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能源汽車

傳統(tǒng)車企“偷師”造車新勢力

來源:新能源汽車網(wǎng)
時間:2022-10-09 19:10:36
熱度:

傳統(tǒng)車企“偷師”造車新勢力進入2022年,造車圈的高能片段似乎就沒停過,新勢力一波接著一波,每一波都來勢洶洶,恨不得把前面的冤家們一舉拍死在沙灘上。9月份,“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有限

進入2022年,造車圈的高能片段似乎就沒停過,新勢力一波接著一波,每一波都來勢洶洶,恨不得把前面的冤家們一舉拍死在沙灘上。

9月份,“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據(jù)悉,廣汽埃安將在年內開啟B輪融資,并在2023年年底至2024年年初完成科創(chuàng)板上市。

傳統(tǒng)車企在面對新勢力的步步逼壓,終于決定用魔法來打敗魔法。例如上汽孵化出智己汽車,并在8月份,完成了A輪股權融資協(xié)議簽署;長安汽車有阿維塔,也在8月份以公開掛牌方式增資擴股;9月份,東方旗下的嵐圖也正式披露增資項目信息。

沒辦法,新勢力的光環(huán)太強,強到傳統(tǒng)車企睜不開眼。曾經(jīng),特斯拉一家的市值超過了10家傳統(tǒng)頭部車企的總和,這些車企包括豐田、大眾、戴姆勒、通用、福特、寶馬、本田、斯巴魯、現(xiàn)代、馬自達。

同樣的,蔚來汽車成立不到十年,總市值一度超過了幾個百年車企。此前,蔚來的總市值一度超過千億美元,超過了奔馳的母公司戴姆勒、寶馬、福特、大眾。如今,傳統(tǒng)車企再也不想繼續(xù)這種“折辱”,新一波造車勢力陡然來襲。

“姜還是老的辣”?

事實上,傳統(tǒng)車企對新能源的推展遠比看上去要早。

早在2009年,北汽就成立了新能源業(yè)務;藍色吉利行動起源于2015年;廣汽新能源成立于2017年;豐田更是可以追溯到九十年代。只不過,在漫長的歲月里,這些曾經(jīng)或許被寄予厚望的新能源計劃還是蹉跎了腳步。

跟從前的低調不同,時至今日,傳統(tǒng)車企再講新能源故事恨不得提鑼拿鼓。傳統(tǒng)車企開始漸漸孵化新能源品牌,這不是什么秘密,截至2022年1月,至少有8家傳統(tǒng)車企成立了12個新能源品牌,分別是埃安、合創(chuàng)、嵐圖、極氪、極狐、沙龍、歐拉、智己、飛凡、阿維塔、賽力斯、AITO。

一開始,或許這些新新勢力游上岸并不輕松,新能源爆發(fā)的這兩年,不算完全寬松的市場被特斯拉、蔚小理以及形形色色的新品牌占據(jù),傳統(tǒng)車企出道半生,在這個領域也不得不承認歸來皆新人。

轉折點發(fā)生在近兩個月。8月份,嵐圖汽車交付量連續(xù)3個月持續(xù)回升;智己汽車加入了交付量排行榜,旗下首款車型交付量破千;問界系列8月交付量達到10045輛,首次實現(xiàn)單月交付量破萬,創(chuàng)造了國內新能源汽車品牌單月交付破萬最快紀錄。

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為224.7萬輛,同比增長122.4%,新勢力銷量前五的品牌中跑贏整體大盤趨勢的只有小鵬的124%、哪吒的199%、零跑的265%,但對比傳統(tǒng)車企六強中,基數(shù)最大的比亞迪新能源銷量大幅度同比增長了314%,吉利為398%、長安為127%。

2022年,新能源的春風似乎吹活了老地方。上半年,大眾純電汽車在華銷量暴增462%,從今年6月至8月,上汽大眾新能源車型銷量分別達到了10483輛、12497輛和10375輛,而一汽大眾的成績也不甘示弱,新能源汽車銷量也分別達到了11732輛、9269輛和12224輛。

姜還是老的辣?面對傳統(tǒng)車企的飛黃騰達,這顯然是一個事關生死的問題。新勢力的境遇大不如前,無論是否被傳統(tǒng)車企踩上一腳,都擋不住它們正在逐漸暗淡的事實。截至9月22日,蔚來汽車比6月24日下滑23.8%,市值跌去約80億美元;理想汽車下跌了40.6%,市值跌去約170億美元;小鵬汽車下滑61.1%,市值跌去190億美元。

短短三個月,可以改變一個市場的風向,亦能夠重新書寫一家企業(yè)的命運。傳統(tǒng)車企似乎越來越不懼怕新勢力的光芒,廣汽埃安一度喊出要將理想踢出三兄弟行列。這個領域的話語權重新被傳統(tǒng)車企奪回來了嗎?

首先,傳統(tǒng)汽車的新能源銷量很長一段時間里是被B端渠道拯救回來的,例如北汽新能源曾靠B端銷量蟬聯(lián)7年純電動汽車銷量冠軍。但隨著新能源車私人滲透率的提高,這一項優(yōu)勢自然而然地萎靡下去。

數(shù)據(jù)顯示,2019年,私人新能源汽車增加量占新能源汽車總增加量的比重為54.3%,2020年該比重提升到71.5%,2021年1月至7月進一步提升至77%。而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對品牌的看重顯然更加強烈。

據(jù)悉,大概70%的人對特斯拉、蔚來等頭部新能源品牌更有意向性。很多時候,時機重要得我們無法想象,早一步,或晚一步,看似輕描淡寫,實際上中間隔著的鴻溝需要一點點去填平。

3      首頁   下一頁   上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