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能源汽車

大變革前奏:燃油車因何將潰???

來源:新能源汽車網
時間:2020-10-29 19:06:02
熱度:

大變革前奏:燃油車因何將潰???提前聲明:本文系對汽車產業(yè)的邏輯性探討,不構成投資建議。當前新能源汽車板塊階段性漲幅巨大,投資需謹慎入市有風險。燃油車這條賽道,是一個典型的內卷化行業(yè)

提前聲明:本文系對汽車產業(yè)的邏輯性探討,不構成投資建議。當前新能源汽車板塊階段性漲幅巨大,投資需謹慎入市有風險。

燃油車這條賽道,是一個典型的內卷化行業(yè)。

中國汽車行業(yè)一直飽受詬病。2009年,中國汽車市場以將近1400萬輛的產銷量,首次超過美國日本,登頂世界第一。斗轉星移,十年過去了,中國汽車市場年產銷量已經到了三千萬這個量級,但實際情況依然讓大家尷尬。

熱鬧是合資品牌的,中國自主品牌還是什么都沒有。  

上圖是2020年8月,也就是兩個月前市場最暢銷的十大車型。自主品牌在傳統(tǒng)燃油車方面,基本上還是個配角。在乘用車的主力車型轎車上,前10大只有一個吉利帝豪,其他都是合資品牌,SUV略好,哈弗H6穩(wěn)居第一,但前10大暢銷SUV中,自主品牌只有4個,剩下大部分還是合資品牌。

從1984年11月中國第一家合資汽車公司上海大眾成立開始,中國的汽車行業(yè)尤其是乘用車行業(yè),一直就是合資企業(yè)的天下。

那位在2020年初鬧出過大動靜的前日產雷諾總裁卡洛斯·戈恩曾經不小心說了一句大實話,“中國汽車廠商在與外國汽車制造商合作時貢獻幾乎為零,因此從長期講,他們必須為合資的制造業(yè)務及其他運營業(yè)務‘增加價值’”。這讓中國汽車合資企業(yè)的中方尷尬得無地自容。

合資股比限制是加入WTO后,中國保護汽車行業(yè)的第一條生命線。根據2004年5月頒布的《汽車產業(yè)發(fā)展政策》第48條:汽車整車、專用汽車、農用運輸車和摩托車中外合資生產企業(yè)的中方股份比例不得低于50%。

但現在看來,這個以市場換技術的股比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中國的汽車產業(yè),后遺癥是合資方躺在現有市場利益上不思進取。一汽集團的總經理竺延風當時說過一句話,“自主品牌要耐得住寂寞20年”,既有利益上的糾葛,也是面對中外巨大差距時的自暴自棄。

政策對汽車行業(yè),對自主品牌的呵護一如既往的堅定,那為什么付出這么大的心血,得到的卻是跳蚤? 因為燃油車技術進步空間有限,行業(yè)高度內卷化。

燃油車這個東西,下限很高,上限很低。因為下限高,所以在一百年前淘汰了電動車,但因為上限低,將來注定會被電動車所擊潰。

電動車的歷史要早于燃油車。世界首先出現的是電動車(1835年),然后才是內燃機車(1886年),在1900年左右,美國市場上大約有40%的汽車是蒸汽機驅動,38%電力驅動,汽油驅動的只有22%,電動車的市場占有率是要超過燃油車的。

1908年,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福特T型車推出,燃油車逐漸以高速、長續(xù)航、車價便宜開始取代電動車,而電動車的老毛病依舊,續(xù)航里程短,速度上不去,并且還價格昂貴,到了1930年左右,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燃油車用自己的經濟實惠的高下限,淘汰了電動車。

但燃油車的問題也很致命,上限很低。

如果說出道即巔峰讓人傷感的話,那燃油車真的是悲傷逆流成河。

對于燃油車來說,基礎考量無非就是內燃機也就是發(fā)動機的總效率。發(fā)動機通過燃油燃燒做功,燃燒的充分程度就是燃燒效率,燃燒之后發(fā)熱驅動機械運動,這個過程的效率叫熱效率,機械運動通過傳動系統(tǒng)驅動車輪,這個過程的效率叫機械效率。

而發(fā)動機的總效率是燃燒效率、熱效率和機械效率的乘積,其中燃燒效率和機械效率經過優(yōu)化都可以做到90%以上,但熱能因為是低品質能量,轉換成機械能要有損失,理論上最高的熱效率是60%左右。

也就是說,發(fā)動機的整體效率能夠做到50%就是極限,而現實中的汽油機的總效率可以做到30%多一些,柴油機可以到40%,再高,難于登天。

這么多年來,燃油車的進步有多大呢?

怎么說呢?從上個世紀中葉的每百公里16L左右的油耗,降到現在的8L左右,平均每年只有下降0.1L。這其中,內燃機的進步貢獻并不唯一,整車的輕量化、電子化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像內燃機這樣的機械設計有這么一個規(guī)律,上手容易超越難。對于后來者,你只需要花10%的時間,就可以抄出一個80%性能的裝備,但如果你想達到90%的性能,可能要耗費你另外90%的時間。再往上,逼近極限的時候,需要900%的努力,只實現1%的進步,因為機械的潛力太小了。

比如著名的智商稅代表之一機械表,頂級工藝陀飛輪,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在走時精度方面,還是被電子表轟成了渣。

燃油車也走進了跟機械表一樣的死胡同,開始追求表面的精細、復雜、講究。為了極度逼近發(fā)動機熱效率的極限,各種獨門技術頻出,大眾奔馳寶馬把航空發(fā)動機的渦輪增壓技術引進汽車發(fā)動機,豐田出了什么雙噴射、雙可變氣門正時系統(tǒng)。

為了讓發(fā)動機的換擋追求“像巧克力的一樣的絲滑感覺”,大眾有了DSG干式、濕式變速箱,豐田有愛信6AT變速箱,一個簡單的換擋設備,現在復雜的跟航空發(fā)動機一起,并列成為人類機械的巔峰之作。

如果這不是內卷,還有什么不是內卷呢?這種表面的精細、復雜和講究,結果最核心的發(fā)動機效率上限很低,終究再努力,也不過是褲襠里面打拳,沒什么大出息。

在這種內卷化之下,燃油車行業(yè)的一些現象也就順理成章了。

現象一

——烏龜和蝸牛賽跑的車型競賽

我們以豐田暢銷車型花冠為例。這個車型第一代誕生于1966年,到現在已經是十二代,每一代新車出來,都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動靜挺大,一看變化,嗯,變化最大的是外形。就這么快樂的過了六十年,到現在還是暢銷不衰。

我們把汽車廠商這種車型比拼叫做烏龜和蝸牛賽跑。這些烏龜和蝸牛里面,有你知道的市場上所有的大牌,奔馳、寶馬、大眾、法拉利……大家就是在這么一個市場上借助著先發(fā)優(yōu)勢,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躺平賺錢。

所以才有中國市場新車型上市老車型改個名字接著賣的奇觀,才有大眾中國捷達、寶來、速騰爺孫三代同堂,實在是除了外形,各個代際的汽車并沒有質的差異。

但是汽車廠商的研發(fā)周期動不動三到五年也不是故意的,而是因為技術進步太慢,三到五年才能有可以拿出來講的技術賣點。

事實就是,傳統(tǒng)燃油車廠商過得很舒服,三四十年過去了,競爭格局總體變化不大。

現象二

——超級穩(wěn)定的零配件供應商體系

2020年6月29日,《美國汽車新聞》發(fā)布了2020年全球汽車零部件配套供應商百強榜。汽車產銷量世界第一的中國,只有7家公司上榜,中國公司排名最高的是延鋒,第19位。

排在前面的,我們印象里三大汽車廠馬上要倒閉的美國,有24家上榜,日本21家,德國18家,連韓國都有8家,比中國還多1家。哦,順便說一下,中國排名最靠前的延鋒,就是這些世界汽車零配件供應商的……中國合資方。

中國汽車銷量已是世界第一,然而汽車零部件企業(yè)一如既往的弱雞。

因為汽車尤其是乘用車技術進步很慢,競爭格局也變化不大,供應鏈當然也不會有什么變化,沒事誰會去折騰供應商呢?

我們通常說的前裝市場,一個供應商新進入一家汽車品牌體系,耗費時間至少三年起,為什么?一個新車型從研發(fā)到上市通常得五年,你如果不在研發(fā)期間就進入新車型的合格供應商體系,后續(xù)配套根本就沒戲。

所以才有華為造車團隊跟傳統(tǒng)汽車零配件廠商從業(yè)人士雞同鴨講的溝通,現有廠商覺得華為不懂汽車零配件配套的規(guī)則,華為覺得你不懂技術。畢竟一個內卷化行業(yè)出來的人同打上門來的野蠻人,雙方的思維很難在一個邏輯條線上。

現象三

——實用性讓位于人設

可選消費行業(yè)有一個規(guī)律,一旦一個行業(yè)內品牌開始賣人設,說明本質上大家產品的區(qū)別并不大。

中國乘用車市場固有的人設,就是寶馬奔馳大眾工匠精神,豐田本田精致省油,自主品牌垃圾。吉利李書福的“造車就是四個輪子加一個沙發(fā)”遭受群嘲,可李書福不就是那個說出皇帝的新裝的小孩子么?不過就是個代步工具而已,自主品牌滿足這個需求跟其他品牌有什么本質差別么?

為什么商用車一騎絕塵,在國內把外資品牌基本消滅掉了呢,因為商用車用戶只管這車拉活掙不掙錢,性價比是不是高,不去管你是不是有工匠精神,車是不是符合自己尊貴的身份。

如何打破內卷,華為內部論壇也給了回答?!爸挥刑鋈θ?,站在更高層次上的不斷向外突破、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造,才能不讓那種精致的、繁復的、看起來特別敬業(yè)的內卷化狀態(tài)困擾我們,才能回歸到向上勃發(fā)的新常態(tài)上來。”

這個更高的層次,就是電動車,因為電動車的上限要遠高于燃油車,這決定了燃油車必定要退出歷史舞臺的C位。

未來交通的終極形式,必然是智能駕駛乃至無人駕駛,而實現無人駕駛的唯一路徑,有且只有電動車。而且,光伏發(fā)電成本的不斷下降,決定了未來電力的成本可以降到很低甚至接近0,而燃油所依賴的石油作為不可再生資源,則不會。無論是從性能天花板還是從經濟性上,電動車將來都可以吊打燃油車。

電動車相對燃油車,與其說是彎道超車,不如說是推倒重來,大家重開一局麻將,打掃屋子另請客。

《王川: 為什么傳統(tǒng)汽車廠商大多很快會倒閉?》道出了電動車和燃油車設計之間巨大的差別:

電動車不需要燃油發(fā)動機、不需要變速箱,相應的燃料輸送和排放控制系統(tǒng)也就不需要了。燃油車上百年來技術積累的核心,以發(fā)動機、變速箱為核心的機械系統(tǒng),瞬間就沒了市場。

從設計的角度看,燃油車的技術遺產,能夠應用到電動車上的,近乎鳳毛麟角。所有靠著內燃機技術吃飯的這些工程師,突然就發(fā)現,他們的技能沒用了。一汽大眾2020年校招,已經不再招收車輛工程這些機械行業(yè)的畢業(yè)生了。

這是一場表面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涌動的大變革。

根據德國聯邦勞動局的數據,德國有七分之一的就業(yè)人口跟汽車相關,我們知道,發(fā)動機加變速箱,至少占到整車價值量的25%以上,這意味著德國4%的汽車行業(yè)從業(yè)人員未來如果不能適應從燃油車到電動車的轉換,將會永遠失去就業(yè)機會。另外一個汽車大國日本,汽車出口占到全部出口額的2成。對于德國日本來說,這是一場輸不起的戰(zhàn)爭。

彼之砒霜,吾之蜜糖。燃油車的沒落,注定是電動車的狂歡,這一次,中國電動車不再缺席。

電動車最重要的三大件,電池、電機、電控,中國都有頂級重量級選手。

電動車最核心的電池行業(yè),中國與世界同步。

在電池這一塊,基本上就是東亞版的三國演義。回溯各自的競爭格局,日本韓國月明星稀,大勢已定,中國則群雄逐鹿,一切皆有可能。

根據東方證券報告的數據,2019年,世界動力電池出貨量最高的公司是中國的寧德時代(SZ:300750),32.31Gwh,其次是日本的松下,韓國的LG、三星SDI、SKI,分列第三第五和第十,比亞迪(SZ:002594)排名第四。除此之外,就是中國一大票的電池企業(yè),國軒高科(SZ:002074)、遠景、力神、億緯鋰能(SZ:300014)等等。

電池行業(yè)的資本投入和研發(fā)開支很大,美國企業(yè)不擅長重資本開支和制造,歐洲企業(yè)在電池研發(fā)方面并沒有先發(fā)優(yōu)勢,這就造成了世界動力電池行業(yè)高度集中于中日韓。

這其中日本主要是松下一枝獨秀,配套高度依賴特斯拉(NASDAQ:TSLA),韓國的LG則是全球布局,三星SDI主打小眾方形電池,只有中國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哪怕寧德時代已經是世界第一,但在行業(yè)技術路線未定、電池系統(tǒng)能力密度依然有極大的進步空間的情況下,任何企業(yè)都有可能抓住一次技術路線的遞進瞬間反轉。

所謂商場如戰(zhàn)場,銀瓶乍破水漿迸,生死無常一瞬間,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誰也不敢說自己高枕無憂。面對著可能是未來五十年最大的一次技術變革,一切皆有可能。

電機行業(yè),憑借著豐富的資源,中國企業(yè)擁有先發(fā)優(yōu)勢。

電機的種類很多,但適合于電動車的只有直流電機、交流異步電機、永磁同步電機和開關磁阻電機四種。

從實際應用的角度看,永磁同步電機以其較高的峰值效率和最好的控制性能,成為中國應用最廣的電動車電機。最關鍵的是,由于中國有世界上最全的稀土產業(yè)鏈,這使得中國在電機行業(yè)具有先發(fā)優(yōu)勢。

得益于徐光憲院士的新型稀土萃取理論,中國的稀土提純、深加工行業(yè)獨步世界,2019年中國稀土產量占到世界的80.5%。永磁電機的核心原材料汝鐵硼,就是稀土的一種。以中科三環(huán)(SZ:000970)為代表的永磁體生產企業(yè),不斷研發(fā)改進新技術,提升產品性能,帶動了中國永磁同步電機應用的快速擴張。

根據高工產研電動車研究所的數據,2018年中國新能源電機的出貨量的前三分別是比亞迪、大洋電機(SZ:002249)和安徽巨一,這三家都是地地道道的中國自主品牌企業(yè)。

由于電動車電機當前并不具備規(guī)模效應,部分企業(yè)毛利率只有個位數,而同類的工業(yè)用電機基本在25%-30%之間,目前的電動車電機行業(yè)正處于快速上量,中小企業(yè)加速退出的階段,但無論怎么發(fā)展,中國電機都會占有一席之地。

電控行業(yè),比亞迪率先突破。

電控,是控制驅動電機的大腦,核心就是功率器件,也就是IGBT,占到電控成本的35%-50%左右,這部分基本上是外資半導體公司的天下。

一直強調電動車全產業(yè)鏈的比亞迪(SZ:002594),這一次又走在了國內所有電動車企業(yè)的前面。早在2009年,比亞迪就設計出了中國大陸第一款IGBT芯片,IGBT1.0,并成功在2012年升級為2.0版本,以此為基礎,打造出了車規(guī)級的IGBT模塊。2018年,全新的車規(guī)級的IGBT4.0版本上線,目前產能是120萬輛新能源車的配套能力。

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電池、電機還是電控,都有比亞迪的一席之地,這就是一個國家自主品牌的帶動力量。在這場電動車造神運動中,最火熱、最前沿、技術進步最快的市場,就是中國。

各種造車新勢力此起彼伏,競爭格局千變萬化。比如最近號稱“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的上汽通用五菱,新出的電動車宏光MINI EV,就給了大家一個驚喜,單月銷量超過特斯拉的model 3,登頂中國純電動月度銷量冠軍。

這款最高續(xù)航只有170KM,起步價格不到3萬的電動車,用單月接近1.5萬輛的銷量告訴了那些在特斯拉背后亦步亦趨吃灰的造車新勢力們,什么叫人民群眾喜聞樂見,什么叫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什么叫廣闊天地,大有可為。

如果說二十年前,寶潔的市場部是中國營銷人才的黃埔軍校,那么今天的五菱,還有那些拼多多們,用下沉到五六線市場的拳頭產品告訴我們,什么叫新時代的長征,什么叫農村包圍城市,什么叫人民的需要。

中國電動車行業(yè)應該從第一性的角度,勇敢的走自己的路,單純模仿是沒有前途的。

在燃油車時代,因為行業(yè)極度內卷,發(fā)達國家先發(fā)優(yōu)勢太大,中國沒有出現世界性的品牌。中國的自主品牌,包括汽車零配件廠商,哪怕在中國本土市場,也沒有成為主流。但在電動車這條賽道上,中國一定會是主角之一,只要是同步競爭,我們還真沒有怕過誰。

特斯拉是一家偉大的企業(yè)。偉大是因為他憑一己之力,將電動車帶上了顛覆燃油車的道路,化不可能為可能。特斯拉跟福特T型車一樣,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是可以寫進歷史教材的大事件。

但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中國電動車行業(yè),一定會鋪滿這座花園。我們也一定會見證,這個行業(yè)無數優(yōu)秀的中國公司快速崛起。

既然已經辜負了秋天明澈的夜空,無緣冬天的冰雪,那就不要錯過這個萬紫千紅的春天。

作者:愚老頭,在雪球設有同名專欄。