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能源汽車

三年之期已滿,“龍王”華為將親自下場造車?

來源:新能源汽車網
時間:2023-02-18 16:15:13
熱度:

三年之期已滿,“龍王”華為將親自下場造車?去年哪家新勢力最讓人意外?是“蔚小理”?是“新貴”哪吒汽車、零跑汽車?還是背靠大樹的極氪汽車呢?都不是,而是華為與賽力斯共同推出的品牌——

去年哪家新勢力最讓人意外?是“蔚小理”?是“新貴”哪吒汽車、零跑汽車?還是背靠大樹的極氪汽車呢?都不是,而是華為與賽力斯共同推出的品牌——AITO問界。

在去年2月份,AITO問界第一款車型上市,并在3月份正式開啟交付,不到一年的時間就累計交付了7.62萬輛,要想蔚小理成立之初,想要破五萬輛交付量是非常艱難的時候,而AITO問界卻輕易做到了。

親自下場造車?

AITO問界之所以能輕易做到,是因為它也背靠大樹,那就是一直對外都宣稱“不造車”的華為,而后者最近又因為“不造車”這個問題成為了汽車行業(yè)的熱門話題。

最近,因為AITO官博發(fā)布的海報右上角Logo由原來的“AITO”換成了“HUAWEI”,同時華為消費者業(yè)務CEO、智能汽車BU CEO余承東也發(fā)布了關于問界M5的宣傳文案,配圖中右上角的logo同樣變?yōu)椤癏UAWEI”。

同時,網絡上還流傳了一張截圖,里面的大概內容是華為已經與賽力斯高層達成一致,為強調其品牌獨特性,宣傳話術,從“華為深度賦能”改為“華為全面主導”;并且還有消息稱“華為研發(fā)人員大量撤離賽力斯”的消息也不脛而走。

只要是了解汽車的朋友都發(fā)現了這個“新大陸”,大家紛紛提出了“是不是華為要親自下場造車了”、“華為按捺不住”、“終于還是對造車下手了”等猜測,并且將#華為全面主導問界#的話題沖上微博熱搜。

大家有這樣子的猜想并不奇怪,因為早在2020年,由于行業(yè)內一直流傳華為造車的話題,于是華為對造車傳聞做出了回應,并出臺了內部代號為007的文件,稱三年之內不造車。

如今已經差不多過去了三年,同時在這個時間,AITO官博和余承東都發(fā)布帶有“HUAWEI”標的問界海報,這不得不讓人浮想聯翩,就像小說里面那樣,華為在汽車市場已經探索三年,如今三年之期已滿,“龍王”歸位進擊造車行業(yè)。

對此,賽力斯方面回應稱:“此為虛假消息,公司與華為長期深度跨界合作沒有發(fā)生變化。對于損害公司權益的行為和言論,公司將依法追究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網絡不是法外之地,若通過提問的方式制造謠言,公司亦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另外,華為對此并沒有回應,或許是回應多了,就感覺累了吧?但是,外圍并不這么想,盡管華為一直宣稱不會親自下場造車,但是卻擁有一顆想造車的心,就像司馬懿的處境一樣,路人皆知。

華為造車派的狂歡?

在今年的中國汽車T10峰會上,出現了一個“新人”,那就是華為常務董事、消費者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而去年參加這個會議的是華為車BU COO、智能駕駛解決方案產品線總裁的王軍,不過后者已經被停掉了車BU相關職務。

對于一個公司來講,人事變動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人事變動之后并沒有對“坑位”進行填充,而是由另外一個職務的領導接管的話,那么就會直接影響到公司項目的發(fā)展走向。

與余承東不同,王軍很少在外界“口無遮攔”,同時還是堅定“華為不造車”的戰(zhàn)略線路,之前他在采訪中就表示過,中國不缺一個新的汽車品牌。

王軍在任期間,將“幫車企造好車”戰(zhàn)略方針做強做大,并推出了Huawei Inside也就是HI模式,為車企提供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極狐就是搭載華為HI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首個汽車品牌。

可能是因為王軍太保守,也可能是太堅定不造車的心,所以導致了HI在內的零部件模式一直處在虧損的狀態(tài)。

而余承東則不同,他為了能讓華為在汽車市場有所成就,可以說是“口無遮攔”,并且還“不擇手段”,去年放出了要一年賣30萬輛的豪言,只是最終沒有完成該銷量目標。

另外,余承東還一直活躍在汽車市場,與各個車企的掌門人進行“友善地問好”,同時還想與他們來個“文斗”等等,從而提升了AITO問界在市場的熱度。

我們且不說余承東這種方式怎么樣,而是從他想要得到的目的來看,是與王軍是站在對立面,余承東是堅定站“造車”陣營,這可不是小編亂猜測的,而是因為余承東想造車的心得到了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的確認。

因為余承東看到了華為在汽車市場經過了這么多年的摸索,積累了足夠的技術和經驗,在產業(yè)鏈又有布局,如果能親自下場造車,未來不單單是得到一個新的汽車品牌,還有可能是一個國際品牌。

局勢不容樂觀

如今余承東手握大權,是不是可能放開手腳大干一場,直接開著華為駛入造車賽道了呢?

小編覺得華為親自下場造車還需要一些時間,畢竟華為如今在國際上的情況不容樂觀,同時在任正非在《整個公司的經營方針要從追求規(guī)模轉向追求利潤和現金流》講話中提到重要的一點,2023年預算要保持合理節(jié)奏,盲目擴張、盲目投資的業(yè)務要收縮或關閉。

并且華為的主營業(yè)務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數據顯示,華為的實現銷售收入為3016億元,凈利潤率5.0%;其中,終端業(yè)務收入為1013億元,在華為三大業(yè)務中占比最高,但與2021年中期業(yè)績同比減少344億元、下滑25%,拖累總體營收同比下滑5個點。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車BU從成立至今,一直處在虧損狀態(tài),一年都會花掉十幾個億美元,還是目前華為唯一虧損的業(yè)務??梢哉f華為在汽車行業(yè)的處境不容樂觀。

而華為在汽車市場的“親兒子”AITO問界,在去年末尾和今年初陷入了困境,交付量數據在不斷下滑;問界今年1月份銷量為4885輛,環(huán)比下滑56%,上險量僅為3176輛,回到了去年剛上市第一款車型的水平。

在諸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下,即便是華為想要入場造車,那也是力不從心,只能成為一個新的汽車品牌,而不是一個具有影響力的汽車品牌。

曲線造車?

華為不能親自下場造車,那么怎么辦呢?

華為智能打著“幫車企造好車”的口號,扶持一些汽車品牌,或者是“挾天子以令諸侯”。華為起初是先與北汽藍谷合作,一開始將表現出非常強勢的姿態(tài)。

有北汽藍谷的相關人士曾在采訪中透露,與華為合作中,北汽藍谷幾乎沒有參與過軟件層面,類似于業(yè)內所說的黑盒交付,也就是供應商負責內部結構設計,整車廠提出產品安裝邊界要求;由于北汽藍谷不能參與進來,不清楚鴻蒙智能座艙系統(tǒng)供應如何,導致了極狐阿爾法S HI版多次被推遲上市。

這就是華為的強勢,直接想要將主導權掌握在手中,從而直接控制北汽藍谷。雖說北汽藍谷當時已經處在下坡階段,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怎么會被華為得逞呢?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華為的合作中,北汽藍谷過得并不開心。有北汽藍谷高層曾在內部會議表示,與華為合作多年,華為得到了巨大的熱度,而北汽藍谷卻什么也沒有得到。

而華為在與賽力斯的合作,有了此前與北汽藍谷合作的經驗,直接將賽力斯拿捏,對方直接開放了研發(fā)、采購、生產數據的所有環(huán)節(jié),讓華為摸清了造車的所有流程。

在AITO問界M7發(fā)布會上,并不是主機廠主導一場新車發(fā)布會,而是身為零部件供應商的華為,意氣風發(fā)的余承東在臺上侃侃而談,而賽力斯集團董事長張興海則在臺下不知所措地坐著,兩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讓消費者的思想中種了一個種子,讓大家覺得AITO問界就是華為的品牌,而不是賽力斯。這也是賽力斯淪為“代工廠”的由來。

有了華為的加持,話說賽力斯是最受利的那個,既得到名聲,又得到了銷量,但同時也犧牲了利潤,以及要承受巨大財務成本。

2023年1月31日發(fā)布的預虧公告顯示,賽力斯預計2022年營業(yè)收入為335億元至350億元、歸母凈利潤為虧損35億元至39.5億元。與2021年相比,賽力斯2022年營業(yè)收入翻倍,虧損卻進一步擴大,其虧損同比擴大91.90%至116.57%。

在這種情況下,賽力斯就沒有以前那么聽話了,總不能將雞蛋全部放在一個籃子里面吧,所以賽力斯也在尋找“新歡”,最后找到了激光雷達系統(tǒng)科技企業(yè)RoboSense速騰聚創(chuàng),兩者達成定點合作,合作車型將于2023年量產上市。

沒有了聽話的“代工廠”,華為親自下場造車是暫時不可能的了,并且想要通過控制車企來造車,然后一步步取而代之的方法也不行了,畢竟有錢賺就是聽話“代工廠”,沒錢賺,甚至還出現虧損的話,誰又會做冤大頭呢?

編輯總結

雖然三年之期已滿,大家都知道華為想要造車的心,但是以目前的情況來看,距離華為親自下場造車還有一段時間,至少今年內不會,或許會等到華為車BU項目實現盈利,或者是在國際市場上沒有了障礙,又或者是通過合作蠶食了主機廠之后,那么華為就有可能親自下場造車了。

       原文標題 : 三年之期已滿,“龍王”華為將親自下場造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