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能源汽車

20年后美的又一次跨界“造車”,這回能如愿嗎?

來源:新能源汽車網
時間:2023-01-11 12:26:50
熱度:

20年后美的又一次跨界“造車”,這回能如愿嗎?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飛速發(fā)展,傳統(tǒng)汽車工業(yè)的格局正在被打破。整個汽車行業(yè)正處在轉型的十字路口,它已經成為一個炙手可熱的風口——諸如

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飛速發(fā)展,傳統(tǒng)汽車工業(yè)的格局正在被打破。整個汽車行業(yè)正處在轉型的十字路口,它已經成為一個炙手可熱的風口——諸如華為、小米、恒大、寶能、百度、阿里等各行業(yè)的頭部玩家們都在入局,將觸手伸進新能源汽車市場。

如今,這個名單里又增加了一個新的成員——美的集團。

1月6日,美的集團旗下威靈汽車部件安慶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戰(zhàn)略新基地(下文稱“威靈安慶基地”)一期正式投產,預計2月下旬完成產能爬坡,將達“每年100萬臺電動壓縮機、120萬臺EPS轉向電機、20萬臺驅動電機”。

據美的威靈汽車部件公司總經理陳金濤透露,威靈汽車部件將聚焦新能源汽車的“熱管理、電驅動和底盤執(zhí)行系統(tǒng)”三大領域的增量部件,產品線涵蓋電動壓縮機、驅動電機、EPS轉向電機、電子油泵、電子水泵等。以此次新工廠投產下線的首臺電動壓縮機為例,該產品主要配套理想、小鵬、蔚來等市場主流電動車企業(yè)。

可以看出,美的集團并不是像小米那樣直接參與造車,它和華為有些類似,走的是供應商路線——當然還達不到華為那種成熟,可以提供各種解決方案,甚至還和賽力斯合作,直接打造出問界品牌。

美的集團副總裁兼工業(yè)技術事業(yè)群總裁伏擁軍表示,美的工業(yè)技術“將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yè)鏈條上的重要一環(huán)?!边@意味著美的和其它家電類企業(yè)一樣,選擇的是從汽車零部件等相關品類切入,還不是核心零部件的那種。

自身業(yè)務陷入瓶頸

跨界龍頭企業(yè)扎堆造車的背后,是全行業(yè)對于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高度看好。

根據IDC發(fā)布的《2022-2026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趨勢預測》顯示,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規(guī)模將在2026年達到1598萬輛的水平,年復合增長率35.1%。屆時國內新能源車的新車滲透率將超過50%,保有量在整個汽車市場中的占比將超過10%。

中汽協數據顯示,2022年1-11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25.5萬輛和606.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倍。與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形成強烈對比,近年家電行業(yè)進入存量時代,整體增速持續(xù)放緩。

公開數據顯示,2022年1-11月,中國國內家電市場累計零售額6543億元,同比下滑7.2個百分點。從實際情況來看,家電市場的走勢與疫情發(fā)展情況關聯極大。三年抗疫,中國家電市場一直在深度盤整中承壓前行,市場規(guī)模一直未恢復至疫前水平。

以美的集團財報為例,2022年上半年,美的集團總營收1826.6億元。占據總營收近七成的智能家居事業(yè)群,當期營收同比增速只有3.48%。

不止美的,汽車已經成為許多家電品牌的跨界選擇。在這背后,它們期待一個更大的市場。

資本市場對美的行為似乎沒有太大反應。1月6日,美的集團股價收于54.01元,降1.64%??偸兄导s3779億元,市盈率為12.77倍。

入局沒有那么簡單

汽車行業(yè)是一個生產周期極長,資金需求極大的行業(yè)。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曾表示,“沒有200億不要造車”,200億對于造車而言也僅僅是一個入場券。2021年3月,小米官宣造車時也公開表示首期投資100億元,未來10年將再投資100億美元。

恒大造車,從2018年和賈會計開始勾勾搭搭開始,到現在已經歷經5年,恒馳5終于量產成功,車沒賣出幾輛,就出現顯示屏異常、剎車異響嚴重的質量問題,現在還傳出裁員的新聞。恒大汽車燒錢燒了400億,結果可以說造車造了個寂寞,成為行業(yè)笑柄。

格力造車的故事最早可以追溯到2016年,當時格力電器宣布計劃以130億元價格收購珠海銀隆,跨界至新能源汽車及儲能等領域。后來雙方發(fā)生利益糾紛,格力終以司法拍賣的方式控股珠海銀隆。只是這些年格力在汽車領域并無太多建樹。決心很大,成果寥寥。

威馬則是一個更悲傷的故事。威馬成立于2015年,是最早的一批造車新勢力,相比于不少汽車“門外漢”,其團隊大多科班出身。威馬推出的EX5、EX6等價格更親民,在當時競爭對手價格高企下,2019年銷量一度位列造車新勢力第二位。然而多起自燃事件和鎖電曝光,威馬的口碑和銷量開始崩壞。

20年后美的又一次跨界“造車”,這回能如愿嗎?

以上非專業(yè)出身和專業(yè)出身的造車選手的入局造車的結果似乎都不太理想,但這只是造車失敗案例的冰山一角。

造車不只是有錢、專業(yè)就行,還有著很多其他不可控因素。

目前來看,美的集團還算明智,沒有直接涉及整車制造。

但這也不意味著美的從零部件角度切入新能源汽車就是安全的。伏擁軍認為:“新能源汽車電動化后部件的簡單化,技術快速更迭使得整機廠更愿意直接和部件廠開展業(yè)務合作,這對家電企業(yè)入場新能源汽車行業(yè)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這意味著電動車零部件的門檻在降低,這對于作為核心部件的供應商來說并不是好事——因為太容易被替代了。所以,是否具備強大的正向設計能力、產品技術開發(fā)能力,跳出模仿、抄襲的階段,能否敏銳察覺到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變化,是對美的這樣的跨界企業(yè)的考驗。

并沒有把握住機會

美的集團在“造車”這件事上“蓄謀已久”。美的集團在2004年至2006年初就收購了云南客車廠、云南航天神州汽車有限公司和湖南三湘客車三家企業(yè),并計劃在三至五年內成為國內領先的客車生產企業(yè)。

然而造車的難度超過了美的集團的想象。由于國內車市基礎不完善,市場業(yè)態(tài)呈現出品牌高度集中,跨界造車在短時間內并不被市場認可。2008年美的集團宣布暫停造車項目。

美的集團第一次造車宣告失敗。

然而,美的集團并未放棄“造車”,將戰(zhàn)略方向轉變?yōu)門oB的汽車零部件制造。2016年美的集團開始研發(fā)車用電動壓縮機;2018年開始布局汽車主驅電機、汽車空調壓縮機等產業(yè),進入汽車部件領域;2020年,美的集團成為合康新能控股股東,正式進軍新能源汽車產業(yè)。

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經過這幾年的高速發(fā)展,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成的產業(yè)鏈。從鎳、鈷、鋰等礦產資源開發(fā)提煉,到正極、負極、電解液以及隔膜等新材料,再到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零部件,上下游合力形成的強大供應鏈優(yōu)勢,這是讓中國新能源汽車狂奔的基礎。

然而美的集團在這個過程中并沒有太大的優(yōu)勢,它憑借的是家電零部件和電動汽車零部件的基礎邏輯相同,但是在實際應用中還是有很大區(qū)別。我們以熱管理系統(tǒng)為例,美的威靈汽車部件公司總經理陳金濤說,“正是因為新能源車熱管理技術發(fā)生根本性變化,美的才有機會參與其中,扭轉行業(yè)競爭格局。”

注意陳金濤說的是“有機會”,別看美的集團2020年就進軍新能源汽車市場,但是并沒有打造領先優(yōu)勢,否則陳金濤絕不會如此低調。

百姓評車

無論從產業(yè)政策、還是汽車市場本身發(fā)展來說,新能源汽車都是大勢所趨。

家電品牌入局新能源造車以及產業(yè)鏈,主要是看到新能源賽道的風口以及自身業(yè)務陷入了瓶頸。對于美的來說,新能源汽車市場看起來前景不錯,但實則競爭激烈,據了解,A股市場匯聚了超過400家新能源汽車產業(yè)鏈公司。

美的集團想在這個市場分一杯羹沒有想得那么容易。

前文說過,美的集團的股票在1月6日甚至還下降了1.64%,這似乎也在印證美的布局新能源的前景似乎并不被看好。

       原文標題 : 20年后美的又一次跨界“造車”,這回能如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