,賽力斯決戰(zhàn)智能化淘汰賽的勝算大增。

對于二者的合作前景,中信證券就頗為樂觀,其預測問界品牌 2023/2024 年銷量為 23 萬 /34 萬輛,2022-2024 年收入預測為 330 億 /686 億 /1021 億元,持續(xù)保持高增長。

智能化之外的另一趨勢是市場化,隨著國家補貼逐漸退位,以及特斯拉率先開啟價格戰(zhàn),整個行業(yè)技術、質量、體驗在上行,定價卻在下行,每個玩家都面臨降本增效的壓力。

而賽力斯基于二十年沉淀,上下兼工,長袖善舞,既有前沿技術在握,華為等伙伴全力賦能,也有智慧工廠、智能制造、百萬產能護航高質量、高效率生產,構建全棧的競爭壁壘,持續(xù)對內蓄能對外爆發(fā),在降本增效上優(yōu)勢凸顯。

隨著賽力斯問界系列上探中高端市場,下取高性價比供應鏈,規(guī)模優(yōu)勢持續(xù)提升,在完成從0到1的模式驗證,邁過盈虧平衡點之后,賽力斯有望實現營收、利潤的長期雙向高增長。

減虧跡象已經顯現,2022年,賽力斯的毛利率較上年同期已經提升,單季度毛利率環(huán)比正增長,盈利能力持續(xù)向好。

而在賽力斯虧損的同時,華為的車BU也沒賺錢——兩者一直在“繳學費”,于未來的可觀增長和確定收益類比,當下的成本投入和短期虧損,其實是筆劃算的買賣。

可以類比的是特斯拉,在扭虧為盈后,一年凈利潤已經超越十幾年虧損之和。

對此,余承東很自信,“車企在前期投入極大,但一旦銷量起飛,與華為緊密合作的車企會在短期內率先走向盈利,并且成為中國盈利最好的車企之一?!?/p>

根據華為計劃,2025年其汽車業(yè)務有望實現盈利,恰好是賽力斯沖擊百萬銷量的上一年,兩者可能在同一時間點走向可持續(xù)盈利。

接下來,華為與賽力斯將全力以赴共戰(zhàn)決勝局。

2022-2025三年間,是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從 15%突破至50%+的黃金時期,也是商業(yè)模式創(chuàng)新期,華為與賽力斯,跑過了從0到1的驗證期,邁進了從1到N的爆發(fā)期,有望成為這一波紅利的最大攫取者之一。

       原文標題 : 從“黑馬”到“卷王”,賽力斯跳級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