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能源汽車

一則傳言,300億新能源巨頭突然漲停!小米造車,北汽突圍

來源:新能源汽車網(wǎng)
時間:2022-08-29 17:11:02
熱度:

一則傳言,300億新能源巨頭突然漲停!小米造車,北汽突圍繼華為之后,北汽藍谷或許又要和另一位互聯(lián)網(wǎng)巨頭開展合作了。8月26日下午,澎湃新聞傳出消息,稱小米正在與北汽集團商談制造電動

繼華為之后,北汽藍谷或許又要和另一位互聯(lián)網(wǎng)巨頭開展合作了。

8月26日下午,澎湃新聞傳出消息,稱小米正在與北汽集團商談制造電動汽車事宜。

對于這則傳聞,雖然盤中北汽藍谷便已經澄清“目前暫無可以對外透露內容”,而作為母公司的北京汽車也回應稱“沒有聽說過此事”,但兩家公司的股價并未出現(xiàn)大幅回落;截至8月26日收盤,北汽藍谷股價依舊封死漲停,而在港股上市的北京汽車則大漲14.78%。

作為曾經的新能源巨頭,早在5年前,北汽藍谷就已經和華為開展了合作,推出了高端品牌極狐,不過在5年后的今天,極狐依舊不溫不火,今年上半年銷量才只有6000臺出頭,或許正是因為和華為的合作并不成功,才讓北汽藍谷和小米攜手造車的傳聞顯得格外真實。

從財報來看,目前北汽藍谷的境況并不樂觀,其已經連續(xù)兩年業(yè)績出現(xiàn)“巨虧”,股價也已經大跌59.5%。從周五的股價異動來看,投資者顯然對其和小米的合作充滿了期待,那么小米到底有多大的概率會選擇和北汽藍谷進行合作呢?小米又會是北汽藍谷的解藥嗎?

“過氣”的新能源巨頭

上半年銷量只有1.7萬輛,從慘淡的數(shù)據(jù)不難看出,如今的北汽藍谷已經“過氣”。

不過,雖然北汽藍谷風光不如當年,但作為國內首批新能源車企,北汽藍谷也有過輝煌的過去。

關于北汽藍谷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3年前的2009年,背靠北汽集團這棵大樹的北汽藍谷,在創(chuàng)立沒多久便成功拿下了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成了國內首個獨立運營、首個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車企,可以說是含著“金鑰匙”出生。

在創(chuàng)立之后,北汽集團投入重金研發(fā)三電技術,一直到了2013年,北汽藍谷才開始批量生產新能源汽車,不過第一年的銷量也并不算高,只有1628輛。

但是,就是從那一年開始,北汽藍谷的銷量開始幾何倍增長,走出了“低開高走”的走勢。

到了2018年,北汽藍谷的銷量更是達到了15.8萬輛,連續(xù)7年成為國內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銷冠”,其中在2017年時,北汽藍谷的銷量甚至超過特斯拉,成為全球純電動汽車銷量冠軍。

那么,為什么北汽藍谷的銷量會增長得這么快呢?這背后其實和其定位B端市場有關。

上面已經提到,北汽藍谷是北汽集團的子公司,而北汽集團又是北京出租車公司的主要供應商,此外北汽集團旗下還有自己的出行公司,正因為有了北汽集團這棵“大樹”,所以北汽藍谷的汽車根本沒有必要對個人銷售,把B端市場做好就能賺得盆滿缽滿。

在2013年推出首款純電汽車后,北汽藍谷便和北京多家出租車公司簽署供貨合同,憑借著為多家出租車公司“供貨”,北汽藍谷迅速打開了市場。在2017年乘聯(lián)會發(fā)布的“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中,北汽藍谷的電動車占了全國純電動乘用車將近五分之一的銷量。

不過,隨著2019年之后新能源車補貼退坡,再加上B端市場接近飽和以及各大“造車新勢力”的崛起,此前聚焦B端市場的北汽藍谷,也迅速跌下神壇。

根據(jù)數(shù)據(jù)顯示,在2018年年銷量達到15.6萬輛的北汽藍谷,到2021年銷量只有2.6萬輛,而截至今年的上半年,北汽藍谷的銷量更是只有1.7萬輛,只有巔峰時期的十分之一左右。

深陷虧損泥潭

除了銷量大幅下滑之外,連續(xù)兩年巨額虧損,則是北汽藍谷面臨另一個棘手的問題。

根據(jù)財報顯示,2020、2021年,北汽藍谷分別實現(xiàn)營收52.72億和86.97億,實現(xiàn)凈利潤為虧損64.82億和虧損52.44億,兩年虧損合計117.26億;若從扣非凈利潤進行計算,截至2021年,北汽藍谷已經連續(xù)7年扣非凈利潤虧損,合計虧損高達138億。

而從最新的數(shù)據(jù)來看,北汽藍谷仍未走出虧損泥潭。截至今年上半年,北汽藍谷再度虧損21.81億,僅以上半年數(shù)據(jù)來計算,3年時間里北汽藍谷就虧損接近140億。

面對銷量下滑、業(yè)績虧損的現(xiàn)狀,北汽藍谷曾將希望寄托在了華為的身上,希望通過和華為的合作,解決銷量下滑的難題。早在2016年,仍在巔峰期的北汽藍谷就成立了新品牌極狐;到了第二年,極狐就開始和華為簽訂合作協(xié)議,用上了華為提供的全套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不過,從目前來看,雖然抱上了華為的“大腿”,但北汽藍谷除了此前股價出現(xiàn)過一輪拉升之后,現(xiàn)實的經營狀況卻并沒有得到改善。

從最新的數(shù)據(jù)來看,截至今年上半年,北汽藍谷今年上半年銷量約為1.7萬輛,其中極狐銷量6000輛,平均一個月銷量僅為1000輛左右,再看另外一家和華為深度合作的小康股份,其與華為合作的問界系列月銷量已經破萬,兩者顯然差距甚遠。

而受到銷量遲遲無法改善的影響,二級市場上,北汽藍谷的股價也持續(xù)走低。截至8月26日收盤,北汽藍谷股價報收8.04元/股,雖然已經較低點有所反彈,但和2021年5月的最高點19.87元/股相比,如今北汽藍谷的股價仍大跌接近6成,市值則蒸發(fā)超過了500億。

傳攜手小米造車,北汽藍谷勝算幾何?

由于和華為合作并沒有太多的收獲,最近幾年來,北汽藍谷一直在尋找新的機會。

去年的6月,北汽藍谷還和百度進行了合作,兩者聯(lián)合發(fā)布新一代量產共享無人車Apollo Moon,不過由于技術的原因,北汽藍谷和百度的合作并沒有掀起太大的風浪。

而到了最近,市場又傳出消息稱,小米正在與北汽集團商談制造電動汽車事宜,北汽藍谷有望和小米合作造車。雖然北汽藍谷和北京汽車都做出了澄清,但兩家公司的股價都出現(xiàn)了大漲,其中北汽藍谷股價應聲漲停,而在港股上市的北京汽車股價則大漲14.96%。

很顯然,雖然北汽藍谷和小米的合作并未落地,但投資者對兩者的合作充滿了期待。

實際上,北汽藍谷和小米的合作并非空穴來風。

根據(jù)媒體報道,在8月17日的時候,小米汽車已經敲定了兩家主力電池供應商,分別為寧德時代比亞迪旗下的弗迪電池,這可以被視為小米汽車造車事業(yè)的一大步。

在敲定了電池供應商之后,小米的下一步自然就是開始生產汽車。根據(jù)媒體報道,由于小米取得獨立生產汽車的許可證有所延誤,小米有可直接購買擁有汽車生產許可的北京現(xiàn)代第二工廠來進行生產,這也和目前眾多造車新勢力采取的方法較為類似。

而對于北汽藍谷而言,由于連續(xù)三年出現(xiàn)巨額虧損,面對巨大的經營壓力,為小米代工生產或許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從多家為造車新勢力代工的老牌車企來看,為新品牌代工可以帶來一筆不錯的收益,能夠極大地緩解經營上的壓力。

從種種角度來看,若最終真能跟小米合作,北汽藍谷的經營壓力可以得到極大的緩解。不過,目前兩者的合作并未敲定,在消息落地之前,北汽藍谷或許還要為“減虧”而繼續(xù)煩惱了。

       原文標題 : 一則傳言,300億新能源巨頭突然漲停!小米造車,北汽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