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能源汽車

合資品牌下滑,自主品牌巨虧,新能源進展不力,上汽集團難回巔峰

來源:新能源汽車網
時間:2022-06-23 15:11:06
熱度:

合資品牌下滑,自主品牌巨虧,新能源進展不力,上汽集團難回巔峰導語:合資品牌下滑,自主品牌巨虧,新能源進展不力,上汽集團要想重回昔日巔峰,已是無望。李平 | 作者 礪石財經 | 出

導語:合資品牌下滑,自主品牌巨虧,新能源進展不力,上汽集團要想重回昔日巔峰,已是無望。

李平 | 作者  礪石財經 | 出品

1

600萬目標不變

新冠疫情的卷土重來,讓剛剛走出低谷的中國汽車產業(yè)再次遭到重創(chuàng),地處上海的上汽集團所受沖擊尤其嚴重。

上汽集團6月9日公告稱,公司5月整車產量36.02萬輛,同比下降8.26%;銷量為36.36萬輛,同比下降10.61%;今年累計銷量約175萬輛,同比減少11.07%。

新冠疫情明顯打亂了上汽集團的產銷節(jié)奏。此前的4月產銷快報顯示,上汽集團4月銷量為16.65萬輛,同比下降60.3%,環(huán)比下降62.4%。

但從今年一季度數(shù)據上看,上汽集團的銷量還是有所增長的。數(shù)據顯示,上汽集團第一季度累計整車銷量122萬輛,同比增長6.84%,產量127萬輛,同比增長5.52%。

不過,新車銷量的增長并沒有提振上汽集團的經營業(yè)績。一季報數(shù)據顯示,2022年1-3月,上汽集團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1824.71億元,同比下降3.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5.16億元,同比下降19.44%。

銷量增長而營收下降,說明上汽集團今年第一季度單車均價出現(xiàn)下滑,原因與上汽高端車型產能不足、高端新能源銷量不佳等因素有關。此外,在芯片短缺、原材料漲價等因素影響下,上汽集團一季度毛利率為9.37%,同比下滑1.72個百分點,公司凈利潤由此承壓。

不過,盡管遭遇到生產線停擺、終端銷售受阻和出港受限等諸多困難,上汽集團仍對全年銷量的達成抱有信心。5月20日,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在2021年股東大會上表示,盡管存在疫情反復、供應鏈緊張、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等諸多不確定性因素,上汽集團各項工作仍按照年初提出的600萬輛目標進行滾動安排。

陳虹的表態(tài)固然是勇氣可嘉,但從前5個月銷售數(shù)據上看,上汽集團全年任務達成率僅為29%,全年600萬輛的銷量目標達成難度極大。

二級市場上,上汽集團股價早已跌破凈資產,總市值已經被比亞迪、長城汽車等昔日對手遠遠甩在身后,甚至一度被蔚來、小鵬等新勢力車企超越。在電氣化以及智能化正在顛覆行業(yè)的情況下,上汽集團作為傳統(tǒng)燃油車企的巨頭正面臨到類似手機行業(yè)從功能機到智能機時代過渡的“諾基亞危機”,由此被部分投資者所拋棄。

2

合資品牌萎靡不振

經歷了業(yè)績“三連降”之后,上汽集團終于在2021年度迎來小幅反彈。

合資品牌下滑,自主品牌巨虧,新能源進展不力,上汽集團難回巔峰

2021年年報數(shù)據顯示,去年全年上汽集團實現(xiàn)營業(yè)總收入7798.5億元,同比增長5.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45.3億元,同比增長20.1%??鄢墙洺P該p益后的凈利潤為185.75億元,同比小幅增長4.68%。

銷量方面,2021年全年,上汽集團總體批發(fā)銷量為546.35萬輛,同比小幅下降2.45%;終端零售達到581.1萬輛,同比增長5.5%。

2021年之前,上汽集團深陷負增長泥潭。數(shù)據顯示,2018年-2020年,上汽集團營業(yè)收入分別為9021.94億元、8433.24億元、7421.32億元,凈利潤分別為360億元、256億元、204億元,營收及凈利潤連續(xù)三年縮水。

2018年以來,中國汽車行業(yè)已經經歷了產銷“三連降”,但在新能源汽車以及整車出口的帶動下,2021年中國汽車行業(yè)實現(xiàn)整車銷售2627.5萬輛,同比增長3.8%,實現(xiàn)了恢復性增長。

對比前期數(shù)據不難看出,2021年上汽集團業(yè)績雖然恢復增長,但卻并沒有達到2019年同期水平,與巔峰時期的2018年更是相距甚遠。此外,在中國汽車市場整體回暖背景下,上汽集團總體批發(fā)銷量仍出現(xiàn)小幅下滑。整體來看,上汽集團2021年經營成績并不突出。

合資品牌下滑,自主品牌巨虧,新能源進展不力,上汽集團難回巔峰

長期以來,上汽集團銷量依賴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車、上汽通用五菱四大子公司,凈利潤則主要依賴于上汽大眾、上汽通用兩大合資公司。2020年,上汽大眾、上汽通用兩大合資公司對上汽集團的利潤貢獻度達到96%。

值得一提的是,上汽通用五菱為上汽集團旗下合資公司,但上汽把五菱、寶駿等品牌計算到自主品牌之中,上汽通用五菱也被上汽集團譽為“合資模式下打造自主品牌的中國汽車企業(yè)典范”。

合資品牌下滑,自主品牌巨虧,新能源進展不力,上汽集團難回巔峰

分業(yè)務來看,上汽大眾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1592.4億元,同比下降9%,凈利潤為101.86億元,同比下降34%,銷量為124萬輛,同比下降17.5%。

長期以來,上汽大眾一直是上汽集團的“利潤奶?!保彩呛腺Y品牌的樣本公司。但2018年以來,上汽大眾銷量已經遭遇四連降,凈利潤則不足2018年同期的40%(上汽大眾2018年凈利潤280億元)。

數(shù)據顯示,2018年-2021年,上汽大眾銷量分別為206.51萬輛、200.18萬輛、150.55萬輛、124.20萬輛,2019-2021年對應下滑幅度分別為3.07%、24.79%、17.50%。

最新數(shù)據顯示,今年5月,上汽大眾產銷分別完成88776輛和87402輛,同比下滑幅度均超過10%。今年1-5月,累計產銷分別達到447223輛和448639輛,同比分別減少5%和4%??紤]到公司在新能源領域的弱勢,上汽大眾2022年銷量擺脫負增長難度并不小。

上汽通用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1822.6億元,同比小幅增長3%,凈利潤為72.6億元,同比增長77%,銷量為133.2萬輛,同比下降9.3%;上汽通用五菱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789.4億元,同比增長8%,凈利潤為11.35億元,去年同期凈利潤僅為1.42億元,銷量為166萬輛,同比下降3.8%。

不難看出,2021年上汽大眾、上汽通用兩大合資公司銷量、營收規(guī)模均出現(xiàn)了一定幅度的下滑,上汽通用凈利潤的增長未能彌補上汽大眾凈利潤的下滑;同時,由于宏光MNI EV等低端車型占比較高,上汽通用五菱目前盈利能力仍較為有限,利潤貢獻度不足5%。

整體來看,2021年,上汽大眾、上汽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合計凈利潤為185.81億元,較去年同期凈利潤(197.42億元)同比小幅下滑,但上汽大眾、上汽通用兩家合資車企利潤貢獻度仍達到72%。

除了上汽大眾、上汽通用兩大合資車企之外,零部件供應商華域汽車和上汽財務也是上汽集團重要的利潤來源。年報顯示,華域汽車2021年實現(xiàn)凈利潤64.7億元,同比增長20%;上汽財務凈利潤為56.6億元,同比增長10%。

從業(yè)務模式上看,華域汽車零部件產品主要是內供、上汽財務公司主要為旗下汽車品牌提供汽車金融服務。因此,在上汽整車銷量不佳的背景下,華域汽車和上汽財務兩個業(yè)務業(yè)績增長難有持續(xù)性。

整體來看,上汽集團整車盈利過度依賴于上汽大眾、上汽通用兩大合資公司的局面尚未有改變。而在合資品牌銷量疲軟的情況下,上汽集團短期業(yè)績不容樂觀。

3

新能源得勢不得分

在三大合資公司銷量疲軟的情況下,自主品牌成為上汽集團主要的增量來源。年報顯示,2021年,上汽自主品牌整車銷量達到285.7萬輛,同比增長10%,收入占比達到52.3%,首次突破50%;其中,上汽乘用車2021年銷量超過80萬輛,同比增長21.72%;上汽大通銷量為23.2萬輛,同比增長21%。

除了自主品牌占比提升之外,上汽集團新能源汽車業(yè)務及海外出口業(yè)務表現(xiàn)也較為亮眼。2021年全年,上汽集團新能源汽車實現(xiàn)銷售73.3萬輛,同比增長128.9%,排名國內第一、全球前三;公司新能源車銷量占比從2020年的5.7%提升至2021年的13.4%,其中自主品牌銷量中的新能源車占比已達22.7%。

出口業(yè)務方面,上汽集團海外銷量達到69.7萬輛,同比增長78.9%,整車出口連續(xù)6年保持國內行業(yè)第一。

由于上述三大業(yè)務表現(xiàn)相對較好,上汽集團在2021年股東大會上將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以及出口業(yè)務并稱為驅動公司未來增長的“新三駕馬車”。

不過,上汽集團自主品牌之所以實現(xiàn)了對合資品牌的反超,一方面在于合資品牌的“下滑”,另一方面則在于公司將上汽通用五菱計算到自主品牌之中。單看上汽乘用車和上汽大通兩大子公司,總銷量剛剛突破100萬輛,且處于嚴重虧損之中。

與往年一樣,上汽集團并沒有披露上汽乘用車的盈利情況。但通過母公司報表計算可知,2021年上汽自主品牌凈虧損約為83.5億元,較去年同期(75億元)繼續(xù)擴大。

合資品牌下滑,自主品牌巨虧,新能源進展不力,上汽集團難回巔峰

此外,從營收構成上看,上汽集團新能源汽車銷售主要由上汽通用五菱旗下的宏光MINI EV、五菱NanoEV、KiWi EV等小型新能源車銷量組成。其中,五菱宏光MINI EV銷量約為42萬輛,占比超過50%。而從售價上看,MINI EV售價僅為2.88萬-4.36萬,單車利潤非常微薄。這就決定了上汽通用五菱未來利潤貢獻度仍十分有限。

另一方面,上汽乘用車旗下榮威、名爵兩大子品牌銷售日漸乏力,新車型競爭力下降。其中,在榮威品牌新能源車之中,售價不足5萬元的A00級純電車科萊威占比約為50%左右。因此,中高端新能源市場的缺位,經營業(yè)績的巨虧,也是上汽集團新能源汽車業(yè)務不被看好的一個原因。

此外,在合資品牌電動化轉型方面,上汽集團也無法掌握主動權。2021年,上汽大眾先后引進ID.6 X和ID.3,再加上之前的ID.4 X,共擁有3款ID.系列純電車型。但從銷量上看,2021年上汽大眾ID.系列銷量僅為3.83萬輛,尚不足“蔚小理”等新勢力車企的一半。

2020年下半年以來,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不斷提升,特斯拉、蔚來、小鵬、理想等造車新勢力股價迎來數(shù)十倍漲幅,比亞迪總市值漲幅超過5倍,長城汽車、長安汽車等傳統(tǒng)整車企業(yè)市值漲幅也超過3倍,而上汽集團股價卻一直裹足不前。

究其根本,作為連續(xù)16年整車銷售冠軍,上汽集團短時間內無法擺脫對基本盤燃油車的依賴,“新能源汽車銷量第一”徒有其表,嚴重名不符實。因此,二級市場依然將上汽集團視為傳統(tǒng)燃油車企的代表。

僅僅依靠一款五菱宏光,顯然撐不起上汽的新能源夢。

目前看,針對較為薄弱的中高端新能源市場,上汽集團利用主打“科技”的飛凡和主打“智能豪華”的智己來實現(xiàn)分層發(fā)展。但受新冠疫情影響,智己首款車型L7已經推遲在6月中旬開啟交付(原定于2022年4月),預售價為40.88萬元;飛凡獨立后的首款車型飛凡R7將于2022年下半年上市,預估價格為27萬-35萬元。

然而,飛凡、智己兩大品牌能否在中高端市場站穩(wěn)腳跟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至少從每況愈下的蔚來汽車來看,上汽集團想要利用高舉高打策略實現(xiàn)品牌向上的難度并不小,而榮威、名爵的高開低走就是前車之鑒。此外,新品牌推廣、新能源、智能化轉型所帶來的銷售及研發(fā)費用的激增,必將進一步加劇上汽自主品牌的虧損。

“大眾需要加快業(yè)務改革,以免成為另一家諾基亞”。2020年年初,頗具危機意識的大眾汽車集團CEO赫伯特·迪斯曾公開對外表示。

作為大眾集團在中國的合作伙伴,曾經在燃油車時代輝煌無限的上汽集團同樣面臨到“諾基亞魔咒”所帶來的壓力與質疑。從目前情況來看,合資品牌下滑,自主品牌巨虧,新能源進展不力,上汽集團要想重回昔日巔峰,已是無望。

— END —

       原文標題 : 合資品牌下滑,自主品牌巨虧,新能源進展不力,上汽集團難回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